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85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举例(1)类型: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2)作用: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3)物质循环示意图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照上图讲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多戈壁和沙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植被稀少,草原面积广阔→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为灌溉农业。
四、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通过逻辑链条间接影响,存在因果关系)(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牵”的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终导致(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1.自然带的形成: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受不同气候影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自然带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其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
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但受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带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简言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在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
【中纬度陆地最明显】(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热条件】自然带的更替: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1.自然带的分布:(1)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3)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①温度因素: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②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③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生物循环.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制约和相互.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整体。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
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图中、、、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题组练通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题。
.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⑦.⑧.⑥.⑤解析:第题,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
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
第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题。
.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②③.①②.④⑤.③④.图示区域(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题,由图可知各要素中①为大气,②为生物,③为地质,④为地形,⑤为水文,其中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