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2 敬畏生命 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20.94 KB
- 文档页数:4
8.2 敬畏生命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懂
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
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
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
心的自愿选择。
2.学情分析:青少年时期,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探问“生命”,思考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
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
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
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2. 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3.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学习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我们要敬畏生命。
学习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自学检测】
1. 生命至上
(1)生命是、艰难的。
(2)生命是、有力量的。
(3)生命是崇高的、。
(4)对生命要有一种的情怀。
(5)自觉珍爱的生命。
2. 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的珍惜走向对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
待、处理,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的选择。
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新课讲授】
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
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
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
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
(1)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二、休戚与共
1.阅读教材第96页“阅读感悟”的材料,思考问题:
(1)你能说一说我要好好活着的理由吗?
(2)生命会遇到哪些不测?你能举几个相关事例吗?
(3)怎样对待周围与你一样的生命?
学生讨论交流。
【故事拓展】江西萍乡五大队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部分群众正在围观,却没人敢扶。
见到这一幕,民警迅速上前将老人扶到开有暖气的警车上,并为他买了矿泉水。
民警这一善举,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随后,老人主动告诉民警,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在地,身体没有太大问题,表示不需要去医院。
“有我们在,人不会倒,人心更不会倒”,民警向老人表示。
在此事件中,群众在选择扶与不扶而纠结,民警的援助之手无疑为社会澄清了答案。
2.研读教材。
(1)研读教材第96页正文,思考:
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研读教材第97页正文,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研读教材第98页正文,思考:
如何对生命敬畏?
教师总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故事拓展】安徽省老人汪家胜坐公交车时因病晕倒,被其他乘客发现。
听到乘客的呼喊,司机亢师傅征得乘客同意后,将老人送到了就近的医院。
“当时有一名女乘客走到老人身边,她判断老人可能是突发脑梗死。
”亢师傅对记者说:“这位女乘客可能是一位医生,她尝试用双手扶住老人的头部,对老人进行按摩,想以此缓解老人的症状。
同时,其他多名乘客赶紧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
”
本课小结
敬畏生命⎩⎪⎨⎪⎧⎭
⎪⎬⎪
⎫生命至上⎩⎨⎧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休戚与共⎩⎨⎧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走向道德的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强调的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上力求把教材精炼、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
整堂课设计以活动教学和讨论教学为主,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去探询、体验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并且树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
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