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9
新疆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大石桥开学考)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 设三司使
B . 文官任知州
C . 设枢密院
D . 施行将兵法
2. (2分)(2020·安徽模拟) 据清皇家族谱《玉牒》记载,在1612~1912年300年间,满蒙联姻共559次,其中清廷嫁给蒙古的公主、格格432人次,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
另据清《宗人府则例》载,每年年底,蒙古王侯、八旗衙门需上报符合条件的满蒙贵族子弟,面呈皇帝指婚。
这说明,在清朝()
A . 贵族子弟的婚姻需经宗人府批准
B . 继续实行前代的民族和亲政策
C . 满蒙联姻是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D . 以联姻方式促进各民族的融合
3.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期中)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
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 汉朝
B . 魏晋南北朝
C . 唐朝
D . 宋朝
4. (2分) (2018高一上·番禺期中) 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 . 提高办事效率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加强专制统治
D . 增强六部权利
5. (2分)关于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
B . 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C .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D .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6. (2分)(2016·江西模拟) 下图是太平天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此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A . 有效地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B . 逐渐强化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
C . 成为中华民国时军阀割据诱因
D . 使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7.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1923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
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
”推动孙中山形成这一认识的时代因素包括()
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②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
③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④国联对种族平等原则的肯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8.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一场革命之后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
这场革命是()
A . 辛亥革命
B . 国民革命
C . 土地革命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9. (2分) (2019高二上·昌吉期中)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
盟罢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由此推知五四运动()
A . 使各界团体对社会改造趋于一致
B .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导致当时中国社会秩序大乱
D . 广泛深人地动员了人民群众
10. (2分)为了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日本发动了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九一八事变
C . 鸦片战争
D . 卢沟桥事变
11. (2分) (2017高二上·台江期中)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该起义是()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广州起义
12. (2分) (2019高一上·湖北月考)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 秋收起义
B . 井冈山会师
C . 红军长征
D . 第五次反“围剿”
13. (2分) (2019高三下·大名月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选项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B .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C .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D . 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14. (2分)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
”此言的背景是()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
B . 西安事变的发生
C . 重庆政协的召开
D . 北平政协的举行
15. (2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
A . 日内瓦会议
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 万隆会议
D .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16.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这是指()
A .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 . 将“一国两制”写人了宪法
17. (2分)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8. (2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它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
它是()
A . 习惯法
B . 《十二铜表法》
C . 万民法
D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9. (2分) (2015高一上·江西期中)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 . 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C . 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
D . 共和制度并不适于法国
20.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 . 总统共和制
B . 民主代议制
C . 责任内阁制
D . 两党制
21. (2分)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
”“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
”“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
”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 . 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 . 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 . 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 . 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22. (2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代议制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
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
B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2名
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D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23. (2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美国则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三国政体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B . 美国政体最优,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C . 三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D . 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献
24. (2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因为巴黎公社()
A . 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 . 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 .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 .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5. (2分) (2019高一上·湖北月考) 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
A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C .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26. (2分) (2017高一上·浙江月考) 1961年的一份外交宣言说:“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
”为此,这份宣言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A . 亚非国家的大团结
B . 开展不结盟运动
C . 建立多极化的世界
D . 建立区域合作组织
27. (2分)“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 二战的结束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 柏林危机的爆发
28. (2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 . 两极格局瓦解
B . 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 . 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D . 经济出现多极化
29.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切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0. (2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月考)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④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共3题;共30分)
31. (5分)(2019·白城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32. (10分) (2016高一上·杭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43年、1844年、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兴奋若狂。
设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
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合鸦片)竞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
——1852年密切尔报告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商埠“兴奋若狂”?请举两个材料一中所谓的“北方商埠”。
(2)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奇怪的结局”,英国当时发动了什么战争?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对英国改变“奇怪的结局”有帮助吗?为什么?
33. (15分) (2019高二下·大连期中) 2012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
阅读材料,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
考点:
解析:
答案:30-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3题;共30分)答案:31-1、
考点:
解析:
答案:32-1、答案:32-2、
考点:
解析:
答案:33-1、答案:33-2、答案:33-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