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高年段英语学科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结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95 KB
- 文档页数:5
十四五三期待评研究型教师结题报告
(草稿)
学校:姓名:组别:五组
课题名称:小学高年段英语学科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2022版的新课标强调英语的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
新课标较之前有了很多细节上的变化,其中最核心的改变就是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强调英语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要学习理解,更要迁移创新。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文化,礼仪,批判性思维等融入到语言学习。
2.经过文献研究我发现,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式学习已经进入“深水区”,但国内关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课程新模式研究侧重于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而在主题意义下的项目式探索还有待研究。
3.因此我渴望在高年段探索出新型英语学习模式,即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
通过调整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内教材,优化课外资源,深度融合学科间的资源,聚焦主题建构,在主题意义下,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和讨论主要问题,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挑战,从而掌握知识和习得技能。
4.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有两个创新点,即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
主题式,就是围绕着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主题探索之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满足学生对主题相关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而项目化学习,是指基于课程标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主题下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此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研究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渗透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以增加英语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新课标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将主题和语篇置内,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意义探究为目的,将各要素建立起关联。
新课程标准要求单元整体教学,强调英语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提高,字数变多,难度变大,突出强调学生对英语文章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教师也要明确如何设计课堂教学,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者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三、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注重语言的实践性。
项目式学习是主体作用的有效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语言素养。
2.求实创新原则
求实创新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新高。
“求实”是态度,“创新”是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以跨学段的项目式学习为基础创造性地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科学性原则
英语老师在积极思考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如何用英语做事情,把英语课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正确运用英语,牢固掌握英语。
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提出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科学理念。
四、研究的目标
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小学英语高学段主题式项目化学习的新模式。
提供出小学英语高年段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合理思路,并付出具体的教学实践。
培养目标: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新模式的引领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育人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工作目标:
新的探索为教师开展高年段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为扎实高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供了新的模式,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
2.教材分析研究;
3.模式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望湖路小学高年段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并且整理小学英语跨学段项目式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并且组织教师学习讨论研究《英语课程标准》。
②行动研究法: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和总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
③经验总结法: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及时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不断探索。
七、研究的实施
1.调查研究——分析现状问题,得出结论。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我得到了学生层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被动的,是教师和家长逼迫下的死记硬背,缺乏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走访座谈的方式,我得到了教师层面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知识上的碎片化,语言情境上缺乏或不够真实,课堂偏重个体学习而忽视整体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识记和背诵等浅层次的目标上。
2.教材分析研究——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主题意义下的新内容。
首先我和我的教研组成员深入研读教材,分析五六年级每个单元的教学文本,了解其主题、内容、意义以及语言特点、内容架构以及文本特征。
发现其不足、局限性或需要完善的地方。
寻找合适的课外资源进行融合补充,分析与确定融合元素,形成新的主题。
3.模式研究——探索核心素养下的新模式。
首先我在新的主题话题的引领下,对高年段的学生进行兴趣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主题,并根据主题确认自己所在的小组。
随后针对每一个主题进行课前任务分配。
组内成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主题含义,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解决课前任务。
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小组内的学生课前掌握的知识情况,并对他们的自学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初步感知主题。
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我来提问更多的未知问题。
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领和传授,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索主题文本,消化新知并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跨学科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最终,通过课前课中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绘制思维导图或者书写学习笔记。
学生反思是否掌握本课主题。
教师反思自己在主题式项目式学习模式下是否完成既定目标。
八、研究的成果
1.理论成果
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试错,不断改进,最终探索出适合望湖路小学特色办学理念下的高年段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即“二分-二问-二反思学习模式”。
2.实践成果:
在不断地研究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二分,二问,二反思”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模式。
在课前,我们进行二分,即对学生进行课前兴趣分组,我们的教师对各组进行课前任务分配,初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主题的理解。
在课堂之中,我们进行四问,即问已知,问未知。
在课后,我们进行二反思,学生反思对于这个主题是否掌握,教师反思自己在主题式项目式学习模式下是否完成既定目标。
通过这种模式的探索实践,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积极参与发言的人数增多,主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
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也有了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同时参与到这项探究的教师也很收益,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获得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育人模式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提升了教育的幸福感。
九、问题与讨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参与进来的老师们切切实实地收到了一些预期成果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形势新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模式。
但由于时间有限,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所以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比如在高学段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实践,忽略了学生的个体
差异性,没有照顾到个体的个性,能力和基础,所以所得到的新模式只适用于部分群体,所得出的结论也是肤浅和粗糙的。
2.有关于小学英语学科高学段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案例不足,典型性不强,我
们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的数据还不够充足,不够深刻。
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本次课题中没有提及到的新问题,新灵感以及新方案。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计划在课题结题以后,继续对这个课题进一步探究和实践,使其不断完善,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助力教师的高质量课堂,助力学校的
高品质发展。
十、参考文献
1.张乐群,胡蝶.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项目化教学的设计要点[J] 江苏教育研究院,2022(31)67-71
2.于媛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策略初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0):54-57.
3.李冰.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30):156-158.
4.贺慧,张燕,林敏。
项目式学习: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