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2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朗读、默写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能够简单运用积极向上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
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的理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学科交叉:语文与道德、数学。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朗读、默写课文内容;2.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
三、教学难点1.能够简单运用积极向上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
2.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
四、教师教学活动1.课前预习预习本单元教材,确保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教学【导入】(1)呈现图片——日出海景,并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每天日出、日落的景象吗?”(2)介绍“日思夜想”、“日积月累”的成语,并谈及它们的意义。
引出“日积月累”的学习理念。
【阅读课文】(1)要求学生桢读课文,理解内容。
(2)再次读课文,教师通过解释,让学生理解“日积月累”在生活中的运用。
(3)提问让学生参与讨论:从举例中学习如何积累。
【讲解“日积月累”学习方法】(1)从每天做出一个小小的进步开始,(2)制定长期计划,注重规律与坚持,注重积极反馈。
【活动探究】教师让学生想想下列问题:(1)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复习今天所学课程?(2)你们有没有遇到“一蹴而就”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 (3)日积月累的理念对学习的重要性等问题。
【讲解“步步为营”】(1)让学生理解“步步为营”的含义,并学会将这种策略运用到学习中,以便更好的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分享在学习中如何使用“步步为营”策略,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五、学生活动1.学生听讲,并认真思考与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3.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并分享“步步为营”的策略,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资源及运用1.教师提供手写板,用于现场板书。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课型】单元整理课【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查缺补漏。
2.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重点】1.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2.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难点】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回顾导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体会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多样,下面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1.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2.检测《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掌握的情况,这三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一类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3.古诗名句积累。
4.课文语言结构回顾。
二、生字词积累、检测1.“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
1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识记,然后交流分享识记方法,随后检测识记效果。
2.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检测。
①易错字和多音字。
②词语检测。
三、传统文化积累1.了解“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2.补充“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四、简单检测检测一:默写《清明》检测二: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检测三:照着下面两段话“总写——分写”的样子写一段话。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3纸的发明 桥梁建筑 绘画艺术 ……祖国传统文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课文解读】语文园地三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关注的是本单元语文要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例,两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都是以先总后分的结构布局,围绕第一句中心句铺陈叙述。
其实《赵州桥》一课中,第2自然段亦是如此。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作者介绍了桥上车马、行人走道的设计,还详细说明了桥身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的设计之妙。
“交流平台”虽然安排在“语文园地”中,但从其功能发挥来说,一定要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对这一表达方法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并学会迁移运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招牌,其中需要识记的生字7个,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
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切的生活场景中认读标牌名字,认识这7个汉字。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呼应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
第一部分,以《纸的发明》一课蔡伦造纸的段落为例,通过图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连贯准确的动词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第二部分选取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赵州桥》课文段落,提示学生比较发现两段话的共同点:1.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介绍事物的某方面特点;2.具体描写时都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个片段。
“日积月累”中要求朗读并积累“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的具体内容,这和本单元传统文化的主题是契合的。
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相机做图文的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读招牌识字,认识7个生字、6个标牌。
2.能用连贯准确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导读课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理解】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对传统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选一个节日,写一写。
【设计理念】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适度把握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既要利用好生活中的实践,又要有效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提示”,适时加以引导。
【学情简介】他们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因此学生们对这一模式已经适应并渐渐习惯,教学本导读课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度把握。
【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7个汉会写50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
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认识字词;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阅读学习单、ppt【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直击主题(一)直接进入单元主题:师: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音形结合、师生对读的形式,识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4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二)以图文结合、图诗结合的形式,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问诊”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字,借音识形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首先,我们一起来正确的读一读这四行文字。
2. (出示日积月累内容)师生共读,教师随机正音。
3.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冒号前面的文字,学生读冒号后面的文字。
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设计意图】通过音形结合、师生共读的形式,初步识记“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四个传统文化符号。
(二)图文对照,理解内涵1.文房四宝(1)师生齐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图文结合了解“文房四宝”。
(PPT出示“文房”和“四宝”的图片)“文房”:文房就是古人的书房。
“四宝”:古人的书房里有四件宝贝,他们是毛笔、墨锭、宣纸、砚台,这四样东西合起来就叫做——笔墨纸砚。
(PPT放大“笔墨纸砚”四字)(3)知“笔、墨、纸、砚”,欣赏书画作品。
古人在书写绘画时,首先要用砚台和墨锭研墨,然后将毛笔沾满墨汁,最后就可以在宣纸上进行书画了。
在这四样宝贝的帮助下,古人创作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播放书画作品)。
所以说文房有四宝,他们是——笔墨纸砚。
【设计意图】通过单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理解笔墨纸砚的所指,介绍书写绘画作品形成的工具流程让学生了解笔墨纸砚的关系,进而欣赏由笔墨纸砚合成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雅人四好(1)齐读第二行——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2)理解“雅人”:看到“雅”这个字,我们就想到了“文雅”这个词。
“雅人”指的就是高雅的人,情趣深远,举止不俗的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次综合性学习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选取了新年、清明、重阳三个节日的古诗供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等。
《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颂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方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是在前几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的,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里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清明》。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个段落的意思,完成图表。
4.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5.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标牌识字。
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清明》。
3.引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难点1.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三首》3课时《纸的发明》2课时《赵州桥》2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9、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元日、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热闹景象,抒写了作者对元日到来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掌握生字新词,提升语文素养。
3.仿照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教学“交流平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出例文中的总起句,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写作方法的训练落到实处。
2.识字加油站指导学生认识“税、档、咖”等7个生字,重点关注“税、档、阅”的读音。
引导学生交流,说说如何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生字。
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本上这些场所的名称,让学生说说这些场所是做什么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场所的了解情况,用简明的语言对学生不熟悉的场所做一些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人等途径做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3.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第一题教会我们如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书写手工活动过程;第二题在表达上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详细地写清楚了一个主体。
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
运用范例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4.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将四字词语读正确,并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华文化展览,弘扬华夏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开展学习,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这样的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
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
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能回忆并总结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主动地把识字途径及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能说出句子的特点,并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4.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能按活动的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回忆、总结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按活动步骤提取动词,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说出句子的特点,并按例句仿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2、3:教师新课导入:老师今天考考大家,给同学们看两幅图,看谁最先说出是咱们学过的哪篇课文。
预设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纸的发明》。
(设计意图: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直观的形象,给学生更强的回忆与提示作用。
)二、复习巩固,仿写练习。
1.教师过渡:这是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继续学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出示课件4求:学生自读教学目标。
教师黑板上板书:语文园地三。
分别出示课件5、6:教师引导思考:我们来看《赵州桥》第3段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学生读一读)谁能回忆起,我们学这一课时,是用怎样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预设1:老师我知道,第二自然段先写赵州桥的雄伟。
再用列数字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
预设2:第三自然段通过写桥上精美的狮子图案来展现赵州桥的美观。
预设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写人多热闹,写了各种各样的人。
预设4:还写了街市上热闹。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运用多种方法在浏览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⑶分角色朗诵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⑷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剖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联络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剖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课前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⑴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⑵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⑶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习题:惊弓之鸟)。
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认读生词:(1)出示:狩猎、大雁、拉弦、裂开、孤独失群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人意料而非常惊奇。
(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⑶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归纳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狩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独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学习第2--8自然段(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领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领会到的读出来。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画》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
《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
《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9.古诗三首………………………………………………………………………… 2~3课时10.纸的发明……………………………………………………………………… 2~3课时11.赵州桥………………………………………………………………………… 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流。
四、诵读感悟。
(用时:5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纸的发明课题纸的发明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时,我先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赵州桥课题赵州桥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
因此,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
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结拓展。
我们什么?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在初步感知古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补充省略部分内容,借助多媒体,发现古画的价值。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查找、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3)自由诵读第4自然段,用“____”画出体现“最有意思”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回顾课文内容。
1.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利用课件,欣赏古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2.你们喜欢过节吗?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
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
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展示成果完成习作)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
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
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
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
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
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
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
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
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
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
(蔡伦造纸的过程)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