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石化公司火灾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8.59 KB
- 文档页数:18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附件 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 8.29 ”火灾事故报告2011 年 8 月 29 日 9 时 56 分 44 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 875 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 875 罐被烧坍塌, 874 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789.0473 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 875 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 、 876 、 877 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 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 1991 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 ,罐壁高度 15.86m ,罐容 20000m3 ,安全储存量18000m3 。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 2006 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 0# 国Ⅲ柴油 (885.135吨/1061.695 m 3 )。
875# 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 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 17.193 吨;罐壁开通气孔( 12 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 1 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 1 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 300 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 / 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 / 年煤油加氢;450 万吨 / 年常减压蒸馏B2 (常 2)、 B3(常 3)、 C1(减 1)线 (以下简称二蒸馏B2 、 B3 、 C1 线 );8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单位简介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874#~877#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0000m3柴油罐区,西邻成品汽油罐区,南邻成品汽油及汽油调和组分罐区,北邻成品汽油罐区。
874#、875#为一罐组,876#、877#为另一罐组,两罐组间有一道隔堤。
875#罐建于1986年,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拱顶结构,罐体高15.86m、内径40.5m,设计油品储存能力20000m3。
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储存介质为轻质柴油,2007年11月投用。
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t;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m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m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µm;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8时10分左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大班长吴某接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徐某的调度指令,要求将柴油调合一线从877#罐改至875#罐。
在与车间工艺员尤某核实确认后,8时30分左右,吴某通知一班班长周某准备做此项工作,周某通知内操员多某让她联系上游装置操作员等相关人员;9时30分左右,多某通知周某切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于是,周某赶到875#罐组立确认收油流程,并在现场用对讲机通知多某可以切换,多某随后开始切换作业;9时52分40秒,875#罐入口电动阀开启,液面从静置状态的0.969m逐渐上升;9时56分44秒,875#罐突然发生爆燃,罐底撕裂,并引起火灾。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875#罐在浮盘未浮起的情况下,收油管出口流速达4.34m/s,超过1m/s 的安全界限,产生大量静电并发生放电,在浮盘下引燃油雾、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80万t柴油加氢装置波动,造成较多轻组分进入875#罐),发生爆炸。
重大火灾事故案例在现代社会,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一些重大火灾事故案例,以便引起人们对火灾的重视,增强火灾防范意识。
1991年6月21日,中国大连石化公司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当时,由于管道泄漏引发了火灾,大量的石油产品被引燃,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火灾事故发生在化工厂,所以有毒气体和化学物质的泄漏使得火灾事故的后果更加严重。
这一次火灾事故造成了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遭受了恐怖袭击,两架飞机相继撞击了世贸中心的两座大楼,随后引发了大火。
由于世贸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子塔建筑,火灾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
大楼内的上千人被困,数百名消防人员奋力扑救,但最终还是有近3000人在这场火灾事故中丧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事故之一。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发生了一起棉纺织厂火灾事故。
这家工厂位于一栋8层楼房的顶层,当时有大约2500名工人在厂房内工作。
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楼房内部没有适当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大部分工人被困在了楼内。
最终,这起火灾事故造成了1129人死亡,2400多人受伤,成为了孟加拉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事故之一。
以上这些重大火灾事故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火灾事故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重视火灾防范工作,加强对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做好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通过对这些重大火灾事故案例的了解,我们应该认识到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火灾防范意识,做好火灾预防工作,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877存量后,3)。
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氢、馏B3(管径万加氢8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温度40℃;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
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馏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 Array左右的875罐含硫量小于350PPm,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十大火灾事故分析导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难事件,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经济的损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受灾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相关工程和管理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对这些火灾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火灾的危害性,也有利于我们提高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本文将分析十大火灾事故,包括其事发原因、影响和相关教训,旨在为灾害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标致汽车公司火灾事故发生时间:2017年8月13日发生地点:法国事故概况:2017年8月13日,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位于多芬市的一家工厂发生火灾,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工厂建筑和生产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近千名工人失业。
事故原因分析:1. 电气设备故障:据初步调查,该火灾事故可能是由于工厂内的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
2. 消防设施不到位:该工厂的消防设施设置不到位,导致火灾发生后无法迅速得到控制。
建议教训:1. 做好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检查和更换老化设备,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2. 完善消防设施设置,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中国大连石化火灾事故发生时间:2018年7月16日发生地点:中国大连事故概况:2018年7月16日,中国大连石化公司的一座储油罐发生火灾事故,事故造成至少19人死亡,28人受伤。
火灾持续了近20个小时才被扑灭。
事故原因分析:1. 管理不善:相关责任部门在储油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职行为,导致了该火灾事故的发生;2. 紧急救援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石化公司的紧急救援措施不到位,导致了伤亡人员的增加。
建议教训:1. 加强储油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安全意识;2. 完善紧急救援预案,提高事故应对和处理能力。
三、巴西里约热内卢巴尔巴火灾事故发生时间:2018年9月2日发生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事故概况: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家博物馆发生大火,烧毁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珍贵展品和文物。
十大爆炸火灾事故分析报告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特别是如果火灾伴随着爆炸,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本报告将对十起爆炸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了解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演变过程以及应对措施,以减少火灾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一、天津港爆炸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于2015年8月12日,导致了173人死亡,798人受伤,另有8人失踪。
爆炸起因是因为危险化学品存储及处理不当,导致火灾和爆炸。
分析:事故中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存储危险化学品的场地不符合规定,以及管理不善。
另外,事故发生后,救援不及时也加重了伤亡。
应对措施: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处理要严格执行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美国德克萨斯城胡士塔铵火灾事故德克萨斯城胡士塔铵火灾事故发生于2013年4月17日,导致了15人死亡,160人受伤,另有12人失踪。
事故的起因是火灾引发了铵硝化合物的爆炸。
分析:事故中铵硝化合物存储不当,加上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了爆炸的发生。
应对措施: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管理,对天气条件极端的地区要加强监管。
三、中国大连石化爆炸事故大连石化爆炸事故发生于2010年7月16日,导致了5人死亡,18人受伤。
事故是由12槽车内硝化棉自燃引发的爆炸。
分析:事故中硝化棉自燃是导致爆炸的原因,所以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运输要加强监管,加强安全措施。
四、日本宗像市气体压缩机爆炸事故宗像市气体压缩机爆炸事故发生于2014年12月1日,导致了1人死亡,7人受伤。
事故是由压缩机从化学反应室喷出液氨,液氨着火引起的爆炸。
分析:事故中化学压缩机的安全性能不足,导致了液氨的喷出,引发了爆炸。
应对措施: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要加强安全性能,加强设备的安全性能。
五、南非格罗布莱斯达姆铂矿石坑爆炸事故格罗布莱斯达姆铂矿石坑爆炸事故发生于1986年8月16日,导致了177人死亡,160人受伤。
事故是由铂矿状黏土崩塌引发的爆炸。
案例分析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近年来,大连石化公司连续发生同类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肃查处事故,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辽宁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和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也分别做出指示批示,对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辽宁省安全监管局和大连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指导和指挥事故抢险救援等工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在辽宁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辽宁省安全监管局的指导下,大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安监、监察、公安、总工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大连石化公司三苯罐区“6•2”较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邀请市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10名专家参加事故调查。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通知,进行了挂牌跟踪督办。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检测试验、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事故调查报告已经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监察部全面审核并批准了事故调查报告。
Noisy horns on the road, noisy quarrels around, loud readings from the school, and swearing of dissatisfactionwith the worl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大连石化公司“2011.7.16”火灾事故2011年7月16日14时25分,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E-1007D管程原油封头法兰发生泄漏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装置部分钢框架、换热器、管线、阀门等过火,无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未造成污染。
一、事故装置简介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6年3月建设投产。
装置的运转时数为每年8400h,装置运转周期为3年1修。
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塔C-1101塔底的减压渣油(350℃),经减压渣油泵P-1106A/B抽出后,通过E-1011A~F(初馏塔底油/减压渣油换热器)与初馏塔底油(228℃)换热冷却至260℃,再经E-1007A~D(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壳层换热冷却至160℃,之后分为两路,一路(80%)直接作为渣油加氢装置热进料;另一路(20%)通过E-1041A~D(减压渣油冷却器)冷却至90℃后送罐区,E-1007A~D管程为原油(壳程介质为减压渣油),由原油泵P-1001A/B/C升压后,先后经脱前原油换热器E-1001A/B、E-1002、E-1003、E-1004A/B和E-1005A~F预热到135℃左右后,进入两级电脱盐罐V-1001/2脱盐,脱后原油再分两路进入E-1006A~D、E-1007A~D,与减压二中/减二线和减压渣油换热,换热后再经E-1008与减压三中/减三线换热,最后经3.5MPa蒸汽加热器E-1009加热到190℃左右后进入初馏塔C-1001。
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8年5月首次停检,2011年5月进行第二次停检,2011年5月6日,该装置停车。
大连石化716事故: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事故经过:当天上午,大连石化公司一装置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可燃气体泄漏。
在遇到明火后,泄漏的可燃气体迅速引发火灾。
火势蔓延迅速,现场浓烟滚滚,情况十分危急。
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紧急疏散周边群众。
经过消防官兵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火灾最终被扑灭。
事故原因:1.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燃气体泄漏。
2.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管不力。
3. 预防措施不完善,未能有效隔离火源和可燃气体。
教训与反思: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企业要加强对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要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5. 强化隐患排查,杜绝事故发生。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大连石化716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连石化716事故:从悲痛中汲取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事故的影响:火灾事故不仅给受伤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让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遭受重创。
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舆论对此广泛关注。
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后续处理: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连石化灌区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截至13时20分,火已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于该大型储油罐内存放了约800吨成品柴油,并且位于该公司厂区成品油储藏区中心位置,周边还有许多各类化工产品储藏罐,大火很快危及到了周边存储罐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有关方面迅速调集了包括航空消防车在内的约70辆消防车,近300名消防战士,紧急赶往现场参与灭火和增援,对处在危险中的其他化工存储罐降温防火。
火灾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从大连市中心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隔海就能看到远处冒起的冲天浓烟,路上到处都是拉着警报赶往现场的消防车。
离厂区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处理动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月30日在大连石化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免去蒋凡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调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冷胜军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8月31日表示,大连石化在一年内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充分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中石油集团公司同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任组长,抽调技术和管理专家进驻大连石化,在国家安监总局指导下,配合大连市事故调查组,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更深层次的事故分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扎实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
三、事故延伸2011年7月16日:千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
近一年石化企业重大安全事故一览近期石化企业事故多发,中海油蓬莱、绥中油田相继发生溢油事件、中海油惠州炼厂也发生泄漏着火事故。
今天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是中石油一年来发生的第四次事故。
在这里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一年来较重大的石化企业安全事故。
2011年“8·29”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8月29日上午10时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
据悉,是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着火点系连接两罐体之间管线爆裂引发。
火灾发生后,公安部调集65台消防车、组织296名消防官兵全力救援。
到13时20分左右,火灾基本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可能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据介绍,今年发生火灾的地方与去年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仅隔着一道海。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2011年“7·16”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大火持续6小时7月16日14时25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原大连石油七厂)三号港附近炼油装置发生火灾。
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于19时57分将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
有知情人士透露,引发火灾原因是一炼油装置“三蒸馏转换器”发生泄漏起火,大火燃烧了6个小时后才被熄灭。
据炼油厂人士介绍,事发车间刚刚经过检修。
2011年“7·12”绥中36-1油田少量原油落海7月12日13时30分左右,位于渤海辽宁湾的中海油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中控发生故障,全油田生产中断,原油落海。
据初步估算,溢油量大约0.1至0.15立方米,在事发海域发现1平方公里油膜分布。
随后中海油总公司对海面漂油采取了抛撒吸油毡、喷洒消油剂等溢油处置措施,并安排4艘工作船携带相应溢油应急资源赶赴现场,同时,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也进入应急状态。
大连石化“ 8.29 ”火灾扑救情况2011 年 8 月 29 日 9 时 58 分,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 875#柴油储罐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于 13 时 20 分左右扑灭明火,历时 3 小时 22 分。
在本次火灾扑救中,大连石化消防支队参战车辆共 21台(艘),其中战勤车辆 17台,消防艇 1 艘、后勤装备车 1台,指挥车 2台, 208名消防指战员参战。
10 时15 分,大连市消防局到达现场。
一、基本情况罐区的消防道路为环形,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储罐设有固定喷淋系统和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事故时主风向为南风,风力 4-5 级。
二、扑救经过(一)接警出动8月 29日9时58分,消防支队接生产运行处通知填海四区着火立即出动。
9时 59分,火警调度室接储运车间八七操作室报警 875# 柴油罐着火,支队值班员立即发警,调集四个战勤中队全部出动,并通知三蒸馏现场监视车辆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艇备航,设备中队做好启泵供水准备。
(二)火情侦察10 时 03 分,消防支队指挥员到达现场,经现场侦察,确认 875 号罐已经陷入火海,同一防火堤内的 874 号罐受到火势威胁。
经与车间确认, 875 号罐着火介质为柴油,储罐内油量大约为 800吨,相邻的 874 号罐内存柴油约 14000 吨,罐区东南两侧均为公用输油(气)管排,西侧与同罐组内 876 号、877号罐的管线连通,现场无人员被困。
(三)确定战术鉴于着火介质为轻质油,燃烧热值高,且已形成流淌火,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临近罐体和管线构成极大威胁,消防支队指挥员当即决定:采取四面堵截包围,重点保护,逐片消灭的原则,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四)战斗展开第一阶段:冷却保护,控制扩散特勤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及三蒸馏现场监护车辆先后到达现场。
各中队按支队指挥员的部署迅速展开战斗。
为加强第一时间冷却力量,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喷淋设施,并中转泡沫线阀门。
大连石化公司火灾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11年7月16日14时25分,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E-1007D管程原油封头法兰发生泄漏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装置部分钢框架、换热器、管线、阀门等过火,无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未造成污染。
一、事故装置简介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6年3月建设投产。
装置的运转时数为每年8400h,装置运转周期为3年1修。
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塔C-1101塔底的减压渣油(350℃),经减压渣油泵P-1106A/B抽出后,通过E-1011A~F(初馏塔底油/减压渣油换热器)与初馏塔底油(228℃)换热冷却至260℃,再经E-1007A~D(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壳层换热冷却至160℃,之后分为两路,一路(80%)直接作为渣油加氢装置热进料;另一路(20%)通过E-1041A~D(减压渣油冷却器)冷却至90℃后送罐区,E-1007A~D管程为原油(壳程介质为减压渣油),由原油泵P-1001A/B/C升压后,先后经脱前原油换热器E-1001A/B、E-1002、E-1003、E-1004A/B和E-1005A~F预热到135℃左右后,进入两级电脱盐罐V-1001/2脱盐,脱后原油再分两路进入E-1006A~D、E-1007A~D,与减压二中/减二线和减压渣油换热,换热后再经E-1008与减压三中/减三线换热,最后经3.5MPa蒸汽加热器E-1009加热到190℃左右后进入初馏塔C-1001。
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8年5月首次停检,2011年5月进行第二次停检,2011年5月6日,该装置停车。
6月26日,装置开始进入开工程序,按照开工规程进行蒸汽贯通试压,换热器在250℃、350℃状态下按规定完成二次升温热紧固等程序。
装置于6月30日开工正常,产品合格。
二、事故经过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生产平稳,各项操作参数正常。
14时左右,当班班长史某、设备员唐某对该装置例行巡检,巡检至轻烃装置与换热器之间的消防通道时,发现其西侧换热器区域的三层部位冒烟,两人相继快速来到三层平台查看,在距离换热器E-1007D约5m处,发现其东侧管箱法兰密封下部有油品滴漏,约10cm宽。
两人正准备下去安排抢修车间进行紧固时,该泄漏部位突然发出“呲”的一声响,随即该部位油品呈喷射状呲出,两人快速跑下楼梯,分别跑向渣油、原油泵和控制室,欲关闭渣油、原油泵和通知内操。
班长史某跑到常减压北侧时(约30s左右),听到换热器区域发出“轰”的一声响,换热器区域火苗串起。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经调查组测试和现场勘查分析确定,E-1007D管箱法兰突然大量泄漏,泄漏原油流淌在三层平台上,沿平台板间的缝隙处流到其下方二层的换热器(E-1011A/D)裸露的法兰上(法兰温度350~360℃,原油的闪点在-6.7~32.2℃),原油泄漏后产生可燃蒸气,遇高温燃烧着火。
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垫片质量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1)垫片质量存在缺陷。
事故调查组在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抽取了与制造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同一批次的垫片材料,送安徽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要求按照《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进行检测。
经检测,压缩率、回弹率、吸油率等3个单项评价为不合格。
压缩率低于标准10.3%,造成初始安装预紧力大,密封效果降低;回弹率低于标准6.3%,垫片的补偿能力弱,密封效果降低;吸油率高于标准14%,垫片密封性能降低。
2)垫片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系采用3毫米厚冲齿板柔性石墨板材加工,没有达到垫片厚度 4.5mm的设计要求,造成密封性能降低。
3)垫片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对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三四次拼接点焊,不符合《管法兰用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技术条件》(GB/T19675.2—2005)规定的“外径超过1m的垫片生产,如需拼接,应征得需方同意”的要求。
(2)提出的垫片技术要求不全面、垫片验收管理不到位。
1)技术要求不全面,审核把关不严。
2008年检修时,E-1007D采用的是波齿垫,本次检修时,对包括E-1007D在内的E-1007A/B/C换热器,采用了柔性石墨加强垫片。
生产新区在向物资采购管理部门提出ERP选码要求时,提出了内外径、材质要求,没有提出结构、厚度等其他技术要求。
生产新区在得知施工单位施工员徐某损坏了4个尺寸为1852mm×1802mm的E-1007D换热器垫片后,按照采购码显示的E-1007D垫片技术要求,通过内部邮箱,向物资采购管理部计划员张某提出垫片采购要求。
由于提出的垫片技术要求不全面,致使垫片损坏后的再次采购过程中,技术要求仍然不全面的采购要求进入采购环节。
机动设备处在垫片正常的计划采购过程中,对生产新区提出的E-1007D 垫片技术要求(只有材质0Cr18Ni9柔性石墨、直径1852mm×1802mm和数量要求,没有垫片厚度、结构和垫片施工等技术要求),没有提出完善E-1007D垫片技术内容的审核意见,使得生产新区在E-1007垫片损坏后进行的再次采购时,向物资采购管理部提出与E-1007垫片正常计划采购时同样的要求,致使设计单位要求的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零部件整体加工、《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SHS01009-2004)规定的“管箱、浮头内有隔板时,其垫片应整体加工,不得有影响密封的缺陷”和《管法兰用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技术条件》(GB/T19675.2—2005)规定的“外径超过1m的垫片生产,如需拼接,应征得需方同意垫片整体加工”的技术要求没有在物资采购部得到落实,也使得垫片4.5mm 厚的设计要求无法在物资采购部得到落实。
进而在垫片制造厂家,垫片厚度等技术指标也无法得到落实。
2)采购违反公司规定。
物资采购管理部计划员在得到生产新区提出垫片采购电子邮件后,没有向相关领导请示,就直接将邮件打印,传真给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进行采购。
物资采购管理部计划员直接向生产单位下达采购要求,不符合《物资采购管理规定》(QG/DSH13.18—2009)要求的“物资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物资采购计划,不得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和“急用料由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直接通知”的规定。
3)验收管理不到位。
物资采购管理部在对垫片进行验收时,仅计划员一人对垫片进行了外观检查,没有对数量、内外径、厚度、结构进行检查。
违反了《物资采购管理规定》(QG/DSH13.18—2009)要求的“直送料由物资采购部门组织工程管理部、监理、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及供应商一起交接验收”的规定。
某石化建设公司材料员(兼保管员)王某让施工员徐某一人进入库房,对材料库房没有严格值守,没有做好易损伤垫片的防护工作,施工员徐某无意损坏了4个某石化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E-1007垫片。
在新更换的垫片入库时,未做到实物与合格证内容相符。
在接到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垫片时,施工员徐某违反程序,提前将垫片上的合格证撕下(在“7.16”事故发生前,再也没有将该合格证展示给任何人看过),让司机将这批没有附带合格证的E-1007垫片送到库房。
在现场安装前,当监理人员向徐某索要E-1007D垫片合格证时,徐某掏出一张不属于该垫片的合格证展示给监理人员查看,致使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垫片进入安装环节。
且作业班长、带班组长把关不严,未认真核对垫片合格证就进行施工,造成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垫片被安装。
生产新区参与进场材料设备的交接验收,在E-1007D换热器垫片进场后,没发现垫片存在缺欠,验收工作不到位。
(3)施工过程存在问题。
某石化建设公司进行垫片安装时,由于E-1007D管箱侧法兰垫片与隔板垫片没有整体加工,导致垫片定位困难,致使垫片偏移。
在法兰螺栓紧固过程中,某石化建设公司施工人员使用铜锤对螺栓进行紧固,由于施工人员的力量大小、用力角度不同,致使螺栓紧固程度不同,压紧力不均匀,造成材质未达到相关标准,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冲齿板石墨垫片局部“散架”。
运行后大连石化建安公司的两次紧固,使不耐多次紧固的冲齿板垫片进一步破坏,加剧了“散架”,直至“压溃”。
四、责任者处理1.物资采购管理部配件科计划员张某,负责所管辖类别物资的供应工作,并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合格。
但其在此次事故垫片外委加工制作及验收中,没有严格执行公司《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物资验收管理办法》。
6月12日接到计划后,安排大连市某石化机械配件厂生产,没有认真组织验收、交接,导致不合格材料使用,对此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奖惩办法》(QG/DSH08.34—2009)第十七条第四款:“对一般事故A级发生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降级、撤职或者留用察看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规定,给予留用察看一年处分,并调离现岗位。
2.物资采购管理部配件科科长王某,负责配件科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科内物资采购业务及管理工作,负责对所管辖物资采购计划、合同进行审批、审核。
对此起事故垫片的采购计划审批、审核不到位,对《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物资验收管理办法》制度执行不严,对此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奖惩办法》(QG/DSH08.34—2009)第十七条第四款,给予撤销科长职务的处分。
3.物资采购管理部副部长徐某,分管配件、仪电、验收科,负责协助部长工作,履行分管的工作职责,并对分管工作质量负责;对所管辖物资采购计划、合同进行审批、审核。
对外委加工制作的垫片没有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组织监理、安装单位、使用单位一起交接验收,导致不合格材料使用,对此起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奖惩办法》(QG/DSH08.34—2009)第十七条第四款,给予撤销副部长职务的处分。
4.物资采购管理部部长宋某,主持物资采购管理部工作,对物资采购管理部的工作质量负责,并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此起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奖惩办法》(QG/DSH08.34—2009)第十七条第四款,给予记过处分。
5.生产新区设备员唐某,对本装置的工程质量负责,参加检修质量检查、技术鉴定和验收,负责装置检维修计划的提出和现场安装作业的监督管理。
在对换热器E-1007A~D进行抽芯子、试压、修理的工程施工计划单中,对需更换垫片的技术要求数据提出不全,对垫片验收把关不严,现场作业监督不到位,对此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