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讲稿 第一 章 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旅游文化学第一章绪论1、1977年由被称为旅游业教育先驱者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首次提出“旅游文化”概念。
2、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的特点:①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②旅游文化研究已超越旅游经济的研究。
③重视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理论研究。
④旅游文化研究多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为着眼点。
3、1984年第一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分册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4、旅游文化学理论研究框架:“三要素结构论”(建立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认知构架上)和主体结构论。
5、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6、旅游文化学内容体系(图)21页7、旅游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属于旅游学和文化学交叉与综合性质的学科8、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法、③比较法、④田野工作、⑤模型或模式分析、⑥统计分析第二章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1、旅游文化本质与相关范畴的认识框架(图)35页2、旅游文化的特征:①一般特征:创造性、自由性、对象性、价值性、时空性、民族性、继承性②基本特征:流动性、开放性3、旅游文化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以旅游目的地作为最终极的载体相互作用、共创共生的过程和结果,是由旅游活动引致并迸发出来的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其实质是旅游引致的人化过程与结果。
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形成、功能与地位1、旅游文化形成机制模型(图)68页2、旅游文化的功能:①改塑自然;②发展文化;③推动社会;④繁荣经济;⑤陶冶人格3、旅游文化功能:从旅游者角度:神话传说、游记文学(游记、旅游诗等)、山水画、旅游摄影和历史遗踪从旅游业角度:神化、史化、名化、附会、创造第四章旅游审美文化1、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表现形态:优美、壮美、悲美、喜美2、审美特征: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中国旅游文化之黄山讲稿其一(含5篇)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之黄山讲稿其一黄山讲稿今天,带领大家从某些侧面了解一座大山。
之所以说从某些侧面,是因为这座山以变化万端取胜,它的灵动变化,使人不能全窥其貌。
它是“震旦国中第一奇山”。
【视频】“黄山开篇”,4分钟。
这就是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森林覆盖率56%,植被覆盖率83%,孕育动植物2000多种,兼有天下名山之美景,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雁荡山的巧石,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峨眉山的清秀。
古往今来,赞美黄山的人、赞美黄山的语言不计其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最高褒奖,这句话源于一个人对黄山的赞叹,他就是徐霞客,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中国的马可波罗,出生于江苏江阴县的一个富商家庭,年轻时就立志要走遍中国名山大川。
他的旅行人生分为三段,一是旅行的准备阶段,28岁以前,徐霞客主要是阅读地理文化遗产,凭兴趣游览了太湖和泰山等地,没有游记,二是28-48岁,游览了黄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嵩山等,只写了1卷游记,占他整个游记的十分之一,三是51-54岁南游,写了9卷。
30多年写了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历经16个省,徒步旅行,克服重重困难,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不管怎样,他都坚持将游历所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记录下来。
游记开始时间是5月19日,自2011年起,这个时间就是我国的旅游日。
徐霞客抱着“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凹如获至宝”的兴趣,遍观国家地理,1616年和1618年两登黄山,当他登上光明顶,发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由衷赞叹。
除了明代的徐霞客,清代学者赵吉士说:“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蜂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去雾之奇,信在铺海。
……”,有一个书生不信此言,毕竟“一人传其虚,万人传其实”的事多了去了,他怀疑黄山之美又是一个语言吹成的神话。
他决定亲自游览黄山,一探究竟。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重点难点
理解文化的含义及旅游文化的定义;
掌握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及其特征;
熟悉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及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文化的含义
文化: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所谓的文化或者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在前苏联学者中,尽管对什么是文化众说不一,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型:
一类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成就。
另一类是把文化定义为活动。
第三类是兼具上述两类的特点,称之为“活动——结果”型或“结果——活动”型。
广义:人类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对旅游文化的不同表述
1.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过去和现在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4.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或嫁接,而应该是以一般文化形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
本书对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构架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要素的关系之上,伴随旅游活动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旅游文化的内容
(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三)按照旅游商品交换特性划分: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
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大众性、时代性、创造性、民族性、阶级性、整合性、地域性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积淀深厚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旅游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冲突中吸收与融合,发扬光大
第三节旅游文化与旅游业
一、旅游业和旅游文化的关系
二、旅游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1.旅游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2.旅游文化是创建旅游品牌的基础
3.旅游文化的建设会带动旅游行业及社会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旅游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
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旅游文化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三、旅游文化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必须以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来对待旅游文化
整体观、持续观、公平观、资源观、全球观
必须以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来对待旅游文化
思考:如何理解旅游文化?
本章小结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架构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要素的关系之上,伴随旅游活动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