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
- 格式:doc
- 大小:18.09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建交史实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交。
巴基斯坦位于亚洲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首都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
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展顺利。
中巴建交初期,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与我关系较为冷淡。
两国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
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
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1957至1969年是中巴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期间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巴从对华敌视国家变为对华友好国家,揭开了中巴关系的新篇章。
从1957至1960年,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以及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追随西方,两国政治关系受挫。
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了一步,在联大会议表决恢复我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投票赞成。
1962年,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就中巴边界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
1963年3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
同年12月,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
1966年3月,刘少奇主席访巴。
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70年代的中巴关系稳定发展,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
1970年11月,巴总统叶海亚·汗应邀访华。
佐·阿·布托当政期间于1972年、1974年、1976年三次访华。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与展望作者:周志伟来源:《当代世界》2009年第08期从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交至今,中巴双边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两国从建交之初的“谨慎外交”发展成多领域广泛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因此而成为当前南南合作的典范。
2009年5月中旬,在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中,两国政府着手制定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巴关系正朝着“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和“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等多个方向发展。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1974年上台的巴西盖泽尔军政府对1964年开始的军政府外交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改变了前几届军政府推行的“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抛弃“意识形态边疆”等外交主张,转而实施“负责任的实用主义”的多元化外交战略。
巴西政府外交思想的转变推动了巴西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该时期巴西外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974年3月15日,盖泽尔就任巴西总统,5个月后,巴西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菲格雷多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访问中国的总统。
1985年巴西恢复民主政治后,为了增强巴西外交的自主性,巴西再民主化后的首届文人政府萨尔内政府努力拓宽外交空间,其中加快中巴关系发展成为当时巴西政府的重要外交选择。
1988年萨尔内访华,在萨尔内与邓小平的这次历史性会晤中,双方提出了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和“拉美世纪”,这种富有远见的共识促成了中巴两国关系由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巴两国政府间的互信得到了不断增强,而各自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反映出当前中巴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同时也指明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一、中巴关系好是因为历史上不断互助交往、互相支持、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
从上世纪60年开始的。
二、中巴关系友好主要是用于历史上不断不断发展,当代不断合作促使的。
历史发展:1、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
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
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2、1960年代初,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明确支持中国的立场。
在随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的一边。
3、198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将采取军事制裁中国。
在这之后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上,美国率先针对中国开始提议联合国制裁中国议案,随后绝大多数成员国是赞同的,而一部分与中国有着“一定友好关系”的国家如朝鲜、非洲等国家,均投票表示了弃权。
巴基斯坦国代表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政府决定:“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
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
巴基斯坦的做法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
印度为提高多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分别于5月11日和13日在其西部临近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拉贾斯坦邦连续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
5月28日下午3时30分巴基斯坦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
5月30日下午1时10分巴在同一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共进行了6次核试验。
当代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订立了友谊条约,成为“巴铁”的开始。
此后,两国政府和人民逐渐建立起民间友谊。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巴关系取得巨大发展,那时两国签署了新的友好条约,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当时,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
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互助也是中巴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1965年,中国提供了一些技术援助和一些经济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建设工业和其他领域,巴基斯坦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发展它的制造业。
当时,中巴关系也是受到印度和苏联的挑战的。
两国拥有相同的立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共同致力于追求和平、友谊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非常深厚。
今天,“巴铁”秘诀仍在继续实施。
友谊与合作是连接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翼,两国在各自发展新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取得了先进成就,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为海外华人中国人的友谊和努力发出了热情的鼓舞,同时也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加深了深刻的礼仪和精神。
无论是实践还是发展,“巴铁”一直在维护和加强着当年的友谊。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这个有着7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7亿多人口的“四好国家却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学界对中巴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
中巴到底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关系?分析一下1962~1965年间中巴关系的嬗变以及变化的动力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巴间“全天候”的友谊历久弥新。
一、结盟时代:中巴分属不同的阵营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和巴基斯坦就已是结盟政策积极的实践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往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开启了中国同盟外交的先河。
此外,中国通过“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先后与越南和朝鲜建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印巴分治后,两国因克什米尔等问题而长期对立。
巴基斯坦无论在人口还是在土地面积上都大大弱于印度。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度横亘其间,成为楔入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一个硕大的充满敌意的楔子。
面对如此险境,巴基斯坦前外长乔德里坦言:“巴是个小国,它需要依靠外力帮助”。
在经历过短暂的外交中立后,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国,成为美国主导下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的重要成员。
50年代初,中巴两国分属相互竞争的阵营,与中印关系相较,中巴关系冷淡有余而热情不足。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952~1954年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无一例外地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并把这种冷遇归结为“巴基斯坦统治阶级进一步投靠美帝,政治上越来越反动的必然”。
尽管巴基斯坦在朝鲜战争、中国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涉及中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尽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巴订立军事同盟,但是中巴两国都期望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讲,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安定四邻”的紧迫任务,而且也可打破美国军事包围,真正实施“走出去”的新战略。
对巴基斯坦而言,同时与两个强大的邻国为敌绝非良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无疑会使巴基斯坦集中精力与最主要的对手印度博弈。
深度分析: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本无不散的宴席。
但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缔结的伟大友谊却能历经各种考验,经久不衰。
对比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日渐离心,对比俄罗斯与东欧反目成仇,个中原由更加耐人寻味。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于1951年5月21日。
不过两国的特殊友好关系,则始于1955年万隆会议。
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
当年我国领导人是出于怎样的综合考虑,而全力推动中巴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若干年后,相关资料解密后,我们能从中看出端倪。
而现在我们只有推测了。
小河水手认为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1、新中国刚成立,需要赢得国际承认。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歧视和抵制,新中国就必须从第三世界国家中取得突破,首先赢得他们的承认与尊重,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2、新中国刚成立,国内匪患不绝,国外反动势力环伺,西南边陲是个不稳定的大问题。
西藏虽然和平解放了,但是随着达赖喇嘛的出逃,情势变得非常复杂,印度甚至利用清朝的腐败无能,把军队渗透到西藏境内,如阿里地区。
如果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盟友,那么对印度就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随后的历史进程,则不断巩固了中巴友谊。
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狡猾的英国人在不得不给予这块土地以独立的时候,别有用心的按照宗教派别把它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并且没有完全划定边界,甚至留有“飞地”——孟加拉国那时候属于巴基斯坦,叫东巴基斯坦(东巴)。
自然英国人一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纠纷和宗教矛盾,打了若干次边境战争(其中大的有三次)。
中国无论从与巴基斯坦的友谊出发,还是从不愿看到印度坐大出发,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巴基斯坦。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由于战术失误,坦克部队损失惨重,急须补充,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援助。
周总理指示尽力满足巴方要求,库存坦克不够,甚至直接从我军一线部队把已装备的坦克抽出来,援助巴基斯坦。
为什么中巴关系这么好2015年主席的首次出访选择周边国家,显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首要地位。
那么,为什么中巴关系这么好?自1963年开始,中巴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逐渐走到了一起,从心怀疑虑到肝胆相照的朋友,巴基斯坦也从美国盟友转变为中国“巴铁”。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提出“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后,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中国西进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巴伊油气管道建设,中国的一路战略得以实施。
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现实经济层面,中巴之间合作都是中国南亚外交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两国人民和国家间的友谊,实际上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外交合作,共同繁荣的典范。
巴基斯坦把中巴友谊写进了小学课本,他们从小受教育就说中巴友谊,这在世界历史上都很少见,因该说中巴关系是经得住时代和风雨考验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两个国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世界史上也很少见。
外国媒体认为,新的军事技术合作升温意味着中巴之间在政治战略、军事、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是因为冷战的结束而降低,反而是因为冷战的结束而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说,中巴关系基本上不受冷战局势的影响。
加拿大媒体认为,其原因是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恰恰在冷战结束以后有所恶化,对于中国而言,巴基斯坦通往西方的军事技术渠道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更有利用价值。
从冷战时代开始,巴基斯坦军队装备的西方反坦克导弹、美式“毒刺”地对空导弹、甚至F-16战斗机的某些技术、法国的“阿古斯塔”系列潜艇技术等都有可能流入了中国,中国加以吸收消化之后,仿制的武器系统再度以技术转让的方式进入巴基斯坦,“红箭”-8A 反坦克导弹、“前卫”1防空导弹在巴基斯坦生产就是最好的例子。
几乎大部分中国军队装备的武器都有仿制西方同类产品的痕迹,如海军装备的“宋”(中国版的“阿古斯塔”)级潜艇、歼-10A战斗机(F-16基础上的以色列LAVI战斗机的中国版),而这些武器又恰恰是巴基斯坦的现役装备。
外国媒体称,事实上,巴基斯坦的国防装备几乎被中国所承包,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柱。
中巴关系导论中巴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关系。
这两个国家都位于亚洲,是发展中国家中的重要成员。
自建交以来,中巴两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深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巴关系的历史背景、双边合作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探讨中巴关系对两国以及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巴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面临国际孤立和经济困境,而巴基斯坦也处于与印度关系紧张的境地。
两国的政治共同点和互补性利益促使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对抗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巩固了他们之间的战略合作。
1963年,中巴边界问题达成了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这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双边合作领域1.政治合作中巴两国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互访,巩固了中巴友谊。
此外,两国还分享了国际上的一些立场,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中巴常常相互支持。
另外,中巴还积极开展反恐合作,共同努力维护双方以及地区的安全稳定。
2.经济合作中巴经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9年中巴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间的贸易额显著增加。
中国成为巴基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
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建设更加深化了两国间的经济合作。
CPEC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旨在加强中巴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产能合作等领域的合作。
3.军事合作中巴军事合作是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装备,包括战斗机、导弹等。
两国还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军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巴军事合作在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两国还可以在更多领域进行深化合作。
例如,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关系在二战初期,中国作为抵抗侵略的主战场之一,积极与各国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巴西之间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合作,还涵盖了经济、文化等领域。
本文将对中国与巴西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关系进行探讨。
一、政治层面的合作中国与巴西作为两个远离战争中心的国家,都受到了日本侵略的威胁。
受到共同敌人的威胁,中国与巴西之间建立了抗战合作机制。
在政治层面,中国与巴西互派大使,建立了外交使节机构,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此外,双方还积极派遣外交官员进行互访,加强了合作与沟通。
二、军事层面的合作在战争期间,中国与巴西之间也进行了军事合作,为中国抗战提供了若干支持。
巴西派遣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军事分队来支援中国。
这支军事分队在中国战场上表现出色,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对于巴西军事队伍的无私奉献心存感激,并将其视为真正的友军。
三、经济层面的合作除了在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合作外,中国与巴西在经济领域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对于巴西出口商品具有巨大的潜力。
双方在经济合作上加强了贸易往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还向巴西提供了财政援助,帮助巴西改善基础设施和改革发展。
四、文化层面的合作中国与巴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在抗战期间,中国文化特别受到巴西人的关注与喜爱。
中巴两国进行文化交流,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演出、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中国电影也在巴西放映,丰富了巴西人民的文化生活。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巴西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层面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尽管巴西与中国距离遥远,但两国之间的情谊却始终紧密相连。
这种跨越国界的合作精神在二战历史中熠熠生辉,值得铭记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巴关系发展史
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巴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将简要概述中巴关系的发展史。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巴两国建立起了紧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
此外,两国还在贸易、军事和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1980年代至1990年代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
两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额也有了显著增长。
2000年代至今
21世纪以来,中巴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双方在经济、军事、反恐、教育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更是将两国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巴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持续发展和巩固,不仅有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也为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中巴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早的友好合作到如今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
中巴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两国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字数:218)。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助力地区安全与稳定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助力地区安全与稳定近日,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份重要的军事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两国间的军事合作,进一步确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此举也进一步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地区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军事合作一直是中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十年来,中巴两国在军事领域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与合作。
此次签署的协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军事伙伴关系。
首先,这一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军事力量的交流与互动。
协议内容包括军队间的高层交流、联合军事演习与训练等方面的合作安排,将为两国军队提供更多机会加强联系与沟通,并推动双方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与提升。
其次,协议的签署也将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水平。
中国与巴基斯坦都是重要的地区大国,地区安全与稳定对于两国以及周边国家都至关重要。
军事合作的深化将增强两国地区安全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与挑战,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这一军事合作协议的签署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巴两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支持和推动。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建设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
军事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也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的互联互通与发展进程。
总体来看,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巩固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这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地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预计未来的合作将为两国乃至整个地区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共同发展机遇。
中巴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巴两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
中巴关系的历史发展相当丰富多彩,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合作,也有人文交流和文化交融。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两国和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巴两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
那时,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伊斯兰国家。
这种友好姿态打下了两国关系稳定、互信的基础。
在1970年代,中巴两国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对象之一。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农业、教育和卫生等。
这些援助项目为巴基斯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以后,中巴关系进一步加强。
两国签署了《中巴友好合作条约》和《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重要文件,确立了全面合作的框架。
双方在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
特别是巴基斯坦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为两国在经济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此外,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国政府设立的孔子学院在巴基斯坦开设,为巴基斯坦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
同时,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人员互访也不断增加,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
中巴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的协调和合作。
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构中相互支持,共同维护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巴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深化,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巴铁对中国那么好的原因是什么 巴铁为什么对中国好?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巴铁对中国好的原因,⼀起来看看。
巴铁对中国好的原因 1、70年代,第⼆次印巴之战,美国抛弃了被他称作“亚洲最好的朋友”的巴基斯坦。
为了拉拢当时投靠苏联的印度,美⽅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了应该迅速交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印度采购了⼤批前苏联的先进战⽃机,彻底取得了制空权。
东巴(孟加拉国)最终被迫独⽴,眼看印度吞并巴基斯坦已经成为可能,中国突然站在了巴基斯坦背后,巴国获得了中国制造的“歼6、7”战⽃机,特别是歼7战⽃机进⼊巴基斯坦以后。
使得猖狂的印度空军接连遭受了重⼤损失。
巴国就此⼀直把歼7作为“守卫⾸都上空的卫⼠”来看待,绰号为“空中哨兵”。
⽽此时巴国内部开始⼀场“⼤反思”⾏动,就此改变原有的⼀边倒美的政策,转向投⼊中国怀抱。
2、巴国政治家的座右铭:任何时候如果相信了美国等于选择了被抛弃。
在巴国分析中,中国最⼤的优越性是党的领导,认为中国是⼀个有传承的国家,可以稳固坚持⾄少50-100年以上的外交策略,这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变化⽆常,这对于巴恰恰太重要了。
80年代中国⾛亲美路线,对巴国的政治态度也有所改变。
从以往⼗分亲密⽆间,到了略有瑕疵。
但是巴国还是坚持⾃⼰的⽅针策略。
前苏联⼊侵阿富汗,巴国感到⼗分紧张,⽽美国此时正欲借助中国来遏制前苏联。
巴国果断建⽴了⼀条通往阿富汗抵抗军的道路,美国出钱、中国提供武器、巴国负责运输到抵抗者⼿⾥,最终导致了前苏联鲸吞阿富汗计划彻底破产。
3、中巴关系经受考验 80年代末,中国政治有变,美国随后在联⼤公开要求全世界制裁中国。
美国拼命拉拢巴,巴国没有给予直接回答,⽽美国则以默许形式开始对巴国出售F16战⽃机计划。
当联⼤决定对华实施制裁性投票之际,巴国突然站起来(虽然弱⼩但是依旧铿锵)⾼声回答:“我们坚决反对制裁中国,这是毫⽆理由的⼲涉国家主权”,这就是联⼤制裁中国问题议案的第⼀张反对票。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探析中巴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近年来两国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2019年底,中巴双方签署了《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加强安全、反恐等领域合作成为其中重要内容。
传统安全合作在传统安全领域,中巴两国安全合作主要围绕军事和情报方面展开。
自1990年代初期起,中巴两国陆军就一直保持着高层交往、军演等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增进了两军之间的信任,提高了多域作战的能力。
此外,中巴两国的情报机构也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恐怖分子的活动进行联合打击。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巴安全合作也随之转型升级。
在反恐领域,两国先后签署了《中巴联合反恐行动计划》和《中巴反恐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双方在情报合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重点。
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跨国威胁和恐怖活动,中巴两国还在促进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建立单独安全对话机制。
中巴两国决定建立单独的安全对话机制,以探讨地区安全问题以及加强协调与合作,为深化反恐合作提供更好的机制保障。
2. 推进经济安全合作。
在反恐的同时,中巴两国还开始关注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
两国利用巴基斯坦深港科技合作中心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共同开展经济安全合作,以提升双方的经济发展能力。
3. 拓展民间安全合作。
中巴两国在民间安全领域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通过加强民间交流、人员培训等方式,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友好关系的发展。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巴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安全合作的转变,对加强地区安全保障和全球反恐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展望在全球不稳定性增加、不确定因素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巴安全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中巴两国应该继续开展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同时积极拓展经济和民间安全合作,努力加强地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探析1. 引言1.1 中巴安全合作历史回顾中巴安全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
在当时,中巴两国建交不久,双方就开始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
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威胁日益增加,中巴之间的安全合作更加紧密。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巴基斯坦加强国防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巴安全合作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双方的合作重点逐渐转向了反恐领域。
中国支持巴基斯坦打击境内恐怖势力,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而近年来,随着地区形势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调整,中巴安全合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回顾中巴安全合作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是历久弥坚的。
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目标,通过互利合作能够取得更多成果。
新时期的中巴安全合作将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在新的形势下寻找更多合作机会,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2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意义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巴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和人口大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资源优势。
加强安全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推动共同繁荣。
中巴地处南亚和东亚两个重要地区的交汇处,面临着共同的安全挑战和威胁,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跨国犯罪等。
加强安全合作有利于维护双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中巴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加强安全合作还可以促进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增强国际影响力。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意义重大,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国际安全稳定。
随着双方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巴安全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遇。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情况,分析中巴安全合作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揭示中巴安全合作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背景、深化与拓展、面临的挑战、前景展望以及案例分析的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中巴安全合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中巴双方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建议。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探析自建交以来,中巴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深化,中巴安全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呈现出一系列的转变。
本文将对这些转变进行探析。
双方安全合作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过去,中巴的安全合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主要是通过对外援助和军事合作进行实现。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化和互信的增强,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到了包括反恐、情报交流、边境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
这些合作的拓展使得两国在面对各种威胁时能够更加全面地合作,提高了双方的安全保障能力。
中巴安全合作在形式上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特点。
以往,两国的安全合作主要是通过政府间合作进行实现,比如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交换情报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双方安全合作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双方开始通过举办联合军演、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建安全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合作。
这些新的合作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还能够提高双方合作的效果和可见度。
中巴安全合作在机制上呈现出更为稳定和规范的特点。
过去,中巴的安全合作主要是根据双方的共识和需要进行推进的,缺乏具体的合作机制和框架。
随着双方安全合作的加深和广度的扩大,两国开始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安全合作机制,包括建立了双边联合工作组、成立了安全合作协调委员会、签署了双边安全合作文件等。
这些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还能够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中巴安全合作在内外环境变化下呈现出更高层次的合作追求。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升级、地区局势复杂多变,给中巴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巴两国加强了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双方通过更深入的情报交流,加强边境安全合作,推动地区和平稳定进程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新时期中巴安全合作的转变表现在多元化的合作领域、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稳定规范的合作机制以及更高层次的合作追求上。
中国援巴抗印回忆片断印巴历史上发生过3次战争,第一、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47-1949,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导致了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分裂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着一点,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我们中国人民要爱惜保护中巴友好,因为这对我们抗衡印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在下面将陆续转录杨公素关于印巴第2和第3次战争的回忆,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出马处理巴基斯坦总统求援的经过:以下为转载:1963年,外交部调我回北京,担任第一亚洲司副司长,当时的司长是章文晋。
不久,章文晋调出当大使,由副司长张彤任司长。
第一亚洲司主管社会主义国家外的亚洲国家的外交事务,第二亚洲司则主管社会主义国家蒙古、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外交事务。
当时同我国建交的除社会主义国家外,亚洲与我建交国家最多,又多是邻国,因此事务很多。
1964年出了两件事。
一是正当我们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时,赫鲁晓夫下台了。
那时中苏关系因与赫鲁晓夫反华而走下坡路,他的下台和我核试验成功成为鲜明的对照。
我们高兴得很,适逢章文晋动身出国,于是张彤、我同章文晋三人到江西餐厅痛饮一番,以示庆祝。
我从来喝酒很克制,这次却几乎醉倒。
第二件事就是“四清”。
从60年代初起,党中央、毛主席就提出要进行农村社教运动,清理农村中的四不清问题,这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运动。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节选自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巴军事合作的过去和未来原作者漠北中巴友谊亲如兄弟,中国人甚至为巴基斯坦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呼,叫做“巴铁”,就是铁杆朋友的意思,这生动地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独特友好、牢不可破,而中巴军事合作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不过,或许从“哈利德2000“到“枭龙”,甚至是传说中的歼-10,一件件凝结着中巴友谊之精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中巴军事合作的“因果”却很少为人所提及,而这却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倒向美国的巴基斯坦为了防止被敌对国家的颠覆,捍卫国家的利益,巴基斯坦政府从立国那天开始就坚定不移地采取了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通过与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合作,获取军事和经济援助,来与印度抗衡,寻求与印度的“均势”。
由于时刻都有安全隐患,所以巴基斯坦从立国初就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20 世纪50 年代里,巴基斯坦很大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国防,国防费用开支巨大。
而由于国力薄弱,再加上相当多的资源都用在国防建设上,致使巴基斯坦经济建设步伐缓慢,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仅依靠国内资源是不能抗衡印度以保障其国家安全的,必须寻求外援。
因此从真纳时代开始,巴基斯坦就努力推进美巴结盟,同时与西方集团建立贸易联盟,以此获得美国的援助成为巴基斯坦立国之初外交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有意思的是,冷战初期,尽管美国在选择盟友时更倾向于势力强大的印度,但事实上如果仅从地理位置考虑的话,巴基斯坦却更具有战略重要性。
分治后的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印度的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交界,有长达1800 千米的共同边境线;东北部与我国新疆毗邻,共同边界长约595 千米,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北部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仅隔一条宽约10-20 千米的阿富汗瓦罕走廊,南濒阿拉伯海,扼波斯湾出口;西南部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接壤,两国有800 千米的边境线;西北面以长约2252 千米的杜兰线与阿富汗为邻。
随着美国军事和外交官员开始意识到对巴基斯坦作为地区军事力量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和潜能,巴基斯坦开始成为美国南亚政策的焦点。
许多美国高级官员均赋予了巴基斯坦更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在军事方面可提供的方便将更多更好。
而且,巴基斯坦同印度相比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巴基斯坦却是伊斯兰世界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即使是在冷战格局之下,世界大国在涉及南亚政治时,也不得不仔细掂量一下巴国的伊斯兰属性;而巴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更是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兴趣,并欲使之成为美国实现遏制苏联‘北层屏障’计划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巴基斯坦政府向美国寻求经济军事援助时,也始终强调它的战略重要性和反共的意识形态,这是其试图从美国获得援助的一个重要砝码。
事实证明,巴基斯坦的这个筹码也的确深深打动了美国。
随着美国牵头,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建立,巴基斯坦被美国国务院NSC98号文件确立为美国在冷战期间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大量先进的美式武装备迅速重新武装了巴基斯坦军队。
从M47、M48“巴顿”坦克到F104“星战士”战斗机,规模仅为印军1/2弱的巴军,居然凭借美式武器在技术装备上对印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军事优势……对中国表现出善意由于不难理解的原因,冷战初期巴基斯坦对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抱以十二万分的热情和期待,并因此多次许诺其“反共”立场,美国人据此决定将伊斯兰堡打造成所谓“反苏反共的军事基地”。
然而,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巴基斯坦对身旁刚刚苏醒过来的那个伟大邻居——社会主义新中国,却仍然表示出了足够的善意。
巴基斯坦与中国新疆毗邻,作为邻国,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友好关系。
1950 年,巴基斯坦政府在对待中国政府进军西藏的问题上,拒绝参加联合国关于“西藏反对中国武力占领呼吁”的讨论。
1951 年5 月21 日,巴基斯坦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巴基斯坦也给予中国极大的支持。
巴基斯坦坚决支持在联合国驱逐台湾蒋界石的代表,只承认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朝鲜战争中,巴基斯坦虽然支持美国在朝鲜的立场,但对美国指责中国是侵略者的提议,巴基斯坦则宣布要保持中立。
由此可见,巴基斯坦是十分愿意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
令人遗憾的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由于确立了“一边倒”的政策,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固执的认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
中巴建交初期,中方外交人员无一例外地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并把这种冷遇归结为“巴基斯坦统治阶级进一步投靠美帝,政治上越来越反动的必然”,因此在对与巴基斯坦建交的问题上不是很热情,建交后的两三年内,两国的关系也没有重大的发展。
当然,其他原因也很多,但美国方面的态度始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冷战开始后,虽然美国把它在全球称霸的重心放在欧洲,但是远东地区同样引起美国的关注。
而战后远东地区各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革命力量的壮大也引起了美国的担心,从遏制苏联的角度出发,美国试图通过支持非共产党政权的方法,干预这些地区的政治格局。
在远东各国中对美国至关重要的是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
尤其是中国,其既是美国远东战略的基础,内部又有共产党力量的崛起,美国要在全球与苏联进行冷战,必须依赖中国在亚洲牵制苏联。
因此,美国必须牢牢地控制住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战后初期美国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试图将蒋介石政权培养成“亲美、统一、民主”的国家。
然而,时局的发展却与美国的愿望背道而驰,尽管美国在经济、军事上给予蒋介石巨大的支援,国民党政权依旧节节败退,经过4年的内战,国民党政权最终土崩瓦解。
1949 年10 月1 日,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美国意识到在中国通过扶植蒋介石来建立亲美政权的计划即将破产后,1949 年8 月,美国国务院公布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此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重点调整为由“阻止中共取胜”变为“阻止中共成为苏联的附庸”。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一直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并因此竭力反对中巴这两个邻国在关系上有任何“亲密之举“。
1965——关键的转折自立国以来,巴基斯坦在军事上的主要威胁便是印度。
由于国力的羸弱,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从立国之初就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来增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增强与印度抗衡的实力。
然而,尽管对于美国公众对军事援助巴基斯坦有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将其用于反对印度的质疑,巴基斯坦方面反复承诺这种军事援助不会用于反对印度,甚至愿意签定一个协定,即当印度遭受袭击的时候援助印度。
其实不论巴方如何表态,其寻求军事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对抗印度这一点无庸质疑,但这样一来,却有悖于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目的,而这种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也注定了美巴军事合作的不稳定性。
事实上,从结盟的第一天起巴基斯坦与美国就是同床异梦。
从两国战略角度考虑,巴基斯坦的主要目的在于借美国之势增强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抗衡印度,美国主要是通过与巴基斯坦的联盟来扩大遏制政策的范围,由于目标和利益的不同,双方均未取得结盟之初所期待实现的目的。
到艾森豪威尔统治后期,美国就开始对美巴结盟政策进行反思,甚至是艾森豪威尔本人自己也承认“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许多学者也都对该结盟政策持否定态度。
罗素·瑞恩·威廉提出:“在50年代,美国认为,通过与巴基斯坦建立亲密关系,美国将在中东和南亚发挥巨大的作用并限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影响,然而这种政策是基于美国大大夸张了巴基斯坦对反共产主义的承诺的基础之上的”,“美巴关系形成过程中,美国政策制定者对巴基斯坦战略意义的思考是盲目的”。
麦克马洪也指出,1954 年“美国与巴基斯坦的结盟增加了印巴敌对,破坏了地区稳定性,使印度寻求与苏联的亲密接触”,结盟政策就象是“吊在华盛顿脖子上的一块大石头”。
而美国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在于:“美国从没有对这一地区作出正确的评价,因为美国的思想深深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完全忽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真正感兴趣的是利用美国来为他们的冲突服务的目的”。
有不少印度学者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决定将巴基斯坦纳入西方联盟体系,是由于受到“不合理的远视心理”的驱动,因此尽管已经知道巴基斯坦与之进行武器交易的幕后动机是对付印度,美国政府依旧未能完全预料到其对南亚造成的后果。
美巴结盟后,美国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这些援助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的同时,却并没有实现美国预期的利用巴基斯坦抵抗共产主义扩张的目的,这就为将来美巴军事同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同时在硬币的另一面,美巴结盟之后,美国虽然对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在美国的帮助下,到1960 年,巴基斯坦的军事武装能力大大增加,成为维持巴基斯坦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却造成巴基斯坦对美国的援助更加依赖。
可惜的是,由于当巴美合作基础具有所谓先天不稳定性,结果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出于全球冷战形势的考虑,当美国在对巴军援问题上稍加手段,巴基斯坦这个国家便几乎在顷刻间陷入了“亡国的绝境”。
为了拉拢当时投报在前苏联怀里的印度,美国军方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了应该迅速交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而印度采购了大批苏联武器,对巴基斯坦形成了战场优势。
此时巴基斯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孤儿”,巴国一个政府资深人士对总统说:“我们已经被世界所抛弃”。
不过,就在巴基斯坦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中国却伸出了援手。
20 世纪60 年代是冷战高峰期,同时又是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时期,随着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爆发,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遭到空前的孤立,此时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缓和对中国尤为重要。
于是,在印度做着“分裂东巴,收复巴国”美梦之际,一个贫穷但是很大的国家中国突然站在了巴基斯坦背后。
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
在巴军总参谋长、海空军司令及巴总统叶海亚的特使连续来到北京进行秘访之后,以59式坦克(相当于苏联的T-54A中型坦克)、J-6战斗机(相当于苏联的MIG-19)以及大批的其他武器弹药进行重新武装后,巴军终于在战场上力挽狂澜。
时任巴基斯坦空军司令的努尔·汗在写给总理布托的信中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
信中说:“我们的西方盟国已经抛弃了我们,印度正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象中国那样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来帮助巴基斯坦。
因此,我们的目光必须转向这一方向。
”第二次印巴战争过后,中巴关系开始全面升温,从以往的“美国西方沟通平台”转换为中国一个友好国家,全面的军事合作也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