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1.52 KB
- 文档页数:1
胡适生平简介_胡适作品简介推荐文章郁达夫简介与生平热度:爱国诗人柳亚子的生平简介热度:爱国诗人戴望舒的生平简介热度: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热度:女诗人冰心生平事迹简介热度: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
那诗人胡适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胡适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生平简介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因为某些原因胡适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不再触碰的话题,所以大陆上研究胡适的学者比国外还要晚几年。
但是我们熟知的胡适也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因李大钊等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与他们分道扬镳。
胡适原名胡嗣穈,字希疆,祖籍安徽绩溪,但是出生在上海,最后在台湾去世。
胡适出生于1891年,当时胡适的父亲胡传奉命前往台湾,两年后母亲就带着胡适前往台湾找他的父亲,但是仅过了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胡适母亲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了上海,最后去了老家安徽,而他的父亲也在同年病逝厦门。
胡适最早是在家乡的私塾上学,后来在1904年与江冬秀订婚后,去哥哥去了上海读书,在1906年考进了中国公学,四年后留学美国,直到1917年回国烦人北京大学教授,编辑《新青年》。
五四运动后与李大钊等人意见不合,后来在1926年毅然决定出国,游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地,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与徐志摩成立新月书店,在上海结识了蒋介石。
1927年到1937年期间胡适一职在大陆活动,直到七七事变后,被蒋介石派往了美国。
胡适一直到1946年才再次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蒋介石曾想让胡适加入国民政府,但是胡适力辞,此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1949年再次前往美国直到10年后回到台湾,往返台湾和美国,直到1962年在台湾去世。
胡适作品简介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
对胡适总结胡适的生平简介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胡软墨,字适之,浙江绍兴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之一。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和教育领域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适早年曾留学于美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回国后,胡适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在这一运动中,他提倡科学、民主、思想解放,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
他的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的贡献对文学的贡献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彻底否定传统文学”的口号,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批判。
他强调文学应当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要追求真实和个性。
胡适提倡的新文学的实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并倡导了以真实感和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小说创作。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政治的贡献胡适在政治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政治改革,提倡民主和宪政。
他在《白话革命》中提出了“五权宪政”的主张,主张建立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国家。
胡适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对中国政治的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教育的贡献胡适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口号,主张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胡适在教育领域的主张被广泛接受,并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主张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胡适的思想科学与民主胡适强调科学与民主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主是最适合人类自由发展的政治制度。
他提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
胡适的科学思维和民主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领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1891年2月17日胡适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
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
母冯顺弟。
1893年4月12日胡适随母到台湾住铁花先生任所。
1895年2月7日偕母离开台湾返绩溪。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读铁花先生所撰的「学为人诗」,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
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12年春,改入文学院。
1914年2月,得学士学位。
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院,系主任为杜威。
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
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
1917年5月,胡适在哥大通过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1917年7月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
而后,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
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1919年5月1日,应中国教育团体之邀,杜威携同夫人、女儿来我国讲学,停留两年零二个月,由胡适陪同并任杜威的翻译,作了一百多场的讲座,仅以教育问题为题的讲演就达20多次。
胡适的生平简介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胡适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胡适简介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美国。
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人物生平公元1891年,12月17日未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公元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
胡适的资料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人。
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
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鸱吻。
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木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
前进堂前摆设“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钱君匋书。
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
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
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
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
后堂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
堂上高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
当时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
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
其中有一幅题有“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
故居还陈列有胡适各个时期的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
胡适简介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
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也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半是为迎合西化主张而发起,含有一定的违心成分。
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人物生平介绍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启蒙。
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
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5年,14岁的胡适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
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之后考入中国公学,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学,并兼任英文教师。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七月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人物简介胡适,字适之.(1891.12.17—1962.2.24),汉族身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成就: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
人物性格:温和儒雅、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心系天下,其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主张,现在看来依然颇具指导意义,如熊培云所说,错过胡适一百年。
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与心学相对)影响。
曾求学于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崇尚"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性格及事例1.平和亲切:万人景仰的胡适先生从来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一位挚友是一个卖饼的小贩。
胡适先生曾多次送书给这位朋友,而且还亲自登门看望他。
两人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个是闻名中外的大学者,一个是在角落里靠卖饼维持生计的小贩。
胡适平和、亲切,他也因此有了广泛的交际。
2.幽默风趣: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
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
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
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顾全大局;敢于反驳:蒋介石曾经邀请胡适竞选“总统”,他的确曾经动心过,因为在当时的宪法体制之下,“总统”其实只是一个虚位元首。
文学家胡适的简介胡适是中国有名的诗人和学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
他倡导文学改革,对中国白话文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胡适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胡适的简介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的文学特点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
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期间,师从约翰·杜威,终生服膺实验主义(杜威式的实证主义)(pragmatism)哲学。
北大学生对教师素来挑剔,北京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赶走。
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胡适很喜欢“谈墨”,他认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订这一家学说产生和发达的时代。
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
”其中的兼爱思想成了胡适一生的品德。
胡适还认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天志”的影响。
1921年,梁启超将作品《墨子》笺注辑为《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作序。
胡适在这篇长序赞美任公的贡献,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墨子不曾见到战国名将吴起的死——吴起死时,墨子已去世多年,而且墨学已是一种宗教。
任公常说:“绩溪诸胡多才,最近更有胡适之。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
胡适的生平简介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胡适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胡适简介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美国。
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人物生平公元1891年,12月17日未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公元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