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窦房结动脉解剖特点的初步探讨-156例CTA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78.04 KB
- 文档页数: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是由窦房结和(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
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中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中即有1例。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SSS发病机制、病因、发病特点、临床分型1窦房结解剖特点窦房结足心脏自A传导系统的最高起搏点,主要由位于中央的具有自动起搏特性的细胞与位于边缘的具有传递冲动功能的T细胞组成。
2.窦房结血液供应窦房结动脉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3.窦房结神经支配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控。
4.SSS的主要病因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抑制窦房结功能;淀粉样变性、甲减、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损伤窦房结;特发性SSS。
5.SSS发病的临床特点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10年以上,早期窦房结受损少,无症状/或症状轻/间歇出现症状,随着窦房结细胞不断减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加,出现窦缓、窦房阻滞、窦性停博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瞬间记忆障碍、黑朦、眩晕(6%-11%),晕厥(40%~60%)、阿斯综合征、心悸、心绞痛等。
6.SSS的分型单纯窦房结病变(A型)(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2)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1.5秒;(3)频发的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B型)(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3)慢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的窦性心动过缓史。
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C型)(1)交界逸搏间期>2.0秒;(2)交界心律<35bpm;(3)交界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AVB);(4)出现室性逸搏心律。
刘玉洁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浅析※张军;赵淑静;程飞【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00)018【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刘玉洁【作者】张军;赵淑静;程飞【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唐山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唐山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内科,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刘玉洁教授是河北联合大学教授,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第二、三批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心血管学科带头人。
刘教授从医30余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临床及学术研究工作,尤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诊疗特色。
笔者有幸拜其为师,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现将刘老师分型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飼同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由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窦房结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而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病窦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症状特征,多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厥证”“脉迟证”等病范畴。
刘玉洁老师在研究古人及近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认为病窦主要分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老师通过大量临床观察总结出病窦以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眩晕甚或晕厥、舌淡或紫暗、脉迟为主症。
而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此证曾有详细描述:“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症,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典型收藏-血管CTA 展开全文
心脏血管CTA
冠状动脉CTA主要是找出冠状动脉的主要三个血管支和三个分支。
冠状动脉由左冠窦和右冠窦发出。
左冠窦一般发出LM(左主支),LM又分出LAD(左前降支)和LCX(左旋支);右冠窦发出RCA (右冠支)。
LAD的主要分支是D1(角支),D2(角第二支);LCX主要分支是OM1(钝圆支);有时候LM还会发出Ramus(中间支)。
RCA 主要分支是PDA(右后降支)。
如果有钙化或软化斑块要标出,钙化积分由数据工作站进行电脑测量。
头颈CTA
头颈部CTA看的动脉就简单了。
大脑的动脉学过医的都知道,主要是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基-椎动脉系统构成。
颈内动脉发出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基-椎动脉延续为PCA(大脑后动脉)。
颈动脉主要是看左、右颈动脉(carotid artery);左、右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下肢动脉
上腹部血管
肺静脉
肺静脉一般左右各3个分支,一共6个,当然很多情况下有变异。
⑴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Valsalva窦的中上部,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后方。
发出后为左主干(LM),行走于主肺动脉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右室流出道的后面。
LM直径4~7mm,可延伸0~10mm,再分支成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LCX)。
①左前降支(LAD)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中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
主要向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前上2/3及心尖部供血。
沿途发出对角支和前室间隔支。
对角支(diagonal, D):从LAD发出1~3支至左室游离壁,向左室前侧壁、前壁供血。
部分心脏的第1对角支由左主干上LAD和LCX之间发出,称中间支(intermediat ramus,IR)。
前间隔支(septal, S):从LAD向室间隔垂直发出5~10支,向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供血。
②左回旋支(LCX)呈近乎直角从LAD发出,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走至后室间沟。
向左室侧壁、后壁供血。
约8%的呈左优势型,此时,LCX延伸至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PD) 中止在心尖部与前降支终末端吻合。
钝缘支(OM)从LCX发出1~3支,向左室游离壁和心尖行走,向左室侧壁、后壁供血。
左房旋支从LCX近侧端发出1~2支至左房,向左房侧面、后面供血。
⑵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右Valsalva窦的外侧中上部,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右前方。
发出后,行走于主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根部间的右房室沟内,绕向心脏右后方再向左后行走至后十字交叉处,分成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
直径约3~5mm。
其开口和起始部的走行有较大的生理变异。
圆锥支(conus branch, CB)右冠状动脉的第1分支,向左前上方经右室流出道走行,向右室左前上方和肺动脉圆锥供血。
约50%的心脏CB单独开口于RCA 开口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