九年级语文乡愁2(1)
- 格式:ppt
- 大小:418.50 KB
- 文档页数:11
《乡愁》教学设计作者: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贺金荣【教学内容】1、朗读。
2、想景悟情。
3、诗歌赏析。
4、探究性学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2分钟,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古语说“狐死首丘”,意思是狐狸死的时候总是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
兽犹如此,人何以堪?多少海外赤子怀抱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
无论天涯海角,总有一根用爱心编织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
这,就是那宝马香车也载之不动的乡愁!板书:乡愁余光中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入台湾,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代表作有《乡愁》、《舟子的悲歌》等。
二、教学板块一:朗读(8分钟)1、请一学生试读后,教师评点:这首诗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感情基调是忧郁深沉,朗读时语速要放慢一点,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注意“啊”应读为“Ya”呀。
2、教师范读。
学生根据板书划分节奏,标出重音,自由练读后,再请学生示范读。
(教师简评节奏、语速、重音)3、听大师范读,学生对比后齐读。
三、教学板块二:想景悟情(20分钟,播放音乐)1、除了语速、节奏、重音以及基本技巧外,同学们觉得朗读更重要的是什么?情感(理解诗歌)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1~2个问题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
出示并讲解结构示意图。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
下面让我们在脑海中再现这四幅画面,想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人在干什么事,他看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用一年四个季节来演绎四个不同阶段的故事。
(学生先自读,小组想象讨论,再分组练笔3分钟)3、课堂交流:第一节提示: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朗读时要用深情的语调读出对母亲的依恋。
(生范读,师点评。
)第二节提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诚如春去夏迎,当年的少年成长为青年。
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
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一种相思”总有“两处闲愁”。
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
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欣赏,学会自由诵读,尝试创作。
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乡愁》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名篇,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它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
这首诗写于1972 年,是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整整20 年之时,当时正是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致,一挥而就,用了20 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2. 积累诗中名句能力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仿写学会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 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
(播放音乐)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抽学生回答。
《乡愁》课文详细解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段析】小时候离家在外读书,唯有通过那枚寸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
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枚”与下文的“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运用得极准确。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段析】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远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
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品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段析】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下到沟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①“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分量的盛情。
请你找一找诗歌中每个形象的前面部用了哪些修饰诗,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有人说把诗歌的第四节删去会更好,你认为呢,)【品味】“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段析】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故乡分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
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答案速查①“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②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把个人的思乡之愁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国愁与民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
案及知识点
一、课文原文
梦里不觉秋已深,身在何处?忘了归程。
[我又回到了那小溪,小溪蜿蜒着穿行在田野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那里赶来了一位面容黝黑的老翁,他弯下腰,拢起水,用手掬向嘴里。
]辞家欲上长堤路,寂寞踟蹰意漫悠。
[我再向河边走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河滩,现在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长亭短亭前后影,又是关山岸畔头。
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最初的“乡愁”何以而生
•理解杨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必会词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乡愁”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杨绛笔下的故乡情结
3. 教学过程
Step 1 自由阅读
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Step 2 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乡村四月》诗,引导学生探讨“乡愁”这一古老的情感。
Step 3 课文学习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必会词汇,并让学生自行翻译、理解。
Step 4 读懂课文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每一段课文的大意。
Step 5 探究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乡愁。
【导语】《乡愁》是余光中诗集《⽩⽟苦⽠》中的⼀⾸,和《民歌》《乡愁四韵》《罗⼆娃⼦》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3课《乡愁》课⽂原⽂ ⼩时候 乡愁是⼀枚⼩⼩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后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头 ⽽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陆在那头 ⼀九七⼆年⼀⽉⼆⼗⼀⽇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3课《乡愁》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 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的表达⼿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 复印余光中《乡愁》⼿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迹和照⽚见百花⽂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卷、第五卷书前照⽚页) 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 ⼀、导⼊诗歌 PPT投影余光中《乡愁》⼿稿,导⼊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稿。
让学⽣照着⼿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读,⽤笔勾画出最能打动⾃⼰的诗句。
⼆、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段。
明确:这⾸诗⼀共4⼩节,共16⾏。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节节排列下来,给⼈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 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押韵的⽅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 (教师带领学⽣勾画诗歌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时候—长⼤后—后来啊—⽽现在。
) 明确:这⾸诗⾳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04、乡愁——群文阅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组合,是融人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考点解读】把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点之一。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诗歌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技法点拨】把握诗歌的意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要读懂。
首先要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这是把握诗歌意象的前提条件。
2.要找准。
诗歌往往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找准诗歌中诗人所用的意象,也就是诗人借助哪种艺术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古诗中的“月”这一形象一般与“思念”“盛衰无常"“团圆喜庆”等有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中的意象就是“月”。
3.要体会。
体会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本文,诗人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乡愁和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新月沙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01.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船、山、天、岸。
【解答】本题是对诗歌韵律的考查。
本诗隔行押韵,韵脚为:an,押韵的字是:船、山、天、岸。
02.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
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想像之事。
【解答】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的考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它使我们想起那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像只船”,让人倍感亲切。
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依此展开想像。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暖”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乡愁》中情感的表达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微课分为三大模块,即“听读——品味——拓展”。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在互动中加深理解,让学生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体悟诗中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以致用,能用文字描述诗人借用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思路:1、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义。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设想自己是一位久居台湾的游子,体会作者的思乡及思国的愁绪,体会海外华人的恋根情绪。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
我们继续学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听朗读,感受诗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情感。
(二)、赏析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这种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意象:小时候的邮票一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3、请同学们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再把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去掉,读一读,再体会一下效果。
(作者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很小很轻的意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浓烈的思乡情感。
所以这几个数量词,形容词不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