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人生定位_名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9.80 KB
- 文档页数:4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魅力无限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
1983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微软公司。
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现任创新工场总裁,并主持开复学生网。
他在各大高校演讲上百场,为青少年的人生规划给出指导,著有《做最好的自己》等,发行量逾百万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被称为“青年导师”。
沟通,离不开尊重23年前,李开复慕名投到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瑞迪教授门下,从事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
那时,瑞迪教授组建了一个15人的团队,用专家系统来解决不特定语者语音识别的难题。
可是,当李开复学习并实践了不少方法以后,他大胆向瑞迪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对专家系统失去了信心,我认为统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那时,这种方法并不被当时的大多数研究者看好,就连团队中15名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同事都一致反对,他们坚持认为这样做行不通。
瑞迪教授听了李开复的意见以后,虽然并不相信统计方法可以解决类似的难题,但他仍然语重心长地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统计方法研究下去。
看得出,你很有激情,所以我可以全力支持你。
不过,我提醒你,过去有人曾用统计方法做过类似的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于是,李开复获得了独立研究、实践的机会。
虽然瑞迪教授对他的研究并不抱有多大希望,但他仍然为他买了最新、运行速度最快的机器以便研究,还专门建议国防部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语料库。
?李开复为了证实自己,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写了至少10万行程序。
3年后,在他所坚持的方向上,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终于传来捷报——他把识别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了96%!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后来,李开复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后来加盟微软公司,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李开复励志故事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的励志名人,励志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从名人身上学习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李开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李开复励志故事:在那场震动世界的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起诉李开复的跳槽事件中,9月21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了“准许加盟Google,但工作范围须受到限制”的判决。
没有一刻的停留,9月22日李开复飞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李开复而言,“这个官司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今天我要解释给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有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李开复的诚信……”是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
是的,他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
他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多次采访了他,并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和我们普通的经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李开复向死而生:自修的死亡学分2015年6月13日晚上八点多,李开复正跟一个叫做“兄弟会”的组织,聚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酒庄里玩德州扑克。
兄弟会的成员都是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所投公司的创始人。
小鱼儿科技创始人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开复的牌技很好,当晚大家一直打到午夜一点多。
创新工场的人一直催促李开复去休息。
几个小时之后,李开复又飞回台湾去养病了。
按照医嘱,他每个月必须休息半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必须睡觉。
自从2013年9月被查出淋巴癌之后,李开复经过了17个月的治疗,今年2月才重回江湖。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李开复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是,化疗成功了,扫描没有发现肿瘤,但癌细胞还在不断产生,而且产生的速度比常人要快。
“如果我能做好预防,应该不太可能复发了。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
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
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
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
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
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
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
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
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生于台湾。
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总是1:1的关系。
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
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像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
物理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潜能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像的成功--这种效应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一样。
在比尔面前发言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
人生成功三部曲——李开复人生成功三部曲——李开复一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有人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
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
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同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
所以.一旦确定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其实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
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实的。
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往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
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二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
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
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
有关李开复的人生经历李开复的人生经历小结一,前言李开复博士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
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笔者读了许多关于李开复先生的资料,对李博士创业经历进行整理总结,其目的有二:一方面想通过整理总结,学习李开复的人生经历,思维理念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希望可对后来的创业者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有所启迪,有所激励。
二,经历及成果1966~1972,台湾就读小学;1972~1979,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1983,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198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88~1990,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助理教授;1990~1996,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言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付总裁);1996~1998,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付总裁,Oosmo 子公司总裁)1998~2004,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付总裁);2005~2009,美国Google(谷歌)公司(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至今,创办创业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8年,获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言识别);1989年,世界奥赛罗对弈冠军;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三,大学生活奠定了重要的人生基础李开复,1979年考入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里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这给了每个学生成为通才的有利空间。
名人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的故事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篇1:李开复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
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
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月薪过万、500强企业,就是职业理想吗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
而这又基于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我必须有钱才能快乐。
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
当时他才三十多岁。
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
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
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
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树立理想时更应注重自己的兴趣、成就感。
当初我从微软离开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那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工作激情逐渐消退。
于是,我想自己该接受另一个挑战了。
在Google这个富有创意的团队里,我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年轻的力量,这更符合我的职业理想。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职业理想不是在一天树立的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标准,感到很迷茫。
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李开复励志人物出生年月:1961.12.3国籍:中国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职单位:创新工场职位:总裁经历:____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____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____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
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____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____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
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____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
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
目前李开复居住于____(省、市、区、县)。
人生经历现与妻子女儿居住美国西雅图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3---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____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高三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开复(优秀6篇)导语在高三高考作文中,塑造一个有深度和光彩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李开复,一个备受尊敬和关注的优秀人物,通过对他的生平和成就的描写,为大家提供写作作文的人物素材。
李开复是中国IT行业的名人,他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1. 李开复的背景李开复,生于1961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后来移居美国。
他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李开复是华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曾在微软和谷歌等知名科技公司担任高级职位。
李开复以其在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2. 李开复的故事李开复从小对计算机科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追随着自己的梦想,刻苦学习,积极参与校内外的计算机竞赛。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并在那里继续深造。
在斯坦福大学期间,李开复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项目,他的成果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李开复毕业后,他加入了微软公司,在那里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并成为了该公司的重要人物。
不久之后,李开复加入了谷歌,并在那里担任了一系列高级职位。
3. 李开复的成就李开复以其在领域的创新和贡献而闻名。
他在研究和开发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
李开复在谷歌期间,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AlphaGo的程序,该程序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
这个成就震惊了全世界,并为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李开复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建树,他还是一位慈善家。
他成立了李开复基金会,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那些缺乏计算机教育和机会的学生。
李开复通过捐赠资金和资源,为那些有才华和激情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4. 李开复的领导风格李开复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而受到赞誉。
他是一位激励团队的优秀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带领他们取得出色的业绩。
李开复注重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他倡导打破传统思维,鼓励团队成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5. 李开复的人文关怀李开复对人文关怀也是非常重视的。
李开复的人生定位名人故事在大学教书的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这里工作不多,薪酬不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可是,李开复总是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
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他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发现虽然自己也非常喜欢现在这个在大学教书的工作,但是自己更希望能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去做自己最喜欢的电脑编程工作。
他喜欢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电脑产品的乐趣。
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兴趣,也是自己愿意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
兴趣就是天赋,人只有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才能过得愉快活得成功。
一边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李开复也曾犹豫过,但他最终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凭借心的感觉做出了选择。
他觉得生命就是一种感受,感受爱,感受丰富,感受自己在拥有天赋的领域里取得成就。
于是,为了拥有全新的生命体验,为了将自己的天赋完全发挥出来,李开复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大学,加入了苹果公司。
刚进入苹果公司不久,李开复就靠自己过人的技术和勤奋的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李开复自己也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将会是公司里最成功的一个,也永远是最出色的一个。
在和同事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李开复也向大家表示过这种自信。
同事们听完之后,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也不多说什么。
可是,李开复没想到在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自己却不是想象中最好的那一个。
这家公司到处都是充满了电脑智慧的头脑,他们中很多人在电脑方面的天分让李开复敬佩不已。
和一些同事相比,李开复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水平绝对不是最好的。
渐渐地,曾经自信爆棚的李开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让李开复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痛定思痛,李开复发现自己以前的自信有些过了头。
自信没有错,可自信的.同时也要懂得谦虚,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
从此,李开复便把这次挫折的经验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明白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各有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上天赠与的礼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挫折的经历中反思如何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发挥出来。
李开复励志故事介绍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故事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李开复介绍1今天要谈到的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现任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
跟其他有名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李开复似乎有相当多的麻烦缠身。
媒体指责他过于做秀,注重个人品牌胜过企业品牌。
同行指责他诚信不够,从互为竞争对手的微软跳入google……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在职业经理人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成功。
首先让我们回过头先来看看李开复的背景资料:李开复其实是100%的纯技术出身,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取得博士学位,凭借出色的研究能力毕业后留校任教2年。
之后投身实业界,先后在apple、sgi和微软任职……这期间无论职位怎样变换,工作内容都与技术息息相关。
但李开复最终成功摆脱了人们对技术人员木讷、怯于交际的惯常印象,一跃成为最抢手的职业经理人,甚至,2005年google不惜引发争议,以高达1000万美金的“薪酬奖励”将李开复招致麾下。
那么从技术明星到明星职业经理人,李开复究竟是凭借什么完成了这一角色转变呢?通常,许多技术人才往往埋头自己的研发,认为只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了,别人自然看得到,而忽略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其实再好的想法和产品,也要获得同事、老板、公司和市场的认可,这都少不了出色的演讲、劝服和沟通技巧。
现在的李开复是一名演讲高手,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天生的演说家,其实技术出身的李开复,在这方面也曾遭受挫折。
在读博士期间因为演讲和沟通能力的不足,他曾被学生评为“最差的授课老师”,学生们说“ 每天8点钟去上开复博士的课是非常大的折磨,他不看我们,只看黑板,与我们没有互动。
我们就在下面睡觉。
”甚至学生把他的课叫做开复剧场。
伤心的李开复决心提高自己的演讲和沟通能力:他要求自己每个月都要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同时,每个月自己还要做两次演讲.每次都要请同学或朋友去旁听,并提出反馈意见。
2021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成功的商业人士李开复的故事20xx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成功的商业人士李开复的故事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李开复:曾是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
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 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
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治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
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记得那一年,我们所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我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
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
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
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往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8年,火热的激情又开始在我心中燃烧,在联合碳化物公司的赞助之下,我决定第二次参与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
而这一次,与众不同的是,我站出来竞选总裁。
李开复的成长历程李开复,生于1961年12月,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他在已经度过的岁月里一直努力追随自己的内心,认真地过一种有价值的生活。
读小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教育他要自信中不失谦虚。
由于小开复很聪明,4岁时便主动提出要去读小学。
他的母亲看他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运,小开复考上了。
一天,邻居阿姨看到小小的他,就跟他开玩笑:"你读得来吗?"他夸口说:"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
"一周后,他竟然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了。
母亲结结实实地打了他一顿,并教训他说打你是因为你太自大。
小开复将这个教训牢记在心。
11岁时,李开复便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之路。
高中时,他开始第一次创业,和同学们做餐巾的扣环,因为客户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赚了些钱。
后来,他要求重新来过,因为他要找到真正的客户。
当时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到50分钟,同学们意见都很大,他抓住这个机会,出售印着"I want long lunch"的T恤,卖给同学,大受欢迎。
大学的时候,凭着兴趣,李开复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系。
但毕业论文中,他遇到了小麻烦,他的观点和导师的观点不一样。
这是顶撞权威,应该坚持下去吗?李开复犹豫不决。
哪知导师对他的态度却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不但让他尝试,还为他赢得经费上的支持。
毕业后,李开复留校任教,其中一项任务是教一群天才高中生编程,8周教学结束后,60个学生全部合格。
他高高兴兴地到系主任那儿领薪水,发现系主任的桌上放着一沓学生对老师的点评,他要求看看,结果是惨不忍睹。
原来,学生们给他取绰号,把他的课堂称为"8点开复剧场",说他的课程让人昏昏欲睡,而他当时还自我感觉良好。
面对此挫折,李开复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觉得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他主动请教热门老师,他们教他,教学要有目光接触,如果害羞,就看最后一排同学的头顶;上台紧张的话,双手按着讲台,人家就看不出你在发抖。
李开复的人生定位
李开复的人生定位
在大学教书的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这里工作不多,薪酬不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可是,李开复总是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
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他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发现虽然自己也非常喜欢现在这个在大学教书的工作,但是自己更希望能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去做自己最喜欢的电脑编程工作。
他喜欢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电脑产品的乐趣。
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兴趣,也是自己愿意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
兴趣就是天赋,人只有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才能过得愉快活得成功。
一边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李开复也曾犹豫过,但他最终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凭借心的感觉做出了选择。
他觉得生命就是一种感受,感受爱,感受丰富,感受自己在拥有天赋的领域里取得成就。
于是,为了拥有全新的生命体验,为了将自己的天赋完全发挥出来,李开复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大学,加入了苹果公司。
刚进入苹果公司不久,李开复就靠自己过人的技术和勤奋的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李开复自己也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自信,他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将会是公司里最成功的一个,也永远是最出色的一个。
在和同事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李开复也向大家表示过这种自信。
同事们听完之后,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也不多说什么。
可是,李开复没想到在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自己却不是想象中最好的那一个。
这家公司到处都是充满了电脑智慧的头脑,他们中很多人在电脑方面的天分让李开复敬佩不已。
和一些同事相比,李开复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水平绝对不是最好的。
渐渐地,曾经自信爆棚的李开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让李开复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痛定思痛,李开复发现自己以前的自信有些过了头。
自信没有错,可自信的同时也要懂得谦虚,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
从此,李开复便把这次挫折的经验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明白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各有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上天赠与的礼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挫折的经历中反思如何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发挥出来。
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既然自己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这个事实无法改变,那就主动接受它,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经过长时间和团队的磨合,李开复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是最好的,但是自己在电脑网络方面带领团队的管理领导能力却是很不错的。
于是,李开复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成为公司里最好的技术高手这个目标改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脑网络开发团队的管理
者和领导者。
恰当的人生定位带来了人生的辉煌。
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开复的成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定位寻找成功途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这些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地吸收借鉴:
1、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天
赋是什么,那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也就等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天赋;
2、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
要的;
3、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5、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