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26.50 KB
- 文档页数:3
后浇带施工管理要求后浇带模板应该怎么做?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只有短短的15个字: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后浇带样板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支模样板,另一半是混凝土浇筑完成,支后浇部分的模板,后浇带支撑独立设置。
样板区长度:4747mm;宽度:2800mm图示按不同的颜色区分:灰色为梁板模板,可以先拆,黄色为后浇带模板,是一个独立的支撑体系,桔红色是后支部分,在后浇带清理剔凿完成后支设,以下是详细做法。
立杆布置如上图所示,下面楼板采用预制过梁替代,后浇带宽度800mm,采用模板封闭。
东立面第一道水平杆(扫地杆)距地200mm,板模板采用U型支托,混凝土采用泡沫板仿真制作,另一半设置梳筋板。
西立面北立面这个图片看得比较清楚,水平杆是分开的,而且是错开设置的。
后浇带设置独立的剪刀撑,梁板模板剪刀撑单独设置,拆模时,将灰色支撑拆掉,保留黄色支撑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没明白,下面这个图去掉了次龙骨方木和模板,应该更直观:1、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
所以,这个样板只是做法,其中立杆、水平杆的间距因工程而异,不可以照搬照抄。
支架设计时还需注意: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 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应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
2、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3、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4、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
5、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6、相邻钢管接头不能在同一步之内,相互错开应大于500mm。
一、操作要点1、后浇带模板支设必须采用独立设计系统,与满堂脚手架安拆互不影响,且上下层立杆放置同轴心,后浇带砼未浇筑不得拆除;楼层通道应按方案中明确位置预留架体开口,后浇带板面应作防护,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工程后浇带处理方案一、引言工程后浇带处理是指对混凝土的养护处理,其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出现开裂、龟裂、弯曲、变形等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后浇带处理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后浇带处理的原则、方法和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后浇带处理的原则1. 养护期混凝土的初凝期和成型期通常是在2~3天内完成,这段时间内混凝土还需要得到一定的水化反应来增加强度。
因此,后浇带的养护期应该足够长,通常为7~10天。
在临近完工时,应该对混凝土进行后浇带处理来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环境温度后浇带处理应该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通常在5℃以上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要避免在高温下进行后浇带处理,以免造成混凝土过早脱模。
3. 养护保护层后浇带处理时需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水汽充足,通常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湿润的养护保护层,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会干裂,从而影响整体强度。
4. 结构特点不同的结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后浇带处理方法,比如,梁、板、柱等结构的后浇带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
在进行后浇带处理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处理,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后浇带处理的方法1. 直接浇注法直接浇注法是指在混凝土初凝后,直接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保护层,然后用水进行浇洒保持养护保护层的湿润。
直接浇注法适用于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后浇带处理的情况。
2. 堆积覆盖法堆积覆盖法是指在混凝土初凝后,应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厚约2~5cm的砂浆,并用水浇湿,然后再覆盖一层湿润的麻袋等保护层进行养护。
堆积覆盖法适用于对混凝土进行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后浇带处理的情况。
3. 遮阳防风法遮阳防风法是指对混凝土进行一定时间后,应该在混凝土表面搭建遮阳篷,以防止强烈日光直射和大风吹袭,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遮阳防风法适用于对混凝土进行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后浇带处理的情况。
一、后浇带的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
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
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尚应满足下列条件:地基土质应较均匀;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应少于两层;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
后浇带浇筑规范后浇带浇筑规范是指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浇筑后进行后续养护和处理的一系列工序和要求。
它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密实性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是一份1000字的后浇带浇筑规范。
第一章总则1.1 后浇带浇筑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水利工程和其他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
1.2 后浇带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3 后浇带的施工必须在混凝土主体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
1.4 后浇带的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进行。
第二章材料与设备2.1 后浇带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2.2 模板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3 混凝土材料应均匀,石子直径不得大于混凝土厚度的1/3,水泥应采用优质水泥。
2.4 振捣设备应满足使用条件,并经定期检测和维护。
第三章施工工艺3.1 后浇带浇筑前,必须清理干净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灰尘。
3.2 后浇带的开裂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应在施工中采取防裂措施。
3.3 后浇带的模板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安装牢固,严禁渗漏。
3.4 后浇带的施工顺序应按照从低到高、从内到外的原则进行。
3.5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要做到均匀、连续,不得有堆积或漏浇现象。
3.6 浇筑后应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7 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砂浮。
3.8 后浇带施工结束后,需要尽快进行养护保养,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3.9 养护期结束后,应进行检测,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章安全措施4.1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安全。
4.2 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工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4.3 施工中必须按要求使用和摆放施工用具和机械设备。
4.4 施工人员必须严禁从高处跳下,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5 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杂物和施工垃圾堆积。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后浇带、施工缝、防水工程管理强制性规定一、总则后浇带、施工缝及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结合公司现阶段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后浇带、施工缝、防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减少质量隐患,特制定本强制性规定,各项目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管理规定第一条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必须设置独立支撑体系,后浇带模板安装必须采用上封闭式模板,具体做法见《后浇带模板支设工艺做法》,首次支设必须报技术科验收,中间验收由技术科不定时抽查。
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拆除。
第二条后浇带浇筑前应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公司技术科办理后浇带浇筑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第三条施工缝的留置必须符合方案和规范要求,施工缝在浇筑前应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不得出现夹渣现象,施工缝浇筑前应由项目部技术主管负责检查验收,并留置验收记录备查,对地下室部分的施工缝的验收同后浇带验收规定。
第四条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性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旁站监督,后浇带混凝土接茬部位要平整,浇筑后及时覆盖薄膜养护,防止收缩裂缝,后浇带养护不少于28天。
第五条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方案施工,混凝土浇筑由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旁站监督,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混凝土必须保证连续浇筑,不得出现冷缝现象。
旁站记录必须由旁站人签字备查。
第六条地下室防水细部构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查验收,并留置验收记录。
第七条地下室防水基层、防水附加层、防水层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验收并留置验收记录,对地下室外墙、顶板防水基层、防水附加层、防水层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报分公司技术科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地下室外墙防水基层还须按照规定报集团质量安全部验收。
后浇带的设置与质量控制1后浇带的设置1.1后浇带按使用功能的两种分类用于解决地基不均匀差异沉降者称为沉降后浇带,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为解决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用于解决结构由于温差而引起收缩变形者称为收缩后浇带,主要应用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
后浇带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事前确定,根据不同的地基承载力、不同结构构造来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
1.2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条,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条,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条。
1.3后浇带的形式(状)有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凹形缝四种。
常用的有平直缝、凹形缝。
如设计无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状)应视现场情况确定,其中地下室外剪力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止水带(条)。
2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2.1支模及拆模基础(地下室)后浇带垫层施工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做加强处理和防水特殊处理。
一般在后浇带底部设置250毫米×250毫米的排水沟,两端设置集水坑,为清理垃圾进行冲洗和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泌水提供方便。
如遇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在后浇带的两端设置集水坑,并做0.5%的垫层泛水处理,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避免钢筋锈蚀。
后浇带施工缝处宜用钢筋网或木模板作堵头侧模,对地下室较厚的底板、大梁等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设置专用模板及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造成后浇带底部剥离不开。
(特别要注意基础下反梁必须及时清除漏浆,初凝后及时排除支撑和堵头模板),对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设置止水带或其它止水材料,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作为伸缩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灌的间隔时间宜在两个月以上;沉降后浇带一般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结顶后再进行浇灌,其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
【施工管理】后浇带施工工法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一种常见的构造措施,用于解决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收缩不均等原因产生的裂缝问题。
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法进行操作。
一、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包括: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 1 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二、后浇带的设置1、位置选择后浇带应设置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 60m,宽度宜为 700 1000mm。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后浇带两侧梁板的配筋。
2、类型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收缩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三、后浇带的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图纸,了解后浇带的位置、宽度、类型等设计要求,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其掌握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
2、材料准备后浇带施工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混凝土应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除锈处理;模板应采用强度高、刚度好的材料,如木模板、钢模板等。
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规范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后浇带施工工艺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
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3、后浇带的保护。
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
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
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
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浇带的封闭。
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
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
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要点1、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
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5、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1)
一、前言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后浇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
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准备
1.确定后浇带施工日期和工期计划。
2.确保施工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
3.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情况。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清理后浇带位置,确保表面平整干净。
2.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的道板和模板。
3.安装预埋件并检查位置是否准确。
四、混凝土搅拌和浇筑
1.选用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材料,控制搅拌比例。
2.采用搅拌车将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
3.采用机械震捣器对混凝土进行震实处理,确保浇筑质量。
五、后续工序
1.确保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养护。
2.拆除模板与道板,进行后续修补工作。
3.进行后浇带表面的护理和保养工作。
结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操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8.2.1一般规定本工艺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后浇带;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施工缝的处理要求;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后浇带的留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与尺寸,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
4.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5.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8.2.2施工准备1.技术交底(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4)其具体要求为: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2.材料要求(1)品种规格:1)后浇带混凝土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5~31.5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后浇带的砂子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天元集团十一公司后浇带施工管理规定
为贯彻总公司质量安全部要求,切实加强后浇带施工质量,统一各项目部后浇带做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后浇带施工管理总的思路(详见后浇带支撑体系大样图)
1、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撑体系,与周围架体完全断开。
2、后浇带处梁板模板随支撑体系断开。
3、后浇带钢筋上部做好防护措施,后浇带两侧做好防流浆措施。
二、后浇带搭设技术要求
1、有后浇带的工程,必须编制后浇带施工预案,后浇带模板支设完毕后报分公司技术科验收。
2、后浇带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或抛撑等固定等措施。
当大于3时应加大后浇带支撑体系的宽度。
3、周围架体拆除前,后浇带支撑体系应采取防止失稳破坏的措施。
4、如后浇带设计有弯折,且在同一跨内时,宜加大后浇带支设宽度(如下图所示)。
5、后浇带支撑体系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以保证架体稳定。
三、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1、后浇带未采用独立支撑体系,分公司对每个工程每道后浇带罚款20000元。
2、后浇带支撑体系被总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罚款后,分公司将进行双倍处罚。
3、后浇带支撑体系未经分公司技术科验收即浇筑混凝土的,每次罚款1000元。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十一公司质量技术科
2015-8-15
后浇带支撑体系大样图(示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一、后浇带的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
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
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尚应满足下列条件:地基土质应较均匀;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应少于两层;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后浇带的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 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
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
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一、后浇带的设计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后浇带施工管理要点为使公司施工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节约成本,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编写此“后浇带施工管理要点”,以便指导广大工长深入了解后浇带的施工管理。
一、基本规定:1.1后浇带的留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与尺寸,宽度宜为700-1000㎜;若后浇带位置、尺寸因施工需要变动,必需经过设计院同意,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变更类技术文件。
1.2后浇带砼施工的时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要求。
若设计无要求时,应在其两侧砼龄期42天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沉降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砼14天后或待沉降观测合格后进行。
1.3后浇带砼浇筑应留置砼强度检验试块及抗渗强度检验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其两侧砼,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1.4钢筋工长下料时尤其注意,后浇带处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马凳也应贯通连续),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1.5应采用比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满足强度要求及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其塌落度宜尽可能小一些。
1.6混凝土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混凝土密实度。
1.7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
1.8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条、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
严禁后浇带处有渗漏现象。
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1.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2.1.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后浇带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
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
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
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2条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后浇带及施工缝处理措施一、后浇带的施工处理措施1、后浇带宽800,有调整沉降要求的沉降后浇带要求两侧上部结构施工封顶时方可封闭;非沉降后浇带一般在42~60天封闭,在浇筑前,被后浇带断开的梁板在本跨内的模板不得拆除,待后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2、施工缝的设置(1)肋形楼盖应沿次梁跨度方向浇灌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的L/3区段内;平板无梁楼盖,施工缝应平行于板的短跨。
板施工缝大样详图十四A;(2)地下室底板、楼板、顶板与外墙交接的施工缝设在墙上,其位置及止水带的位置。
(3)地下后浇带除地下外墙后浇带和短期后浇带留设垂直施工缝外,剪力墙不应留设垂直施工缝,墙柱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的做法;当墙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的做法。
后浇带竖向及水平方向后浇带处采用快易收口钢板网支模。
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沿后浇带边砌120×120砖墙挡水,上面覆盖木板保护,防止垃圾、杂物、污水等污染钢筋。
后浇带施工前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表面,采用比本部位结构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后浇带。
二、施工缝的施工处理措施1、本工程施工缝主要是指普通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水平施工缝.根据其留置部位分为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2、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主要指地下室外墙上留置的施工缝。
地下室外墙上留置两条施工缝,第一条留置在底板面上起500mm处,第二条留置在首层梁底l00mm处.3、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包括地下室内墙柱及上部结构水平施工缝,其留置位置为:每层楼板板面处及顶板梁底l00mm处.4、有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1)在施工缝中间沿结构周圈设置一条200×3mm封闭钢板止水带.止水带钢板选用A3钢,每段长6m,两段止水带搭接长度l00mm,沿竖向满焊,焊缝不得有气扎、夹焊现象、保证密实不漏水,止水带安装见《外墙水平施工缝止水片安装示意图》.(2)钢板止水带在墙中每隔2m用φ20钢筋焊接支架,固定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3)每层500mm高短墙与—下部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至板面上500mm处,不得偏高或偏底。
天元集团十一公司后浇带施工管理规定
为贯彻总公司质量安全部要求,切实加强后浇带施工质量,统一各项目部后浇带做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后浇带施工管理总的思路(详见后浇带支撑体系大样图)
1、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撑体系,与周围架体完全断开。
2、后浇带处梁板模板随支撑体系断开。
3、后浇带钢筋上部做好防护措施,后浇带两侧做好防流浆措施。
二、后浇带搭设技术要求
1、有后浇带的工程,必须编制后浇带施工预案,后浇带模板支设完毕后报分公司技术科验收。
2、后浇带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或抛撑等固定等措施。
当大于3时应加大后浇带支撑体系的宽度。
3、周围架体拆除前,后浇带支撑体系应采取防止失稳破坏的措施。
4、如后浇带设计有弯折,且在同一跨内时,宜加大后浇带支设宽度(如下图所示)。
5、后浇带支撑体系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以保证架体稳定。
三、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1、后浇带未采用独立支撑体系,分公司对每个工程每道后浇带罚款20000元。
2、后浇带支撑体系被总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罚款后,分公司将进行双倍处罚。
3、后浇带支撑体系未经分公司技术科验收即浇筑混凝土的,每次罚款1000元。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十一公司质量技术科
2015-8-15
后浇带支撑体系大样图(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