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实务:浅谈增值税出口“免抵退”业务的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73.65 KB
- 文档页数:4
出⼝企业“免、抵、退”税务如何处理出⼝企业与⼀般国内⽣产销售相⽐,有增值税及消费税免税的基本规定、关税部分免税等税收优惠。
为确保出⼝企业合理利⽤相关税收优惠,防⽌⾮出⼝企业钻漏洞多享受优惠,海关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了复杂的出⼝程序,企业需要报送的数据多且繁琐。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出⼝企业税务咨询⼯作的经验以及对出⼝企业税务政策的研究,就企业货物出⼝的相关税务处理进⾏探讨。
出⼝类型较多,依据出⼝类型不同⼤致可将出⼝企业出⼝分为⽣产型出⼝企业和外贸型出⼝企业;依据出⼝⽅式不同,⼜可分为⾃营出⼝和委托代理出⼝。
⽣产型⾃营出⼝企业⼀般采⽤增值税“免、抵、退”税务处理,本⽂仅就具有代表性的⽣产型企业⾃营出⼝的增值税“免、抵、退”业务税务处理相关事项从以下⼏个⽅⾯进⾏探讨。
1.免、抵、退税办法的含义⽣产型⾃营出⼝的企业使⽤“免、抵、退”税这种简易征收的计算办法,⾃1994年制定到现在不断修订更新。
但主导思想并未改变:“免、抵、退”税办法包含免税、抵税、退税三个⽅⾯。
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理解:免:“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产企业出⼝⾃产及视同销售⾃产货物,免征本企业⽣产销售环节增值税。
对上述企业,出⼝⾃产货物时直接体现为出⼝销售环节的销项税为0。
如:甲⽣产性企业⽣产销售电⼦元器件,货物全部出⼝,此货物在出⼝时不征收增值税。
抵:“免、抵、退”税办法的“抵”税,是指⽣产企业出⼝购买⽤于⾃产及视同⾃产出⼝货物所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等承担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退:“免、抵、退”税办法的“退”税,是指对⽣产企业出⼝⾃产及视同销售货物,在当⽉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于应纳税额时,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按规定予以退税。
企业⼀般按照增值税的规定进⾏处理:⾸先不区分采购材料⽤于国内还是国外商品⽣产,全部予以抵扣进项税;其次再根据“免、抵、退”管理办法将不得抵扣部分进项税额予以转出;最后将不能抵顶完部分申报退税。
记账实操-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一)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为核算纳税人出口货物应收取的出口退税款,设置“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销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应退回的增值税、消费税等,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出口货物应退回的增值税、消费税等。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到的应退税额。
1. 未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按规定退税的,按规定计算的应收出口退税额借:应收出口退税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收到出口退税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出口退税款退税额低于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 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在货物出口销售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按规定计算的退税额低于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在规定期限内,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不足以抵减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不足部分按有关税法规定给予退税的,应在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进项税额抵扣情况发生改变的账务处理因发生非正常损失或改变用途等,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待认证进项税额,但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原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改变用途等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税项目的,应按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经上述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在剩余尚可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或摊销。
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实例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增值额度征收的消费税,适用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
免抵退是指旅客购买国内一般纳税人提供的货物,且离境时本人携带或邮寄出境的,可以退还其所支付的增值税。
以下是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的实例。
接下来是账务处理。
1.销售方(国内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
销售方需要将旅客购买的电视机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计入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增值税账户。
假设销售方的增值税税率为13%。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1300元
贷:销售收入1300元
2.旅客账务处理:
3.销售方办理免抵退税账务处理:
当旅客携带电视机出境时,销售方需要办理免抵退税。
退税金额为1300元。
借:应付账款(旅客)1300元
贷:应收账款(旅客)1300元
贷:应付账款(旅客)1300元
通过以上账务处理,销售方将电视机销售额和增值税额计入相应的账户,旅客将购买金额计入应付账款,销售方办理免抵退税时,相关账目也得到了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账务处理仅为示例,实际操作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所以,在进行具体的免抵退税账务处理时,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法规知识,以确保合规操作和准确处理账务。
同时,在进行免抵退税时,旅客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手续。
“免、抵、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文魏俊红秦文娇付泽民总第43期日期:2005-11-9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出口免抵退税账务处理实务出口货物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账务处理上表现为企业购进原材料,无论用于生产出口货物还是用于生产内销货物,其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1)出口货物免税,反映在账务处理上是出口销售时,无需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2)出口货物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账务处理上表现为企业购进原材料,无论用于生产出口货物还是用于生产内销货物,其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但由于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存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情况,此项因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进项税额转出”,同时以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企业发生国外运费、保险、佣金费用支出时,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分摊计算,并冲减“不得抵扣税额”,用红字贷记“进项税额转出”,同时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3)出口货物退税的账务处理:按计算的免抵退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按计算的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按免抵退税额与免抵税额两者之差,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即: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注: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是在取得税务机关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按批准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增值税出口退税是指为促进出口贸易发展,鼓励境内企业加大对外贸易投资,依法对企业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应税行为实行退税政策的一种制度。
出口退税的方式有免税、抵缴和退还三种,本文将主要解析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免抵退方法。
免抵退方法是指企业在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时,免除已欠税款在其他应纳税额上的抵缴,将已欠税款退还给企业的一种方式。
具体来说,免抵退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征收增值税;另一种是已征收增值税但不必抵缴。
免征增值税是指对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不征收增值税。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于为出口而采购的货物、技术和服务,企业在购进时,可以向供应商提供出口退税凭证,以免除增值税的征收。
这意味着企业在购进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时,可以不用支付增值税,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不必抵缴增值税是指对于已征收增值税的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企业不必将其欠缴的增值税款抵缴到其他应纳税额上,而是由税务部门直接退还给企业。
企业在办理退税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和凭证,税务部门将根据企业出口销售额和已征收增值税额度进行核算,然后将已欠税款退还给企业。
免抵退税方法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必要的材料和凭证:企业在进行增值税出口退税申请时,需要准备相关的购销合同、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核销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证明文件。
这些文件需要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填写和签署。
2.进行电子申报:企业需要通过税务管理系统的电子申报功能,填报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的信息,并将上述准备的材料和凭证进行上传。
税务部门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审核和核算。
3.完成退税流程:税务部门在核算和审核完成后,将退还企业应退税款的金额存入企业的指定银行账户中。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其他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的实施需要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并具备合规的申报和管理能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财务管理和税务核算记录,以便在申请退税时提供所需的凭证和材料。
关于增值税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的原理解析增值税的免抵退一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第一次熟悉增值税免抵税的同学们。
首先从原理讲讲免抵退。
免抵退的原因:为了加强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成本优势是加强这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有足够的成本优势,所以对于一些货物,国家采取免抵税政策,即货物是采取整体零税负进入国际市场。
免抵退的名词解释:“免”:即是说免征增值税“退”:即使说对征收的增值税进行退税要解释“抵”,那么首先要弄清楚增值税出口货物免抵退的原理。
免抵退的原理:一个企业在一个长远发展的时间,结合会计上的假设来说,就是持续经营,那么涉及出口货物的同时,在某一天也很可能要涉及国内市场,那么对于业务在国内、外的企业来说,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必定要缴纳增值税,即是增值税的进项,如果这个企业仅仅在国内销售,那么它一定会有销项,有了销项,进项部分才可能最终由消费者负担,而企业如果有海外市场,即意味着没有销项,那么这部分增值税由谁来负担呢?国家考虑到这点,所以要对增值税进行免抵退。
例:企业甲购进原材料1000元,加工成产品A100件,每件产品单价20元。
1.假如这100件全部销售给国内市场(当然就不存在免抵退),那么销项=20*100*17%=340(从买家处收取的)元,进项=1000*17%=170元(你要付给原材料供应商的),进项的税就人负担,因为你收取了340元的销项增值税。
2.如果这100件全部销售给国外,则没有增值税的销项,那么你这170元的进项由谁负担呢?所以国家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要对企业进行退税。
免抵退中的“抵”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不是每一种货物都是按照征收率对货物进行退税,国家对货物的补贴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所以退税率是不一样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时,就有了退税。
而“抵”的部分即国家对这一部分不进行退税。
应纳税额(退税额)=销项-进项,抵这一部分,既然不能够退税,所以要从进项税中转出来,进项变少了,那么销项与进项的差额也越少,说明能够退税的也越少。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操作流程
【问题】
请问:出口税率为零,退税是退的是进项税额,怎么衡量退的进项税多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解答】
出口退税率为零的情况下,是不退还企业的增值税的。
对于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的退税政策,从国家的立法目的上退还的进项税,但由于生产企业出口的产成品都是经过生产加工的产品,不是从市场直接购买的,其成本和售价中除了包括原材料的部分,还包括人工成本及机器成本等,因此无法真实的核定其进项税额,因此实际按销项价格退税,根据产品不同的生产性质及国家政策,规定一个合理的退税率,以保证生产企业出品的产品不含增值税,但并不能做到绝对不含税。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下载出口退税网程序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
2、进行退税申报系统的系统设置;
3、录入退税申报数据;
4、生成预申报数据;
5、网上预申报和查看预审反馈;
6、读入预审反馈,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7、录入单证备案数据;
8、录入汇总申报数据;
9、打印正式申报报表,生成汇总申报数据;
10、网上正式申报或零申报;
11、准备退税申报资料,到退税机关正式申报退税。
课后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出口企业免抵退的详细帐务处理“免、抵、退”税主要会计科目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其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出口退税”会计科目。
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等;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
出口企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
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核算出口企业当月上缴本月的增值税额。
3、“减免税金”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额。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上述1-5个专栏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的借方核算。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
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所免抵的税款以及应收的出口退税款。
背景介绍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是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对出口货物增值税(以下简称出口VAT)实行了免抵退政策。
本文将从出口VAT的概念、免抵退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情况以及影响出口VAT免抵退政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出口VAT的概念增值税是指在货物和劳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向最终消费者逐级加计纳税的一种营业税。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
由于这些货物最终并不在本国境内消费,因此出口货物增值税是可以免除的。
具体来说,出口VAT在生产、加工、出口过程中,企业承担了这部分增值税的财务负担。
在出口环节中,对于增值税的实际负担,由于出口的货物流向海外,加工期间和中间环节的增值税也将一并退回,从而避免了企业出口货物可以被反复征税的情况。
免抵退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情况综上所述,免抵退政策是指在出口环节中,出口企业在纳税时可以减免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并由税务部门予以退税。
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免抵退政策通常是通过退税或者抵扣实现的。
在退税方式下,企业需在出口后向税务部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单,税务部门核查后实施退税。
在抵扣方式下,可以将已缴纳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相抵,实现免抵退的效果。
目前我国出口VAT免抵退政策适用范围较广,主要针对出口货物企业、外贸加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同时还有免税品出口退税政策、服务出口退税政策等不同形式的优惠政策。
影响免抵退政策的因素尽管免抵退政策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其实际效果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外因素:•外部贸易环境:贸易壁垒、汇率波动、国际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出口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免抵退政策的实施效果。
•出口产品属性: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免抵退政策的影响不同。
例如,不同的税收政策对于原材料和成品的影响程度不同,可能会出现部分产品的免抵退政策不适用的情况。
增值税免、退、抵五种情形的会计处理2019-08-22 14:31:43增值税优惠包括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直接减免、出口退税、增值税留底退税以及增值税加计抵减。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法下,增值税优惠五种情形的会计处理如下。
一、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会计处理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包括对增值税进行征收和对增值税予以退还两个环节,其中对增值税征收的会计处理与纳税人一般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一样,但是对退还的增值税需要进行专门处理。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订新增的一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
该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一般来说,增值税减免税款应计入“其他收益”科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财政性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项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取得的“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优惠政策退返的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应确认损益,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除另有规定外,应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说明如下:例1:某软件开发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2月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00000元;本月一次性购进生产材料200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200元(假设上月无留抵税额,本月无其他与增值税有关的经济事项)。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浅析进出口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2018年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免抵退”是日常会计处理上的难点,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于“免抵退”的
会计处理极不重视,尽管纳税申报过程中不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但是不规范的会计核算,将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实务角度分析了进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为企业日常进行出口免抵退的会计处理提供借鉴。
出口退税就是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主要是让我国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其中免抵退税就是出口退税的一种方式。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企业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退还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退还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时,对未抵减完的进项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出口企业的全部原材料都来自于国内
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五个基本计算步骤:第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公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税率—出口退税率);第二,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第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第四,确定应退税。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与操作详解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促进出口贸易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并对其操作进行全面解析。
一、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概述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是指在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增值税纳税时,依法享受退还一定比例增值税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退税的比例根据不同的商品种类和税率而定,通常在11%至17%之间。
二、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操作流程1. 出口企业登记备案:出口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国家税务机关提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备案申请,并通过相应的审核后获得纳税人资格。
2. 纳税申报和核销:出口企业按照规定在每月的17日前向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并在核销时提交相关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发票、合同等证明材料。
3. 退税申报和审核:出口企业在纳税申报后,需根据国家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间节点向其提交出口退税申请,并提供相关的申报文件和材料。
税务机关将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批通过后,将按照规定时间将退税款项划入企业的银行账户。
三、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操作的注意事项1. 准确把握退税政策的适用条件:出口企业必须仔细了解退税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确保自身符合退税的要求。
2. 严格按照规定提交申报文件:出口企业在进行退税申报时,必须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相关申报文件和材料,如有虚假情况发生,将面临处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3. 合理规避可能的退税风险: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出口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退税方式、合理组织生产和销售等方式,规避可能的退税风险,确保退税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于我国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出口企业在享受退税政策的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保证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理解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并正确操作相关流程,有所帮助。
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的理解作者:黄志良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6期摘要:本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涉及到一系列计算公式及复杂概念,理解其经济含义和内在关系具有很大的难度。
本文从实务的角度,通过简化计算公式及举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实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种退税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出口退税计算公式概念理解口货物退(免)税,是增值税中的一项重要税收制度,也是我国调节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出口退税的意义在于通过退还出口货物所含的在国内已经缴纳的税款,从而降低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的较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在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时,可以通过降低外销价格来增强竞争能力,从而扩大产品出口创汇。
一、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的计算方法目前我国根据出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性质不同,出口退税的计算办法也有不同。
对于自营或委托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对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适用“先征后退”计算方法。
其中“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如下:(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增值税出口政策免抵退税计算办法免退税计算办法免抵退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办理退税手续时,可以选择免除抵免环节,直接获得退税款项。
这种计算办法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合法有效的出口业务。
出口企业应确保所申报的出口货物真实有效,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出口企业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出口合同、装箱单、提单等。
2.确定退税申请材料。
出口企业需要填写《增值税出口免抵税申请表》,并提供与其申请事项相符的其他材料。
退税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
3.缴纳暂抵税款。
在申请退税之前,出口企业需要首先缴纳暂抵税款,即企业自行承担的税金。
暂抵税款金额一般为退税额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
4.申请退税。
出口企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向所在地的国家税务部门申请退税。
国家税务部门会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
5.收到退税款。
审核通过后,国家税务部门会将退税款直接划入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
免抵退税计算办法的优势在于简化了退税流程,提高了退税效率。
同时,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也减少了抵免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损失。
免退税是指出口企业在依法按规定办理退税手续时,其应退的增值税不再退还给企业,而是留在国家财政部门。
具体计算办法如下:1.确定退税比例。
国家税务部门会根据出口企业的行业、产品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确定其可享受的免退税比例。
免退税比例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具体比例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
2.确定退税款额。
出口企业需要根据其出口业务所得的增值税额,乘以免退税比例,从而得到退税款额。
退税款额即为出口企业实际可以获得的退税金额。
3.申请退税。
出口企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向所在地的国家税务部门申请退税。
国家税务部门会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
4.收到退税款。
审核通过后,国家税务部门会将退税款直接划入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
浅谈增值税出口“免抵退”业务的处理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与增值税出口“免抵退”相关的税务规章,这些规章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财务人员必须对这些规章进行梳理,并注意日常的学习积累。
现将实行“免抵退”的企业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最经常遇到与增值税相关的税务事项处理应把握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对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除《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出口“免、抵、退”计算办法的规定外,尚需把握以下关键性的方面和要求:
在进项税的抵扣方面,一是要把握国税发[2004]112号《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和国税函[2005]16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查补税款欠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当企业出现这些情况时,期初进项留抵税额应先用于抵减增值税欠税或查补税款欠税,抵减后的税额才是上期结转的留抵税额。
二是要关注国税函[2007]350号《关于纳税人进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件规定纳税人进口货物报关后,境外供货商向国内进口方退还或返还的资金,或进口货物向境外实际支付的货款低于进口报关价格的差额,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该文发布前纳税人已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的,可重新计入“应交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