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流体力学

实验报告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班级:交通设备1206

姓名:邱瑞玢

学号:1104120907

雷诺数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水的层流和紊流的形态及特征;

2. 学习测量和计算流体的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

【实验原理】

雷诺数是流体惯性力

L

υ

ρ2

与黏性力

L

v

2

μ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化的量。

R e =μρVl =l

l V l V 22

)/(2

μρ

雷诺说较小时,粘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粘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粘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

【实验内容】

1. 缓慢调节水量控制阀,观察透明水管中红色水流线的变化。观察水的层流态、紊流态的

特征。

2. 找出层流和紊流转换临界点,在临界点测量水的流速,往复测量三次。

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水的临界雷诺数。

【实验现象】

1. 当水流流速较低时,水管中水流处于层流状态,示踪剂(红色墨水)呈线状,无分散;

2. 逐渐开大控制阀,水流速度加大,呈线状流动的红色墨水开始出现波动,逐渐散开,这

时水流处于过渡状态;

3. 再开大控制阀,水流速度继续增大,红色墨水消失,此时水流处于紊流状态。

层流状态

紊流状态

【实验结果】

项目组别时间(s)水量(mL)

流量(mL/s)

流量均值120120060220110055320125062.51306002023070023.33

30720

24

从层流到紊流

从紊流到层流59.1

22.4

实验中,水流束的特征长度l=D=3CM,流速由公式D

2

π4q

v V =

求得,得到

V1=0.032m/s,V2=0.084m/s ,而水在标准大气压,室温时的动力粘度

s p 10

000.1a

-3

×∙=μ,则雷诺数

R e1 =μ

ρVD =960

R e2 =μ

ρVD =2520

【结果分析】

查阅资料可知一般管道雷诺数Re <2000为层流状态,Re >4000为紊流状态,Re =2000~4000为过渡状态。而本次实验所测得的紊流状态下的雷诺数比理论值小,产生误差的原因为:

1. 偶然误差:观察出现偏差,将水流处于由层流向紊流的过渡状态当作紊流状态,从而测

得的水流速度偏小,造成所计算的雷诺数偏小。

2. 系统误差:示踪剂(红色墨水)很容易在水中扩散,当处于过渡状态时,由于水流开始

产生搅动,从而将红色墨水打散,扩散在水中,造成水流已处于紊流状态的假象,导致

误差产生。

文丘里管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文丘里效应,学习文丘里管测量流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文丘里效应,以其发现者,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Giovanni Battista Venturi )命名。这种效应是指在高速流动的气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做出文丘里管。

文丘里管在现今科技发展中得到应用,因为其制造和维护成本比较低。

P 1+21v 12ρ+h g 1ρ=P 2+21

v 22ρ+h g 2ρ+ζ

基于文丘里效应制造的设备,叫做文丘里xxxx ,如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扩散管、文丘里收缩管、文丘里喷射泵、文丘里流量计等。

【实验内容】

1. 认识文丘里管,并观察透明文丘里管内水流产生的文丘里效应。

2. 通过调节流量控制阀,设定高中低三种水流速度,分别测量对应流速下文丘里管的最大

压差,并且用量杯和秒表分别测量水流的真实流量。

3. 通过文丘里管和伯努利方程计算出水流速度,与用量杯秒表测量的真实流速对比,评估

文丘里管测量流量的准确性,讨论消除误差的方法。

【实验数据】

组别时间/s 水量/mL h1/cm h2/cm △h/cm 12572034.332.8 1.5220110031.426 4.63

10

950

26

12.2

13.8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中,d1=40mm ,d2=10mm ; 由

P+

v 2

ρ1+gh ρ=C 可求得

【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由水柱高度差所求得的管内流速(非缩颈处)均比由水管出水流量所求得的管内

流速大,其误差原因来源于两方面: 1. 偶然误差:

(1) 在读取h1与h2的高度值时,读书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俯视读数),造成△h 存在

偏差,进而导致v1,v2的计算出现误差;

(2) 在用量杯测取水量时,量杯的接入滞后于秒表开始记时,导致量杯水量偏少,进而

所求得的v1实测值偏小。

2. 系统误差:

实验室器材老化严重,在文丘里管缩颈与立管连接的地方,漏水较为严重,也就是说,所测得的h2要偏小,故△h 偏大,所求得的v1,v2也随之偏大。漏水导致从水管末端接入量杯的水减少,由此求得的v1实测值也将偏小。 要提高文丘里管的测量精度,首先应该着眼于提高文丘里管的密封性,使其密封性达到一个相对来说密闭的状态;其次在文丘里管内部,在主管与缩颈的连接处应采用光滑连接,内壁尽量采用对流体粘滞力的材料,以减少水头损失,提高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