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7
文化常识复习提纲高二政治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中的作用)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表现、特点、如何对待?4.怎样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6.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有哪些?7.文化传播的意义和要求?8.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对待?9.影响文化发展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发展?10.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作用P45-5011.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P5312.如何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P53-5413.如何进行文化选择?14.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其表现是什么?1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是什么?1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怎样做?1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P79-8018.怎样认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原因,两面性,对我们的要求)19.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彩页)20.我们应提供什么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地位,意义,基本要求各是什么P95-97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怎样发展P113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重要性,要求分别是什么P97—9824.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彩页)26.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7.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8.怎样极强思想道德修养?注意课前引言,彩页,专家点评及提纲未涉及问题!请同学们对照提纲,逐个检验落实,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文化含义理解:(1)广义: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是向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2.文化的特点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②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A区别、文化具有双重性。
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
而文明是进步的。
B 、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主体是人,先进文化是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③文化通过载体呈现。
(器物、行为、制度等载体)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4.文化的功能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②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
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文化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具有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
民族文化维系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连续性,具有凝聚力,是文化软实力。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当代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共同的价值观。
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3.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在个人成长中,国家历史发展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阻碍社会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文化产业)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质、文化霸权主义)6.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应对之策: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7.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8.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9.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环境氛围的熏陶,当场感染);深远持久(“三观”影响持久)10.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1.文化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有共性,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0个中国文化常识1、五行金木水火土2、八卦乾震坎艮坤巽离兑3、五音宫商角徵羽4、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坤宫离宫兑宫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6、六义风雅颂赋比兴7、五彩青黄赤白黑8、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孝不孝不睦不义内乱9、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0、古代主要节日元日人日上元社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日除夕11、三教儒教佛教道教1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13、三姑尼姑道姑卦姑14、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15、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16、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17、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8、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19、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0、汉书六书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麟竖勒21、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22、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家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23、四大名著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5、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26、四大明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27、四大名花牡丹、菊花、山茶、水仙28、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9、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30、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3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32、扬州八怪较为公认的: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3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34、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35、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6、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37、五岳河南嵩山(中岳)、山东泰山(东岳)、陕西华山(西岳)、湖南衡山(南岳)、山西恒山(北岳)38、五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39、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0、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41、六畜牛、羊、猪、马、鸡、狗42、四大明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43、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44、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地震碑林(四川西昌)45、四大明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46、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47、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48、四大名亭湖心亭(浙江杭州)、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49、四大名刹栖霞寺(江苏南京)、国清寺(浙江天台)、灵岩寺(山东济南)、玉泉寺(湖北当阳50、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5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2、十国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荆南(南平)、闽、北汉5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5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55、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56、清代七大藏书阁文渊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57、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58、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59、中国古代四大名剧《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60、五谷通常指稻、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200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喜事是:(C)C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C、酒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B、元宵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传统文化类作文提纲模板一、引言。
1. 介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概述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3.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 传统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2.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3. 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
2. 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创新。
3.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五、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
1. 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 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挑战与机遇。
3.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结语。
1. 总结全文内容。
2. 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代意义。
3. 展望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引言。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重要意义、传承与发展、当代应用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深度和社会影响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
它包括语言、宗教、习俗、风俗、节日、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样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传统文化可以塑造个体的品格和修养,培养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社会来说,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传承文明。
对于国家来说,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个方面。
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发展与创新,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文化提纲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诗经》(两首)《木瓜》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表现的却不仅仅是男女之情。
成语“投桃报李”“琼瑶”《子衿》是一首恋歌,是一个年轻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
但是本文的思念已经超出了男女之间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指衣领。
二、《老子》五章又名道德经,相传为老聃所撰,是道家经典。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辩证法告诉我们什么是美。
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天长地久:讲述大公无私的道理,天地之所以长久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私人,不为自己谋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完美的人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正因为完美的人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他才不会遭到别人的埋怨与指责。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李斯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成为阶下囚的故事。
人在取得成绩之后不能骄傲,以免招致灾难。
美言不信:诚实的话不华美,华美的话不诚实。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晏子春秋》二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肯干的人常能成功,肯走路的人常能到达目的地。
“水滴石穿”“蜀之二僧”,要有毅力,坚持不懈。
利过则为败:身居高位的人不能只为自己的私利而不思为民造福,最终会身败名裂。
四、《管子》二章身者,治之本也:讲修身的重要性,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
只有提高每个人的道德素质才能整体提高国家的素质。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圣人总是选择可以说的话然后才说,选择可以做的事而后才做。
要顾全长远利益,不要杀鸡取蛋。
这对于我们现在牺牲环境而求利益有用。
五、《孟子》四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是人是四个根本。
其中恻隐之心是仁之端。
是否具有同情人,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的标志。
民为贵: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水可载舟,亦可履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华民族几千年血与火的历史,一代代的英雄人物的精神,就是。
六、《孙子兵法》三章不战而屈人之兵:反对战争,保民而王,即安抚百姓然后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默写、辨析一、图腾: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思为“他的亲属”。
二、《本草》中龙有九似:“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生九子:“一曰贔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跌是也;二曰螭吻(又名趴夏),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级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赑屃,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蚣蝮,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又名狻猊),形似狮,似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三、四灵:龙、凤、麒麟、乌龟(体现的是古人的集美观念)四、八卦:由阴阳二爻与天地人三位组成1)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卦象与爻象及象征意义:别卦:由六爻组成的卦,或者说由两个经卦重叠成的卦叫别卦,它的上经卦叫上卦,或者叫外卦、贞卦;下经卦叫下卦或者叫内卦、悔卦。
正对卦:乾、坤、坎、离、颐、大过、小过、中孚2) 《系辞·上传》(有可能考默写)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3)爻辞:记事、取象、说事、断占之辞五、周易:易有三说,连山、归藏、周易周易的研究范围:象数理——变达通三圣治易:指得是伏羲、文王、孔子三人,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孔子赞十翼。
十翼: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周易给你的启示六、占卜:36/4=9(老阳之数)、32/4=8(少阴之数) 28/4=7(少阳之数) 24/4=6老阴之数依其本身属性所画之卦谓之本卦或贞;改变属性后所画之卦谓之变卦或悔七、太极图的意义八、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的妙用:记时间、表方位、取人名子午流注:古人根据人体气血流注、脏腑经络的日时开穴律,配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腧穴联合而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学治病的方法。
部编版历史9年级九上文化知识提纲
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历史9年级九上教材中相关的文化知识提纲。
以下是提纲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1. 原始社会的文化特点
2. 农耕社会的文化特点
3. 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西周文化的特点
5. 春秋战国文化的特点
6. 秦汉文化的特点
7.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1.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3. 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4.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
1. 《诗经》的意义与作用
2. 《论语》的思想精华
3.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
4.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5. 《水浒传》的英雄精神
6. 《西游记》的神话世界
7. 《纪实文学》的独特魅力
四、中国传统思想与价值观
1.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2.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 墨家思想的特色与贡献
4. 法家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5. 兵家思想对军事发展的影响
6.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7.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比较与对话
五、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2. 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4. 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部编版历史9年级九上教材中相关的文化知识提纲。
希望本提纲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发展和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提纲一、文化入门1.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 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比二、中国传统文化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2. 文化- 的起源、传播和基本教义- 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和传统3. 文化- 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经典- 文化在中国的价值和体现4. 传统节日与俗-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传统节日的特色俗与传承三、世界文化交流1. 文化交流的意义- 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跨文化交流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2. 中外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成果-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平台3. 当代文化融合-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 当代文化融合的挑战和机遇四、文化保护与传承1. 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文化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 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角色和责任五、文化与个人发展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影响- 文化教育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意义2. 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 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化自信对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促进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提纲》的完整版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理解,培养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并意识到个人发展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常识基本内容及结构图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散文(神话)、“风骚”源头(《诗经》、《楚辞》)1.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
2.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主要出处:《山海经》、《楚辞》;《庄子》。
3.“风骚”源头:《诗经》与《离骚》。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赋、乐府、笔记小说、文学理论、田园与山水1.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两司马”、班固(《东都赋》《西都赋》)、张衡(《东京赋》《西京赋》)(“京都大赋”)、枚乘(《七发》,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2.散文政论文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3.乐府(定义):《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之一,焦仲卿、刘兰芝,古体诗,现实主义精神)4.笔记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古典小说的雏形5.曹丕《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钟嵘《诗品》、陆机《文赋》——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理论根基。
6.田园派鼻祖:东晋陶渊明、山水派鼻祖:南朝谢灵运——为唐代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派奠基;永明体;宫体诗。
(三)唐宋元:诗、词、曲1.初唐:“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评价“初唐四杰”成就。
王勃:《滕王阁序》(律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陈子昂2.盛唐:王孟(山水田园派)、高岑(边塞派)、李杜(两个顶峰)王维:意境深远;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风(古体诗);“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雪花景象。
李白:浪漫主义的顶峰;豪放飘逸;《望天门山》(七绝)《秋浦歌》(五绝)《将进酒》(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行路难》(古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李白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的顶峰;沉郁顿挫;“三吏三别”(古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风)、《春夜喜雨》(五律)《登高》(七律)《望岳》(五律);最能代表杜甫沉郁(内容)顿挫(节奏)的风格的一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奠基(1)多元起源:远古①中华文明多元起源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
(2)奠基:春秋战国1)文化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共同的血缘和文化认同。
2)百家争鸣①背景: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分封宗法制破坏,诸侯争霸;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受到诸侯国的重用;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百家争鸣)②过程:共同目的: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思想,重建秩序。
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2.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繁盛(1)汉朝: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拓展延伸】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限制君权的需要(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4)“仁政”:限田、薄敛、省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2)魏晋:1)原因:①佛教传入(两汉之际)和道教兴起;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
2)影响: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盛行(形成原因:政治斗争,逃避现实;主要特点: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要观点:无为、自然、清谈)。
(3)隋唐: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挑战,同时也促进儒学创新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隋“三教合一”唐“三教并行”)(4)宋元:(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
②集大成者:朱熹(南宋)基本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把握理集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儒学经典影响:适应统治阶级需要,维护专制统治,成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所依据的教科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但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重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文化是人们素养的表现。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D.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从国家角度讲)答案见第三、四、五、六个问题的答案。
8、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也见诸交往时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的十五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目标中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1)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重点)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