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86 KB
- 文档页数:1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地理知识点梳理篇一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篇二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七年级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也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因此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在七年级地理科学的学
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地球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是一个略带扁扁的球体。地球的
赤道周长为40000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为6378
公里。因此,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表面积为510072000平
方公里,体积为1.08321×10¹²公里。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地球的分
带和各个带的特点。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日(24小时)。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了解地球的运动,还需谨记太阳光的影响和地球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三、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千米。地球上的经纬度是人们衡量地理位置的基本参数。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方面。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快速变化,显示出了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趋势。我们应了解地球环境的状况,积极为地球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
五、地球的资源开发
地球上的资源包括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两大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们的人类世界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地球资源开发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石油、煤炭、钢铁、光伏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结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了解地球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地球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之中,共同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关于地球的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关于地球的七年级地理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
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
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
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
)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纬线、纬度
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
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
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形状和大小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
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
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
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
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
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
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
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
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知识点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认识地球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第一步。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北半球略微扁平,南半球略微饱满,其赤道直径与极半径的比值为约3.14:1。它的直径约为1.27万公里,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
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的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
转的运动,它的周期为365.24天。
三、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是由经度和纬度表示的。经度是指通过一个点
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所张角的度数,它的范围是0°~180°E或
W。纬度是指通过一个点的纬线与赤道之间所张角的度数,它的
范围是0°~90°N或S。
四、地球的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主要包括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四个系统。它们
相互交错、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整体。
五、地球的自然环境问题
地球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尽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总之,认识地球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地球,
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教育部审定(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球体(不规则的球体)。
(1)人类认识地球的基本过程:
①天圆地方说: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就含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②月食推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呈圆弧形,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从一个地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最终回到原点,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④目睹地球是个球体:20世纪中期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第一次目睹了地球是个球体的全貌;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载人飞船(“东方一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二、地球的大小
①地球半径: 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③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以上数据表面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
球上还有很多高低起伏的山地和海洋)。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1)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①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②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③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②经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③0o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力旧止的经线为0o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初⼀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想要了解初⼀地理知识点的⼩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初⼀地理知识点归纳”,本⽂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
①地球是⼀个两极稍扁,⾚道略⿎的椭球体。
②葡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次实现了⼈类环绕地球⼀周的航⾏。
③地球表⾯积5.1亿平⽅千⽶,最⼤周长4万千⽶,⾚道半径6378千⽶,极半径6357千⽶,平均半径6371千⽶。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道是最⼤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表⽰;⾚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表⽰。
③以⾚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道以北是北半球,⾚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E”表⽰;本初⼦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W”表⽰。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于20°W或⼤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于20°W或⼩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向周期产⽣的⾃然现象。
初中初一地理第一单元小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航天员在太空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环海航行路线:
西班牙(欧洲)—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太平洋—关岛—菲律宾群岛(亚洲)—印度洋—好望角(非洲)—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经线和纬线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1)纬度:
①纬度的起点:0°纬线是赤道,最长的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南半球。
②纬度的确定:向北越来越大的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越来越大的为南纬,用“S”表示。最大纬
度为90°,即为北极点(90°N)和南极点(90°S)。最小纬度是0°。
③特殊纬线:
A:23.5°N:北回归线,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
B:23.5°S:南回归线,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
C:66.5°N:北极圈,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D: 66.5°S:南极圈,是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E: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经度:
①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确定:由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东经,用“E”,东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由0°经线向
七年级地理全册知识点整理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三、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两极略扁,赤道略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为4万
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地球制作成的模型。
2.经线和经度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也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
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
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是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例如中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一天)。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
初一第一章地理总结知识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直径约为12750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地
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周期为一年。
3. 地球的经纬度
地球的经度是指连接两极的大圆线上的任意一点与起初子午线的角度大小。
地球的纬度是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圆的切线与赤道所成的角度。
4. 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的单位均为度。
5. 万有引力和地球引力
万有引力是一种质点间普遍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地球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
两种力是使地球固定在太空中的主要原因。
6.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
土壤组成;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岩浆、岩石和金属组成;地核分为外核
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7.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经73°33′至135°05′,北纬3°51′至53°33′之间,东西宽约5000千米,南北
长约5500千米。
8. 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等自然要素;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宗教、语言、文化等人文要素。
9. 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是指按照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包括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华南丘陵、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新疆伊犁盆地等。
七年级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生物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我总结归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直径约为 12,742 公里,表面积约为 510 百万平方公里。
2.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标等基本要素,会看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一种方法,包括经度和纬度。
4. 地球上的五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是地球上的五大洲。
5. 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是地球上的四大洋。
6. 气候类型: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气象状态,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7.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海岸线和沙漠等。
二、生物
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是指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特
征的有机体。
2. 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亲缘关系等因素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林奈分类法和生物系统分类法。
3.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4.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和有无翅膀等特征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分类方法有脊索动物门和无脊椎动物门。
5. 动物的器官:动物的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肺部、胃部和神经系统等。
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
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一年四季的变化。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
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