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制售假烟活动刑法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7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9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二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惩治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未经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定罪处罚。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定罪处罚。
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如何正确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者:怀宝平来源:《神州》2010年第10期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7号)(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已于2009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
然而,在烟草专卖执法实践中,对于“两高”《司法解释》的理解仍然莫衷一是,依然是存在诸多分歧,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两高”《司法解释》,对于实践中正确适用“两高”《司法解释》,发挥其在烟草专卖执法及打击涉烟犯罪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
关键词:烟草刑事案件问题解读一、“两高”《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假冒卷烟的大量存在,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严重冲击和扰乱了卷烟市场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
2003年12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国家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以下称“《纪要》”)。
四部委的《纪要》对指导司法实践中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正如上述案例表明,《纪要》的内容较之实践已经滞后,无法满足当前打击涉烟犯罪实际的需要。
因而,有必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在《纪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
2009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两高”《司法解释》,自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
“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更好的打击涉烟犯罪,维护烟草专卖市场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打击涉烟刑事犯罪的一把利剑。
对涉烟犯罪案件问题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我县检察院自去年以来,办理了多起涉烟刑事犯罪案件。
在办理这些涉烟刑事犯罪案件中,因法律规定不明确,分歧意见较大,遇到的问题较多。
涉烟刑事犯罪案件是指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须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
现拟就县检察院办理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办理中的分歧意见,探讨办理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经调查,我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伪装运输,特种车辆运输,规避检查。
1起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当事人为了逃避检查,采取了伪装运输与利用特种车辆运输的手段,规避检查。
2、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渠道不明。
始运地均是福建等南方城市,目的地是江苏省、山东省等。
涉案嫌疑人承认明知是假冒伪劣卷烟而多次运输或贩卖,但拒不供述假冒伪劣卷烟的货源渠道及货主情况。
3、奸诈狡猾,逃避打击。
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推卸责任,就是否明知是卷烟或烟叶的问题大多作虚假供述,运输假冒伪劣卷烟的案件尤其如此。
4、幕后操纵、遥控指挥。
所办理的无证运输烟草制品案件,均是由货主幕后操纵、遥控指挥。
长途运输卷烟的涉案嫌疑人大多数是货运司机,个别是受货主指派跟车处理事务的人。
途中,货主通过指挥货运司机或跟车人行走路线等。
货到目的地后由幕后操纵者通知来人接货。
二、分歧意见无证运输卷烟、烟叶的行为是否应该由《刑法》调整问题,是否应该作为犯罪处理,法律规定并不是很明确,因此,虽然我县早就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要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此类案件,但一直到近几年年底才开始按非法经营罪处理此类案件,而在办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公、检、法三家对如何确定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涉案数额应如何认定,涉案人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议比较大,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分歧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明知是烟草制品而运输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的问题有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行为不是非法经营行为,不涉嫌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10.03.02•【文号】法释[2010]7号•【施行日期】2010.03.26•【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卖、专营,刑事诉讼综合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9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二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7号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惩治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未经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定罪处罚。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定罪处罚。
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公布日期】2001.10.26•【文号】国烟专[2001]636号•【施行日期】2001.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卖、专营正文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国烟专〔20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局、公安厅(局),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局:为维护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整顿和规范卷烟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违法活动,特通告如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行动。
二、坚决取缔生产假冒伪劣卷烟的地下工厂以及包装窝点。
严密堵截假烟及制假用烟机、原辅材料的运输渠道;对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销售假烟的零售户,依法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严厉打击非法拼装倒卖烟机和为制假提供原辅材料的行为。
三、明知他人实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生产技术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四、自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卷烟打假联合行动期间主动交代生产、销售假烟问题,上缴假烟及制假烟机、原辅材料的,可依法从轻处理。
五、对举报、协助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活动有功的单位或个人,按部举报电话:************六、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以及伤害卷烟打假执法人员的,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各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要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联合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关于对制售假烟重大案件实行督办制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日期】2007.06.25•【文号】公通字[2007]45号•【施行日期】2007.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关于对制售假烟重大案件实行督办制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7]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烟草专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烟草专卖局: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犯罪活动的工作力度,推动全国卷烟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关于对制售假烟重大案件实行督办制度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二00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关于对制售假烟重大案件实行督办制度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犯罪活动的工作力度,推动全国卷烟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遏制制售假烟犯罪泛滥的势头,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对制售假烟重大案件实行督办制度。
现制定如下规定:一、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实行制售假烟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对下列制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案件联合挂牌督办:(一)中央、部(局)领导交办的案件;(二)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三)案情复杂,跨多省区、涉案金额巨大的制假、售假网络案件;(四)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认为有必要挂牌督办的其他重大案件。
二、凡符合上述条件的重大制售假烟案件,省级公安机关和烟草专卖局的打假工作部门可以向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督办申请,内容应包括案件基本情况、已办理的情况、需要督办的事项、请求督办的理由等。
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决定各地申请督办的案件是否列为督办案件;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司认为有必要列为督办案件的,经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同意,可以列为督办案件。
打击假冒伪劣卷烟违法经营涉及的法律法规为确保行政处罚案件程序合法、证据确凿,现将涉及的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如下:一、吊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适用范围〔一〕销售、存储假冒伪劣烟草制品1、法律依据《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2、吊销条件〔1〕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价值在500元以上的;〔2〕存储假冒伪劣烟草制品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
满足上述条件之一者,即可适用《市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给予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二〕因违法经营被处罚两次以上或者拒绝接受检查1、法律依据《四川省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烟草专卖零售经营者因违法经营被处罚两次以上或者拒绝接受检查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吊销其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2、吊销条件〔1〕因违法经营被处罚两次以上的;〔2〕拒绝接受调查的。
满足上述条件之一者,即可适用《省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给予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三〕擅自改变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址1、法律依据《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2、吊销条件擅自改变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址且拒不整改,情节严重。
〔四〕出借、出租、出让、涂改、伪造、变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1、法律依据《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成都市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2、吊销条件出借、出租、出让、涂改、伪造、变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情节严重。
二、证据类别〔一〕物证:涉案烟草制品;〔二〕书证:1、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物品清单、物品价格清单;2、当事人有效身份证明;3、当事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复印件;4、工商营业执照;5、相关销售台帐、记录等;〔三〕当事人陈述:询问调查笔录;〔四〕视听资料:1、检查现场照片或摄像;2、抽样、送检照片或摄像;〔五〕鉴定结论:检验报告或卷烟真伪鉴别检验结果证明单;〔六〕勘验笔录:现场勘验笔录;〔七〕证人证言:1、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询问笔录;2、购买涉假卷烟消费者询问笔录。
烟草专卖执法过程中违法所得认定及适用法律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烟草专卖执法工作的不断推进,违法所得认定及适用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烟草市场的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烟草专卖执法过程中违法所得认定及适用法律问题,分析其中的难点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烟草专卖;执法过程;违法所得认定;适用法律顾问研究1.烟草专卖执法的基本内容首先,烟草销售许可的监管是烟草专卖执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烟草销售许可是指烟草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必须持有的许可证,只有取得了烟草销售许可证,才有合法经营烟草产品的权利。
其次,烟草广告和宣传的监管也是烟草专卖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烟草广告和宣传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误导消费者,不能鼓励吸烟行为。
此外,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也是烟草专卖执法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烟草产品的生产、质量检测、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监督,是确保烟草产品质量合格、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的重要措施。
最后,烟草价格的监管也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内容之一。
烟草专卖执法应对烟草价格的涨跌进行监管,防止价格虚高、哄抬等不正当行为对市场秩序的扰乱。
1.烟草专卖违法所得认定的难点与挑战2.1烟草专卖违法所得的界定问题首先,对于违法所得的界定应该考虑到违法行为的性质。
烟草专卖违法行为可以包括非法销售、生产假冒伪劣烟草产品、逃税等多种形式。
对于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其所得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界定违法所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性质进行分类和界定。
其次,违法所得的界定还要考虑到主体的参与程度。
在烟草专卖违法行为中,可能存在多个参与方,包括非法销售者、制造者、经销商等。
这些参与方的行为对于违法所得的大小也有影响。
所以,在界定违法所得时,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参与程度进行区分。
2.2烟草专卖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和证据要求首先,在计算烟草专卖违法所得时,需要明确的是违法所得的界定范围。
加强制售假烟网络规律研究,提高查办假烟网络案件水平一、加强制中售假烟网络规律研究,才能降低查办网络案的水平制售假一包网络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分销、零售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实施制庆典活动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化特征的售假烟违法犯罪团伙。
从国家局给制售假烟网络下所的定义中,我们看到有物的运动,有人的分工,当然还有信息的传递,资金的流动等等,我们要严厉打击世袭制制售假烟网络,做好打假破网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所研究当前制售假烟活动的规律、特点,知己知彼,掌握打假破网主动权。
认清制售假雪茄网络的特征,掌握假烟网络活动的基本规律,把握查办假烟网络案的环节、方法和技巧,切实不断提高技术水准查案水平和办案能力,是做好打假破网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要认真思考制售假烟网络特征特征一是分工明确。
生产、经销、仓储、运输、分销、零售分工明确,相互联系一对一。
生产酒保老板与分销商一般不紧密联系,在花蛇流通环节查到的提子一般都是经销商或车老板,;承运人又分是车老板和驾驶员,车老板与假烟经销商有密切联系;产区经销商往往控制着几个地区乃至几个省的销售,销区分销商销售商往往加以控制着一个县、地区乃至几个县、地区的销售,供货范围越广,层次越高,破坏力就越大。
特征三是网络交叉。
网络之间通贯,我中有你。
在销售环节,网络成员甚至相互调剂货源,互为上下家;有的分销商同时向多个上家一百多个进货。
特征四是无照无店。
具有向省外拥有产区进货渠道和资金实力的分销商,是一个地区销假的“金字塔”的塔尖,大多无证无店经营。
特征六是二流分离。
假烟从生产到市场监管,其购销信息、货物运输、资金结算基本上是三流分离,单个每个环节基本上就是一对一进行联系。
特质七是欺骗性强。
零售环节售假藏假花样百出。
运输环节车辆套牌、途中换车换牌,特种车辆运输,伪装海关铅封,途中停停歇歇甚至反方向行使一段路,货物包装的伪装更是千奇百怪。
烟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为了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烟草市场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一、整治目标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烟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烟草市场经营秩序,提高市场净化率,确保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严厉打击制售假烟、走私烟等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摧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和网络。
2、加强对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管理,规范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和使用,清理整顿无证经营行为。
3、规范烟草市场流通秩序,查处非法渠道购进、运输、储存烟草专卖品等违法行为。
4、强化对烟草市场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二、整治重点1、打击制售假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制假窝点的排查和打击,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废弃厂房、仓库等易隐藏制假场所。
加大对制假设备、原材料的查处力度,切断制假源头。
严厉打击销售假烟的行为,重点整治烟酒专卖店、便利店、集贸市场等场所。
2、打击走私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边境地区、港口、码头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严厉查处走私烟入境行为。
加大对走私烟销售渠道的打击力度,清理整顿非法销售走私烟的店铺和摊点。
3、整顿无证经营行为全面排查无证经营烟草制品的商户,依法予以取缔。
对符合办证条件的,引导其依法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4、规范许可证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规范许可证的审批流程,确保许可证发放公正、公平、公开。
加强对许可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许可证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5、查处非法渠道购进、运输、储存烟草专卖品行为加强对烟草专卖品购进渠道的监管,查处非法渠道购进烟草专卖品的行为。
加大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行为。
加强对储存场所的清查,查处非法储存烟草专卖品的行为。
三、整治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烟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烟草、公安、工商、质监、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专项整治工作。
浅谈涉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和适用作者:张超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当前,卷烟打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制售假烟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依然比较猖獗。
假烟不仅造成国家财税流失,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多年来,烟草专卖执法部门重拳出击,持续加大制售假烟网络打击力度,维护烟草市场正常秩序。
本文就涉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构成、具体认定、罪与非罪界限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能够指导专卖执法实践。
关键词:涉烟伪劣犯罪认定一、涉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的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首先,本罪侵犯了国家产品质量管理秩序。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对于产品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国家产品质量制度,包括《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对国家产品质量制度的侵害实质上就是侵犯了国家产品质量管理秩序。
另一方面本罪还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财产权和健康权。
其中,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秩序是主要客体,财产权和健康权为次要客体。
(二)本罪的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的行为。
1.本罪行为方式。
本罪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
司法实践中,这几种形式并不能严格区分。
实际发生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有时符合上述四种情形中的一种,有时则可能同时符合几种情形。
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其中一种行为方式或者同时符合多种行为方式,即构成本罪。
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是一种生产、销售特殊伪劣产品的行为。
通常所说的制售假烟,一般是指未经许可、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生产卷烟、雪茄烟,并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给他人,或者购买伪劣卷烟、雪茄烟后予以批发或者零售的行为。
制售假烟行为现状的调研报告制售假烟行为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烟草消费也随之增加。
然而,烟草市场上假冒伪劣的现象也逐渐出现,其中制售假烟的问题愈发突出。
制售假烟不仅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威胁,也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报告对制售假烟行为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为相关部门提出相应建议。
二、调研概述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烟草销售点和走私窝点,采取了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
我们发现,制售假烟的行为不仅在一些小作坊、市场中存在,而且在一些正规销售和大型批发渠道中也有所发现。
以下是我们调研的具体结果:三、假烟制售行为现状(一)制假烟工厂的普遍存在我们调查的假烟工厂数量颇多,许多制作假烟的工厂隐蔽性极高,在城市郊区、偏僻山区或农村地区设厂,十分难以发现。
同时,这些工厂规模不一,有的只是一两个人的小作坊,也有一些分布在大城市,拥有几百人工人的“大工厂”。
(二)仿真度较高的假烟面市制造假烟的高仿技术令许多消费者很难判断真假。
我们从市场上买到的假烟都采取了仿真度较高的技术,外包装相当逼真,烟盒的印刷、烟膜的制作等都以假乱真。
这对于烟草销售店的店主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三)假烟低价出售,交易高度隐蔽我们发现,假烟普通的售价在市场上一般是正品的一半或更低,而且经销商多采用“门清”“闲话少说”等方式进行买卖,难以被消费者和侦查机关查获。
(四)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假烟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化学药物,这些药物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长期吸食假烟可能会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四、问题原因分析要想控制制售假烟行为,必须分析问题的原因。
我们认为,制售假烟行为之所以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一)生产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由于制售假烟行为所使用的材料成本远低于真烟,且由于监管缺失引起的市场缺口大,消费者的需求大,因此假烟制售的利润空间比实际成本超高,是很多不法分子的利益诱因之一。
探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因、现状特点及防打对策第一篇:探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因、现状特点及防打对策探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成因、现状特点及防打对策摘要:在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之后,烟草行业发展对国家及各级地方财税的贡献力度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是1992年《烟草专卖法》正式施行以来,在国家合理调控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深切关注与大力支持下,烟草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增强区域财税实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在丰厚的违法利益的诱惑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在我市区域内也一直客观存在并呈频发之势。
关键词:烟草违法犯罪对策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烟草市场的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涉烟违法犯罪发生,切实维护烟草市场经营秩序已势在必行。
笔者结合我局侦破的“3〃26”特大跨省贩卖假烟案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总结、调研。
而以案件解析成因、发现问题、寻找思路,并最终得以完善和提高,是笔者思考成文的朴素初衷。
一、我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频发的基本成因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频发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都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密不可分:(一)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的历史因素黄石作为我省一个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二级城市,有着较长时期的工业化传统,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业发展相对处于后起阶段。
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县、郊农民不断转移到城市,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让当时从事卷烟经营活动的那一批人大获其利,而他们的成功让更多人效仿并逐渐稳固为一个特定的从业群体,这个群体主要以大冶及周边县、郊、乡镇的进城农民为主,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发展为了固定从事非法贩运卷烟的大烟贩、老烟贩;另有相当一部分改变非法经营方式,集中于上窑批发市场及市区各经营店面,以坐店经营为幌子、以终端销售为手段,继续从事非法经营卷烟活动;还有一部分被称之为“背包队”的群体,他们直接从外省市小数量地将卷烟贩运回黄石,然后兜售给辖区坐店经营户。
正是这些特殊的利益群体构成了黄石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主力军。
论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作者:杨天水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0期杨天水(朔州市烟草专卖局,山西朔州 036000)【摘要】我国是烟草消费大国,有超过3亿的烟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烟草消费总额也在增加。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巨额利润,长期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打击和惩处。
近年来,为了躲避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部门的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网络化、隐蔽化、分散化等特点,给案件查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当前卷烟市场管理现状,结合个人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关键词】涉烟违法犯罪;新形势;打击;措施0引言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是指与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相关的违法活动,主要包括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卷烟,非法从事烟草专卖品经营业务,走私烟草专卖品等。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将一大批涉烟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使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上的假冒、走私卷烟明显减少。
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并未绝迹,它仍在严重损害着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坚决予以打击。
1当前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面临的形势近年来,随着烟草专卖执法部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大,卷烟市场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使得许多制售假冒卷烟违法分子的生意难以为继。
为逃避打击,他们采取了更加多样化、隐蔽化的作案手段,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推销假冒卷烟,发展网络代理商销售假冒卷烟,店面与仓库分置,临时电话送货等;同时制售假烟网络也呈现出系统化、组织化、家族化的特点,网络多由老乡、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密切的人员组成,其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相隔千里却配合默契,给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制造了较大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建立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日期】2004.12.17•【文号】•【施行日期】2004.1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其他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建立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的意见(2004年12月17日)200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高检会[2003]4号,以下简称《会议纪要》)下发后,各地按照会议要求,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犯罪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使烟草制品打假协作规范化、制度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建立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
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一次。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司,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职能部门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
二、督促、指导大案要案的查处根据工作需要,对重点地区查处非法制售烟草制品等违法犯罪案件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解决案件查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入司法程序的制售假烟、非法拼装烟机、倒卖烟用辅料等重大或疑难案件,依法进行指导、督办。
三、研究适用法律问题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适用法律指导意见,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
四、及时通报信息资料及时收集本部门相关工作及案件查处情况,通报案件动态,编发简报交流信息资料,总结贯彻落实《会议纪要》的经验和做法。
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广泛运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加强对重大刑事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2001年以来,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开展了卷烟打假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犯罪案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适用法律方面的问题。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3年8月4日至6日在昆明召开了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局)、烟草专卖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委刑法室应邀派员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在总结办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就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适用法律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形成了共识。
纪要如下:一、关于生产、销售伪劣烟草制品行为适用法律问题(一)关于生产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或者尚未完全销售行为定罪量刑问题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烟草制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烟草制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十五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分别达到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二百万元以上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各量刑档次定罪处罚。
打击制售假烟活动刑法应用研究
制售假烟活动侵害了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本文以满足当前打击制售假烟活动的迫切需要为目的,研究制售假烟活动中的罪名竞合、数额认定及“明知”要件认定等三个问题,分析当前认识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售假烟危害较大,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烟草和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开展卷烟打假工作,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当前卷烟打假的形势依然严峻,打假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充分应用刑法对制售假冒卷烟犯罪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在打击制售假烟活动中,尚有刑法应用上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使得在刑事拘留的制售假烟者中只有29%被制裁。
制售假烟活动所涉及罪名之间的竞合制售假烟行为主要构成以下两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假冒注册商标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单纯从定义上考察,上述两罪的内涵和外延似乎相去甚远,但在司法实践中,
特别是在打击制售假烟活动中,两罪往往存在交叉竞合的情况,从而发生认定困难。
两罪存在着交叉竞合的情况,导致在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时,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理。
具体到制售假烟犯罪活动中,应当如此认定: 1.只生产没有注册商标的伪劣烟用烟丝、烟叶,而尚未制成具有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卷烟,应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很明显,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一个目的,采取制售假烟一个行为,尚未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只具备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犯罪构成。
2.假冒注册商标的卷烟是合格产品的。
即假冒注册商标的卷烟不属于伪劣产品,无论是原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制成品都符合国家质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即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因此,构成犯罪的,只能单独追究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
3.假冒注册商标的卷烟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四种伪劣产品之一。
对于此种情形,构成犯罪的,应如何处理,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符合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应从重处断。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不符合牵连犯的构成特征,而是分别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的犯罪构成,对此应实行数罪并罚。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这种行为应当构成牵连犯。
理由如下:第一,假冒注册商标卷烟行为与生产、销售伪劣卷烟行为具有同一犯罪目的。
都是为了非法营利,即牟取假烟成本价与正品市场销售价之间的差价。
第二,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犯罪行为,这是构成牵连犯的另一必要条件。
在此种情形下,行为人一方面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卷烟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实施了在其生产、销售的
伪劣卷烟上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第三,所包含的两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
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牵连的意思,在客观上具有通常的方法和结果关系。
生产、销售伪劣卷烟是结果行为,直接体现犯罪目的,即以伪劣产品牟取暴利,而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是为了便利以伪劣产品牟取暴利这一犯罪目的的实现而实施的,属于方法行为,二者同受一个犯罪目的的支配和制约,又服务于一个犯罪目的。
综上所述,此类行为应当构成牵连犯。
制售假烟销售金额的认定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和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销售金额是确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以及认定情节轻重的惟一依据。
因此,如何确定假烟的销售金额就成为打击制售假烟犯罪行为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出如下规定:“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具体到制售假烟犯罪活动中的数额认定,应当包括以下情形:一是生产者、销售者出售假烟后所得的违法收入。
“所得的违法收入”是指已经实际得到的违法收入,包括假烟已经销售出去得到的全部或部分货款,或者假烟还没有发出而得到的预付款和定金。
二是生产者、销售者出售假烟后应得的违法收入。
“应得的违法收入”是指行为人已经出售假烟,按照协议或者约定将要得到的货款和利息,尽管这些货款和利息尚未到手,但均应视为应得的违法收入。
这里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尚未销售出去的假烟货值是不能算入销售金额的,它与“销售金额”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涉及的是刑法学的另一命题——犯罪的未遂形态问题,而界定其罪与非罪则是以货值的大小为根据的。
价格的确定对于计算销售金额非常重要。
对于价格,既不能一律“就高不就低”或者“就低不就高”,也不能简单地取中间价格来计算,具体到制售假烟的数额计算,可以分如下几种情况来确定:1.实际销售价格。
如果能够查明其实际销售的具体价格,原则上按照该价格计算。
2.假冒商标卷烟的价格。
对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卷烟,无法查明实际销售价格的,原则上按照其所假冒注册商标卷烟的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计算。
若有统一价格的,按案发地实行的统一价格计算。
3.估价。
对于无法查明其实际销售具体价格的伪劣烟草制品,应当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估价。
4.半成品价格。
对假烟的半成品,如未经包装的散支假烟等,按照包装后的成品价格计算。
销售明知是假冒烟用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行为中“明知”的认定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会谈纪要》)定义“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
并明确列举了“明知”的四种情形:一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进货的;
二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
三是销售假冒烟用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被发现后转移、销毁物证或者提供虚假证明、虚假情况的;
四是其他可以认定为明知的情形。
《会谈纪要》虽然对“明知”问题作了一定细化,但客观实际复杂,不少个案并非如此简单。
因此,有必要从刑法理论和问题认定上作一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明知”应是“主观明知”,它在内容上包括认识和意志两方面因素。
在认识方面,销售者必须认识到:1.其购进和销售的卷烟使用的商标是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或者与之相近似。
2.其购进和销售的卷烟无权使用该注册商标,即认识到该卷烟的生产者不是注册商标的所有人或依法享有使用权的人。
在意志方面,销售者在具备上述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可表现为两种意志类型:一是刻意追求,知道该卷烟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为追求暴利,仍决意购进、销售;
二是放任,即认识到自己购进、销售的卷烟可能假冒了他人的注册商标,仍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
“主观明知”在类型上可分为自认的“明知”和推定的“明知”。
自认的“明知”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己供述的“明知”;
推定的“明知”是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现时生存状况和行为时各种客观条件等情况,推定其应当知道的“明知”。
“明知”作为销售者的主观心理反映,必然要通过其进货、出售等客观情况表现出来,这也正是执法者推定其“明知”的客观依据。
若无销售者的供述,判断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情节,须综合分析与其销售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
一般而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行为人自身因素。
包括销售者从事经销活动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寡;
销售者本人的经验水平、销售者有无同类前科等。
如果行为人销售卷烟已有较长时间,或者已有销售假烟被查获的前科,这些都是认定其“明知”情节的重要依据。
2.假烟本身的因素。
一般来说,假烟所冒充的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知名度,有较好销售市场以及高利润空间的名牌产品。
3.销售行为方面的因素。
包括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手续是否齐全、进货数量和价格是否合理、售后顾客反应如何等。
4.其他因素。
如证人证言;
假烟供应商的明示;
执法机关曾经对此作出过查证等事实。
以上各种因素只要相互能印证为“明知”,即可予以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