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赏析之画
- 格式:docx
- 大小:16.39 KB
- 文档页数:3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
诗人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敬亭山的鸟、云和山。
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写尽了伤心: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尽和闲,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相知情意,鸟儿飞走了,白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觉得,世界上大概只有敬亭山愿意和我作伴吧。
“只有”两字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构思新颖,诗文写了诗人在芙蓉楼送辛建的的事,着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写了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寒雨”因为心中惆怅才觉得雨寒,“楚山孤”友人离去以后,自己感到如楚山一样孤寂。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后两句自比冰壶,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了镇守边关的将士,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追击逃兵的故事。
小学诵读古诗词一年级上册2.《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4、拨:划动,拨开。
【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典故】骆宾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正因为这个原因,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相信,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
”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大概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小宾王毫不胆怯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赏析】《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作者】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窗。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画(王维)【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静夜思(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诵。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有、无、来”三个生字的音。
2、能正确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摸索: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2、学生自由交换。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爱好,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视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开始的交换,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进程中,要重视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诵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诵,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诵古诗,同桌相互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说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诵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
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诵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诵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豪情地朗诵,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
其次,读的情势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形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部读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画》。
教材内容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古诗,诗中包含了山水、云、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的悠闲自得。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画》,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一讲解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山水云鸟人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请学生写下自己对古诗《画》的感悟,可以是对于诗句的理解,或者是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类似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画》这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还包括了对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解读。
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及注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小学古诗《春日》赏析
《春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典诗词,诗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著名诗人刘禹锡。
作者以非常明亮的典型的诗句,绘出了一副令人眼花
缭乱的春天的景象。
诗的前言先营造出一副清新明朗的春天气息,把一片春意画在读者眼前:“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描绘出春光明媚,森林翠绿,是一副水墨画般的大自然,这景色能让人沉醉。
文中接着描述了春景的多样性:“枝上柳绵吐露珠,空山新雨吹青草”,描绘出蔚蓝的天空,湛蓝的青草,明珠般的水面,是一幅恬静、清
新的春色;“燕子飞时带春色,鸿雁来时穿云壮”,配以燕子飞舞,鸿雁
满空,使得景观更加动听。
接下来,诗人“晴搽弄景芳凉,云泊拂水清浊”,把晴朗过渡成清淡,把春景弱化,带出一种芬芳清凉的气氛,最后,“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象征着对爱情的不朽,是诗幽情深绵美妙的盟誓。
这首《春日》是一首抒写春景,也有隐含着对爱情的缠绵,写来逼真
情深,抒写的片断却涵盖了一片完整的春节目。
诗的前缀是春色,后缀是
爱情,使读者从开头沉醉到落格。
白话诗里,森林里的春色是美丽的,但
让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朗朗的鸿雁,流浪的云朵,那隐含的爱情,无时无刻都在注视着读者。
刘禹锡以其诗意,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欢乐,也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绵长而真挚的爱情,既有春日历历在目的肥沃景象,也让我们听到爱情的细语。
最后,使得这首《春日》成为一首深受读者喜爱的永恒的古典经典。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词目录 1.一去二三里2.画3.静夜思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sîng 】shào yōng 【宋】·邵雍·yī qù âr sān lǐ一去二三里,yān cūn sì wǔ jiā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î亭台六七座,bā jiǔ shí zhī huā八九十枝花。
【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huà画【táng 】wáng wãi 【唐】·王维·yuǎn kàn shān yǒu sâ远看山有色,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听水无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春去花还在,rãn lái niǎo bú jīng人来鸟不惊【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古诗《画》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画》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一个清晰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专业能力,创设情境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古诗《画》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画》。
这首诗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单元,详细内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并理解古诗《画》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画》课件、山水画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作者、背景及诗句含义。
逐句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和想象力。
3. 例题讲解: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为例,讲解比喻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小诗。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学习、交流。
7. 背诵:带领学生集体背诵古诗《画》,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画》全文2. 诗句分析:比喻、想象力3. 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答案示例:山青水秀画中游,鸟语花香春意浓。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背诵古诗《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3. 例题讲解:比喻的运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
小学语文古诗《画》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古诗《画》教案8篇教案是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教案能够更好地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古诗《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体裁:诗题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原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
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王维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优美的山水花鸟图。
赏析三:艺术特色“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景”,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小学一年级古诗词《画》阅读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不过依旧有很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不过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理应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仅仅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能够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仅仅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鉴赏二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不过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但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
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