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974.00 KB
- 文档页数:29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备课组活动材料(七)罗丽媛全课概述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新课程学习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能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还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意见]新课导入——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生产、劳动和经营,解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的问题,现在将视线由财富的创造转向财富的分配。
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制作大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知识点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知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的消除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②③:坚持共享发展,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③符合题意。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缩小而不是消除,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下面是2019年6月我国Z市某居民年收入情况一览表:内容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创业收入比例(%) 40 14 7 10 29 上述表格表明()A.该居民取得收入的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B.在该居民年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到一半C.该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D.经济发展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无法体现出收入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排除A。
从该居民的收入构成看,其财产性收入占比31%,B与事实不符。
材料揭示的是该市民收入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消费水平,排除D。
通过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该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收入,C符合题意。
3.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式确定依据⽣产决定分配⽣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式 我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依据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重要性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意义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按劳分配的原因【根本原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多种分配⽅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产要素分配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障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3.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经济形式中?4.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哪些?5.如何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7.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探讨】1.怎样正确认识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非完全统一,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
表现为: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效率,有可能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违背公平的目标;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则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阻碍效率的提高。
所以,在经济生活中,二者不可偏废。
(2)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①初次分配首先要注重效率是指,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②初次分配也要兼顾公平是指,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那些只凭劳动获取收入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指,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加大财政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投入,要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