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 格式:pdf
- 大小:339.85 KB
- 文档页数:1
2013-08治教之法
二、重视课堂常规教学,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
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并认真落实好。
三、采用激励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教师在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四、抓住恰当时机,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
以促进其转化。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
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抓住细小环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
例如,在上课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
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等)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当众表扬。
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的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从而开创出体育教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三四团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要求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就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应如何变革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在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中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了明确的阐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从而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将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建立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学习语文。
我们将阅读素材改为生动的活动材料,并采用趣味盎然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乐意参加活动。
二、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语言训练活动中具有足够的评价权和充分的活动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应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这样回答问题全面吗?为什么?”等问题把学生推上评判席,同时做到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权,让学生的口、脑和手真正地动起来,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地听、认真地想、大胆地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直抒胸怀的“自由天地”。
三、在体验课堂教学中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悟。
强调个体的学习,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互助、交流学习,避免长时间的班集体学习。
在自学的时候,学生可以就学习形式进行选择,可以小声读、默读,可以在书上做批注,也可以跟同桌小声讨论。
在个体学习基础上,进行同桌、四人小组间的探讨、交流活动等合作学习,互相辩论、阐明见解、弥缺补正,不断完善“答案”。
最后组织集体交流,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使学习活动能深入地在全体学生中展开。
四、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这样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如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可以尝试先学后教,先尝试后指导。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通过划划、圈圈、点点、查查、找找等多种方法去发现、去研读、去双向地交流,教师去倾听、点拨,然后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这样便于教师抓住学生的“疑”,从而展开有的放矢的“导”。
老师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为指导,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有特色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都县三合镇姑挂小学)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文/王会贤
8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