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课反省一、 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达成计算任务。
并且这个知识点的思想方法对学习20 之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点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多半学生对10 之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娴熟。
并且学生拥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其实不困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长进行的,这为他们今日的学习打下了优秀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踊跃创建,寻求更为简易的计算方法。
在展现交流中相互怀疑,增补回答,完好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
作为老师的我,不过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赐予指引或增补,让学生自己完美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想,又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加减混淆》教课反省《加减混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娴熟掌握了《两位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长进行的,这节课的教课给我以下启示:1、经过创建情形学生自主商讨竖式的写法,培养了学生的迁徙类推能力,经过交流商讨,培育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能力。
2、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领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4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淆的含义,掌握运算次序。
5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淆竖式的写法。
《把两个数目摆成相同多的实质问题》教课反省在教课中,使学生踊跃参加思虑,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初步感觉这种问题里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数目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会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这两种物体摆得相同多。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5《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主要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更深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法;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除法运算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除法运算卡片、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一个物品分给几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
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除法的例子,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除法运算卡片,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除法。
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除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商店营业员,通过除法计算商品的价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除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除法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法,除法运算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除法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具体的数量关系。
3. 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如平均分配等。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除法的概念:介绍除法的定义,以及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除法算式的构成:学习如何书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含义。
3. 除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书写除法算式,并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平均分配,引出除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除法的定义,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应用,学会书写除法算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4.4 除法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构成除法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可以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某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例如:“如果有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平均分配。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反思篇1教材说明这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先通过例4引入这种分法。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另一种分法。
然后通过例5的图画说明具体分的过程,并说明这种分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再通过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分的方法。
最后通过例7过渡到“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计算”。
着重指出12块饼干,每3块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4个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这里还注意用图表示分法,以便给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种分法的含义,在教科书的“做一做”和练习中加强了实际操作。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例4~例7,完成练习十三中的第1~5题。
2、一般来讲,学生对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两种分法容易混淆。
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每一种分法,然后再进行对比和区分。
在开始教学新的分法时,要着重通过实例说明这种分法,不要急于与前一种分法对比,以免造成混乱。
3、第43页例4的教法与第40页例1的教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强调这种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几份。
4、教学例5时,可以把例题的插图制成教具或用实物演示(也可以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
教师先叙述题意,再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教师边说边用一只手拿2个桃,另一只手拿1个盘子,把2个桃放在盘子里;然后再继续分。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15篇《认识除法》教学反思15篇《认识除法》教学反思《认识除法》教学反思1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2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教学的内容是比较简便,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安排了板演这个环节。
我让三位同学上来板演(先用12个圆片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堆)。
希望能从中发现错误,并通过讲评来提高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
果然不出所料,一名同学就出现了如下的错误:每堆6个,分成了(2)堆。
12÷2=6(堆)我想:这下我可以对症下药,按照教案中的预设进行讲评了。
就在最后一名学生板演完毕的时候,早已回到座位上的王雅婷举手了:“老师,我可以上来修改吗?”显然,她已经发现了错误。
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说道:“你能认真检查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很好!但现在已经晚了,我们能把交上去的试卷拿回来中做吗?希望你下次要在离开之前就要认真检查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除法的简便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除法的简便方法。
三、教学难点1.除法的概念和定义。
2.复杂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数字卡片等。
2.小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本(苏教版)。
3.复印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在开始本课之前,老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课学过的内容。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认为学习这些内容可以给你们带来什么帮助?”“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2.讲解概念1.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指将一个数等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比如:“10除以5,得2”,就是把10个物品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
2.商和余数的定义:把一个数A除以另一个数B,得到的商是C,余数是D,即A=BC+D,D是小于除数B的正整数。
3.长除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掌握长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3.练习1.让学生练习口算除法,不用除法算式,通过口算的方式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让学生练习使用长除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3.让学生练习使用非零商除法(即简便计算法),通过简便法掌握除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4.作业布置老师在本节课的最后,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以巩固学生对除法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例如,要求学生回家完成苏教版数学课本相关练习及作业,或完成口算题。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上完本节课之后,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出教学中得到的好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概念,引出除法;- 将除法定义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介绍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2. 单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重点讲解整除和不整除的概念;- 提醒学生注意数的大小顺序、位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3. 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给予学生实际问题,要求进行除法运算;-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运算;-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除法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复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概念,引出除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引导学生思考。
3. 引入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4. 通过例题演示单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计算。
5. 强调整除和不整除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数的规律。
6. 给予学生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进行除法运算。
7. 分析问题,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运算。
8. 总结:回顾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9. 反思: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有哪些困难。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布置练题,检验学生对除法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 课件:包括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示例图片;- 练题:用于巩固学生对除法的掌握。
七、教学延伸1. 对于研究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探究除法和其他运算之间的关系;2. 对于研究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机会,巩固基本的运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初步认识除法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单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物来帮助他们建立除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除法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除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除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3.巩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4.拓展:学生进行一些除法的应用题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除法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我选择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在讲解概念时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我只是简单地给他们讲解了除法
的定义和符号,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这导致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还停留
在表面层面,没有形成深入的理解。
下次在授课时,我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
己提出问题,并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解答。
其次,我在实际操作环节的设计上有所欠缺。
在这节课中,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
除法的实际操作,然后让他们进行填空练习题。
这样的操作比较枯燥,让学生缺乏兴趣。
下次在设计实际操作环节时,我可以考虑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们进
行合作和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一些填空题,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
这样学生们在课后的巩固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下次在布
置课后作业时,我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并在下一节课前进行检查和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概念讲解、实际操作和课后巩固
上的不足。
下次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设计更加有趣和有效的实际
操作环节,并及时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通州区西亭小学邱霞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生活中坐缆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平均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说得不够
很多学生对于理解除法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即不能从不同角度用两种说法来说说图意,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我引导得不够到位,又为了顾及教学进度,训练的时间比较短,没有把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造成学生的表达有困难,不敢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以后的
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重视“说”的教学,要给学生说的机会,指导说的技巧。
2、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时间匆忙,准备不够充分。
本节课我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这也是一个缺憾。
如果利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配合本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除法的意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
学生在初次接触除法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除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为了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采取了以下策略:•确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将目标分解为任务和技能,确保学生能清晰理解并参与其中。
•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通过给学生提出一系列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除法。
•考虑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合理调整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和成就感。
2.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为了使学生在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我采用了以下方式和设计:•利用教具和实物:在引入除法的概念时,我使用了小班角度,使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进行分组和分享,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将一部分平均分给每个人”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际情境,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其中包含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提供不同难度的例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例题,从简单到复杂,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学生活动的设置和组织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些学生活动,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问题,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碰撞和启发,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讨论分享:在学生活动的结束阶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集体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不断深化,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除法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
通过除法,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以及如何计算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的结果。
然而,除法的教学常常面临很多挑战和困惑。
在本文中,我将回顾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探讨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一些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分组教学在教授除法初步认识时,我发现采用分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然后,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乐高积木,让学生将积木平均分配给小组成员。
接下来,我请学生使用分组教学笔记本,记录他们如何将积木平均分配给小组成员。
这种分组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还能够促进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2. 实际问题应用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或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学生能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和竞赛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应该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经常利用游戏和竞赛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设计一些口算比赛,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解答尽可能多的除法题目。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教授除法初步认识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反思,我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支持教学。
通过使用幻灯片、视频和互动教具,我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其次,我需要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教学除法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30-3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平均分。
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除法。
第三段,第39-41页的练习四。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个部分,会显现两种情形,一是每份或多或少,一是每份同样多。
关于后者,不管如何样分,只要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让学生能认识到平均分的本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在编排中,先让学生分6个桃,通过分和比较,明白什么是平均分。
接着让学生试着把8个桃平均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分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法能够不同,只要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差不多上平均分。
在分一分的第四个例题里,要求学生把12枝铅笔平均分。
学生之间分的过程、分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
那个地点让学生再次操作,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点,认识平均分。
2.充分操作,为学生认识除法积存感性体会。
除法的含义是表示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
假如在认识除法前学生能明确什么是平均分,不仅对明白得除法有益,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抽象算式过程中的思维进展。
教材在学生认识除法之前先安排4道例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经历:①明白平均分,初步接触平均分的分法;②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④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明白如何样平均分;从而获得平均分的直截了当感受和体会,也为认识除法积存了感性体会。
3.认识除法,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活动。
因为反映平均分本质特点的数学方法是除法,因此认识除法要结合平均分的活动。
教材第36、37页的例题教学都分成三步:①设计具体场景提出问题;②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活动或摸索过程;③用除法算式表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1“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展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根底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考虑分法,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在分的过程中用语言描绘平均分的过程,重点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如学生按要求平均分物品后,让学生考虑:“刚刚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的根底上强化平均分的意识,帮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完好的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除法》课后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在学习除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知道,有时恰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不够再分一份,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根底上建立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摆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连麦互动,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摆、说的过程与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认识当有剩余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解决,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而剩余不够再分一份的数叫做余数,为抽象的算式建立表象支撑,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应具有“兴趣性”,在这里我组织学生进展摆小棒拼图的游戏,还有侦探柯南推理的学习活动,以侦探柯南观察发现,考虑推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考虑,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的才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认识除法丨苏教版教案:认识除法一、教学内容1. 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3. 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方法。
4.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每张桌子上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张桌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个问题。
2. 讲解除法的概念:通过教室里的桌子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4. 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竖式计算和口算方法的例子,让学生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给学生出示一些除法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老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的概念被除数÷ 除数 = 商除法的运算步骤1. 将被除数和除数写成竖式。
2.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找到一个数,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当前位。
3. 将这个数写在商的位置上,将这个数乘以除数的结果从被除数的当前位减去。
4. 将差写在被除数的下一位上,重复步骤2和3,直到被除数的所有位都处理完毕。
5. 得到的商就是除法的运算结果。
七、作业设计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但在计算方法上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学生分苹果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认识除法》是在学生对是在学生对是在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出发实际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
法计算。
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用圆片分一分)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等分的活动,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体会到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生活中坐缆车的情境,以自主学习菜单
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只是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
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接受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的: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改编了一下教材,将例1,例2合并到一起,创设分巧克力的情境,引入新知,然后对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总数相同,分的要求不一样,所列算式也不一样。
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
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初步理解并体会除法的含义,学生能有序地、有条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义,这正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完善的过程。
这样的改编同时分解了后面想想做做的难点。
二、有效突破重、难点,层次分明。
课堂上努力做到扶放有度,上的比较扎实,教学实效强。
整节课紧紧围绕“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这个重点,从例题分巧克力、再到分苹果、搬砖头、运南瓜、拍皮球,都让学生清晰的初步认识到:按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把一些物体按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我在每给出一个算式后,都联系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理解了数量形成关系。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用嘴说的空间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分巧克力、分小棒,分圆片。
实践证明,儿童的智慧确实出在他的手指尖上。
学具正是抓住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好动的天性,物化了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在应用中学生的手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也就随之而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除法的含义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所以,让他们说是非常好的方法,在说的过程中慢慢总结提升,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
在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还比较好,但也有许多感想,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整节课都做到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我还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