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人成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小学寓言故事——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
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
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
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
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
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穿井得一人》教案《穿井得一人》教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穿、溉、汲、及、闻、道等。
(重点)2.通过情节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寓意。
(难点)3.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发言及传播观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三人成虎》(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字音:溉汲(ɡài jí)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3.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问之于丁氏(于:向)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
)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9. 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重要虚词。
(1)之①宋之丁氏(助词,的)②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话)③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⑤得一人之使(助词,的)⑥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2)其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②其人曰(代词,那)③奈何忧其坏(代词,它)(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②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③国人道之(古义:讲述;今义:道理)疏通文意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初一语文习材料《穿井得一人》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故事旨意,创造性得复述故事;【重难点】1.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2.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知识梳理:【作者介绍】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
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派家里的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2.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内容。
3. 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课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诗经》中的几首古诗,通过研究这些古诗,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并了解古代文化。
2. 词汇和短语研究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包括:先民、赞美、秩序、草案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和短语,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口头表达训练本单元将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和讨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2.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巩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个别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提高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单元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1. 参与度: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表现出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能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如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作业完成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并是否准确无误。
六、教学建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多安排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
2.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程度。
说虎教学目标: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重点:用《说虎》中的观点解说本单元有关各篇的内容。
教学难点:《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
字伯温,晚号犁眉公。
谥号文成。
博学,通天文,兵法。
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
(二)课文读解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
不啻(chì):不止。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食于虎:被老虎吃掉。
于,被。
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
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
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寝:躺着休息,卧。
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故:所以。
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
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
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为:被,表示被动关系。
是故:所以,因此。
类:相同。
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
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三)理清内容结构(四)探究主题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三人成虎寓言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三人成虎》,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含义,并对寓言中的道理进行反思和思考。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者打印好的寓言故事《三人成虎》。
2. 黑板或者白板。
3. 各种习题材料,如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先以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让学生尝试猜测其意思。
然后教师对其含义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相信虚构的事物。
步骤二:阅读寓言故事(10分钟)教师将寓言故事《三人成虎》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默读。
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或者阅读教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含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问题,如:“为什么大部分人都相信虎的存在?”,“作者想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传达什么道理?”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分享讨论(10分钟)选择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小组的观点,并进一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五:思考和反思(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个别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回答。
例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虎的存在?”,“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等等。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课堂讨论。
步骤六:拓展阅读(10分钟)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提供一些与寓言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背景等。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七:评价与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提出一些评价和建议。
学生可以就自己对寓言的理解、思考能力以及讨论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8 第22课《寓言四则》学习任务单——————核心任务:中国古代寓言阅读——————1.自主阅读这二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励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学习《穿井得一人》活动一:传声筒,感谣言1.趣味游戏:传声筒游戏规则:老师随机选择一组同学参加活动,该组第一排的同学打开并记住纸条上的话,然后悄声传给后排的同学,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位同学复述纸条上的内容。
注意:每人只能说一遍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在传声的过程中,语言经过一个又一个人的传播,容易变味。
让学生体会不准确的表达。
2.解释名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翻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
市井本来没有老虎,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总结:在传声的过程中,语言经过一个又一个人的传播,容易变味,偏离述说者的初衷,因而成为谣言。
今天我们走进这个关于谣言的故事——穿井得一人。
活动二:演故事,明谣言据图片提示,梳理并演绎这个故事。
看谁演得最生动?活动要求:1.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2.为人物设计动作、神态,增加表演生动性;3.扮演国人和宋君的同学需要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语言。
活动三:编故事,正谣言1.提问:假设宋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
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2.活动:请你改编这个故事,以纠正故事中的谣言?3.思考:你认为改编的故事和原来的故事,哪一个更好?4.为什么"丁氏穿井得到一个人"这样离奇的传闻却可以在整个国都传得沸沸扬扬?【比较阅读】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及道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及道理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及道理三人成虎【出处】《战国策·魏策二》《韩非子·内储说左上》【比喻义】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教课设计新人教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累积常有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知识目标2.认识“谦辞”和“敬辞”的观点,累积拥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
3.背诵两篇短文。
1.联合说明,运用工具书,疏导词句,理解文义。
(要点)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学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事物。
(难点)2感觉先人的生活情味和文化涵养,赏识古代少年的聪颖和方正,感情目标拉近与先人的心理距离。
第1课时《咏雪》1.朗诵文言文,认识文言文粗心,累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议论剖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花是寒冷的冬季里仁爱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品,它是那样的贞洁、轻快,你能拿什么比较它呢?今日,我们一同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累积,疏导文义1.自读课文,依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此刻,假如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假如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迷惑了。
庞葱又说:假如增添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1/7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2.读懂课文,理解要点词句。
三人成虎教案幼儿园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三人成虎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欺骗和误解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三人成虎游戏规则,欺骗和误解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时间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1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0分钟。
1.4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
1.5 教学材料三人成虎游戏牌,黑板,粉笔,二、教学步骤2.1 步骤一: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人成虎”四个字,引导幼儿分析其中的含义,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
2.2 步骤二:游戏规则介绍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三人各自说谎,其中两人的谎言内容相同,另一人的答案是真的。
幼儿们需要分析谁在说谎,找出真相。
2.3 步骤三:游戏实践教师将游戏牌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玩一次游戏。
幼儿们尝试找出谁在说谎,了解欺骗与误解的区别和危害。
2.4 步骤四:讨论整理教师让幼儿自由讨论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
然后,针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2.5 步骤五:总结提高教师通过讨论活动和引导幼儿总结自己的体会,帮助幼儿加深对欺骗和误解的危害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介绍三人成虎游戏规则。
2.分析谁在说谎,找出真相。
3.了解欺骗与误解的区别和危害。
3.2 教学难点1.幼儿理解三人成虎游戏规则的困难。
2.幼儿分析谁在说谎,找出真相的能力有限。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欺骗和误解的危害,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调整,通过多次实践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人成虎(教案)
庞恭①与太子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④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⑤信之。
”庞恭曰:“夫⑥市之无虎也明⑦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⑧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
①魏国大臣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③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④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⑤.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⑥.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⑦.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⑧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自称。
一.教学目标
用猜读法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进而理解文言文大意
正确认识猜读对学习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精神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猜读法理解文章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认识猜读要结合所学知识、经验。
四、教学方法:
激励法。
竞争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人成虎,猜的玄机)
量小非君子,----------------------------------------。
量小非君子,-----------------------------------------。
(二)导读。
结合朗读提示和注解,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提示:
1.请关注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质于邯郸han dan 地名,
夫市之无虎明矣fu 发语词
2.请关注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
(三)导学
通过猜读的方法,尝试让学生以男女竞猜的方式,快速说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质于邯郸联系现代汉语来猜
邯郸去大梁联系上下文来猜
愿王察之矣联系生活经验来猜
庞恭从邯郸反联系已掌握的知识来猜
竟不得见。
联系所学俗语或成语来猜
(四)导向.
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正确运用猜读法。
(五)导智和导趣——布置巩固课堂内容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