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分类讨论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和性质。
4. 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探究:3. 提供一组具有相似关系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4. 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巩固:5.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相似,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6. 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例如边长比例、角度比例等,并进行相关练习。
拓展:7. 引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高度、距离等。
8.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案评估:11.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资源:1. 相似三角形的示例图片或幻灯片。
2. 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和解答。
3. 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性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寻找并记录相似三角形的实际例子。
3. 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或绘图工具绘制相似三角形,并探索其性质和关系。
教案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相似三角形教案标题: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谱恩平等视觉辅助工具。
2. 教学资源: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定理说明、示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谱恩平或平面图片展示一组相似三角形,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并启发学生探讨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认为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结合黑板和白板上的图形、公式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相似条件。
2. 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三、示例演练(20分钟)1. 给出若干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相似,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根据已知条件,要求学生计算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3.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关键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制作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距离或高度的测量等。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并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例演练和拓展应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并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应用训练。
标题: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解决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道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关于相似三角形的思考和探索。
2. 讲解: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介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3. 实例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4.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讨论和证明。
5. 应用拓展: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6. 练巩固:提供一些练题,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反思:总结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
8. 课堂作业:布置相似三角形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相关练题、应用题和思考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
3. 测验评价: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几何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2.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相似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学生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
2. 学生解决复杂几何问题,运用转化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相似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判定方法的学习:讲解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课堂练习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引入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转换与探索教师给出几对相似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特点和规律,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 性质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4. 应用与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寻找相似三角形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使用几何绘图软件或尺规作图工具来练习寻找相似三角形。
2.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来寻找相似三角形,并验证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计算高度、测量距离等。
相似三角形教案教案: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相似三角形。
2.学会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进行问题求解。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求解。
2.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2.提问:在三角形中,我们学过哪些特殊的三角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条件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解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A(两个角相等),SAS (两边和夹角相等),SSS(三边成比例)。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例题: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问题求解。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解释解题思路。
五、实际应用(15分钟)1.提问: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高度、计算距离等。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及其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相似三角形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引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相似三角形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比例性质、角度性质和面积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AAA判定法、AA判定法和SAS判定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相似关系的图形,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性质,计算高楼的高度等。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角度性质,证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等。
6. 总结归纳: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解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评价对方的学习情况和解答是否准确。
教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素材:三角形图形、实例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提出问题:“在两个相似多边形中,对应边的长度比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应边的长度比相等,这是相似多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二、自主探究,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师出示一组相似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的长度比相等;(2)对应角的度数相等;(3)对应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三、巩固练习,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学生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的长度比相等;(2)对应角的度数相等;(3)对应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学习。
在自主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增强了应用意识。
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距离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历相似三角形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和运用。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并进行求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提问: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相似?2、讲授新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通过图形举例说明对应角和对应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的证明以“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和△A'B'C'中,∠A =∠A',∠B =∠B'。
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的边 AB 上截取 AD = A'B',过点 D 作 DE∥BC 交 AC 于点 E,则有△ADE ∽△ABC,且∠ADE =∠B。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
2. 难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含义。
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 AA相似判定法b. SSS相似判定法c. SAS相似判定法4.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 练习与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课堂氛围和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八、教学拓展:1. 探讨相似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如AAS相似判定法。
数学相似三角形教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1 教案背景在数学学科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并且在高中阶段的几何证明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相似三角形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展至关重要。
1.2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性、性质和相关的定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 图像展示:通过展示相关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 展示一张包含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图像,并提问学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 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兴趣。
3.2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图像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性。
- 定义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并且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比例相等。
3.3 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和步骤。
- 比较对应角的大小,如果对应角都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比较对应边的比值,如果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中分类讨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摘要:几何学习关键在于对图形的理解和把握,而图形的变化可能造成结论的不唯一。
关键词:三角形概念、分类讨论内容和内容分析1.内容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2.内容分析三角形是学习其他多边形的基础图形,而三角形基本概念的学习又是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根本。
本节课结合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分类讨论,不仅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全面分析问题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
目标和目标分析1.目标(1)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2)结合相关概念,分类讨论解决相关问题。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1)理解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并根据概念结合题意画出相应图形。
达成目标的标志(2)根据相应图形,结合具体条件,会求三角形的周长、边、角。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根据概念,对三角形高的相关问题解决时,会忽略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情况,或无法正确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1.课程回顾(1)等腰三角形概念:腰、底、顶角、底角的确定。
(2)三角形中线概念。
(3)三角形高的概念及画法。
特别强调三角形形状不同,高的位置的变化。
(4)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定理。
2.对应例题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例1: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8,求周长。
例2: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2,一边长为5,求另两边长。
设计问题(1)等腰三角形边有何特点?已知边究竟为底还是为腰。
(2)求出的三边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例3:△ABC中,AB=AC,一角为80°,求另两角的度数。
设计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何特点[设计意图]再一次巩固等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类型2:与三角形中线相结合例3:△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成12cm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长。
设计问题:①中线概念是什么?②把△ABC的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含义?③哪一部分为12cm,那一部分为15cm?④能否找出相等关系?⑤如何设未知数?⑥如何列方程组?类型3:与三角形的高相结合例1:△ABC中,∠A=80°,高BE,CH所在直线交于点O,求∠BOC。
A BCD C B A DE ABC E相似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进一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初步学会依据相似三角形角不同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初步学会依据相似三角形角不同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3、 经历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和科学性。
经历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 1、画一画:、画一画:如图,△如图,△ABC ABC 中,中,AB=12AB=12AB=12,,AC=15. D 为AB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一条作一条直线直线交AC 与点E , 使△使△ADE ADE 与△与△ABC ABC 相似,你能作出几条?请画出图形出几条?请画出图形. .2、算一算:、算一算:若AD=8AD=8,求,求AE 的长的长. .3、变一变:、变一变:动点D 、E 同时从B 、A 两点出发,分别沿BA BA、、AC 匀速匀速运动运动, 运动运动速度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问经过多少秒△经过多少秒△ADE ADE 与△与△ABC ABC 相似?相似?二、例题二、例题例1 1 如图,在如图,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00,0)),点B (-1-1,,-5-5)),点C (0,-40,-4)), 直线BC 交x 轴于点E.E.点点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以点D 、C 、E 组成的三角形与△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ABC 相似, 试求点D 的坐标。
的坐标。
y=x 2﹣(b+1b+1)) ,点C 的坐标为的坐标为E A B C D M ND A B C 例2 2 如图,已知如图,已知如图,已知抛物线抛物线x+(b 是实数且b >2)与x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 (1)点B 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 ,使得△,使得△QCO QCO QCO,△,△,△QOA QOA 和△和△QAB QAB 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 1. 如图,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E 是AB 的中点,点M ,N 分别在BC BC,,CD 上,且CM=2CM=2,,则当CN=_________时,△时,△CMN CMN 与△与△ADE ADE 相似。
初中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和性质;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吗?有什么性质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相似判定法、SAS相似判定法、SSS相似判定法;4. 举例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何通过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选几位同学上来讲解解题过程和答案;3. 教师点评答案,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让学生举例说明,互相交流分享;3. 教师总结并讲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强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教学时间:2013.10.22
教学班级:初三(7)班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 通过问题的研究,初步学会依据相似三角形角的不同的对应关系,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3、 经历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
教学重点: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不确定性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并解答
教学难点:在解题中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课前朗读,切入主题
2、 作图题:已知:P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上的一点,过P 点作直线PQ ,点Q 在三角形
ABC 的边上,且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作出所有的直线PQ.
即为所求321,,PQ PQ PQ ∴(通过作图题学生初步感受相似三角形中角的对应情况的不确定性,引出分类讨论的必要性)
二、例题分析
例1:D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AB 上的一点,AB=AC=6,BC=3,BD=4,过点D 画直线DE ,点E 在射线BC 上,且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BDE 相似,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出BE 的长。
26
4336410==∴
====∴∆∆∴∠=∠∠BE BE BC BA BD BA BD BC BE BAC BDE
A BDE
B 解得:,,又时,
当是公共角
解: 83463
6420==∴====∴∆∆∴∠=∠BE BE BC BA BD BC
BD BA BE BCA BDE ACB BDE 解得:,,又时,当 答:BE 的长为2或8
小结:由于相似三角形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在相似中要进行讨论,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可以是角,也可以是边,今天主要以角作为标准来分类讨论,进行研究和解题。
通过例题归纳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的解题步骤:
1、首先确定不需要讨论的角。
2、抓住需要讨论的一个角来分类讨论,做到不遗漏和重复。
3、在讨论框架下进一步分析题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探索解题方法,求出答案。
学生练习:
在三角形ABC中,AB=AC=6cm,BC=3cm,点D从点B开始沿BC向C点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移动,点E从点C开始沿CA向A点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移动,且同时出发,问在几秒钟时,三角形CDE与三角形ABC相似?
例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度,∠A=30度,BC=1,将一个30度角的顶点D放在AB边上运动,使30度角的两条边与三角形ABC的边AC,BD分别交于E,F,联结EF,且DE垂直于AB。
(1)写出与三角形ABC相似的三角形
(2)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求AD的长。
师生分析解题过程,若时间不够请学生课后完成。
解题略
三、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