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乘法分配律法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它在代数运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如下: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a × c。
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乘法可以分配到加法”。
这个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我们来看一些数学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算式:3 × (4 + 5),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得到 3 × 9 = 27。
然后,我们再来计算另一个算式:3 × 4 + 3 × 5,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乘法,得到12 + 15 = 27。
可以看到,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不仅在数学中有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例如,假设你去超市买苹果和橙子,苹果的价格是2元一斤,橙子的价格是3元一斤。
你买了3斤苹果和4斤橙子,根据乘法分配律,你可以先计算每种水果的价格,然后再加在一起,得到总价格。
即:3 × 2 + 4 × 3 = 6 + 12 = 18元。
可以看到,这个结果也是符合乘法分配律的。
乘法分配律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解方程、化简表达式等问题中,乘法分配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例如,我们来看一个代数方程的例子:2(x + 3) = 4x + 6。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里的乘法,得到2x + 6 = 4x + 6。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化简这个方程,得到2x - 4x = 6 - 6,即-2x = 0。
最后,我们可以解得x = 0。
可以看到,乘法分配律在解方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数学中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还有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乘法分配律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和优化中。
在编写程序时,合理地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乘法分配律的六种类型
1.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b+c)=(a*b)+(a*c)。
该类型的乘法分配律被称为左分配律,它表示将一个数乘以括号里两个数的和,等于将该数分别乘以括号里的两个数,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2.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b)*c=(a*c)+(b*c)。
这种乘法分配律被称为右分配律,它表示将两个数相加后再乘以另一个数,等于分别将这两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然后将结果相加。
3.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c)=(a*b)-(a*c)。
这种乘法分配律是左分配律的推广,它表示将一个数乘以括号里两个数的差,等于将该数分别乘以括号里的两个数,然后将结果相减。
4.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c=(a*c)-(b*c)。
这种乘法分配律是右分配律的推广,它表示将两个数的差乘以另一个数,等于分别将这两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然后将结果相减。
5.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c)=(a*b)/c。
这种乘法分配律被称为除法的左分配律,它表示将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比例,等于将该数乘以分子,然后再除以分母。
6.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c=(a*c)/b。
这种乘法分配律被称为除法的右分配律,它表示将两个数的比例乘以另一个数,等于将这个数乘以分子,然后再除以分母。
数学乘法分配律数学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法则,它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数分成两个或多个数的和,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最后将所得积相加。
这条法则在数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习数学的同学来说,掌握乘法分配律是非常重要的。
乘法分配律是从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推导而来的。
在数学中,加法结合律是指:a + (b + c) = (a + b) + c,即加法运算满足“先加后加”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而乘法结合律是指:a × (b × c) = (a × b) × c,即乘法运算满足“先乘后乘”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在这两个基本法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乘法分配律。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 × (b + c) = a × b + a × c。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数 a 与另外两个数 b 和 c 的和的积时,可以先将 b 和 c 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d,然后将 a 与 d 相乘,再将 a 分别与 b 和 c 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与 a 与 d 相乘得到的结果相等。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它的实际用途。
例1:计算面积假设我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为 a,宽为 b + c。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面积为 A = a × (b + c)。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将这个式子展开,得到 A = a × b + a × c。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长方形的面积拆分成两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分别为 a × b 和 a × c。
例2:求和假设我们要计算 3 × (4 + 5 + 6),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将 3 分别与 4、5 和 6 相乘,然后将三个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45。
如果没有乘法分配律,我们就需要将 3 与每个数相乘,再将三个积相加,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乘法分配律的方程1. 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
它适用于任意实数和复数,也是代数运算中经常使用的原则之一。
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化复杂的代数表达式,并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一般形式如下: > 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 a × ( b + c ) = a × b + a × c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数a与一对括号中的和相乘,那么等于将a与每个括号中的数分别相乘,然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加。
2. 乘法分配律的几何解释虽然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代数概念,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来解释它。
考虑一个矩形的长为a,宽为b + c。
我们可以将矩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宽度为b的矩形和一个宽度为c的矩形。
则矩形的总面积为a × ( b + c )。
另一种情况是将矩形的长为a,宽为b和长为a,宽为c的两个矩形相加。
则矩形的总面积为a × b + a × c。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下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几何解释。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在代数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解决复杂的代数方程或表达式时,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来简化问题。
3.1. 多项式乘法在代数中,多项式是由数字和变量的幂次形成的表达式。
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多项式的乘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3x + 2)(2x + 4): 1. 首先,将3x与2x相乘,得到6x^2。
2. 然后,将3x与4相乘,得到12x。
3. 接下来,将2与2x相乘,得到4x。
4. 最后,将2与4相乘,得到8。
5. 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6x^2 + 12x + 4x + 8 = 6x^2 + 16x + 8。
3.2. 分配律与整数的乘法乘法分配律也适用于整数乘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2 × ( 3 + 4 ): 1. 首先,将2与3相乘,得到6。
2. 然后,将2与4相乘,得到8。
怎么理解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也称为分配律的形式,是指当一个乘法表达式中含
有多个数时,它的结果等于将每个数相乘后,再分配每个数中的额外
因子。
具体来说,有以下规则:
对于任意的a、b、c和d,有以下公式:
(a + b + c + d) × e = a × e + b × e + c × e + d × e
其中,+表示加法,×表示乘法。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每个数中的额外因子相加,再将结果相乘,就可以得到乘法分配律的结果。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以下表达式:
3 ×
4 ×
5 = 120
首先,我们可以将每个数中的额外因子相加,得到:
3 ×
4 ×
5 = 120 + (4 × 5 = 20) = 140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结果相乘,得到:
140 × 2 = 280
最后,我们可以将乘法分配律式(140 × 2 = 280)插入到结果中,得到最终结果:
140 × 2 = 280
因此,3 × 4 × 5 = 120,遵守了乘法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公式(a*b)*c=a*(b*c)也就是说,无论是先计算a、b相乘再和c相乘,还是先计算b、c相乘再和a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更多个数的相乘。
乘法分配律是指在进行加、减运算后再进行乘法运算时,乘法运算可以先对每个加、减项进行乘法运算,再将结果相加。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a*c(a+b)*c=a*c+b*c也就是说,可以先将b和c分别与a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也可以先将a和b相加,再与c相乘,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乘法交换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个数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b=b*a也就是说,无论是先将a与b相乘,还是先将b与a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三个公式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了便利。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
例子1:乘法结合律假设有三个数a=2,b=3,c=4,我们来验证乘法结合律。
左边:(a*b)*c=(2*3)*4=6*4=24右边:a*(b*c)=2*(3*4)=2*12=24可见,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24,乘法结合律成立。
例子2:乘法分配律假设有三个数a=2,b=3,c=4,我们来验证乘法分配律。
左边:a*(b+c)=2*(3+4)=2*7=14右边:a*b+a*c=2*3+2*4=6+8=14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14,乘法分配律成立。
例子3:乘法交换律假设有两个数a=2,b=3,我们来验证乘法交换律。
左边:a*b=2*3=6右边:b*a=3*2=6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6,乘法交换律成立。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简化计算,提高效率。
总结起来,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基本的数学规律,它们在代数运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计算和问题求解。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公式
在数学中,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计算乘法问题。
在四年级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乘法分配律公式,以便更好地解决乘法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如下:
a × (
b + c) = a × b + a × c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当我们要计算 a 乘以 b 加上 c 的结果时,我们可以先将 a 乘以 b,再将 a 乘以 c,最后将两者的结果相加。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得到的答案是正确的。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3 × (4 + 2) 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公式,先计算3 × 4 和3 × 2,然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 18。
掌握乘法分配律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乘法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加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个数学原理。
- 1 -。
乘法分配律的6种类型
1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基本数学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对两个实体采取明确的行动,以满足某些给定的要求,使系统成为一个功能的模式。
它的定义是:可以将乘法算式拆分成两部分,它们允许你用乘法算式求出最终的结果,而不是用相乘的算术运算来求解。
2 乘法分配律的6种类型
1. 精确分配:它给出了一系列小的整数乘法结果,可以有效地将乘法生效拆分为相应的小数位,以及它们各自之间的乘积。
2. 最小乘积法:它使用最小乘积方法来分解乘法,这个方法会在获取乘积最低的情况下拆分乘积。
3. 加减复合:它利用加减法来给出乘法结果,通过拆分乘法结果成两个加减式来实现,从而更加精简。
4. 综合方法:它是将乘法结果的拆分可以通过加减法,乘法法和除法法结合起来,以获取一个完整的最终结果。
5. 快速生效法:它尝试在损失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终的结果,通过快速生效法,可以发现最小乘积的情况。
6. 分段乘法方法:它是通过将乘法结果分段加减法来拆分乘积,使得最终结果达到最小损失。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它可以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数
学领域。
举个例子,在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可以有
效地拆分出适当的乘积,从而让计算更加简洁。
同时,乘法分配律也
可以用于结构化代码中,帮助程序员设计出更精确、更易维护的代码。
另外,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看,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于各种计算机程序,以便达到更精确和更快速的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乘法分配律可以说
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用的数学原理,它可以用于许多背景领域,用来
改善各种计算的效率与精确性。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c+b×c。
如:(12+15)×4=12×4+15×4。
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2、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总结乘法分配律是通常在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阶段就学习的数学概念,而在中学数学中,乘法分配律被广泛应用于代数中各种复杂的运算中,因此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总结和说明,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性质、证明以及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乘法分配律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一、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代数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它是乘法的一个重要性质。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 = a×b + a×c。
这意味着,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先把a乘以b和c的和,得到一个结果,或者先把a分别乘以b和c,然后把结果相加,仍旧会得到相同的值。
另外,乘法分配律也可以逆向思考,即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 = a×c + b×c。
这表明,无论是先把a和b相加,再乘以c,或者分别把a和b乘以c,再把结果相加,最终都会得到相同的值。
总之,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个基本性质,它在代数运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乘法分配律的性质乘法分配律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乘法分配律的一些性质:1. 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任意实数: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自然数、整数、分数等基本的数,而且同样适用于任意实数。
2. 乘法分配律的对称性:乘法分配律具有对称性,即不仅有a×(b+c) = a×b + a×c,还有(b+c)×a = b×a + c×a。
这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3. 乘法分配律的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的结合律相结合,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算。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c、d,有a×(b+c)×d = a×b×d + a×c×d。
三年级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先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部分,然后与另外两个数分别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与最初的数相乘的结果相等。
乘法分配律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对于任意的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a × c。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理解。
假设小明有3个橙子,他想把这些橙子平均分给他的两个朋友小红和小李。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将3个橙子分解成2个橙子和1个橙子,然后分别给小红和小李。
即3 × (2 + 1) = 3 × 2 + 3 × 1。
小红得到的橙子数是3 × 2 = 6个,小李得到的橙子数是3 × 1 = 3个。
最后,小红和小李共分到的橙子数是6 + 3 = 9个,与3 × (2 + 1) = 3 × 2 + 3 × 1相等。
乘法分配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复杂的乘法问题。
比如,小明想知道他一共有多少个橙子,如果他有3个橙子,而他的朋友小红有4个橙子,小李有5个橙子,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橙子?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将小明的橙子数分解成2个橙子和1个橙子,然后分别与小红和小李的橙子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
即3 × (4 + 5) = 3 × 4 + 3 × 5。
小明与小红共有的橙子数是3 × 4 = 12个,小明与小李共有的橙子数是3 × 5 = 15个。
最后,小明、小红和小李一共有的橙子数是12 + 15 = 27个,与3 × (4 + 5) = 3 × 4 + 3 × 5相等。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比如,小明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橙子,他想知道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乘法分配律拓展公式一、乘法分配律基本公式。
对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
即(a + b)×c=a×c + b×c。
1.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 公式:(a - b)×c=a×c - b×c- 推导:假设a比b大,我们可以把(a - b)看作一个整体。
例如(5-3)×4,按照基本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得2×4 = 8;如果用拓展公式,5×4-3×4 = 20 - 12 = 8,结果相同。
2. 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 公式:(a + b + c)×d=a×d + b×d + c×d- 推导:例如(2 + 3+5)×4,先算括号里2 + 3+5 = 10,10×4 = 40;用拓展公式2×4+3×4 + 5×4=8 + 12+20 = 40。
3. 多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 公式:(a - b - c)×d=a×d - b×d - c×d- 推导:比如(10 - 3 - 2)×5,先算括号里10 - 3 - 2 = 5,5×5 = 25;用拓展公式10×5-3×5 - 2×5 = 50 - 15 - 10 = 25。
4. 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差)再乘一个数。
- 公式:d×(a + b)×e=(d×a + d×b)×e=d×a×e + d×b×e(对于差同理d×(a -b)×e=(d×a - d×b)×e=d×a×e - d×b×e)- 推导:例如2×(3 + 4)×5,先算括号里3 + 4 = 7,2×7×5 = 70;用拓展公式(2×3+2×4)×5=(6 + 8)×5 = 14×5 = 70。
乘法分配律的6种类型1.左乘法分配律:a*(b+c)=(a*b)+(a*c)左乘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数与一个括号内的加法表达式相乘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分别与括号内的每个数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举个例子,假设a=2,b=3,c=4,那么根据左乘法分配律:2*(3+4)=(2*3)+(2*4)2*7=6+814=142.右乘法分配律:(a+b)*c=(a*c)+(b*c)右乘法分配律是左乘法分配律的对称性。
右乘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加法表达式与一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与括号内的每个数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再以前面的例子为例:(2+3)*4=(2*4)+(3*4)5*4=8+1220=203.左除法分配律:a/(b+c)=(a/b)+(a/c)左除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数被一个括号内的加法表达式除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分别除以括号内的每个数,然后将得到的商相加。
以简单实例来说明:4/(2+3)=(4/2)+(4/3)4/5=2+1.330.8=3.334.右除法分配律:(a+b)/c=(a/c)+(b/c)右除法分配律是左除法分配律的对称性。
右除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加法表达式被一个数除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与括号内的每个数相除,然后将得到的商相加。
举个例子:(2+3)/4=(2/4)+(3/4)5/4=0.5+0.751.25=1.255.左乘除法分配律:a*(b/c)=(a*b)/c左乘除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数与一个数的商相乘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与商的分子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商的分母相除。
以实例为例:3*(4/2)=(3*4)/23*2=12/26=66.右乘除法分配律:(a/b)*c=(a*c)/b右乘除法分配律是左乘除法分配律的对称性。
右乘除法分配律告诉我们,当一个数的商与一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与商的分母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商的分子相除。
乘法分配律举例一、引言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的和,再将这些数与另一个数分别相乘,最后将所得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这种方法在计算中十分常见,也非常实用。
本文将以举例的方式详细介绍乘法分配律。
二、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实数a、b、c,都有a×(b+c)=a×b+a×c。
三、乘法分配律的举例1. 2×(3+4)=2×3+2×4=14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先将括号内的式子3+4化简成7,然后再用2乘以7得到14。
也可以直接使用乘法分配律,先用2×3得到6,在用2×4得到8,最后将6和8相加得到14。
2. (5+6)×7=5×7+6×7=77这个例子中同样也可以先化简括号内的式子5+6为11, 然后再用11乘以7得到77。
但我们也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先用5×7得到35,在用6×7得到42, 最后将35和42相加得到77。
3. (8-3)×2=8×2-3×2=10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先将括号内的式子8-3化简成5,然后再用5乘以2得到10。
也可以直接使用乘法分配律,先用8×2得到16,在用3×2得到6,最后将16和6相减得到10。
4. 9×(12-7)=9×12-9×7=45这个例子中同样也可以先化简括号内的式子12-7为5, 然后再用9乘以5得到45。
但我们也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先用9×12得到108,在用9×7得到63, 最后将108和63相减得到45。
四、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举例1. 计算两个多项式的积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多项式的积时,就需要使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计算(x+1)(x+2)的结果:(x+1)(x+2)=x(x+2)+1(x+2)=x^2+2x+x+2=x^2+3x+22. 计算复合函数的值在计算复合函数时,也需要使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至55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以及乘法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
我们可以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是教学的重点。
【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时,主要分五步走: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常见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体会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帮助学生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这个环节,学生获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两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学生感到亲切,用学生获得的信息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第二步:比较联系,初步感知。
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是教学的难点。
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
其次,要适度抽象算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所谓“抽象”就是要离开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层面上看待这个现象。
第三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进而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抽象并概括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构建新知。
第四步:应用规律,完善认知。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展乘法分配律。
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强化知识的阶段,又是吸收内化、整体建构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
第五步:小结反思,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可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培养了学生自觉回顾、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并把所学生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小明的妈妈开了一家服装店,现在想去“新世纪”服装市场进一批货(边说边显示教材第54页购物情境图)。
如果小明的妈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那么一共要付多少钱呢?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列式。
3、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方法。
4、指名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呢?估计学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1:先算买上衣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钱。
65×5+45×5=325+225=550(元)方法2: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钱。
(65+45)×5=110×5=550(元)5、你会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试试看。
(65+45)×5= ×+×6、那么小明的妈妈买8件短袖衫和8条裤子呢?(1)学生列式解答、交流解法。
(2)板书用等号连接的算式。
(32+45)×8=32×8+45×8【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导入,既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二、比较联系,初步感知比较:以上两组等号两边的算式各有什么联系呢?1、学生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说说两边算式的特点,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也便于让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写下面的算式。
】三、观察算式,寻找规律1、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呢?你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加以验证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举例、计算。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2、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能想出一道用符号表示的算式,把刚才所研究的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含在内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达这种算式。
(2)指名汇报。
学生的等式可能有:(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丙数+乙数×丙数;(○+□)×☆=○×☆+□×☆;(a+b)×c=a×c+b ×c……3、引导学生解释上面用字母表示的算式。
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律,叫乘法分配律(同时出示课题)4、请学生说一说乘法分配律等式左边与右边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再让学生用各种抽象符号表示这个等式,根据学生写的等式,再归纳概括出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举例——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应用规律,完善认知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72×(30+6)=□○□○□○□(75+x)×y=□○□○□○□交流: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的想法介绍给大家?2、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直线连起来。
(28+16)×7 74×(20+1)15×39+45×39 40×(50+90)74×20+74 a×b+c40×50+50×90 28×7+16×7a×b+a×c 12×(45+55)12×45×12×55 (15+45)×39(1)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追问:为什么74×20+74 与74×(20+1)可以用直线连起来?为什么12×45×12×55与12×(45+55)不可以连接?a×b +a×c与a×b+c呢?【设计意图:第2题由教材“想想做做”第2小题改编而来,这样的题型更具有思考性和综合性。
我们可以发现:12×45×12×55与12×(45+55)、a ×b+a×c与a×b+c不可以用直线连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避免学生被特殊数据的假象所迷惑,产生思维定势。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如图)的周长,并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
25米12米(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谁说一说?4、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264×8+36×8 (2)25×40+25×3(264+36)×8 25×(40+3)(3)125×81125×80+1255、再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主题图:买5条裤子比买5件夹克衫便宜多少钱呢?(1)口头列式: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2)用等式建立两种方法的联系。
【设计意图:新知形成后,必须在反复应用中加以巩固。
所以,巩固题的设计应形式多样,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里既有直接运用运算律的练习,又有发展性变式练习,逐步完善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为下一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孕伏。
】五、小结反思,拓展延伸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你还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实际问题吗?如:(1)买8本语文本,8本数学本,语文本每本9角,数学本每本7角,一共要付多少钱?(2)小汽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说学习体会,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举例说明,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