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生药学)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7
黄蒿草的功效与作用黄蒿草(Artemisia annua),又名青蒿、蒿子秆,为菊科黄蒿属植物。
黄蒿草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黄蒿草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在治疗疟疾方面,有着卓越的效果。
除了治疟疾之外,黄蒿草还具有很多其他的功效与作用,本文将对黄蒿草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黄蒿草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抗疟疾黄蒿草最为人所熟知的功效就是抗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黄蒿草中含有丰富的青蒿素,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青蒿素能够杀灭体内的疟原虫,阻止其繁殖和感染红血球,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由于黄蒿草中青蒿素的治疗效果极佳,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
2. 抑菌消炎黄蒿草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此外,黄蒿草还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因此,黄蒿草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抗肿瘤除了抗疟疾和抑菌消炎作用之外,黄蒿草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黄蒿草中的青蒿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蔓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此外,黄蒿草还可以提高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4. 护肝黄蒿草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蒿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减轻化学药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黄蒿草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毒素的代谢和排出,保护肝功能的正常运作。
5. 解热镇痛黄蒿草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可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这主要源于黄蒿草中的青蒿素具有抗炎性和镇痛效果,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
6. 改善免疫力黄蒿草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黄蒿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强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机体对感染和炎症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40.黄花蒿(本草纲目)草蒿〔神农本草经(部分)],青蒿(神农本草经、中药俗称),臭蒿(日华本草),犱蒿(蜀本草),黄蒿(俗称),臭黄蒿(内蒙古),茼蒿(山西),黄香蒿、野茼蒿(江苏),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鸡虱草(江西),黄色土因呈(湖南),假香菜、香丝草、酒饼草(广东、海南岛),苦蒿(四川、云南),“沙拉翁”、“莫林一沙里尔日”(蒙语名),“好尼一沙里勒吉”(蒙药名),“康帕”(维吾尔语名),“克朗”(藏语名)图版9:7-13Artemisia annua Linn. Sp. Pl. 847. 1753; Bess. in Nouv. Mem. Soc.Nat. Mosc. 3: 81. 1834: DC. Prodr. 6: 119. 1837; Ledeb. Fl. Ross. 2(2): 592. 1844-1846: Benth. Fl. Hongk. 187. 1861: Maxim. in Bull. Acad.Sci. Petersb. 8: 528.1872; Hook. f. Fl. Brit. Ind. 3: 323. 1881: Forb.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441. 1888: Komar.Fl. Mansh. 3:659. 1907; Nakai. Fl. Kor. 2: 30. 1911 et Fl. Sylv. Kor. 14: 99. 1923:Gagnep. in Lecomte, Fl. G6n. Indo-Chine 3 (5): 587. 1924: Pamp. in Nuov.Giorn. Bot. Ital. n. s. 34: 637. 1927 et 36: 67, 79. .930. incl.f.genuina Pamp. et f. macrocephala Pamp.; Merr. in Lingn. Sci. Journ. 6:288 1928: Komar. et Alis. Key Pl. Far East. Reg. USSR 2: 1036. 1932;L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 2(10): 515. 1934: Hand.-Mazz.Symb. Sin. 7: 1115. 1936: Chang in Sunyatsenia 3(4): 296. 1937; Kitag.Lineam. Fl. Mansh. 423. 1939: Kitam. in Mem. Coll. Sci. Kyoto Univ. ser.B. 15(3): 389. 1940 et in Act. Phytotax. Geobot. 12: 138. 1943 et Fl.Afghan. 386. 1960; Rech. f. Symb. Afghan. 2: 52. 1955: Ghwi, Fl. Jap.1191. 1956; 东北植物检索表386, 图版133. 图4. 1959;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783, 图1263. 1959;Poljak. Фл. СССР 26: 489. 1961;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1-2): 121. 1965, incl. f.; Filat. ФлКаэах. 9: 95. 1965; Noda, Fl.N.-E. Prov. (Manch.) China 1209. 1971; Nasir et Ali, Fl. W. Pakistan715. 1972; 海南植物志4: 415. 197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530,图6473,1975;Tutin et al. Fl.Europ. 4: 185. 1976; 台湾植物志4: 786,1978; 江苏植物志下: 872,图2192, 1982;西藏植物志4: 754, 图324. 1985. ——A. wadei Edgew. in Trans. Linn. Soc. Bot.20:72. 1846. ——A. stewartii C. B. Clarke, Comp. Ind. 162. 1876. ——A.chamomilla C. Winkl. in Act. Hort. Petrop. 10: 87. 1887.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黄花蒿研究报告1. 概述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是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中。
其所含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是治疟疾的重要药物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黄花蒿的规模种植、药用价值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本报告进行了全面探讨和分析。
2. 黄花蒿的产地与种植情况黄花蒿起源于中国,目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花蒿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份。
种植主要以大规模种植为主,利用大田种植或温室种植的方式,满足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市场。
3. 黄花蒿的药用价值青蒿素是黄花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疟活性。
青蒿素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特别是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除了治疟疾外,黄花蒿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因此,黄花蒿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黄花蒿的提取和制剂制备黄花蒿的提取主要以气相色谱法为基础。
通过使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乙酸乙酯等)将黄花蒿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蒸发浓缩,最后得到黄花蒿提取物。
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黄花蒿制剂,如片剂、注射液、颗粒剂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青蒿素。
5. 黄花蒿的品质控制为了保证黄花蒿制剂的质量,必须进行品质控制。
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质量和农药残留等指标的监测。
外观质量包括颜色、气味、杂质等的检查;有效成分含量通过含量分析和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微生物质量和农药残留则是通过相关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6. 黄花蒿的开发利用和市场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黄花蒿的开发利用,并在药物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除了治疟疾外,黄花蒿还被发现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炎、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
因此,黄花蒿在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7. 结论综上所述,黄花蒿是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强大的抗疟活性,并具备多种药理作用。
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本文据陈彦生等(陈彦生.陕北黄土高原植物的分类与分析.西北植物分类学报,1993;13(3):238-245)研究中陕北常见蒿属植物分布情况整理而成,本文所用图片全部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作者:Mr.Flowers 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一至二年生草本,有直根,高50-150厘米,单生或从基部分枝,被灰色微柔毛。
下部及中部叶有长柄,叶片宽卵形,长4-10厘米,宽3-8厘米,二至三次羽状深裂,裂片宽或狭条形,钝或渐尖,下面被较密的微柔毛,上面被较疏的微柔毛,有腺点;叶柄长,基部有假托叶;上部叶浅裂或不裂,条形。
头状花序多数,下垂,排列成复总状花序,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半球形,直径4-6毫米;总苞片4-5层,外层矩圆形,有被微毛的绿色中脉,内层倒卵形,干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花黄色,极多数,外层雌性,内层两性。
瘦果长1-1.2毫米,无冠毛。
除华南外,在我国各地广布。
植物多变异,可分为一些变种和变型,其中头状花序较大,直径达7-8毫米的是大花变型f. grandis Pamp.。
一、二年生草本。
主根单一,垂直,狭纺锤形。
茎单生,直立,高50-150厘米,细,有时略粗,稀下部稍木质化,基部直径可达2厘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
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长4-8(-13)厘米,宽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为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羽状全裂或深裂,基部侧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宽1-1.5(-2)毫米,有时小裂片边缘有缺齿,先端钝或渐尖,叶柄长(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
头状花序大,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6毫米,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层,20-3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4裂齿,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
黄花蒿、青蒿与青蒿素原植物的再辨析“黄花蒿”和“青蒿”是两个著名的中药名称。
关于它们的名实关系,药学界曾经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黄花蒿”与“青蒿”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有人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变异,还有人认为两者其实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不仅如此,中国植物学界还对“黄花蒿”和“青蒿”两名的应用做了与药学界不同的较为硬性的指定,使这个问题更为复杂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最令公众疑惑的事情可能莫过于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竟然叫“黄花蒿”而不是“青蒿”,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
尽管如此,经过药学界和植物学界共同的梳理考证,“黄花蒿”和“青蒿”的名实问题还是越来越清晰。
早在民国时期,生药学家赵燏黄就质疑了青蒿与黄花蒿是两种植物的说法,屠呦呦本人和药学家胡世林也写过考证文章来澄清它们的关系;而菊科分类学专家林有润的考证更为细致,他结合标本和分类学文献记载,亲自进行野外调查和民间走访,对古本草书中所记载的各种艾蒿类植物一一做了考订。
这几位学者考证的结果大致相同,我们也认为是准确的。
因此,本文在对黄花蒿、青蒿和青蒿素原植物再做辨析时,先援引并讨论前人的这些考订结果,再结合我们的考察实践补充一些新证据。
一“青蒿”和“黄花蒿”本为一种“种”在生物学上是有特殊地位的概念。
如今,现代研究者需要先尽可能综合形态、习性、地理和分子等各方面证据,之后才能对生物进行分类,对种做出相对可靠的范围界定和命名。
相比之下,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工具、知识以及更进步的分类学思想,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这便给传统医学实践带来了很多需要艰苦考证才能弄清的难题。
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是后世本草书的源头和基础,其中已经记载了“青蒿”,作为“草蒿”的别名,其介绍是:“味苦寒,主疥搔、痂痒、恶创、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川泽。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黄花蒿。
【别名】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体近于无毛。
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有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黄色;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
茎叶互生;3回羽状细裂,裂片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轴两侧有狭翅,茎上部的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
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排列成金字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每一头状花序有短花柄,基部具有或不具有线形苞片;总苞平滑无毛,苞片2~3层,背面中央部分为绿色,边缘呈淡黄色,膜质状而透明;花托矩圆形,花均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仅有雌蕊1枚;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
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纵条纹。
花期8~10月。
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山坡、路边及河岸边。
分布几遍及全国。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
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
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黄色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
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
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黄花蒿,又称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黄花蒿叶子呈长椭圆形,茎干呈灰绿色,花为淡黄色,故得名黄花蒿。
黄花蒿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感冒、发烧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菌抗病毒功效黄花蒿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发现,黄花蒿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蒿素,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此外,黄花蒿还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预防和治疗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黄花蒿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扁桃体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清热解毒功效黄花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清除体内的热毒,帮助体内热量排出。
黄花蒿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此外,黄花蒿还能够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因此,黄花蒿常被用于治疗热病、感染等疾病,有助于缓解症状,加速病情恢复。
三、驱虫功效黄花蒿对驱虫也有较好的功效。
黄花蒿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杀虫作用,能有效地杀灭体内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黄花蒿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蠕虫。
因此,黄花蒿常被用于驱虫治疗,尤其是对儿童患虫病有良好的疗效,且不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四、抗氧化功效黄花蒿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黄花蒿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中和有害的氧自由基,减少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外,黄花蒿还能够促进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黄花蒿常被用于延缓衰老、抗氧化防老等领域。
五、抗肿瘤功效黄花蒿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黄花蒿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此外,黄花蒿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青蒿相关资料简介来源: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科属:菊科蒿属形状描画: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50~150厘米,多分枝,直径达6毫米,无毛。
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茂盛,中部叶卵形,三次羽状深裂,长4~7厘米,宽1.5~3厘米,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倒卵形,展开,顶端尖,基部裂片常抱茎,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短微毛;上部叶小,常一次羽状细裂。
头状花序极少数,球形,长及宽约1.5毫米,有短梗,陈列成复总状或总状,常有条形苞叶;总苞无毛;总苞片2~3层,外层狭矩圆形,绿色,内层椭圆形,除中脉外边缘宽膜质;花托长圆形;花筒状,长不超越1毫米,外层雌性,内层两性。
瘦果矩圆形,长0.7毫米,无毛。
生态环境:生山坡、林缘及荒地。
广布于我国各地;亚洲其他地域,欧洲东部及北美洲也有。
称号:青蒿咀饮片性状:为不规那么段状。
茎呈圆柱形,外表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
气香特异,味微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枯燥。
炮制造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一、青蓄素类药物的开展史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官方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别出来的有效单体。
它的研讨始于60年代中期。
在周总理亲身指示下,数百名迷信家经过锲而不舍的深化研讨而取得的效果。
它是由我国迷信家自主研讨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独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伊斯坦布尔第十届国际化疗会议上6000名各国医坛专家公认青蒿素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剖举,是对人类的严重贡献。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供经费停止验证推行。
由于青蒿素不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剂型仅为栓剂,生物应用度较低,影响了其药效的发扬。
从8O年代中期起,国际就末尾研制青蒿素衍生物及复方。
我国又研制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3个一类新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双氢青蒿素那么用于口服和栓剂。
【阔叶草类】黄毛蒿(菊科)黄毛蒿图片,黄毛蒿长怎么样,黄毛蒿有什么药用价值?除黄毛蒿用什么除草剂?黄毛蒿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黄毛蒿二、别名:臭蒿、黄香蒿、黄蒿三、英文名:sweetwormwood,sweet annie,sweet sagewort,annual wormwood四、分类:菊科蒿属五、形态特征: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
1、根:主根纺锤状,侧根发达,多而密集。
2、茎:直立,有纵条,上部多分枝,无毛,全株有香味。
株高40~150cm。
3、叶:淡黄绿色。
基部和下部叶有柄,在花期枯萎。
中部叶卵形,长4~5cm,宽2~4cm,2~3回羽状深裂,叶轴两侧具狭翅,裂片及小裂片长圆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耳状,两面被柔毛,具短柄。
上部叶小,常为1回羽状细裂,无柄。
4、花:头状花序球形,淡黄色,径2mm,由多数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
总苞半球形,径1.5mm,无毛。
总包片2~3层,最外层狭椭圆形,绿色,革质,有狭膜质边缘,内层总苞片较宽,膜质,边缘叶宽。
花管状,黄色,均结实。
缘花4~8朵,雌性。
盘花多数,两性。
5、果实:瘦果冠无毛。
6、种子:长圆形,长0.7mm,宽0.2mm,红褐色。
六、生物学特性:以幼苗或种子越冬。
春秋出苗,以秋季出苗数量最多。
花期8~10月,种子于9月渐次成熟。
七、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林缘、荒地、路边田边。
八、危害:主要危害谷子、玉米、豆类、马铃薯、小麦、棉花等作物,也于果、桑及茶园中危害.,但发生量小,危害轻,是常见杂草。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瘦果随风力传播。
十、分布范围:中国分布于山西、陕西(南部)、山东、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宝鸡苗王山)。
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为优良药材。
提取物具有杀虫活性,富含挥发性成分,精油对玉米象、绿豆象和蚕豆象等重要仓库害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烈的熏杀活性。
黄花蒿与青蒿如何区别?前言: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把黄花蒿与青蒿混为一堂,两者大致上看是类似的的,但是它们其实在形状以及药用价值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对于这两种植物具体有什么样的不同,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区别黄花蒿与青蒿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黄花蒿与青蒿如何区别】植物介绍·青蒿青蒿为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多叫它香蒿,一些地方也叫牛尿蒿。
·黄花蒿黄花蒿与青蒿一样,同属于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黄花蒿的气味与青蒿与之相反,味道不好闻,有些臭,也叫臭蒿。
两者区别一、花朵的区别黄花蒿与青蒿的花冠颜色都是为黄色,但是青蒿的头状花序比较大,花序直径约有4毫米,形状为半球形。
黄花蒿的头状花序与青蒿相比花序较小,大概2毫米左右,花朵的形状偏圆形。
二、叶子的区别青蒿的叶子颜色为暗绿色或棕绿色,叶片卷缩,栉齿状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茎下部叶多为二至三回,中部叶多为二回,上部叶渐小,多为一回栉齿状羽状深裂。
黄花蒿的叶子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黄色,叶片轴有狭翼,呈三回羽状细裂渐小,茎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
三、药用价值的区别在目前的使用中,黄花蒿的药用价值更为高一些,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将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提取用于医药方面可以治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并且还具有抗疟作用、抗菌作用、抗寄生虫作用以及解热作用的等等。
青蒿可以入药,但是青蒿中不含有青蒿素,青蒿中的含有挥发油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因此,青蒿在生活中我们更为常见的就是用于泡水喝,在炎热的夏日将青蒿水作为清凉的饮料,能帮助我们正常的排汗,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大家介绍的黄花蒿与青蒿如何区别的相关情况,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黄花蒿与青蒿的区分有所了解了吧,其实最好区分的方式就是气味,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用,了解更多的植物的介绍,请大家继续关注葡萄架的更新。
中药材黄花蒿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清热解疟,驱风止痒。
治伤暑,疟疾。
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①《纲目》:治小儿风寒惊热。
②《现代实用中药》: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
③《南京民间...[详情见下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外用:捣敷。
【别名】: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汉语拼音】:huang hua hao【成份】: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风干植物经水汽蒸馏,得带微绿有佳香的精油0.18%。
精油含率以开花期为最高,新鲜植物比久藏植物含率高。
精油成分中含酮类物质44.97%,其中主为蛔蒿酮21%,l-樟脑13%,1,8-桉叶素13%,乙酸蛔蒿醇酯4%,蒎烯1%;另有报道含蒎烯、莰烯、1,8-桉叶素、毕澄茄烯或杜松油烯、石竹烯、某些倍半萜醇、枯醛、酮类、苯酚、丁酸、己醛、乙酸苄酯、d-2-甲基丁酸苄酯、石竹烯氧化物、廿五烷等。
地上部分含东莨菪素及东茛菪甙。
从印度产的黄花蒿,曾分离出假山道年和K-山道年。
【加工采集】: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
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
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黄色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
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
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本品目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作青蒿使用。
参见”青蒿”条。
【炮制】:【药理作用】:【功能主治】:清热解疟,驱风止痒。
治伤暑,疟疾。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黄花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分布几遍及全国。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本品目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作青蒿使用。
黄花蒿入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用,还作外用药,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饲料。
一、驱风止痒黄花蒿有驱风止痒的作用,外用可治恶疮疥癣等症。
《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黄花蒿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
二、清热解暑黄花蒿用于暑湿外感,发热无汗,可与连翘、香薷、滑石、甘草等同用。
若小儿夏季发热,也可与地骨皮、白薇、知母等同用。
三、清热退蒸①黄花蒿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②黄花蒿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清热燥湿①黄花蒿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常与黄芩、栀子、半夏、大黄、赤芍等同用。
②黄花蒿用于湿热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常与葛根、黄芩、白扁豆等同用。
③黄花蒿用于风湿痹痛,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四、营养价值古本草书记述的“草蒿”(神农本草经)及“青蒿”(除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外)与“黄花蒿”(本草纲目)无异,中药习称“青蒿”,而植物学通称为“黄花蒿”A.annurLinn.,该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其体态略有变异。
入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利尿、健胃、止盗汗用,此外,还作外用药。
本种不同于植物学上称的“青蒿”A.carvifoliaBuch.-Ham.exRoxb.,二者药用功能虽然接近,但后者不含“青蒿素”,亦无抗疟作用。
黄花蒿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上海的黄花蒿科学家屠呦呦因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为疟疾治疗作出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后,众人对青蒿素的认知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据介绍,提取青蒿素的植物叫黄花蒿。
黄花蒿是一年生的菊科类野草,各地都有,上海郊区路边荒地原来也到处有它们的身影,在我居住的小区里,也曾看到过。
这种野草由初时的细嫩小苗,后来枝高可超过一公尺,又因上下分枝横生,致使体态臃肿。
枝叶嫩时绿色,老后呈黄褐色。
其叶互生,分裂极细,看上去很美。
夏秋时开花,头状花黄色,很小,球形。
全株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民间叫它苦草,这同中草药书上记载相吻合:黄花蒿“土名臭蒿、苦草、野苦草、香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1970年5月版第102页)。
上海郊区的黄花蒿在民间一直是当作中草药用的,但它的功用不是防治疟疾或其他病,却是孕妇产后煎汤喝的,可以说,此野草是专为产妇准备的。
以往的日子,在农村,哪家如有孕妇,家里人,尤其是她的婆(方言中不称婆婆)在生产队劳动时,看到路边有苦草,就会割下来扎好,挂在屋檐下的篱笆上,让它自然风干。
待产妇分娩后,立即将苦草洗净入锅煎汤,加入红糖后让产妇趁热喝下,据说对去除恶露很有效用。
这个习俗不单在我家乡莘庄有,其他地方也有,可说自古以来如此,这从上海历代地方志记载可得到证实,如“苦草,味苦,芳香,性破血。
白露清晨收藏之,产后煎汤饮。
”(清嘉庆《法华镇志》卷三);再如“苦草,自生田野,妇人产后煎服下瘀血。
”(民国七年《上海县续志》卷八)。
我在阅读民国上海滩小说时,也会看到书中时不时出现苦草与产妇有关的情节,如《新歇浦潮》在一回中就两次写到:“有一天早晨她就嚷肚子痛,筱溪以为她就要临盆了,赶快请老娘,拜祖宗,炖参汤,煮苦草,乱了一天。
”“筱溪自己装好香烛,磕头祷告已毕,走到灶下,见星火全无。
问他们参汤、苦草在哪里煮的?回言炭炉还不曾烧着呢。
”(第32回) 法华镇后来逐渐城市化,其地域涉及今上海长宁、徐汇、静安等区,而《新歇浦潮》描写的全是大城市的生活,但那个时候产妇都在用黄花蒿煎汤喝。
关于中草药青蒿青蒿(黄花蒿)性味苦寒,无毒,归肝、胆、肾经,具有清热、祛暑、除蒸、截疟等功效。
药理研究证实:青蒿尚有调节免疫、抗血吸虫病、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及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中。
青蒿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
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真正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药性。
中国应越南的请求,经毛主席、周总理批示,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国家科委、卫生部、化工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组成了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和7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军区的数十个单位组成了攻关协作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项目代号定名为5.23。
项目协作组一开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传统的中医药上,终于在1971 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经临床试验结果证明:青蒿素能象炸弹一样消灭体内的疟原虫。
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的最有效的抗疟疾药。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美国拉斯克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研发抗击疟疾药物上的贡献。
由此,青蒿素为更多国人所知。
青蒿中有多种药效成分,迄今从青蒿中已分离得到170余个化合物。
临床提示:青蒿清热的适用范围广泛,其解热不仅是解表透邪,而且还与清热降火、凉血解毒、化湿利胆、透络消肿等功能有关。
青蒿药理作用:青蒿在免疫领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即既能降低B细胞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可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
能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自体免疫性疾病。
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和抗乙肝病毒作用。
黄蒿的功效与作用黄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也称为春黄菊、杜茎黄花菊、艾叶菊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蒿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并且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黄蒿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蒿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蒿酮。
蒿酮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抵抗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
这使得黄蒿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二、驱寒散湿作用黄蒿具有驱寒散湿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的寒湿。
在寒湿引起的病症中,黄蒿可以通过温阳化湿的作用改善症状。
例如,黄蒿可以用于治疗寒湿型关节炎、寒湿型肠胃炎等疾病。
三、行气活血作用黄蒿有较强的行气活血功效,能够疏通经络,增加气血循环。
经络的疏通和气血的畅通,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与机能的恢复。
黄蒿对于经络阻塞引起的痛证,如痛经、胸痹等,有明显的疗效。
四、清热解毒作用黄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用于治疗热毒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中暑、痈疽等。
黄蒿的清热解毒作用也使其成为一种常见的中成药材,用于制备药物,如黄连素、苦参等。
五、调节免疫功能作用黄蒿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蒿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因此,黄蒿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的疾病。
六、抗肿瘤作用黄蒿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在中医药中被用作抗肿瘤药物。
黄蒿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因此,黄蒿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及其相关症状。
七、抗炎作用黄蒿中的蒿酮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黄蒿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黄蒿抗炎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机制实现的。
八、保护肝脏作用黄蒿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黄蒿的作用
黄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我国特有的野生植物之一。
黄蒿的养生作用非常广泛,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黄蒿的作用。
首先,黄蒿具有驱虫作用。
黄蒿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某些有效成分,可以有效地驱除身上的寄生虫,如蛔虫和钩虫等。
我们常常会将黄蒿叶放入衣柜等地方,以驱除衣物中的虫子。
此外,黄蒿泡水喝也可以驱除肠道寄生虫,保护我们的肠道健康。
其次,黄蒿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黄蒿中含有一种叫做黄蒿素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黄蒿素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因此,黄蒿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黄蒿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蒿中的黄蒿素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黄蒿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调节体内的体温,缓解发热、口渴等症状。
另外,黄蒿还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
最重要的是,黄蒿还具有抗癌的作用。
黄蒿中的黄蒿素不仅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黄蒿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抗癌的能力。
因此,黄蒿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中。
综上所述,黄蒿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驱虫、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癌等多种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泡水喝黄蒿、
熬黄蒿茶等方式来享受它的药用功效。
当然,在使用黄蒿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如果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利用好黄蒿的作用,改善我们的健康。
黄花蒿生药鉴定简介:一、生药鉴定:1.基源 2.植物形态 3.产地 4.采制 5.性状6.显微特征7.粉末8.化学成分9.药理作用10.功效与主治11.现代药理研究12.适应症二、现代栽培问题及解决对策(1)栽培(2)存在问题(3)对策制作人:刘飒飒年级:2010级班级:药物制剂班学号:2010123010黄花蒿一、生药鉴定:中文名:黄花蒿拉丁名:ArtemisiaannuaL.英文名:SweetWormwood,SweetAnnie,SweetSagewort,AnnualWormwood黄花蒿科名:菊科Compositae中文药材名:黄花蒿1.基源:为菊科艾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全草和果实。
2.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无毛或有疏伏毛,高40–150厘米。
茎通常单一,直立,分枝,有棱槽,褐色或紫褐色,直径达6毫米。
叶面两面无毛,基部和下部叶有柄,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3回羽状深裂,终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顶端尖,全缘或有1–2齿;上部叶小,无柄,单一羽状细裂或全缘。
头状花序多数,球形,径约2毫米,有短梗,偏斜或俯垂,排列呈金字塔形的复圆锥花序,总苞无毛,总苞片2–3层,草质,鲜绿色,外层线状长圆形,内层卵形或近圆莆,沿缘膜质;花托长圆形;花黄色,都为管状花,外层雌性,里层两性;花冠顶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中部;雌蕊1,花柱丝状,柱头2裂,分叉。
瘦果卵形,淡褐色,无毛。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3.产地:遍及全国;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米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米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广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的中部、东部、南部及亚洲北部、中部、东部最多,向南延伸分布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亚洲南部、西南部各国;另外还从亚洲北部迁入北美洲、并广布于加拿大及美国。
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4.采制: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5.性状: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
茎圆柱形,长1-5cm,直径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绿黄色至浅黄棕色,具多条纵棱有残叶柄和花序的枝。
叶卷曲皱缩,暗绿色至棕绿色,完整的叶为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状披针形。
花序半球状,黄花蒿直径3-4mm,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层,外层呈船形,膜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质较宽,边缘褐色;花小,管状,紫红色或浅黄棕色。
瘦果长圆形,长约1mm,棕褐色。
体轻,质软。
气特异,味苦,辣,微有清凉感。
以色暗绿、叶多、花多、香气浓者为佳。
6.显微特征:茎横切面:①类圆形或圆多角形,有10多个棱脊。
②表皮细胞1层皮细胞1层,扁平长方形、方形,或不规则形,排列整齐,切向延长,外侧和内侧细胞壁较厚,外被角质层。
③皮层较窄,由6-10多层江壁细胞组成,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则形,切向延长,在纵棱处厚角组织发达。
④内皮层明显,为1列类长方形、多边形或方形的细胞,切向延长,可见凯氏点。
⑤中柱鞘纤维束发达,呈半圆形或帽关,断续排列成环,每束由100多至200多个纤维组成,木化,纤维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稍大。
⑥维管束外韧型,24-40(-43)多个,断续排列成环,在棱脊内方多维管束稍大,韧皮部狭窄,韧皮薄壁细胞开状不规则。
⑦形成层不明显。
⑧木质部较宽,导管径几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木化。
⑨木射线由1-2列薄壁细胞组成,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细胞类圆形,微木化,有的髓细胞可见多数壁孔,近中心髓细胞的壁较薄。
⑩中心髓腔较大,较嫩的茎中心髓空小或无。
7.粉末:黄褐色。
①中柱鞘纤维多见,常为成束的断节,有两种,壁稍薄者,平面末端渐尖或稍钝圆,长327-1460m,直径15-25μm。
另一种纤维壁厚,偶见,长10-844μm,直径3-9μm。
②花粉粒较多见,圆球形或近于形,极面观三裂圆形,萌发孔3,萌发沟3,外壁稍厚,膜孔有的呈沫状突起。
③导管较多。
主为肯绷纹孔,亦有梯纹,螺纹。
④茎表皮细胞表观呈长方形或长纹锤形,细胞中可见颗粒状物质,有的表皮细胞有气孔,为不定式苞片组织碎片,淡黄色或淡紫红色,表皮细胞表观类长方形、长纹锤形或长状三角形。
⑤花瓣裂片表皮细胞少见,呈纺锤形、类方状多角形,壁明显增厚。
腺毛较少见,主要存在于总苞先端,花瓣基部及叶上,总苞及叶上的腺毛多无明显的柄,头由2-4(-6)-8个细胞组成,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显可见,2-6个细胞组成,排在两列。
⑥单细胞头柄为5-6个细胞组成,渐近基部细胞渐小,常存在于叶及苞片中,叶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
8.化学成分:风干植物含水分,乙醚可溶物,水可溶物,乙醇可溶物,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黄花蒿素,蛋白质,灰分,鞣质类。
风干植物经水汽蒸馏,得带微绿有佳香的精油0.18%。
挥发油中含蛔蒿酮(Artemisia?Ketone)、异蛔蒿酮(Isoartemisiaketon)τ–樟脑,1.8–桉叶素(Cineoli)、乙酸蛔蒿醇酯(Acetic?ester?of?τ–β–Artemisia?alcohol)杜松子油莠(Cadineae)、丁香油莠(Caryophyllene)和倍半莠醇(Sesquiterpen–alcohol)等。
9.药理作用:作用实例有效成分1.抗疟作用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快速抑制原虫成熟,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黄花蒿素、蒿甲醚、氯喹、黄花蒿素酯钠、黄花蒿乙醚提取物、2.抗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等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4.解热作用:与金银花协同解热。
5.免疫作用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降血压,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
7.其它作用能显着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10.功效与主治:全草清热,驱风,止痒。
治暑热发痧,潮热,小儿惊风,热泻,皮肤湿痒等。
子治痨,下气,开胃,止盗汗。
11.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疟方面与传统的奎宁类抗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多种衍生物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青蒿琥酯(Artesunate)、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均有抗疟、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
目前青蒿素用于疟疾防治的价值已被人类认识和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列为国际上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
12.适应症:本品为我国首次从黄花蒿提出的一种新的抗疟有效成分。
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药,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
本品对血吸虫亦有杀灭作用。
规格:片剂:50mg,100mg.针剂:50mg(1ml),100mg(2ml),200mg(2ml).。
用量用法: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时后再给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总剂量500mg(个别重症第4日再给100mg),或连用3日,每日肌注300mg,总量900mg。
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
2.口服:先服1g,6~8小时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疗程3日,总量为2.5g。
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
注意事项:1.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2.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3.少数病人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加治疗亦可很快恢复正常。
二、现代栽培问题及解决对策(1)栽培1. 品种选择:在野生状态下,选用株型好、叶片大、有特性、黄花蒿素含量高的植株作为种源抚育对象,以黄花蒿提高种性的品质。
2.种源地建设选地要求:选择交通便利的连片生长的台地或缓坡地,根据黄花蒿喜湿润、不耐干旱、不耐涝的特点,最好是选水源条件好的作为种源抚育地。
种源地面积一般按计划种种植面积的0.25%为宜,可多点布局。
3.种源地的整理病虫害及其防治:白粉病白粉病是野生黄花蒿的主要病害,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发生危害。
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百奋微乳剂1000倍喷雾防治。
蚜虫和象甲虫:用12%路路通乳油1000倍+70%艾美乐乳剂1000倍喷雾防治。
4.种子除杂:去劣种子质量的核心是品种的高纯度、高质量。
在抚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搞好各时期的除杂保纯。
保证在收获前把杂株彻底清除。
5.优良品种的选择:采用单株选择的方法进行选育。
8月上旬,在相对优良的群体中,选择叶子大的、株型好或有抗性的变异植株,6适时收获、晾晒、贮藏:黄花蒿种子采收最佳时期为10月中旬,最迟不能超过10月下旬。
采收时,把未挂有标签的黄花蒿全部砍倒,搬到避风向阳的晒场上摊开晾晒1-2d,然后打落种子晒干、风净,保存于避光、干燥处。
(2)存在问题种植地的选择不当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决定黄花蒿的产量和青蒿素的含量,不同的区域对黄花蒿的产量和青蒿素的含量影响很大[7~9],同一区域不同的环境对黄花蒿的产量和青蒿素的含量也影响很大。
目前大面积栽培中有直接撒播、条播、点播、育苗移栽4种方式。
在人工栽培中,不能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除非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适宜种子发芽和生长,否则就会失败。
1.黄花蒿是阳性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荫蔽条件下不宜种植。
2.种苗混乱:近几年来,由于黄花蒿原料价格上涨,许多人盲目种植,乱采野生的种子栽培,出现了种植的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生产原料的青蒿素含量达不到0.6%以上,厂家不收购,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播种期太迟和收获期过早:造成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低,降低青蒿素的生产能力和提高生产成本,直接影响青蒿素加工业的发展。
4.忽视水肥管理:黄花蒿广布于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海拔300m以下的石山、土坡、丘陵、平地、路边及房前屋后的红壤、红黄壤、石灰土等均有分布,且能正常生长发育。
许多人因此认为黄花蒿到处都可以生长,适应性较强,根本不用肥水管理。
造成黄花蒿生长极差,产量很低。
5.连作栽培,会有根腐病和茎腐病、地老虎、蚜虫、小菜蛾、尺蝮等病虫害发生,病害危害率为3%~5%。
蚜虫、小菜蛾和尺蝮等虫害的危害率达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