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科学发展观教案
教案标题:科学发展观
教案目标:
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 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课件;
3. 相关教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为什么重要。步骤二:概念解析(10分钟)
教师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等。
步骤三:重要意义(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例如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个人职业规划等。
步骤五: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提出如何培养和践行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例如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关注社会责任等。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培养正确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践;
2. 学生可撰写小论文,探讨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和挑战。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析】
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等原因,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形势、国家政策的把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分析】
1、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2、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
知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
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重难点分析】
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议、思、练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思):
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二、讲授新课: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板书)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板书)
教案
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3、从总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认识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
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内容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2.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科学发展观教育授课教案
(授课时长约15分钟)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战友们:
大家好!
根据今天赛程的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知识。由于水平有限,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敬礼!)
(授课目的)希望通过今天的授课,使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主要内容)今天的课将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三是官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教学重点)在授课中,要求大家重点把握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授课时间)大约15分钟。
首先我们讲第一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确切的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对于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更精辟的表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以这么说,新内涵不但纠正了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它还反映了当今世界主流的发展观。
好,我们刚刚简要的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那么,科学发展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根据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讲第二点——
科学发展观教案
篇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
《树立科学发展观》教案
―正视现实的压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要进一步持续地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懂得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学会保护环境的一些技能。使学生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树立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改革开放,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积极性,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要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P49思想驿站:想一想上面几幅图所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压力。你在生活中还会发现哪些实例?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做?
二、新课学习
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迅速。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较快的人口增长势头给我国经济、教育、就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就业的矛盾。
【关键字】理论
科学理论引领前进道路——科学发展观教案1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第一课
2、学生交流所得所学
三、师生互动
(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哪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况?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2009-04-1200:1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首次提出。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正式提出。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部分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放在该段末尾提出来。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和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对科学发展观作进一步的阐述。
科学发展观教案语言
教案标题:科学发展观教案语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 学生的教材和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b. 分析科学发展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
3. 案例分析(20分钟):
a. 提供一些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理
解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应用。
b.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来
解决这些问题。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科学发展观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应用进
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行业,分析该领域或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
点评和指导,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