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开发
- 格式:xl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未来档案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档案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和管理。
档案馆将建立更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对档案进行扫描、虚拟化和存储,方便用户的访问和利用。
档案馆也将逐步实现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档案信息共享的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查询档案信息。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档案馆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化的整理、分析和挖掘。
通过对大量档案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挖掘档案中的重要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档案。
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智能搜索、智能推荐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 移动化和便捷化:未来档案馆将更加注重满足用户的便捷性需求。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和查询档案信息。
档案馆也将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借阅等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4. 跨机构和跨领域的合作:未来档案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跨机构和跨领域的合作。
档案馆将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档案馆还将积极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深入挖掘档案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 开放性和参与性:未来档案馆将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参与性。
档案信息将逐步实现共享和开放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无门槛地访问和利用档案。
档案馆还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获取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未来档案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合作化、开放化和参与化。
这些趋势将使档案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高效、更全面、更便捷的档案服务。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以苏州市档案馆为例沈慧瑛(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工作逐渐走上法治化、现代化道路,档案开放的力度日渐增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档案部门的重视。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展档案编研、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树立档案馆的文化品牌,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地位。
一、 档案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回眸档案工作7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社会对档案的知晓度与认同感逐年提升。
档案馆从单一的提供查阅服务走向多形式的开发利用,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利用,从为党政机构服务为主走向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档案馆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健全的法律法规、丰富的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及其开发成果才能广为传播,档案的文化功能、价值与作用才能凸显。
1. 档案开放是档案资源开发的前提各级地方综合档案馆大多筹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收集党政机关档案,承担收集、保管、借阅工作。
其时由于档案借阅控制不严、利用手续不全,出现档案外借散失、泄密等现象,故国家档案局于1965年3月发文,要求各省级档案馆除了省(市、自治区)委机关“因工作需要并经秘书长批准可提供利用外”,停止对外提供利用档案。
“文革”结束后,档案工作逐渐恢复整顿,各级档案馆着重进行档案的整理编目工作。
1980年3月,鉴于历史科学研究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记编写均需要查阅档案资料,国家档案局出台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
同年9月,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在伦敦召开,此次会议主题是档案的学术利用、实际利用和普遍利用等,中国代表首次参加国际档案大会。
国际档案界开放利用的理念与做法触动了中国代表,因此我国加快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步伐。
1982年,国家档案局出台《关于开放历史档案问题的报告》,对历史档案(含革命历史档案)的开放利用、编研出版提出具体规定。
档案开放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档案馆与社会各界联系的纽带。
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优秀案例【案例一】中国国家档案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中国国家档案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是一个重要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优秀案例。
该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全面保护和利用中国国家档案馆的珍贵档案资源,以提供给公众更便捷的访问渠道和更丰富的文化遗产体验。
首先,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建立了一个在线数据库,将档案资源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可靠性和可访问性,方便公众随时浏览和检索所需档案信息;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减少了档案的物理储存空间,提高了档案资源的保存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该项目还推出了档案资源数字展览和在线展厅等功能。
通过虚拟展览和线上互动,公众可以以更直观、灵活的方式了解和体验档案资源中的珍贵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该项目还致力于与相关学术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合作,推出专题研究和教育培训等活动,提供更多面向学术研究和教育的专业服务。
最后,该项目也注重与社会大众的互动与参与,通过公众参与项目活动、提供档案资源利用建议等方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同时,该项目也注重与其他档案馆合作,推动档案资源共享与协作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档案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是一个成功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该项目将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推出了数字展览和在线展厅等功能,注重与社会大众的互动与参与,与其他档案馆合作共享资源,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全面保护和利用,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利用价值,为公众提供了更便捷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体验。
【案例二】美国国家档案馆战争文档项目美国国家档案馆战争文档项目是另一个成功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
该项目旨在将美国参与的各个战争期间产生的档案、文件和照片等重要文档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在线发布,以便公众和学术研究者更方便地了解和研究战争历史。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国家档案局第2号令)(1991年12月26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第一条为了贯彻开放档案的方针,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提前开放,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可自形成之日起满五十年开放。
上述所有档案,如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继续保密或应控制使用,档案馆应继续延期开放。
第三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对所有到开放期限的档案,应组织鉴定小组及时进行鉴定,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无需继续保密或控制使用的,均可由档案馆报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开放,必要者报本级政府审批。
第四条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寄存档案是否开放,由寄存者或其合法继承者决定。
如无合法继承者,其档案的开放由有关档案馆按照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条规定办理。
第五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的档案必须经过系统整理,并编有供利用者自行检索的案卷或文件级开放目录,破损或字迹褪变、扩散的档案,均应经过修复保护,古老、珍贵和重要档案应以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第六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应设有开放档案阅览室,并配备必要的阅览和复制设备,为利用者提供方便。
第七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利用手续是:大陆公民持有身份证或工作证、介绍信,可直接到档案馆利用。
台、港、澳同胞和华侨如查取本人及其亲属历史证明,可持本人回乡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直接到有关档案馆利用;利用其它开放档案,须经大陆邀请单位、合作单位或接待单位介绍,提前三十天向国家档案局或有关档案馆提出申请,说明自己的身份和利用档案的目的与范围以及其它有关情况。
外国组织和个人的利用手续按《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办理。
第八条利用者到各级国家档案馆利用开放的档案,须服从档案馆的安排,遵守有关的各项规定,违反者档案馆可视情况给予劝告或进行其它处置。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资源开发:获得和收集各类档案资源,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等。
可以通过档案馆的收集工作、档案部门的整理工作以及国家和地方各级档案单位的合作来获取新的档案资源。
2. 档案资源利用:对获取的档案资源进行挖掘和加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各种领域中。
比如对历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档案资源的利用。
3. 档案数字化:对纸质档案和其他形式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电子档案,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方便性。
数字化还能够实现档案的远程存取和共享,方便用户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
4. 档案信息管理:对档案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和索引,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询和利用档案信息。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档案保护与修复:对档案资源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能够长期保存和传承。
这包括对纸质档案的酸碱处理、防潮防蛀等工作,以及对电子档案的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工作。
总的来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是获取档案资源、
利用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档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保护和修复档案资源。
这些工作旨在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和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档案部门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序和加工,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通过开发将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将浅层信息变为深层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资源优势。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编撰、出版专题材料,即通常所说的档案编研工作,是指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对繁杂的原始档案信息精心提炼,形成编研成果。
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内部参考等。
编研成果的出版既为档案使用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可将沉睡在库房中的档案变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于档案的长期保管具有重要意义。
2、在档案馆室为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
这是一种传统的利用服务方式,也是档案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3、建立网站,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
这是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这种服务方式将是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形式。
4、建立现行文件查询利用中心。
这种服务方式是近几年档案部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举措。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的现行文件提供利用服务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
5、举办档案展览,是以档案原件或复制件为材料,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的不足以上这些方式在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第一,编研成果存在信息衰减和质量参差不齐现象。
信息的衰减是任何编研工作都具有的普遍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编研成果自身信息量就小于档案原件,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编研工作者的水平和素质。
第二,馆室为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的方式服务效率低,查找不方便,更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大。
第三,网站式服务实际上是另一种编研成果的利用方式。
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优秀案例
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对档案馆、档案机构等单位所收集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
1. 数字化存储与展示:许多档案馆和机构将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库和在线展示平台,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全面保护和便捷使用。
比如国家档案局推出的中国档案馆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数字化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源,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检索和浏览。
2. 档案展览和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档案展览和教育活动,将档案资源向公众展示和传播。
这不仅可以增加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比如举办主题展览、举办学术讲座或举办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3. 开展档案研究与学术交流: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档案资源进行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并通过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向学术界和社会传播研究成果。
4. 档案保护与修复:对于受损的档案资料,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酸化、腐蚀、虫害等因素中拯救并修复档案资料,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这些优秀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充分展示了档案资源的多
样性、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可以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档案法》),这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档案利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新《档案法》要求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在档案资源开放利用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一、 《档案法》的新修订1.修订的过程自1987年9月5日新中国第一部《档案法》颁布,33年来《档案法》历经两次修改,分别是在1996年和2016年。
虽然对法条内容有所完善,但本质上并没有大的改动,在客观上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于2007年启动了对《档案法》的修订工作。
修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15年):国家档案局与档案界专家学者反复调查研究、修改审议,最终于2015年11月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了《档案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共9章88条。
第二阶段(2015—2019年):经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审核、修订,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9年10月8日签署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三阶段(2019—2020年):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10月25日的初次审议和2020年6月18日的第二次审议,于2020年6月20日表决通过。
新《档案法》共8章53条,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修订的主要内容新《档案法》在现行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即“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同时修订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等有关内容。
“监督检查”部分明确了监督检查事项,并规定了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这一章是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的集中体现。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部分的修订则聚焦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现了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思想。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分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在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应当加入档案信息化,并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体现了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53ARCHIVES & CONSTRUCTION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原始记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政治内涵、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
深入研究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红色档案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革命历史,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红色档案里有最直接的体现。
红色档案承载的革命精神内核和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红色档案记录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生产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彰显出独特的政治内涵与政治价值。
红色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见证了我们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进程,具有深刻的存史凭证价值。
红色档案在时间长河之中沉淀,铭刻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奋斗脚步和人格形象,蕴涵着共产党人的政治韬略和理论智慧,凝聚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滋养了共产党人独特而崇高的价值观,对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1.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概况扬州市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主要涉及华中一地委、苏中二地委、三地委等6个革命历史档案全宗,名人档案全宗,建国初期地委行署办、扬州市委办等约10个全宗和馆藏资料,类型以文书、照片、实物为主,总数3000余件。
馆藏较有特色的红色档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照片,扬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一号通令,渡江战役支前档案,张爱萍将军在邗江方巷社教的图片档案等。
2.红色档案资源保护现状扬州市档案馆重视红色档案的保护,明确专人负责,添置了必要的设施设备。
针对红色档案年代久远的特点,早在1989年设立保护技术科,装备档案裱糊室,定期对档案的霉变、字迹褪化、虫蛀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国家重点档案保护的相关规定,重点对破损、年代久远、重要的档案进行裱糊复制。
档案资源开发方案背景在数字化时代,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机构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共享和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数字化档案资源也能够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展览、研究、教育等。
目标打造一套档案资源开发方案,实现以下目标:•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包括数字化扫描、图像增强等。
•存储和管理档案资源,包括档案元数据的管理,档案资源的索引等。
•提供档案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功能,包括全文检索、时间轴展示等。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包括图像格式、文本格式、音频格式等。
•支持多种平台和设备,包括PC、移动设备、云存储等。
解决方案数字化处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是整个方案的基础。
对于纸质的档案资源,我们需要将其数字化,包括扫描、图像增强等处理。
对于电子档案资源,我们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平台和设备。
采用的技术包括OCR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
存储和管理数字化档案资源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
我们采用云存储技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云存储技术可以提供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灵活性、高安全性等优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档案元数据的管理,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搜索和检索。
检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检索和利用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功能。
我们需要提供全文检索、时间轴展示、地图展示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同时,我们需要采用开放式API,以支持多种平台和设备的应用场景。
实施计划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研究和开发数字化处理技术和存储技术。
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以选择最适合我们方案的技术。
同时,我们需要开发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原型系统,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开发检索和利用的功能。
我们需要进行设计和开发,以实现全文检索、时间轴展示和地图展示等功能。
同时,我们需要进行用户测试和反馈,以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程凯张小国
局(馆)长、党组书记 梁立柱:负责全面工作。
副局(馆)长赵克胜
副局(馆)长胡建敏:分管档案收集开发处、技术保护处。
副局(馆)长党福民:分管档案保管利用处。
副局(馆)长朱银刚:分管业务指导处、法规与宣传教育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河北
劳动模范人物(以下简称劳模),是指从1947年以来在某单位、
动模范人物档案收集内容
(一)反映劳动模范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的传记、回忆录、履历表等;
(二)反映劳动模范人物职务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三)反映劳动模范人物成就的主要事迹、作品及工作法(研究成果);
(四)与劳动模范人物有直接关系的各类证书、奖章、信函、纪念品等;
(五)反映劳动模范人物活动的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六)劳动模范人物的表彰决定;
(七)劳动模范人物基本情况登记表;
(八)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市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蒲国良 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
副组长:宋国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晋宇 市财政局局长
成 员:刘生彦 市财政局副局长
邵卫东 市政府投资办副主任
秦增玉 市金融办证券融资处处长
冯英录 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处长
龙玉琳 市政府投资办融资处处长
石永利 市国土局地籍处副处长
刘福贵 市城投集团总会计师
杜 玲 市地产集团副总经理
杨 洋 市国控集团资产管理部职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性债务举借、使用、管理、偿还的日
任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刘生彦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政府投资办副主任邵卫东同志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市国土局和市各融资平台抽调,集中在新京大厦四楼办公。
石家庄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著名人物(以下简称名人),是指在某一领域、行业、学科做出
或在石家庄境内长期工作活动过的非石家庄籍的著名人物
一)担任过副市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领导人;
(二)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担任过副军以上领导职务
获中央军委英模荣誉称号和其它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著名军人;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烈(三)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在某项科
(五)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成就突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六)在国际、国家级赛事上取得突出成绩并做出重要
(七)著名社会活动家,宗教界著名人士,著名民间艺
(八)长期在石家庄工作、生活过的、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产生重要影(九)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著名人士。
名人档案的收集内容:
(一)反映名人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传记、回忆录、履历表等;
(二)反映名人职务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三)反映名人成就的作品及研究成果;
(四)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资料;
(五)与名人有直接关系的各类证书、奖章、信函、谱牒、纪念品等;
(六)反映名人活动的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七)名人口述的历史资料;
(八)名人收藏的图书、资料及其它具有历史和纪念意
(九)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2012-1-10卸任
87851998
87851899
87851816
87852008《河北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办法》
回忆录、履历表等;
、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作品及工作法(研究成果);
证书、奖章、信函、纪念品等;
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组)、市地震局、市仲裁委员会、市地方志办公室、市残疾人联残联等方面的工作
办法
以上领导职务的军人;
社会影响的著名军人;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烈士;
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某项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出重要贡献的石家庄市体育界人士;
民间艺(匠)人;
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产生重要影响的著名华侨、著名外籍人士;
外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著名人士。
、回忆录、履历表等;
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章、信函、谱牒、纪念品等;
音带、光盘等;
历史和纪念意义的物品;
还的日常协调、跑办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府投资办副主任邵卫东同志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市财政局(市政府投资办)、市金融办楼办公。
科做出过重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社会和历史认可的历代石家庄籍著名人物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以及获中央军委、公安部等英模荣誉称号的人员
青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