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 格式:pptx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31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道之行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 22 课《〈礼记〉二则》中的第二则。
这篇文章是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的理想境界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大同”社会理念,把握其基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大同社会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通过重点理解这一理念,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大同社会理念所倡导的公平、和谐、互助等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构建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理解大同社会理念及其基本特征符合课程要求。
通过确定这样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对古代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大同”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探讨两者的联系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要理解大同社会的理念,还要将其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联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想一想,其中有关学习的观点,是否仍适用于今天?《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体会一下孔说话时的情绪。
朗读课文,注意其中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大道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注释大道①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
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故人不独亲其亲⑤,不独子其子⑥,使老有所终⑦,壮有所用⑧,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⑨皆有所养,男有分⑩,女有归⑪。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⑬。
是故谋闭而不兴⑭。
盗窃乱贼⑮而不作⑯,故外户而不闭⑰。
是谓大同。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⑤[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⑥[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⑦[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⑨[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⑩[分(fèn)]职分,职守。
⑪[归]女子出嫁。
⑫[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句读划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字词①:施行。
②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信:诚信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古代散文,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董仲舒。
课文主要阐述了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特别是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儒家思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儒家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掌握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对古代散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和相关的阅读材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散文,激发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内容解析:教师详细讲解仁政、王道和天下大道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4.实际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运用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