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652.00 KB
- 文档页数:6
【名师一号】2015年高中历史 5-17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堂即学即练岳麓版选修1现学现练夯实基础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析正确理解“解放”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解放”即摆脱束缚,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答案 D2.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关键在于( )A.农民思想觉悟的高低B.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高低C.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最后失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成一败的关键是是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单一的管理模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答案 D4.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A.基层政权组织B.基层自治组织C.基层社会团体D.基层经济组织解析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新的管理形式,是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进步。
答案 B5.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B.中共十三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主张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B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是()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到合作社运动前农村生产关系主要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的。
2.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从昔阳到凤阳”。
这一标题的含义不包括()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解析:选A。
大寨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典型,小岗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两者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不同的精神风貌,故A项说法错误。
“从昔阳到凤阳”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故B、C、D三项正确。
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
计划经济时代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松绑”在某种角度上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给企业以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这在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C。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
具有“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意义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2.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问题,A项错误;B项只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解决了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但农民得到了生产分配自主权,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改革的方向,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每年春秋两季在某某举办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007年第102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A.B.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C.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力解析:2001年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已废除,D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两个凡是”突出反映了()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答案】 C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 C3.安徽凤阳县由“日日窝窝头,月月难见面(白面),三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 D6.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国内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A.反腐倡廉B.反对官僚主义C.反浪费D.反贪污【答案】 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18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远。
材料二昨天与今天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五单元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前诊断一、选择题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答案: C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 C3.48年时间,67本日记。
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
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C.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答案: C4. 1992年上映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
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反映了新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答案: C5.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
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判断题1.“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D.只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设想就能实现3.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国内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在1978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建立;1987年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答案:C2.关于右图反映的事件的历史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场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肯定实践的作用,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思想路线。
B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案:B3。
安徽某县由“日日窝窝头,月月难见面(白面),三月吃顿肉,乐得赛过年。
”转变为“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主要原因是()A.国家给了大量的救助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解析:可以用排除法,A、B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
D项对应城市改革.答案:C4.中国下列改革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农村开始税费改革③实行村民自治制度④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解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城市推广;20世纪80年代,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2000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
答案:A5.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 )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B.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D.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析:农村税费改革为的是进一步优化分配,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与党的八大相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新突破是()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B.确定了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D.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依法治国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D.实行村民自治5.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的主要方面是()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7.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1978年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根本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B.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平反冤假错案D.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解析: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根本目的是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故选D项。
答案:D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由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当年搞合作化”指的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集体生产;“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所有制形式并未改变,改变的是农村经营方式,B符合题意。
答案:B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D.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增强企业活力”既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心环节。
A、B、C三项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故答案为D项。
答案:D4.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解析: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C项。
答案:C5.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
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材料反映了( )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解析:各种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这些票证被取消说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计划经济的逐渐取消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颁布《资政新篇》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了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故选C项。
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②该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这一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它面临的不仅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还有外国列强的侵略;材料也明显可以看出侵略者对中国革命的仇视。
故①③④正确。
②说法错误,太平天国主要斗争矛头是国内的封建腐朽统治,故排除。
故C项正确。
3.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
……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故C项正确。
清政府部分权力转移到地方汉族官僚手中,不等于政治制度发生变革,A项错误;材料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不等于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代背景。
2.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背景(1)文革结束,“______________”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重大决定(1)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①目的:理顺________关系;②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②“______________”: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①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③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推行“左”的路线,坚持“两个凡是”。
答案:A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由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当年搞合作化”指的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集体生产;“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所有制形式并未改变,改变的是农村经营方式,B 符合题意。
答案:B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增强企业活力”既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心环节。
A、B、C三项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故答案为D项。
答案:D4.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制度化、规X化和程序化解析: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C 项。
答案:C5.党的“十二大”对“小康”的定量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式的现代化B.从1981年到20世纪末C.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解析:党的“十二大”对“小康”的表述是:“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
17.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的错误方针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解析】“两个凡是”的观点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答案】 C2.下图为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快速前进。
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推行“左”的路线。
【答案】 A3.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错误奠定理论基础,故选D。
【答案】 D4.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历史ⅰ岳麓版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智能提升练习(时间:20分钟,总分值:4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关于下图反映的事件的历史作用,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场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肯定实践的作用,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思想路线。
B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案:B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③由农村到城市④由试点到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解析: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据此①②项说法正确,第③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涉及城市,说法错误;第④项不存在“试点”情况,说法错误。
此题选C项。
答案:C3、由有15家主流媒体征集的“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白猫黑猫论”、“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⑨”和“雄起”。
第⑨个流行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宝,它是()A、“南方谈话”B、市场经济C、“入世”D、中国特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转变就在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国情,并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代背景。
2.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背景(1)文革结束,“______________”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重大决定(1)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①目的:理顺________关系;②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②“______________”: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①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③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党风建设(1)原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腐蚀极大。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三个代表”。
2.政治体制改革(1)前提方向: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
(2)改革模式变化:传统的集权模式——民主模式。
(3)改革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村民自治。
(5)政体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1.宏伟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
2.形成(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
(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下图为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但是文革的结束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快速前进。
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最根本的一点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知识点二经济领域的改革3.“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是对以下我国农村哪项经济政策的描述( )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村税费改革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色,推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因素是( )A.国家将大型国有企业向小城镇转移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政府鼓励小城镇的发展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是哪次会议的召开(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6.《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这个“春天”是指( )A.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B.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邓小平“南方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中共十五大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知识点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行C.村民自治的产生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知识点四团结一心奔小康8.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是党的哪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9.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他的这一概括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成就的高度肯定,其评价是全面的、客观的。
概述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是如何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10.阅读下列材料: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
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经有关部门查证核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
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
请完成:上述材料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答案知识清单一、1.(1)两个凡是2.(1)以阶级斗争为纲二、1.(2)商品化(4)①分配2.(1)②放权让利(2)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宽领域三、1.(2)反腐倡廉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5)社会主义民主四、2.形成(4)十六大对点训练1.A [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A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历史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
在这次会议前,党以阶级斗争为工作重心,在此之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从这一点来衡量四个选项,A项应为最佳答案。
]3.C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的记忆理解情况。
]4.B [注意题中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因素。
A、D两项是政策支持;C项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5.B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解决了姓“资”和姓“社”的问题,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
]6.C [解答本题需要利用关键信息“一九九二年”,根据这一条件选择C项。
]7.C 8.C综合提升9.(1)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率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开辟了道路。
(3)在城市,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2)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
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指两个“凡是”)?答案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帜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你对此有何看法?答案遵义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3.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
你怎样理解?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4.试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有何异同?答案同: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区别。
都有计划、有宏观、有政府指导。
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5.想一想,党的“十六大”在反腐败问题上和以往有何异同?答案同:都坚持彻底的惩治腐败,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异: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反腐问题制度化,上升到党的政治任务的高度。
阅读与思考想一想,市场经济如何能在更大程度上调控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在哪里?答案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供求关系调控资源配置,当某种产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这种产品或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