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培养方案(2011.11.14)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8
本科培养方案(2011版)专业代号 143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教务处长签字年月日主管校长签字年月日二o一一年一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航空事业单位以及工商企业从事管理和组织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航空事业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熟悉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协调、组织与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我国航空事业管理以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
4、具备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写作能力。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为夯实学生跨学科知识,每位学生必须阅读社工、法学、公管、新闻和文学专业范围内100本著作,听取20场学术报告。
8、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三、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社会学概论。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专业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共30周。
mpa培养方案
MPA培养方案是指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各个领域中担任领导和管理职位。
MPA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公共管理基础课程、管理技能和领导力课程、政策分析和决策课程、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课程等。
其中,公共管理基础课程涵盖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体系;管理技能和领导力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包括沟通技能、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政策分析和决策课程则帮助学生掌握政策制定和决策的方法和技能;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课程则强调公共服务的实践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涵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课程。
MPA培养方案通常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和课程项目等,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总之,MPA培养方案是为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设计的,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应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实际情况。
- 1 -。
2011级MPA培养方案来源:MPA教育中心发表时间:2011-10-12 9:23:57 点击:7046一、培养目标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的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从事公共部门管理的现代技术、方法和实际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学习方式为在职学习,每门课程不少于45课时。
上课地点为北京大学。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包括必修课20学分,方向课9学分,选修课9学分,社会实践与研讨2学分。
四、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安排相关教学实习。
教学由专业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教学小组进行;加强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方向1、行政管理2、公共政策3、发展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5、公共经济管理6、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7、审计学与审计管理8、电子政务9、公益事业10、非政府公共组织管理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方向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为MPA的核心课程;方向课为各研究方向的主干课程,可动态调整,学生根据工作背景和发展需求,提出要求并经院主管部门批准,按统一要求选择课程;选修课具有多样性,主要由公共管理不同方向的课程和相关纵深专题构成。
(一)必修课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外国语、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社会研究方法、电子政务(二)方向课决策技术和方法、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事测量与评价、政府经济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管理、审计管理、国外审计管理比较研究、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彩票与公益事业管理导论、彩票与公益事业管理政策比较研究、彩票营销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战略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营销、非政府公共组织评估(三)选修课领导方法与艺术、廉政测量技术、经济法、现代项目管理、博弈论与公共政策、中华传统治道与兵法管理、监督与监察、战略管理、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管理、概率统计学与彩票游戏、彩票的社会负效应和问题赌博研究、彩票法律比较研究(四)社会实践与研讨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
公共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这个公共管理学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那种超级厉害的公共管理人才。
这些人得有广阔的视野,就像拥有全景摄像头一样,能看清公共事务的方方面面。
他们要懂得如何协调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超级和事佬,但又特别有原则。
既能在宏观上为政策制定出谋划策,又能在微观上把具体的公共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
就是要让他们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全能选手,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大大的贡献。
二、课程设置。
# (一)基础课程。
1. 公共管理学原理。
这可是咱们的根基课程啊。
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通过这门课,让学生们了解公共管理到底是咋回事儿,它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啥的。
老师可不能照本宣科,得讲得生动有趣,多举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像城市交通管理啦,垃圾分类政策啦,让学生们一下子就能明白公共管理就在身边。
2. 政治学基础。
政治和公共管理可是好兄弟。
了解政治的运作机制、权力分配啥的,对理解公共管理太重要了。
在这门课上,可以让学生们模拟政治辩论,讨论一些热门的政治话题,像民主选举制度啦,国际关系啦,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经济学原理。
公共管理离不开钱的事儿啊。
经济学原理能让学生们知道资源是怎么分配的,成本效益分析怎么做。
老师可以把经济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消费、投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说为啥双十一大家都疯狂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啥。
# (二)专业核心课程。
1. 公共政策分析。
这门课可就像一个解码器。
学生们要学会分析各种各样的公共政策,从政策的制定背景、目标,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效果评估。
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些现行政策进行调研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PK,看哪个组分析得最透彻。
比如说医保政策,让他们去调查老百姓对医保的看法,医保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哪些不足,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可是公共管理的主力军啊。
这门课就是教学生如何选拔、培训、激励这些工作人员的。
mpa培养方案MPA专业(行政管理硕士)是一门涉及行政科学、公共管理、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旨在培养管理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适用于希望在各级政府、企业、NGO和其他公共机构中成为管理者的人士。
MPA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并赋予他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在日常管理和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
以下是MPA培养方案的详细介绍。
1.专业课程MPA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包括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财政预算、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基本的、广泛涵盖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知识。
此外,其它相关的领域也被纳入了MPA的课程体系,比如法律、财务管理、统计学等。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传授学生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上传承这些技能。
2.实践课程MPA培养方案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培训环节,因为实际操作和经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完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课程的主要是通过实事求是的活动,例如实习、项目研究、研讨会等等,并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以确保学生得到更全面的体验式教育,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管理中的挑战和机遇。
3.纵向发展MPA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专业纵向发展,这意味着课程的深入与不断提高的学习要求。
因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变幻莫测的领域,因此需要学生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发展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培养方案中有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计划,包括导师指导、考试评估、评估和评优制度等。
这些计划主要是通过实践和一系列的优秀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具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MPA研究者。
4.国际合作除了在本土提供一系列教育、实践和培训班外,MPA培养方案还注重与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合作交流,以便将MPA培养方案更好地整合到其他公共管理专业或国际性的程序中去。
mpa培养方案
MPA培养方案是一份旨在帮助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学生获得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计划。
该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该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在该培养方案中,学生将学习到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技能,以及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2. 课程设置:该培养方案包括公共管理的基础课程,如公共政策、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以及领导力和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选修课程。
3. 实践经验:该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习、项目和研究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研究项目:在培养方案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以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该MPA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卓越领导力和实践能力的公共管
理专业人才,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 -。
mpa研究生培养计划
MPA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标来制定,以下是一个可能的MPA研究生培养计划,供您参考:
一、培养目标
通过MPA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政策分析与制定能力以及领导才能的优秀人才,为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相关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
1. 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分析方法、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2. 必修课程: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必修课程,例如行政管理方向可以选择政府机构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课程;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可以选择卫生政策与法规、卫生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3. 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
1. 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术研讨:组织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观点,提高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实习:安排学生在相关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实习,增强实际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导师指导
1. 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
2. 校外导师: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毕业要求
1.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
2. 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
3. 达到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要求,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依法行政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MPA研究生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公共管理mpa培养方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公共管理MPA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优秀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2012年版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学制三年。
采用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构成是:核心课程18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以70分为合格,选修课程60分为及格。
核心课、必修课合格,其他课程及格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核心课(18学分)
(二)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
方向一:政府过程与公共预算
方向二: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方向三:城市与区域公共管理
方向四:社会保障与社会建设
●每个方向选课人数须达50人以上(含50人)才能开设(三)选修课(8学分)
●根据实际情况,每级学生的选修课会作适当调整
●每门选修课选课人数须达30人以上(含30人)才能开设●所选的选修课不能与已学过的专业方向课重复。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基
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
际问题;
2.具备领导和管理公共组织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管理环境中的挑战;
3.具备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和发展;
4.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各类公共
管理任务;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公共管
理中的复杂问题。
二、学习内容
1.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社会福利、公
共决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政府与社会管理: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
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经济管理:包括财政管理、资源配置、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4.法律与伦理:包括行政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5.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6.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模式
1.课堂教学:开设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mpa 培养方案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MPA培养方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培养目标MPA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列举出培养目标的几个方面,如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决策能力、领导力等。
这些培养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以便指导后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设置MPA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或模块来安排课程,如政策研究、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
每个模块下可以再细分为多个具体课程,如政策分析、政府绩效评估、公共预算等。
在设置课程时,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力求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实践环节MPA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在这一部分,可以考虑安排实习、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导师制度MPA培养方案应该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
在这一部分,可以明确每位学生的导师,导师可以是学校教师、行业专家或政府官员等。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建议,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科研要求MPA培养方案应该明确科研要求。
在这一部分,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或研究项目,并进行答辩。
科研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科研的过程,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评估体系MPA培养方案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在这一部分,可以明确学生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如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
评估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七、国际交流MPA培养方案可以考虑增加国际交流的机会。
在这一部分,可以与国外的大学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的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暑期学校等。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招生类型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类,“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在职攻读”学生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入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可以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学习年限为2至4年。
“非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5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
“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2门课,其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外国语”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核心课程目录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同学们!咱们这个公共管理专业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专业。
它可不是只管管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呢。
小到社区的垃圾处理、老人照顾,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和咱们这个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单说,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序、更公平、更高效。
二、培养目标。
# (一)总体目标。
咱们这个专业要培养出的是那种全能型的公共事务小能手。
不仅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发现社会问题,还得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无论是在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还是企业的公共事务部门,都能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为公众利益冲锋陷阵。
# (二)具体目标。
知识方面。
1. 得把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了,像什么公共政策啦、公共组织啦,这些就像是咱们的武功秘籍,得烂熟于心。
2. 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共事务管理知识,比如说教育领域、卫生领域、环保领域等等。
这就好比是了解不同门派的功夫,遇到啥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能力方面。
1. 沟通能力得杠杠的。
要能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上到政府官员,下到社区居民,都得能聊得来,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出去,还能理解别人的需求。
这就像是学会了多种语言,能在不同的人群中自由穿梭。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上的公共事务问题就像一个个小怪兽,咱们得学会分析它们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打败它们。
3. 组织协调能力也不能少。
有时候一个项目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一起合作,这时候就得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素质方面。
1.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咱们学这个专业可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要为了公众的利益着想,就像那种心怀天下的大侠一样。
2. 还得有创新精神。
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管理也不能总是老一套,要能想出新点子、新方法,让公共管理更加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咱们的思想灯塔,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同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一个具有公共管理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复合、应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其基本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爱国、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2.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学科国内外先进的前沿知识和管理方法,并能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勇于探索和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处理一般外事业务和对外进行交流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1.非全日制。
采用学分制,学制2 年,因特殊原因,经学生申请并由学校批准,最长可延长至4 年。
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数以及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2.如无特殊理由,原则上不得提前进行论文答辩。
提前答辩者必须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进行。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
培养方案随发展要求(一般)三年修订一次,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可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
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如下: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学分、课程设置和考核、必修环节、学位论文要求等。
目前拟定的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社区发展与管理、教育与卫生管理、城市发展与管理、其它等七个。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等,其中非学位课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分总计不低于四十二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二十分,选修课中的必选课为十学分。
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规范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的高层次、厚基础、复合式、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要求是:(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掌握公共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脱产”和“非脱产”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非脱产”学习年限不少于2.5年,最高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分不少于38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核心课和专业方向必修课是学生必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教学,实际工作部门管理者授课时间为全部授课时间的1/4。
(一)核心课程(不少于19学分)公共核心课程(13学分)1、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 2.0学分2、外国语(英语) 3.0学分3、公共管理学 3.0学分4、公共政策分析 2.0学分学生自选核心课(不少于6学分)1、社会研究方法 2.0学分2、宪法与行政法 2.0学分3、政治学 2.0学分4、电子政务 2.0学分5、公文写作 2.0学分6、公共伦理学 2.0学分7、土地利用与规划 2.5学分8、社会保障前沿 2.0学分(二)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土地管理理论与政策方向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5、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土地利用管理方向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地籍管理 2.0学分5、GIS软件工程 3.0学分6、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农村社会保障方向1、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2、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3、农村社会保障 2.0学分4、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5、公共危机管理 2.0学分6、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方向1、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2、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3、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5、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6、领导理论与实践 2.0学分7、组织行为学 2.0学分(三)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地籍管理 2.0学分5、GIS软件工程 3.0学分6、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7、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8、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9、农村社会保障 2.0学分10、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11、领导理论与实践 2.0学分12、组织行为学 2.0学分13、公共危机管理 2.0学分14、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四)校外实践(2学分)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累计时间不少于三个月的公共管理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附件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该专业从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科学、社会学、法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学习课程与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挂钩。
经过对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备规划、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技能。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具备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在气象、卫生、文教、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方向为:政府(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学、逻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管理伦理学、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三、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四、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政法学、社会学、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五、专业主干课程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思想史、管理定量分析六、专业方向课程4691、政府管理方向: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公共关系学、城市管理学等2、社会管理方向: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社会问题研究、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第三部门概论、社会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七、气象特色课程(除大气科学概论以外)公共气象管理、公共气象应急管理、气象法、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政策学、气候政治学、公共气象服务等八、修业年限: 四年九、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十、辅修专业说明(如不开设辅修可不填)十一、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47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471。
mpa 培养方案MPA 培养方案1. 方案目标•培养具备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面发展的管理领导者•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管理需求和挑战的创新人才2. 培养内容管理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国内外管理实践的最新动态•分析研究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实践能力培养•参与实际管理项目,获取实践经验•进行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组织参观、交流、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国际视野拓展•学习国际商务、国际经济等相关知识•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外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沟通表达和领导力培养•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养培养3. 培养模式教育课程•系统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提供专业选修课程,涵盖各个管理专业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项目•提供实践项目机会,如企业咨询、市场调研等•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管理案例解决•提供导师指导和实践指导课程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研究项目支持和科研基金资助•参与国内外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实地考察与交流•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参观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管理交流活动•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4. 培养成果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研究项目•获得学术奖项和荣誉实践成果•参与实际管理项目并取得成果•被企业或机构聘为顾问或高级管理者•获得实践奖项和荣誉国际交流成果•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并取得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管理证书•成为国际管理组织成员5. 培养时间和方式培养时间•全日制培养:2年•非全日制培养:3-4年培养方式•研究生课堂教育•实践项目参与•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实地考察与交流活动以上为对MPA培养方案的简要概述。
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文件和指导手册。
6. 招生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不限专业背景•具备英语读写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或工作经验7. 培养导师•配备专业的培养导师团队•导师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导师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指导8. 毕业要求•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参与实践项目,完成实践报告•完成学术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综合考核和答辩9. 学位授予•毕业生经评定合格,授予硕士学位•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10. 就业前景•可就业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等•可从事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职业•可担任高级管理岗位或创业就业以上为MPA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
广西大学MPA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2011年11月10日制
学科、专业代码 490100名称公共管理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42 分
其中核心课程必修7门共20 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必修4门共10 学分
选修课修4门(不少于四门)共10 学分
社会实践共 1 学分必修环节: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五、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附录:
主要阅读书目
1、[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6年。
2、[美]赫伯特·A·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3、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
4、[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与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5、[美]罗纳德·克林格勒:《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
8、[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9、[美]科思:《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
1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美]塞缪尔·P·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
13、[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
14、[美]R.I.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5、[美]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政策制定过程》,华夏出版社,1988年。
16、[美]约瀚·罗尔斯:《正义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17、[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8、[美]丹尼尔·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9、[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0、[美]彼德·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年。
2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2、[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7年。
23、[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24、[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5、[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盈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6、[美] 詹姆斯·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7、[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28、[英]J.格林伍德:《英国行政管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
29、[美]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30、[美]奥斯特洛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31、[美]奥斯特洛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32、[美]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3、[美]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美]瑞尼:《理解与管理公共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美]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6、[美]谢夫利兹:《政府人事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37、[美]E.麦克纳:《人力资源管理》,中信出版社,1998年。
38、[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
39、[美]叶海尔·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40、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41、万文武:《政治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
42、孔令望等:《国家监督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43、刘海年等:《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44、陈国权:《政治监督论》,学林出版社,2000年。
45、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6、王超:《中国古代官制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47、李铁:《中国文官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
48、黄达强等:《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49、刘溶沧:《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公共政策选择》(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0、刘希:《中国公共政策的热点与难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
51、马德普、霍海燕、高卫星:《变革中的中国公共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52、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3、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54、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55、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56、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57、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58、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59、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60、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