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作文结尾六大技巧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最后部分,也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部分。
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加分,而一个糟糕的结尾也可能扣分。
下面是六大技巧,可以帮助你写出出色的高考作文结尾。
1. 概括全文主旨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够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给读者一个总体性的回顾。
通过对全文的概括,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立论和观点,同时也能体会到你的思考深度。
你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强调你的立场或意见。
2. 引用名言或格言在结尾部分引用一个相关的名言或格言,可以给作文增色不少。
这样做可以为你的文章增添一些权威性和深度,同时也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只要选用合适的名言或格言,并能与你的文章内容相呼应,就能提升你的作文质量。
3. 提出反问或设问在结尾部分提出一个反问或设问,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引导读者思索问题的深层次,也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提出的问题要与你的文章内容相关,并能引发深入讨论。
4. 展望未来或给出建议结尾是你对整个问题的总结和思考,也是你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你可以在结尾部分提出一些对于解决问题或改进现状的建议,给读者留下一种积极的希望和信心。
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写作水平,还能为你的作文加分。
5. 再次强调观点或立场在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你的观点或立场,可以让读者更加明确你的立场和主张。
你可以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再次点明你的立论和观点,使读者对你的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做能让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6.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你可以在结尾部分运用修辞手法或写作技巧,使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这样做可以提高你的作文质量,让你的作文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够概括全文主旨,引用名言或格言,提出反问或设问,展望未来或给出建议,再次强调观点或立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高考作文技巧(优秀9篇)高考作文技巧篇一招法二:概括热点,提炼主题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没有必要再做详细叙述,取而代之的应是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概括,进而提炼出主题或结论。
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片段: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
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八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
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冷漠的心。
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
她这一拉,不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
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解析】考生由材料中修船工顺手补洞的善举,写到拾荒阿婆陈贤妹、十八位路人,因为这一事件影响极大,所以作者并未描述事件细节,而是高度概括,将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面。
高考作文技巧篇二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压缩,注意始终要试图设置出一些关键性词汇,让这些词汇导引你的写作思路。
这些关键词可以来自你的概括,更可以来自材料本身。
平时写作特别爱偏题的同学,就可以在原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句,保证自己万无一失。
切记:高考作文放佛是一场舞蹈,但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一定不能再原有材料过度推断。
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如何不能从材料中的两个意思你自己往下推出一个新的意思来。
比如,第一条材料,丛飞很愿意帮助别人;有些人很却忘恩负义;你写以上这两条其中任意一条都可以,也可以把两条放在一切写做对比突出帮助别人的意义;但就是不能讲这两条放置在一起再往下推到出“人与人不一样”这样的题目来,这就是看似与材料有关,但却是过度推断了。
迅速画出本题可以在材料中找出的可写条目并逐个列出,这是第一步:1、丛飞是帮助别人的典型、华农大小李也是帮助别人的典型。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高考作文写作的技巧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
熟话说,好文章是风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思辨高考作文-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要想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你需要的就是掌握“层层剥笋”法。
所谓“层层剥笋”,就是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紧扣主题,从一点切入,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层展开,直至揭示问题的本质,进而达到引诱对方就范的目的。
恰当地运用“层层剥笋”法,可使我们的论证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强我们语言的说服力量。
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范文说经典梁衡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
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
”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
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
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一画就是八年。
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提起它,借用它。
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
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
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
只要写史,只要再往前走,就要回望以下这些高峰,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
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使高考作文立意胜人一筹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有这样的经典话语: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繁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可见,“意,犹帅也”,此言不虚也。
立意的高下,决定着高考作文分值的高低,如何使高考作文的立意胜人一筹,一直是每个考生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会”:一、会“提炼”“提炼”,即为刘氏所说的“约”。
在作文立意的过程中,就是对作文材料需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概括的过程。
2017年全国Ⅱ卷《带着这束光,去远行》一文的立意就是会“提炼”的范例:“月是故乡明”,因这月光的明媚而变得内倾,因着月光的纯情而变得灵动,因这月光的明朗而变得浩荡。
这束光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隐秘,有“自在飞华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感伤,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自信。
月永远是明的,光永远是亮的,却需要一种一饮千钟的豪气内化这束光,并把这光照亮更远的旅途。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要有一种对文化内省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并使独立思考成为熔铸新文化内涵的动力,成为独立人格精神的保障。
古有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争辩,所谓的“格物致之”与“吾本吾心”的争论本质其实一样,都在强调对外接受文化、自觉成熟,并内化于心,两种思想也都是将本身的文化内省,似乎有着唯物的内涵。
此文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两句为基础而进行立意,表达了作者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观点。
上面两个选段可见一斑:作者先对“月是故乡明”进行多维解读,这是“去伪”的过程,意在告诉读者不要被“光”的表面所迷惑,要认识“这束光”需要“内化”“并把这光照亮更远的旅途”,自然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在“远”上暗合,不止于此,作者继续对“受光”句继续分析,最后使“月”句与“受光”句在“文化内省”上达到一致,从而表达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自省”意识的观点。
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高考作文是一项考查学生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部分。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立意深刻的作文,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对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清晰的思路和深入的思考。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
首先,选取适合的话题。
在高考作文中,话题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要做到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相关的话题。
这些话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引导我们对社会问题、人生观念等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选取与自己生活经验、阅读经历相关的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展示深入思考。
高考作文不仅仅是写出自己的观点,更要通过一定的论证和实例来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
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事实、数据、名人名言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将观点层层推进,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注重立意的独特性。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要做到与众不同,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观点。
可以选择一些“冷门”的话题,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通过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我们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文章的质量和价值。
总之,要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我们需要选取适合的话题,展示深入思考,并注重立意的独特性。
通过不断的读书积累、思考训练和写作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写作水平,写出更加出色的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的字迹,所以作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先把字写好。
切记不要字迹潦草。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一、析“题”“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果是写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
比如,写《共享生命》,“生命”就是写作对象,“共享”就是写作重心。
如果是写材料作文,则要先明确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再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对象。
如果是写话题作文,则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的内涵。
比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个人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
”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此话题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
(1)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不能忘。
(2)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
(3)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不能忘。
(4)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不能忘。
(5)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不能忘。
(6)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不能忘。
(7)生活中损耗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能忘二、切“入”考场作文具有选拔性,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
考场作文必须有亮点,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切入”的角度就很关键。
“切入,切入”,就是要先“切”而后“入”,即要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写文章的突破口。
尤其是“大题”,一定要“小作”,这样才容易“上手”,并避免大进大出,泛泛而谈。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一、美化形象1.拟好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就好比一个姑娘有了一双有神的眼睛,光彩照人;好的作文题目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对*的好感油然而生。
平淡的题目丝毫不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更不能激起阅卷者对作文的阅读兴趣和好感。
2.设计精彩的开头。
开头要写得像姑娘的脸蛋那样美丽,且能引人往下阅读。
方法有: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开头。
可用整句写,也可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写;或式引用诗词,或用描写的方式写等。
3.简短有力的结尾。
方法有:画龙点睛式结尾,即结尾点题。
这种结尾能使*主旨明了。
点题的方式很多:抒情式,希望式,推理式,感悟式,比喻式,歌曲名言式等。
呼应开头式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记叙事件式结尾,即以事情的结局作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显得含蓄蕴藉。
描写景物式结尾,能对主题起烘托作用。
4.一身漂亮的衣裳。
语言通顺,这是作文的最低要求。
要想拿到发展等级分,*写得通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文采。
有文采,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即要在选词择句、修辞运用等方面多下工夫。
但有文采,不等于堆砌辞藻,也不等于掉书袋。
文采产生于文化的底蕴。
只有厚实有物,文句见情见美,读来方能有滋有味,耐人咀嚼。
语言要有个性,要独特,要能给人新鲜之感。
在高考作文中,只要有某一点出彩的地方,就会被阅卷者肯定。
二、丰富内涵丰富内涵,主要指的是作文的内容和材料方面。
作文材料要足够,没有材料的*就是一个空架子。
材料要够用,这是基础等级的要求。
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材料丰富。
1.针对记叙文而言。
记叙文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曲折有致,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写人要懂得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避免程式化;景物描写要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营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佳景真情取胜。
2.针对议论文来说。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1一、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需要一种问题意识。
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
问题虽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法国著名作家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的绚丽多彩,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去体味。
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科学上有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
作文有新意,立意要深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美与丑。
深刻的哲理,________于生活的提炼与洞察。
只有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热爱生活。
只有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只有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肤浅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深刻,从而写出的__也让人耳目一新。
2.作文时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到深刻,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__的观点对别人有启发作用,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善于思考,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远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表及里”就是防止事理分离,情理不合,罗列现象,__平平。
要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首先要学会把握现象,分析现象,甚至还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搜集相同的现象,帮助你准确定位,抓住本质,深入本质。
就某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导致某一事情结果的原因找准了,分析了,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旁证,见解往往高人一筹。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发的,一个原因也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深刻议论文常常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根源,析意义。
高考作文好的立意一、弘扬主旋律,让自己的立意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鲜明,做到以情动人情感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反而会让人反感。
只有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三、思考深刻,做到以理服人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
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
四、独出心裁,思维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一个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时若不能在立意上独出心裁,领异标新,即使文字水平发挥得不错,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过平平而已。
如果在立意上动了脑筋,能独出心裁,即使文字水平一般,也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高考满分作文批注
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批注:
1、文字应尽量控制在400字以上,注意篇幅和完整性。
2、文章紧扣主题,结构紧凑、有力,要做到清楚、实在。
3、注意句式的多样性,要做到简洁、有力。
4、对照文章要能有把握,考查学生对文章架构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开
篇段和结尾段。
5、词汇明确,造句正确,整个文章表达的思想要深刻,鲜明而有新意。
6、正确掌握各种修辞方式,避免谚语、俗语等不正确的语言用法。
7、使用适当的反问句让作文生动有说服力。
8、应用多彩的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量。
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和写作指导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及写作指导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高考作文必须做到个性分明,见解深刻。
如果要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根源,耐人寻味。
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就必须个性分明,新颖深刻。
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风格。
1.思想深度这要求作者观点能切合实际,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体现出一定理论高度和思维的高度。
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政治的敏感性。
下面《拷问灵魂》就是高考作文中很有深度的作品。
2.情感深度《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感情真挚”的耍求。
确实高中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
行文往往空泛虚假者多。
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的还是真实感人的人之性情。
高考作文中的情感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际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
茹志娟说得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惟有真切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感染人。
3.思维深度高考作文能恰当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正反对比推理,恰当运用逆向思维,能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郝是具有做到思维深度的表现。
下面的《勿以亲疏论是非》,就是具有思维深度的文章。
勿以亲疏论是非《出师表》有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是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
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君主,掌握着对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
”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
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败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清乾隆年间的和砷作乱不就是的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他们明是非,懂事理,才懂得亲疏之分。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内容(通用9篇)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内容(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技巧1、读优秀作家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
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尽可能的多读著作吧,再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技巧2、好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
特别是开头。
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吸引读者,他们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
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技巧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
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的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技巧4、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
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
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
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技巧5、采用对话式的文体很多人写的很正式,但是我发现最好是写得像我们说话一样会更流畅,更通俗。
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
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
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
高考满分作文的五大亮点及对作文训练的启示一、立意上,以精警深刻的哲理而取胜哲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精神、统帅。
文章有了哲理,就会变得韵味绵长、启人深思,就会变得深刻凝重、精神焕发,就会变得透辟精警、睿智敏锐。
近年来,许多高考满分作文都很好的体现了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这一特性。
如下文:消逝中,拥有中有位诗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时,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会感叹年少的纯真、美好,悲慨于人生的纷繁与忙乱。
行走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我们渐渐忘记了用树枝搅乱泥沙的方法,忘记了获得一根棒棒糖的幸福与满足,忘记了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的欣喜与兴奋。
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时间用她那温和的武器消失了我们的单纯,我们的快乐,我们的童年。
所以,当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于社会的繁忙,人心的险恶,想要远离城市远离喧嚣,想要重返童年,重回到那个有白雪公主陪伴,用童话与美好堆叠成的世界中时,我只想问他们一句:长大了就是那么令人恐惧吗?时间的流逝就是那样令人害怕吗?人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没有花朵的逝去,哪来果实的收获?没有高昌古国的逝去,哪来现代文明的辉煌?没有童年的逝去,哪来成人的练达与睿智?或许童年的美好是值得泰戈尔为她一再地歌吟,但是成熟的魅力却更显韵味与厚度。
张曼玉的美在于她眼角的皱纹,与她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的韵味;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是绝不会如此的。
苏轼的豁达与可爱,在于他宦海沉浮,历经磨难,而终究显现出他那宽阔的胸怀。
时间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但同时也给予了许多。
人生就像这个走进走出的教室一样,总有人会离开,但也有人会进来,你永远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人都挤进这个教室。
卢梭说:“上帝让我们在生命中重新获得童年。
”我觉得,这个童年并不就是年少那个懵懂无知的童年。
一个无知的人快乐是浅薄的,并没有多大意义。
一个人历经磨难而获得的快乐才更具意义。
其实,我们失去了那个童年后,才获得了更多了的童年。
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刻的作文素材作文是学生高考的关键,而作文立意的“有无高下”又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古人云:“意犹帅也。
”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
因此,作文不但要求做到主题明确、正确,还要求做到主题深刻高远。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一些学生善于激活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使得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
1 揭示本质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而没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文章的立意就不会深刻。
所以,这就要求考生要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就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认真思考“幸福”的内涵。
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幸福”的阐述不知有多少,要尽量多去思考,多去阅读,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
在写“幸福”这一话题时,可以看一下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周国平的《幸福与痛苦》和赵南元的《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等文章,对“幸福”问题充分深入思考,激活思维,让别人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碰出火花,这样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进而让立意走向深刻。
考生看到作文,对材料的分析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
2 富于思辨观点鲜明深刻的文章往往洋溢着哲理的光芒。
这样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缜密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独到的视角都会让读者信服。
因此,文章的立意应该体现一种辩证思维,不武断,不偏激,显现出理性思辨的色彩。
对一个材料,如果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会妨碍学生对事物全面的理解,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便可获得丰富、深刻的认识。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考纲航标】《考试大纲》对深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在文章内容方面有以下三个具体要求:第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指透过外露于事物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现象,探究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全面的、稳定的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
第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指在写作中要善于追本溯源,以敏锐的眼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深入地分析,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第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指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有独到之处,鲜明且蕴含哲理,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来源。
考场要想以深刻使文章脱颖而出,那么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见深刻;叙述性文章则要使议论性的句子精当透辟。
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既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要恰当地辩证分析,能以个人的思考和感受给人思辨的力量和气势。
总而言之,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突围技法】一、记叙类文章的深刻许多人总以为记叙类文章与深刻无关,但事实却是记叙文越有深度,分数就高。
文贵感人,意贵服人。
无疑,好的记叙文离不开文采与意境,但若能用深刻的思想来点化文采、意境,就能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 巧妙克隆,注入新意。
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横空出世时热议纷纷,随即“翻新”古典名著的作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无疑,在新材料作文已经在高考场上一统天下的今天,贴近自己生活的素材无疑是记叙类文章最佳的选择,但是纵观各地考场,满分作文中仍不乏从教材或者典故中取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构思,巧妙“克隆”出来的佳作。
2012高考山东的满分作文《汀州梅花香》取材于瞿秋白的事迹,为读者剖析了瞿秋白同志生命中最珍贵的画卷,借此影射当代知识分子,点出当代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应以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作为人生的最终理想,振聋发聩!这类巧妙克隆佳作以绝妙的点化手法注入时代新意,使典故、名段变得活色生香,成为与直接书写时代生活并驾而驱的第二种深刻。
当然,这种写法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古”“今”联系,并让“古”为“今”服务,不能空谈,要有实际内容,要揭示生活的内涵情理。
2. 探究哲理,理解生活。
18岁的文章应展示出和年龄相符的思维深度。
高考的命题,大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却能把这种理性的见解通过感性的形象来表现、展开,写成漂亮的记叙文。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生活中的事看似繁琐平常,但是却常常包含哲理,只要考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角度,以探究哲理的思维深入理解生活,那么诉诸笔下的生活内容更容易做到既深刻又富有新意。
如表现常见的主题“母爱”,“母爱无价”“母爱如水”“母爱无言”等的爱子之举往往铺天盖地,不胜枚举,此类文章对母亲的解读往往流于形式,实难再吸引人,但若有考生写母亲严厉“呵斥”的温暖或者“藏”了一半的爱来赞扬母爱的理性和母亲教子的高超艺术,对比之下对母亲的解读明显更深刻,高低立见。
3. 巧用技巧,文有意蕴。
寓意,是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具体来说,文章“寓意深远”的特点指语言含蓄,有意蕴,多使用曲笔,整体上以实写虚,有暗示性、隐喻性,对读者有启发意义。
写寓意深远的文章不一定用寓言体,在一般的记叙类文章中作包含寓意或带有象征意味的观点表述,同样可以使文句有意蕴,使文意有寄托性。
考场记叙类高分作文对此可谓情有独钟。
请看下面的文字: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
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
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
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2014高考江苏满分作文《青春万岁》)虽则这是一篇记叙文,但作者却由事到理,以理化事,点明青春不朽在于心中之火不熄。
议论的语句虽短,却以丰富联想与富有韵味的语言充分显示思维的广度与力度,自然而深刻,带给人们静静的感悟和无穷的启迪。
二、议论类文章的深刻高考“考场作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按照特定要求下的写作,在紧张的气氛中要把文章写得有深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就目前的考试模式看,议论文仍是考生选择的主流,而议论类文章在“深刻”上的体现,主要是论点深刻、说理透彻。
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深刻”的方法。
(一)“论点深刻”的主要方法1. 思维求深。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的天下必然归属于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与时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主要是引导考生多关注生活,多思考生活,故此考生不能只在现象的表象层思维求异,而要设法探求现象存在的背后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
再者“文章合为时而著”,有很强现实价值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才能引起评卷人的共鸣。
如2014广州一模作文“校服涂画”,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表层论说“涂”还是“不涂”,这样的文章很浅,但如果考生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就会发现,第一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其实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校服涂画”现象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地处理。
第二个场景反映的实质是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三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则是学生不了解校服意义或者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
精彩的议论一定先有一个深刻透辟的论点,使潜藏在现象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这要求考生思维上必须得求深。
2. 思维求异。
思维求异,就是同中求异,思维深度上纵向深入,从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见的新见解;或逆向反思,摆脱习惯性思维,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如2012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开篇就是: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
”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作者明确地针对大多数人常发的“生不逢时”的怨叹,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然后从与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举例对比析理,最终得出“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
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至此,境界大开,观点深刻中更显大气,实属难得的考场佳作。
(二)“说理透彻”的主要方法1. 辩证分析。
深刻的议论一定是辩证的。
在紧张考场中,考生更要保持辩证思维的头脑,对事物作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
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 强化论证。
“论证”是说理深刻的主要手段,也是议论文写作一向存在的薄弱环节,要达到“深刻”的要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①因果分析法。
这是最基本的分析法,就是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
基本上只要是优秀的议论文都会在这种方法上有所体现。
如2013广东满分作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在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后就使用此法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
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
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地选择拒绝。
②对比分析法。
就是将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
请看2012高考江西满分作文《生活的真谛》: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拥有书籍,追求知识,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一无所有,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弥尔顿双目失明后才真正在自己的“失乐园”中采撷到生活的真谛:“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如是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求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活,懂得享受当下。
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
”因为他欲壑难填,征服了法国,就想欧洲,征服了欧洲,又想征服俄罗斯,他活在贪欲中,最终也死在贪欲中。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
许多的欲望,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却浪费了一个黄金般的人生。
节选部分围绕文章主旨“珍惜拥有,享受当下,是为真谛”,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肯定颜回、海伦·凯勒、弥尔顿等中外贤人,然后批评了欲壑难填的拿破仑,在对比中清晰地突出了生活的真谛就是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它无关乎其他,论证先破后立,极具批判性与启发性。
③层进分析法。
分析不能停留于表层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步步推进,不断追问深入。
层进分析法常见的套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只有随着思维与现实事理的逐层递进,观点才能不断深化,并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
比如2013高考湖南优秀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者围绕“猛虎与蔷薇兼二为一”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第一层选用苏子之例,言其追忆亡妻却依然安享宁静,这是因为他“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第二层引用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话语和儒家的观点,点明是因为“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