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上历史1—8课选择题50道翻书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20.04 KB
- 文档页数:15
2023年七上历史1—8课选择题50道翻书训练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部门: [单选题] *
○3班○5班○6班
○7班
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这说明元谋人() [单选题]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正确答案)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单选题] *
A.人类起源(正确答案)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
3.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单选题]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正确答案)
D.影像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正确答案)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这反映了() [单选题]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正确答案)
6.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单选题]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正确答案)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单选题] *
A.史书记载
B.考古发现(正确答案)
C.神话传说
D.主观推测
8.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单选题]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正确答案)
9.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
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单选题]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正确答案)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10.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单选题]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正确答案)
D.山顶洞人
11.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
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单选题] *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正确答案)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
12.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单选题]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正确答案)
D.尧、舜、禹
13.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
这反映了当时() [单选题] *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废除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正确答案)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4.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
其原因是() [单选题]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正确答案)
15.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表明() [单选题]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正确答案)
16.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这描述了()[单选题] *
A。
禅让制(正确答案)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7.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旨在() [单选题]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正确答案)
D.加强封建专制
18.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单选题] *
A.禅让制
B.分封制(正确答案)
C.郡县制
D.科举制
19.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单选题]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正确答案)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0.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材料描述的是() [单选题] *
A.禅让制
B.分封制(正确答案)
C.郡县制
D.行省制
21. “夏传子,家天下。
”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单选题]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正确答案)
D.科举制
2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单选题]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正确答案)
C.奖励军功
D.废除井田制
23.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
”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 * A.巩固了西周疆土(正确答案)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4.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
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单选题] *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正确答案)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25.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这一文物是() [单选题]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正确答案)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
26.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单选题] *
A.磨制石器
B.青铜铸造(正确答案)
C.彩色陶器
D.瓷器烧制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
A.象形(正确答案)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8.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
这表明当时铁器() [单选题]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正确答案)
29.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正确答案)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30.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这体现了() [单选题]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正确答案)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3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单选题]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正确答案)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32.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单选题]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正确答案)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3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变法是() [单选题] *
A.商鞅变法(正确答案)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34.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
这表明当时铁器() [单选题]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正确答案)
3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单选题]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正确答案)
D.大运河
3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
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
以上材料说明() [单选题]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正确答案)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创造条件
37.商鞅变法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单选题] *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正确答案)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38.这一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这一学派是() [单选题]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正确答案)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9.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
这体现了() [单选题] *
A.尊崇自然
B.仁德为先(正确答案)
C.学以致用
D.以法治国
40.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思想家是() [单选题] *
A.孔子(正确答案)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41.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
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该学派是() [单选题] *
A.儒家(正确答案)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和,前后相随。
”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它应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单选题] *
A.《韩非子》
B.《论语》
C.《孟子》
D.《道德经》(正确答案)
43.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单选题]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正确答案)
44.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
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是当时() [单选题]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正确答案)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45.“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
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
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单选题] *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正确答案)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
46.《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
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单选题]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确答案)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7.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
这一观点代表() [单选题]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正确答案)
D.道家
48.《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单选题] * A.互相排斥
B.相互融合(正确答案)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
49.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单选题] *
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正确答案)
50. 2022年9月26日至28日,山东曲阜迎来了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本届论坛在儒学圣地、孔子故里探讨文明交流与互鉴,更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未来的历史意义。
下列选项体现孔子思想的是() [单选题] *
A.为政以德(正确答案)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