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94.3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09-15

第10卷 第3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 R TVU J OU RNAL

Sep15,2008

Vol110 No13

【教育论坛】

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韩亚梅3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深入地研究了认知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他的动机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成就

动机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从而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阐述和评价奥苏贝尔

学习、教学及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同化;动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 G4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49(2008)03—0029—04

一、奥苏贝尔学习、教学与动机理论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奥苏贝尔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在于,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学习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也有可能是机械的。针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二者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的问题,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理由有三点:第一,发现学习可能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不适合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第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发现学习来获得,在一些学习情境中,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第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取知识,当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因此,他认为接受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奥苏贝尔认为,所谓有意义接受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与发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2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奥苏贝尔在1963年出版的《意义学习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同化理论,他认为同化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

3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结果。与其他认知派学习理论一样,奥苏贝尔也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认知结构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诸多类属者,类属者即概念或观念,众多的类属者按层次组织起来就是认知结构。换句话说,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

3[收稿日期]2008-03-12

[作者简介]韩亚梅(1977- ),女,陕西省武功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他认为,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4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奥苏贝尔提出,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概念。这里,所谓材料的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二)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11教学基本原则。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的原则是指首先应该学习包涉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概念,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对它加以分化。整合协调的原则是指对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重新加以组织,通过类推、分析、比较、综合,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消除可能产生的混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关键特征为根据在各项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精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能综合贯通,构成清晰、稳定、整合的知识体系。

21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在三方面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首先,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的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其次,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最后,这种稳定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他认为,先行组织者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为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类似的或邻近的知识的异同,提高二者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性。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1)认知驱力;(2)自我-增强驱力;(3)附属驱力。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自我-增强驱力反映了一个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日益加剧。附属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的重要性日趋降低。奥苏贝尔认为,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包含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但是,这三种成分的比重是各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种族和个性结构等方面的因素。

二、奥苏贝尔学习、教学与动机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接受教学。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可知他对认知领域的学习是从两个纬度进行了划分。一个纬度是从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认为,所谓接受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将教学内容内化。而发现学习则不同,它的主要特点不是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的排列、组织或转换,然后再同接受学习一样,将之内化,以便将来再现或运用。另一个纬度是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条件和心理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和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则是同化。

很明显,有意义的与机械的,接受的与发现的,这是划分学习的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两个纬度。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