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3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如何布置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一、引言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需要合理布置测温点。
本文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的具体方案。
二、测温点布置原则1. 全覆盖原则:测温点应覆盖整个混凝土体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
2. 均匀分布原则:测温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混凝土中,避免过于集中或者分散,以保证测得的温度数据的可靠性。
3. 深度试探原则:测温点要放置在混凝土的不同深度处,以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4. 监测需求原则: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确定测温点的数量和位置。
三、测温点布置方案1. 基本布置方案:a. 混凝土梁、板测温点布置:普通在混凝土梁、板的上表面、中部和下表面各设置2-3个测温点,距离边缘应有一定距离,保持一定间距。
b. 混凝土柱测温点布置:沿柱周边等间距分布4-6个测温点,混凝土柱端部也需要布置测温点。
c. 混凝土墙测温点布置:沿墙高等间距分布4-6个测温点,墙端部也需要布置测温点。
d. 混凝土基础测温点布置:根据基础的形状和尺寸,在基础表面均匀布置4-6个测温点。
2. 特殊情况下的布置方案:a. 弯曲构件:按照基本布置方案进行布置,并在构件的内、外侧表面各布置一个测温点。
b. 层间楼板:按照基本布置方案进行布置,并在每一个楼板层间布置一个测温点。
c.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在结构不同部位增加测温点,以保证监测的全面性。
四、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布置方案图纸2. 测温设备清单3. 测温数据报告模板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于X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
注释: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温度升高和收缩变形风险,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 温度变化监测:通过布置测温点,记录混凝土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注释:温度变化监测可以施工人员了解混凝土的硬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避免温度引起的质量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一)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控制和预防裂缝的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测温原理、布置原则、传感器选择、布置方式和监测数据处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
1. 测温原理
- 热传导原理:介绍混凝土中温度传导的基本原理。
-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混凝土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等。
2. 布置原则
- 布置密度:根据混凝土浇筑的体积和形状,确定布置传感器的密度。
- 布置位置:根据混凝土中温度变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如表面布置、内部布置等。
3. 传感器选择
- 温度传感器类型:根据混凝土测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考虑精度、稳定性等因素。
- 抗干扰能力: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温度传感器,以保证测温准确性。
4. 布置方式
- 表面布置:介绍表面布置方式,包括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 内部布置:介绍内部布置方式,如通过预埋法和后加装法来实现温度传感器的布置。
5. 监测数据处理
- 数据采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数据的采集方法,如使用数据采集仪器等。
- 数据分析:阐述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例如曲线分析、异常数据处理等。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测温原理、布置原则、传感器选择、布置方式和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实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测温点布置基础大体积砼内测温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砼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1、测温点位置该基础砼计划以后浇带为界分区段浇筑,各区段内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
因此,在平面上的温度测点为梅花形布置,间距10m,并综合考虑电梯井的位置(测温点布置平面图见附图)。
由于底板混凝土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厚度中部,故每个测温点按厚度方向沿厚度中部、混凝土表面和底部处布置三根测温线。
2、注意事项(1)所有测温线的埋设,必须按测温点布置图进行编号,并在埋设前进行测试检验。
(2)测温线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和混凝土浇注前安好,测温线采用钢丝或胶布绑在一根Φ14的钢筋上,其感温头应处于测温点位置,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3)测温线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留在外面的测温线长度应大于20cm,?并按上中下顺序分别绑扎,每组测温线在线的上段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
(4)砼表面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外表以内5cm处,砼底部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底面上5cm处。
三、测温(一)、测温要求1、一般在砼浇注完毕后10h开始测温,每班定时测定大气温度、砼内部温度,砼浇筑时,还应测砼的入模温度。
2、测温工作不分昼夜24h连续进行,第1天至第5天,每2h测温一次;第6天至第10天,?每4h测温一次;第11天至第28天,每8h测温一次。
3、测温数据应认真仔细记录分析,及时汇报结果,以便对混凝土的温控实施更及时的养护措施。
(二)、温控指标依据《YBJ224-91块体基础大体积施工技术规程》、《JGJ6-99?高程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25℃,温度场中的断面各测点温度陡降控制在10℃以内;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应控制在30℃以内;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一般不宜大于2℃/d。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施工方案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施工方案。
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在一次浇筑中需要达到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对其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准确监测和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
2. 测温原理测温的原理是利用温度计或传感器对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混凝土在不同位置和时间的温度变化。
温度计的种类较多,常见有热电偶温度计、扩散型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保证测温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 施工方案(1)选择测温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测温点。
测温点应尽量分布在混凝土结构的各个关键部位,如底板、墙体、柱子等。
确保测温点能够实时准确反映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2)埋设测温设备:在施工前,根据选定的测温点,将温度计或传感器设备埋设于混凝土内部。
在埋设过程中,要保证测温设备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良好,避免温度测量的误差。
(3)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测温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
可以借助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自动采集,或者采用手动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测温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中央控制室,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4)温度控制与调整:根据测温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条件,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若温度偏离设计要求,可以采取降温或加温措施,如增加/减少冷却水的用量、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等。
4. 施工注意事项(1)保证测温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测温设备的完整性,避免设备被损坏或移位。
(3)混凝土测温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操作要求,确保测温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方案。
一、测温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它的性能和强度,因此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测温原理是基于热敏电阻传感器,即给混凝土里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混凝土体内温度并输出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计算混凝土的发热量和温度变化。
二、测温设备热敏电阻传感器是测温的核心设备。
传感器需要宽温度工作范围,以适应混凝土的高温度和变化范围。
目前市场上的传感器一般可以在-200℃至+80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传感器还需要具有防水、耐高温、耐腐蚀、抗振动等特点。
三、测温方案1. 常规测温方案常规测温方案一般采用点式测温,即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测点一般选在混凝土厚度的1/3处。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器相连,并记录每一个测点和时间的数据。
这种方案适用于混凝土体积较小的结构,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则显得不够全面,需要采取更多的测温点来达到全面监测的效果,同时这也难以进行远程数据处理。
2. 分区域测温方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采用分区域测温方案。
该方案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需要安装若干个传感器来实现全面监测。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每个小区域内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到单独的数据采集仪,并移至中控室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便于实时监测和调整。
三、方案实施步骤1.设计阶段: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特点,确定测温区域和传感器数量,设计合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2.施工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器,并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浇筑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安装好每个区域内的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仪器。
在混凝土的各个阶段,实时记录每个区域内传感器的温度数据。
4.数据处理:将数据采集仪器内的数据传输至中控室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图表和报告,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与物理特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控制。
其中,测温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对施工进展和材料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案。
一、背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温度变化会对施工过程和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监测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二、测温原理与方法测温原理基于混凝土材料的热学性质。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
为了准确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测温方法:1. 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温方法。
它将温度传感器嵌入混凝土内部,通过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来监测其变化。
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固定位置,且安装比较繁琐。
2. 表面温度传感器表面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可以通过放置在混凝土表面的传感器,测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
表面温度传感器使用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3. 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的红外辐射来得到温度信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面积混凝土温度,但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三、测温方案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测温方案:1. 预置盒式嵌入式温度传感器为了解决传统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安装繁琐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预置盒式嵌入式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以预先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时间和工作量。
传感器与混凝土连接紧密,可以提供准确的混凝土温度测量结果。
2. 热敏贴片温度传感器热敏贴片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灵活、高精度的测温设备,可以直接粘贴在混凝土表面。
它可以快速响应温度变化,并提供实时的温度数据。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测量混凝土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温度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测温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原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过程中,一般采用探针法进行测量。
探针法是以温度计的感应探头为测量对象,将探头通过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进行测量。
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通过不断的搅动,温度会逐渐趋于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测量混凝土中的温度值,并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的平均温度值。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1.试验设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之前,需要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是为了确定测量混凝土温度的具体方案。
试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探针的材料选择。
(2)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配筋组合。
(3)测量温度的区域和深度。
(4)探头的数量和布置。
(5)探头与温度计的匹配方式。
2.试验操作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将其中的探头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测量。
(2)为了确保测温的准确性,需要不断地调整探头的位置,使其更贴近混凝土的中心地带。
(3)在混凝土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需要及时停止混凝土的测量,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试验操作,可以得到混凝土温度的测量结果。
这些结果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对应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三、测温方案的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中,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需要进行优化。
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探头选用目前市场上的探针种类比较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探针的质量和防水性能要尽可能好。
2.测温深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中,一般要求探头的插入深度达到混凝土中心一定的深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得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与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得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得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精品文档,超值下载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得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得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得措施。
2、测温得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得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得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得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得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得布置测温点得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得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得地方。
测温点得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得下部与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的详细说明,该方案可用于在混凝土结构中准确测量温度,并提供可靠的数据用于监测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和结构的温度分布。
背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分布对于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过高或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脱层和强度降低等问题。
因此,监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
方案介绍1. 温度传感器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测温时,应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Thermocouple):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根据两个不同材料的电动势差来测量温度。
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时,热电偶应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高温能力。
•热敏电阻(RTD):热敏电阻是一种基于电阻温度特性的温度传感器。
它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时,建议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热敏电阻。
•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利用红外线辐射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
它可以非接触地测量温度,适用于大范围的测温任务。
然而,红外线测温仪对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测量不太适用。
在选择温度传感器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2. 温度传感器布置温度传感器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布置对于准确测量温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布置方式:•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如中心、边缘、顶部、底部等)布置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温度的分布情况。
•尽量避免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接缝处,以防止温度传感器的损坏和测量误差。
•温度传感器应均匀分布在混凝土结构中,以获取更全面的温度数据。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温度传感器布置好之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连接温度传感器,并设置采样频率和数据存储方式。
•定期采集温度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备后续处理和分析。
•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X交通大学第一医院l号、2号高层住宅楼采用筏板混凝土基础,剪力墙结构,地上33层.地下2层(含夹层),建筑高度97.8 m,建筑面积72,469rn2。
1号、20楼筏板混凝土总方量分别约为1 250m 3,筏板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6。
筏板混凝土厚度为600mm,基础梁l400mm,核心承台1 800mm。
本筏板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二r中要求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厚度小于2. 0m时,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对于厚度超过2.0m的混凝土,根据已有的经验,只要控制温度梯度小于12.5℃/m。
可适当放宽内外温差至30~ 33℃,否则会产生温差裂缝。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1.1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筏板的特点(1)筏板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5。
水泥、粉煤灰、膨胀剂等胶凝材料在水化过程中将放出大量的热量。
(2)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因此,原材料要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加入优质的泵送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掺入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3)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止贯穿性裂缝产生,同时尽量减少浅层裂缝的出现。
1.2 大体积混凝±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l号楼于2O04年5月3日(16:30)至5日(16:00)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为10~28℃。
混凝土入模温度15—22℃。
2号楼于2004年6月1日(4:30)至2日(16:00)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为16~29 ℃,混凝土入模温度22~3l℃。
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只覆盖塑料布保湿,晚上温度较低的时候及时增加覆盖棉毡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如遇大雨天则在混凝土上面再加盖塑料布,防止积水太多(不超过20mm)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太低而加大温差。
经过9d的温度监测,1号楼大体积混凝土筏板的内部最高温度从59.9 ℃降至40℃以下,表面温度相应降至30℃左右;2号楼大体积混凝土筏板的内部最高温度从64. 8℃降至40℃以下,表面温度相应降至30℃左右,已达到安全温度,可不对筏板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温度的控制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导致开裂。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至关重要。
1.使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关键工具。
可以使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或插入式温度传感器。
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粘贴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温度来推算内部温度。
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则是将传感器插入混凝土内部,直接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这两种传感器都具有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2.测量点布置在测量温度时,应该合理布置测量点,以获取尽可能准确的温度数据。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混凝土的体积和形状,以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决定测量点的数量和位置。
通常情况下,应该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设置多个测量点,以确保获取全面的温度数据。
3.数据采集和记录测温方案不仅要求准确测量温度,还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或数据存储设备上。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系统,将测温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分析,以便后续的温度控制和质量评估。
4.温度控制测温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测温数据,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降低或增加环境温度、调节水泥的配比,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同时,还需要根据测温数据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
5.质量评估测温方案还可以用于评估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通过对测温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过热或过冷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测量点的温度变化进行比较,以评估施工质量和温度控制的效果。
总之,制定一个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合理布置测量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根据测温数据进行温度控制和质量评估,可以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二)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合理布置温度测量点,以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本文将从测温点的选取、布置方式、测温设备、数据采集及分析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测温点的选取1. 根据混凝土结构和尺寸选取主要测温点,如混凝土心温度点、混凝土表面温度点等。
2. 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化的不均匀性,选取分布均匀的测温点。
3. 针对特殊部位,如跨梁、钢筋浇筑区域,选取靠近该部位的测温点。
二、布置方式1. 根据混凝土工程结构特点,采用直线型、网格型或环形布置方式。
2. 确保测温点之间的距离适当,通常不超过2米。
3. 避免测温点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保证整体布置的有效性。
三、测温设备1. 选择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传感器,如热电偶、光纤光栅等。
2. 确保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和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3. 防止传感器受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损坏,采取保护措施。
四、数据采集1. 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定期校准传感器,避免测温数据产生偏差。
3. 建立完备的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确保数据存档和备份。
五、数据分析1. 对测温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 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结合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取测温点、科学布置方式、使用适当的测温设备、精确进行数据采集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在工程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的措施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控温及测温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控温和测温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控温方案1. 环境温度控制(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首先需要对现场环境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或冬季寒冷天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搭建遮阳棚、加强通风、喷洒冷却剂等,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
2. 水泥拌合料温度控制(2) 混凝土中水泥的拌合料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温度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需要对水泥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降温或加热处理,以确保拌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
3. 蒸发散热控制(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护,以减少蒸发散热。
可以采用覆盖保护膜或湿润覆盖的方式,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散热,以降低温度变化速率。
4. 降温剂应用(4) 在混凝土浇筑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降温剂,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降温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三、测温方案1. 温度监测点布置(5)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需要合理布置温度监测点,以确保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应该覆盖整个浇筑区域,并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2. 温度监测设备选择(6) 温度监测设备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温度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实时温度监测(7)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对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总结与展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环节。
大体积砼温度监测方案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温度变化,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受到影响。
因此,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对于施工和养护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方案。
一、温度监测设备的选择在选择温度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准确度:温度监测设备应该有足够的准确度,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温度数据;2.稳定性: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准确的温度测量;3.耐用性: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周期长,温度监测设备应该足够耐用,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保持正常运作;4.适应性:设备应该能够适应不同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热电偶、红外测温仪等。
具体选择哪种设备,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预算来确定。
二、温度监测位置的确定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来监测温度变化。
通常来说,可以选择混凝土整体体积的几个代表性位置进行监测。
这些位置应该代表整个混凝土体积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混凝土表面、内部和边缘等位置进行监测。
三、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将温度数据自动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温度的实时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更详细的温度变化趋势。
四、温度控制和调节基于温度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例如,可以通过加水、降温剂等方式来调节混凝土的温度。
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和调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并减少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总结起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确定监测位置,记录和分析温度数据,并进行温度控制和调节。
通过有效的温度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一)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为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持久性,对其温度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详细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案和具体方法。
正文:一、温度传感器选择1. 预埋式电阻温度计:预埋式电阻温度计可直接嵌入混凝土内部,测量混凝土温度。
其优点是准确、稳定,适用于长期测温,但安装细节要注意,避免损坏电阻体。
2.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连续、实时地测量混凝土温度分布。
它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但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配合进行安装。
二、测点布置方案1. 测点密度:根据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确定合适的测点密度。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在其内部设置多个测点来获取温度分布数据。
2. 测点布置位置: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在混凝土横截面上,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等位置,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三、测温方法1. 实时测温:通过连续监测某个测点的温度变化,获取混凝土的实时温度数据。
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定点测温:选取几个特定测点进行定点测温,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
可以通过手持式测温仪器对测点进行测温,也可使用远程测温装置。
四、温度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与存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存储。
可以选择云端存储或本地存储的方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2. 温度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温度变化趋势、温度分布等,以获得对混凝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的依据。
五、温度控制与调节1. 温度监控:根据温度测量结果,及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情况,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温度调节: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调控。
可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外部冷却措施,或调节混凝土配方等方式。
总结:通过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科学布置测点、合理选取测温方法,结合温度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温度控制与调节,可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准确测温和有效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混凝土方量约为_____立方米。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内部温度变化较大,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
二、测温目的1、实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2、为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混凝土质量。
3、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测温设备1、采用电子测温仪,型号为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至_____,精度为_____。
2、测温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式传感器,型号为_____,长度为_____,直径为_____。
3、数据采集仪,型号为_____,能够自动采集和存储测温数据。
四、测温点布置1、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厚度,合理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
2、在混凝土的中心部位、表面、底面及侧面分别设置测温点。
3、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应在不同深度设置测温点,间距一般为_____。
4、每个测温点设置_____个测温探头,分别测量混凝土不同深度的温度。
五、测温时间1、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为止,持续进行测温。
2、混凝土浇筑后的前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至第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后,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
六、测温数据处理1、每次测温后,及时将测温数据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等。
2、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
3、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混凝土内部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
如果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七、温控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
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
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简称主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
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
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
故为了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2010 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13.9.6 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 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中第5.5.1 、5.5.3 、6.0.1 、6.0.2 、6.0.3 、6.0.6 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8.5.2 、8.5.4 、8.5.6 、8.7.3 、8.7.4 、8.7.6 、8.7.7 条中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吉地•澜花语三期工程项目由河南吉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新浦集团公司承建。
该项目位于郑东新区白沙镇文华路南、仁爱路西。
基础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1800mm,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
钢筋混凝土基础筏板全长68.86m,宽13.8m,厚1.8m,需浇注的混凝土量约计2650m3,强度等级为C40,P6。
因筏板的厚度大,连续浇注的混凝土量大,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
重点控制三项内容:第一、混凝土浇注后的内外温差,防止裂缝产生。
第二、合理组织浇注顺序,防止产生冷缝。
第三、所用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的选用与合理的配比,满足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2、施工部署(1)混凝土供应方法: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为防止出现意外和满足供应能力,与生产厂家协商两条生产线同时供应统一调配。
(2)浇注机械:采用两台(HTB-80)拖式泵浇注混凝土,浇注范围为筏板基础。
(3)浇注能力:拖式泵正常浇注能力30m3 /h ,共计42h。
两台泵车,预计36 小时完成。
(4)浇注顺序:整体自西向东浇注,以斜面分层形式向前推进,每层厚度≤500mm;保证“薄层浇注、一个坡度、一次到位”的十六字方针。
坍落度为140—160mm的混凝土最大斜面宽度约7m,混凝土量约80m3 ,可在3 小时内完成,小于缓凝时间4—6 小时,满足不出现冷缝的施工要求。
(5)工艺流程钢筋绑扎、管线铺设、模板安装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温度观测3、人员组织在整个筏板浇注期间,分两班作业,每班12 小时。
(1)成立临时协调小组:其中,总协调1 人,组长1×2=2 人,调度1×2=2人,要求小组人员有独立作业能力。
(2)主要作业人员:振捣手4×2=8 人,找平、覆膜等6×2=12人。
拖式泵管拆装6 人,机械修理1×2=2 人,泵车操作1×2=2 人,电工1×2=2 人,辅助作业人员若干。
4、操作方法:(1)根据每段混凝土泵送时自然的斜面,在浇注段的上、中、下分别布置三个振捣器,沿浇注方向平行推进,以保证混凝土内部的交接密实。
(2)振捣手操作振动器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动过程中应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使上下振动均匀,在振捣每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3)振捣手操作振动器插入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能混用,以免造成漏振,每次振动移动的距离为30~40cm。
(4)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不易振实,过长可能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 至30 秒,使用高频振动器时也不宜小于10 秒,应使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砂浆为宜。
(5)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得进行振捣,让混凝土塌落度损失一部分,目的是让混凝土在低流动状态下被振捣,减少混凝土流淌的坡度,缩小作业面,有利于防止施工冷缝的发生。
本次混凝土浇注终凝时间控制在6 小时,所以混凝土入模后45 分钟内可不振捣。
(6)混凝土浇捣至设计要求标高后,由粉刷工用刮尺刮去表面浮浆,接近初凝(混凝土有一定的硬度,用手摁有明显痕迹)时,木抹搓抹,终凝前进行二次搓抹,减少裂缝出现。
5、材料要求:在混凝土浇注前,商品混凝土厂家必须提供全部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复验报告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1)原材料水泥:选用P.O42.5 暜通硅酸盐水泥以便有效降低水化热,要求水泥有专库储存,贮存期不短于14 天,以保证水泥的安定性。
外加剂:选用高效减水剂,在做试配前,必须首先测定其减水率、相容性、缓凝时间以及对强度的影响情况等各项指标,以便有效降低水化热,调整水化热的峰值时间,防止裂缝发生提高抗渗性。
砂、石:选用中砂(汶河)和碎石(道朗),中砂模数不小于2.5 ,含泥量小于2%,石子含泥量小于1%。
其它指标应符合GB/T14684-93和GB/T14685-93的要求。
粉煤灰:选用Ⅰ级粉煤灰。
(2)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混凝土入模坍落度要求为140—160mm,初凝时间>6 小时。
6、技术措施:(1)混凝土水化热计算:根据所用的水泥、外加剂的混凝土试配结果以及自然温度等条件,计算出内部最高温度为44.57 ℃。
计算公式如下:T=T 0 +W×Q×K/C×R=5+355×421×0.61/0.96 ×2400=44.57 ℃。
T――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Q――水泥水化热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C――混凝土的比热R――混凝土的容重K――温度系数T 0 --- 混凝土入模温度(2)保温养护措施:根据计算出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覆盖厚度以及以往施工经验,为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差小于25℃,可采用覆膜与覆盖草帘相结合的方法,来满足温差要求,即在混凝土分段浇注,分段二次搓平完成后,首先覆盖一层薄膜,然后覆盖一层草帘。
如超过25℃,说明保温措施不满足要求,采取覆盖薄膜蓄水保温养护(1 层薄膜+5cm常温水),预计混凝土水化热在混凝土浇筑 3 天后出现峰值(具体时间可由测温点读得),养护总时间不得少于14 天,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室内蓄水养护借助基础上翻300mm高外墙作为围挡,在电梯及集水坑处粉刷水泥砂浆台阶阻水,蓄水保温养护;室外基础外伸筏板处,在其边缘粉刷水泥砂浆台阶阻水,蓄水保温养护。
蓄水保温养护期间,测温工作紧随着进行观察。
蓄水养护满7 天后,筏板基础改用覆盖洒水养护。
(3)混凝土供货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派专人到厂家搅拌现场负责监督质量和协调供应速度。
(4)模板:筏板外侧四周上翻的300mm高外墙用吊模,直经12 对拉螺栓,周圈外墙在车库内,外墙对拉螺杆可不焊止水环。
(5)钢筋架立与绑扎:因筏板上下层钢筋间距大,且上层钢筋重量大,为保证面层钢筋的稳定和定位准确,用直经18 的钢筋做马凳,纵横间距1.2m梅花状设置。
底层和面层钢筋按翻样单编号挂牌,对号绑扎。
为保证上部插筋位置正确,用经纬仪将上部柱、墙的轴线,引到面层钢筋上。
插筋保证位置正确后,四周点焊固定于筏板面筋上。
(6)后浇带施工:模板采用直经14 钢筋纵向间距150MM的骨架,内设一层钢板网一层密目网的方法;混凝土按设计要求在同层结构施工经束二个月后施工。
7、注意事项(1)施工道路修整:现场施工通道应重新修整平整及压实,规划出混凝土输送车的停车区、拖式泵的卸料,应特别注意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各种机械不可距基坑过近,浇注前可通过试压来确定,并定人负责边坡稳定性观察。
(2)施工机械检修:拖式泵、振捣器等机具,施工前都应进行认真彻底的检修,并根据机械状况备足备用件及振捣器,机修工定出应急维修措施。
(3)施工用电:提请甲方与供电部门沟通,确保混凝土浇注期间的正常供电。
场内电路要安全,配电盘引至作业面,保证电缆线不发生绞缠、拉扯,防止相互影响或漏电。
(4)工作交接:接班的管理与操作人员应提前进入现场,与交班人员详细交接,并做好交接班记录,特别是前后振捣人员必须完成本班的作业面振捣,才能交班,以防交接不清发生漏振。
(5)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对全体参加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使每个人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并张榜公布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名单,以利工作协调。
(6) 四周的外墙混凝土浇灌时混凝土易往模外侧溢出,采取在筏板面混凝土稳定后再施工上翻外墙混凝土,四周外墙混凝土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施工结束。
(7)夜间混凝土施工,除高塔上两个鏑灯外,应设电弧灯照明,保证施工作业面明亮。
(8)混凝土施工期间,看模板工、看钢筋工要跟班作业观察,发现涨模、跑模、钢筋移位,要随时纠正,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复振结束。
(9)筏板混凝土施工前应与工程指挥部或电业局联系,确保开始施工后不停电。
三、监测依据及温控指标1.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的有关规定。
2. 温控指标1). 温升峰值: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50℃。
2). 里表温差: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3). 降温速率: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 ℃/d 。
4). 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全部拆除保温覆盖层。
四、温度监测点布置1. 温度监测点布置原则①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交叉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过基础中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