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题中“桥梁”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一讲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基本思路2.基本步骤3.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4.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典例1】如图甲所示,滑沙运动时,沙板相对沙地的速度大小会影响沙地对沙板的动摩擦因数。
假设滑沙者的速度超过8 m/s时,滑沙板与沙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5变为μ2=0.25。
如图乙所示,一滑沙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滑至坡底B (B 处为一平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地面,最后停在C 处。
已知沙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3=0.4,AB 坡长L =20.5 m ,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滑沙者到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沙者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距离;(3)滑沙者在AB 段与BC 段运动的时间之比。
解析 (1)滑沙者在斜面上刚开始运动时速度较小,设经过t 1时间下滑速度达到8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 1解得a 1=2 m/s 2所以t 1=v a 1=4 s 下滑的距离为x 1=12a 1t 21=16 m接下来下滑时的加速度a 2=g sin θ-μ2g cos θ=4 m/s 2下滑到B 点时,有v 2B -v 2=2a 2(L -x 1) 解得v B =10 m/s 。
(2)滑沙者在水平地面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a 3=μ3g =4 m/s 2所以能滑行的最远距离x 2=v 2B 2a 3=12.5 m 。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一力学综合题的特点力学综合题是一种含有多个物理过程、多个研究对象、运用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难度较大的题目。
它的特点就在于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上。
综合题的题型可以是计算、证明,又可以是选择、填空、问答。
但以计算题为多,故在此着重研究综合计算题。
二、力学综合题求解要领力学的知识总的来说就是力和运动问题,因而它包含了两大方面的规律:一是物体的受力规律,二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是由它的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所决定的。
由于力有三种作用效果:1、力的即时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a 或形变,2、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冲量 I ;3、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功 W 。
所以,加速度a,动量P和功W就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因而与上述三个桥梁密切相关的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动量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能知识包括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这些知识就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
若考查有关物理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须应用牛顿定律,若考查一个过程,三种方法都有可能,但方法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繁简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个定理,特别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的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因为两个守恒定律和两个定理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间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特别对于变力作用问题,在中学阶段无法用牛顿定律处理时,就更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解题的路子是多种多样的,可有不同的变通和组合,也还会有别的巧妙方法,如图象解题等。
只要在实践中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是不断会有所发现和发展的。
具体说,求解力学综合题的要领如下:在认真审题、做好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解题途径,而途径的选取,又该如何考虑呢选择的依据如下:1、题目中如果要求的是始、末状态的量,而它们又满足守恒条件,这时应优先运用守恒定律解题。
陕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陕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物理就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例如,汽车为什么会跑,篮球为什么会落下,这里面都有物理知识。
②重要程度:物理在高中学科中很重要,对理解自然现象、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
比如建筑设计得牢固与否就和物理力学知识有关。
③前置知识:初中物理知识是前置基础,像基本的力学概念,电学的电流、电压知识等。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比如电路的知识能让我们理解家庭电路的安装和维修;力学知识有助于理解建筑工程、桥梁建设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物理知识点像一张大网,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构成不同板块。
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分散在这些板块里。
例如电磁感应知识点就和电场、磁场知识有联系。
②关联知识:像能量守恒定律就和力学中的动能、势能以及热学中的内能等都有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包括电场、磁场的概念理解以及复杂的力学受力分析。
电场和磁场概念很抽象,不好理解;力学受力分析要考虑多个力,容易遗漏或多算。
④考点分析:在学业水平考试中,选择题会考查基本的概念,比如牛顿第几定律的内容;计算题会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像既有电场力又有重力的带电物体的运动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 牛顿第二定律】①概念辨析:牛顿第二定律说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简单说,你用越大的力推一个东西,它跑得就越快,但如果这东西本身很重,就会跑慢点。
②特征分析: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定律同时涉及到力、质量和加速度三个物理量。
③分类说明:此定律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受力分析中都能用。
直线运动中比如小车在水平拉力下的加速情况;曲线运动里面,平抛运动的小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也可以用这个定律分析。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情况。
如果是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就不适用了,像电子高速绕原子核转动就要用到量子力学的知识了。
2019年中考物理满分五大技巧目前是生最紧张的复习时刻,一部分同学整天忙于听课、做题,看不完的复习资料,做不完的题,忙得焦头烂额;一部分同学复习无序,无所措手足,抓不住重点,心烦意乱;也有的考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定型了,再努力也没戏了,放弃努力,采用“混”的态度。
这些问题都应该避免,总复习,做到5个必须能快速提高分数。
必须一:读透教材,落实基础知识有8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
有的同学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
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
例如在读书时,复习到概念和规律时,就要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1)这个概念规律怎么来的;(2)这个概念规律在讲什么事;(3)这个概念、规律有什么应用,(4)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们以密度为例:密度概念来自于自然现象,即“同体不同质,同质不同体”。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完密度,具体应用有鉴别物质;多种方法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密度与重力、压强,浮力概念之间,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特别是课文中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很容易与社会生活联系出题。
必须二: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复习课一要认真听课,二要手、脑、耳并用,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解题速度。
高考物理的常考题型和解题方法(一)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物理解题中“桥梁”的作用在学习物理时,解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靠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解决,而这些特殊的方法就需要物理中的“桥梁”来帮助我们解题。
那么,什么是物理中的“桥梁”呢?1. 物理中的“桥梁”是什么?物理中的“桥梁”是指那些起到连通物理知识的作用的概念或公式,它们帮助我们将不同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具体来说,物理中的“桥梁”包括以下几种:1.1 定义公式定义公式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桥梁”,它们为我们提供概念的定义和量的计算公式。
例如,力的定义公式F=ma、功的定义公式W=Fs,它们为我们理解和计算力和功提供了基础。
1.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桥梁”,它们帮助我们解决力的平衡和非平衡问题。
这三个定律为:•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解答力学问题时,根据牛顿三定律,我们可以画出自由体图、受力分析图,进而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等。
1.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解决能量问题的重要“桥梁”,它帮助我们计算系统内各种能量的转换和损耗。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i=E f其中,E i表示系统在初始状态下的能量,E f表示系统在最终状态下的能量,等号表示能量守恒。
在解答关于能量的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应用能量守恒定律,从而计算出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值。
1.4 量纲分析量纲分析是解决单位和量纲问题的重要“桥梁”,它帮助我们将不同的量纲统一。
在物理中,单位往往多种多样,当我们需要进行计算时,需要把不同单位的物理量统一成同样的单位,以便计算。
通过量纲分析,我们可以快速确定某个物理量的单位和公式,从而方便我们进行计算。
2. 物理中“桥梁”的作用上述几种物理中的“桥梁”,都是帮助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物理学与工程学相关知识物理学与工程学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学科领域。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工程学则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和创造实际应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理学与工程学之间的联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物理学基础知识在讨论物理学与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
这些概念包括质量、长度、时间、温度、能量、力、运动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身上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被创造或销毁,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这意味着能量的总量在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以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形式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换和传递。
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在高速运动下的物理现象,引入了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概念。
广义相对论则是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曲率。
相对论对于工程学中的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学基础知识工程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利用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和创造各种结构和设备。
工程学包括多个分支,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行为。
它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内容。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对于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和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桥梁位移的原理桥梁位移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桥梁结构整体发生的变形或移动。
桥梁位移的原理可分为静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原理两部分。
静力学原理是指桥梁在受力状态下的平衡条件。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当桥梁承受荷载时,荷载会在桥梁结构上产生水平力、垂直力和扭转力。
当这些力在结构上达到平衡时,桥梁就不会发生位移。
静力学原理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的位置,来判断桥梁是否会发生位移。
桥梁材料力学原理是指桥梁受力时内部材料的力学行为。
桥梁结构通常由多种材料组成,如混凝土、钢材等。
当桥梁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些材料会发生应力和应变。
应力是单位面积内的力的大小,应变是单位长度内的形变量。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当应力和应变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和极限变形能力时,材料会发生损伤或破坏。
因此,为了防止桥梁位移过大,设计中要保证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桥梁位移的原理还涉及到结构刚度和变形能力的概念。
刚度是指结构承受外力时产生的位移与作用力的比值,反映了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一般情况下,刚性结构的位移较小,而柔性结构的位移较大。
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定性,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刚度。
桥梁位移的控制是桥梁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设计阶段,需要通过严密的计算和分析,确定桥梁结构的形式、尺寸和材料,以达到满足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控制预应力和混凝土浇筑等工艺参数,以减小位移的发生。
此外,桥梁位移的改变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变化、风荷载、地震等自然因素都会对桥梁产生影响。
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从而导致桥梁的伸缩变形;风荷载会在桥梁上产生压力和力矩,引起结构的位移和振动;地震会使桥梁受到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从而导致结构产生动力位移。
因此,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到这些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桥梁位移是由静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由落体运动解题技巧及其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高中物理必修内容之一,它描述了在无外力作用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运动规律。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题技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巧妙应用。
一、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满足v=gt,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满足s=gt²/2。
其中,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s表示位移。
这些基本规律为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的物理量关系,也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自由落体运动解题技巧1.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在解题前,首先要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哪些物理量是已知的,哪些是需要求解的。
2.利用基本规律进行计算: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利用已知条件和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推导出未知物理量的数值。
3.注意单位换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理清逻辑思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理清思路,逐步推导,确保每一步计算和推导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结果检验:在求解出未知物理量的数值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三、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物体从高空坠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和速度,以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运输和使用。
2.自由落体运动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交通工程中,我们需要计算车辆从桥梁上坠落到水面的撞击力和破坏程度,以确保桥梁的稳固性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自由落体运动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在体育竞赛中,我们需要计算投掷物体的飞行轨迹和落点,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赛成绩。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题技巧和应用,我个人认为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和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设计中。
作者: 任祥会
作者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三岔中学,563101
出版物刊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页码: 31-3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解题思维 搭桥 应用 《科学》 物理量 参考点
摘要:在《科学》的一类试题中,由于解题思维需要转换和跳跃,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我们往往很难着手甚至感到没有办法解题.但如果换种思路,巧借一些"物理量"或"参考点、面"等作为"桥梁",则会感到前面豁然开朗,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根据本人平时的一些体会举几例与大家分享.一、借一些"物理量"搭桥在实际解题中,很多题目虽然没有要求求某些。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
1
)
2.选对象和划过程:隔离体或整体(系统)、找准状态和准确划分研究过程(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3.分析: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情况分析及能量专化分析。
有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光路图辅助解答。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三把“金钥匙”)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5.在依规律列式前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建立坐标,规定正方向等。
.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有时要用到数学函数关系式或几何关系方程。
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
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
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
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
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
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说明研究的对象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
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
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
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1)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 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困难和处理方法1. 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物理学中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等,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数学基础不扎实:物理学与数学有很大的关联,学生如果数学基础不扎实,就会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
3. 数学工具运用不熟练:在物理学习中,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数学工具,如函数、导数、积分等运算,若学生对这些数学工具的运用不熟练,就会导致物理题目的解答困难。
4. 实验操作技巧不熟练: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如使用仪器、测量物理量等,但有些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5.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物理学习中,有时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处理方法:1. 拓宽学习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物理方面的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拓宽学习渠道,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概念。
2. 建立数学知识桥梁:要解决物理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加强数学基础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可以找补习班、请教同学或老师进行辅导。
3. 多做题,加强实践:物理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多做题,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巩固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物理题目,并定期进行讲解和答疑,加深理解。
5.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讨论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增强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常常涉及概念理解、数学基础、数学工具运用、实验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应用等方面,通过拓宽学习方式,加强数学基础,多做题,培养实验操作技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物理的答题模板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一篇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留意物体的实际速度肯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假如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二篇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系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改变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图像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思维模板: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1)动力学问题: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依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讨论导体的受力状况,最终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最终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3)图像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同时留意斜率的物理意义.(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晰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互相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三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状况.(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始终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3)带电粒子在改变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改变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别性,经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思维模板: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状况,留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久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1)力和运动的关系:依据带电粒子的受力状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2)功能关系:依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改变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物理的答题模板第四篇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对此题型的考查主要表达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学试验等方面.主要涉及电路动态问题、电源功率问题、用电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或电源的U-I图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电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等.思维模板:(1)电路的动态分析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改变而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改变状况,即有R分→R总→I总→U端→I 分、U分.(2)电路故障分析是指对短路和断路故障的分析,短路的特点是有电流通过,但电压为零,而断路的特点是电压不为零,但电流为零,常依据短路及断路特点用仪器进行检测,也可将整个电路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理.(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导体的电压U与电流I的改变规律,若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若电阻随温度发生改变,电流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与该点对应的电阻值一般不相等.电源的外特性曲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画出的路端电压U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肯定值表示电源的内阻.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五篇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洁,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全部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全部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削减,哪些能量增加,依据削减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别形式,但在力学中也特别重要.许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依据题目状况敏捷选取.物理的答题模板第六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讨论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思维模板:(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依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改变或依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状况(使用中优先选择).(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留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③特别状况要视具体状况,依据题中的隐含条件推断.(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留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学问查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 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七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洁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1)圆心确实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依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下图).(2)半径确实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留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下图),即?φ=α=2θ.(3)运动时间确实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物理的答题模板第8篇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依据力来分析运动状况,也可以依据运动状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依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①。
高三复习有效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策略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纵向:力、电、光、原横向:必修71个考点,选修3-4有23个考点、3-5有13个考点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要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一轮复习应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与区别。
通过梳理,使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地有机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记忆和贮存,又不易遗忘,也便于在使用时快捷地提取。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各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等。
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既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高中物理情境化试题及情境化教学摘要:随着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面对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情景性试题悄然发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都有了新的要求,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深入与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物理专业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期实现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景化试题;情境化教学引言:新一轮高考改革将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当作重点考察的目的之一。
怎样检测学生掌握处理现实问题的技巧,试题情景化是必然趋势之一。
但究竟怎样的试题情景化才能够反映命题者的考试目标,在改革初期,还需要教育者的反思与探讨。
一、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所谓情景教育就是可以创造不同的试验情景方式,物理老师就可根据课程内容,创造试验情景方式,并事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而后,通过指导学生动手使用试验器具,并要求学生独立进行,从而调动学生一步步地完成物理试验,并逐步掌握了物理试验结果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更扎实地了解物理学知识点,教学效果与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还可在教师介绍新课程时,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并以此渗透基础知识点,进而巧设生活化的教育情景,通过激发学生思考,并深入分析生活化的知识点,逐步地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包含着很多物理学知识点,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点,从而积累了更多的知识点。
可见实施情景教育,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中以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掌握教学方法,如此便能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说明了实施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二、情境化试题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的对策(一)精准提炼情境条件,激发兴趣高中物理课程的情景化试题运用中,老师需要精准的场景问题,贴近物理课程实际创设场景,充分挖掘学生注意力,指导学生了解基础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则,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例如研究列车运行过程中,如果火车由A地驶向B地,而且AB中的距离很远,我们通常就会将火车简单化成某个质点,忽视其的外形、结构,对火车的运动过程加以研究,合理的简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探讨该现象;如果研究的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必须经过一座桥梁,由于大桥的长度与列车的长度差异不大,此时就不能通过计算质点。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物理学科中的力学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突破力学部分的重难点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力学部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定律不仅是力学的核心,也是解决各类力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
我们要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惯性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F=ma 则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通过它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而牛顿第三定律则强调了力的相互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理解这个定律需要我们清楚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则在解决碰撞、爆炸等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这类复杂的力学问题。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力学部分的难点所在。
力学中的受力分析是一大难点。
在复杂的物理情境中,准确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但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漏力或错力的情况,导致后续计算错误。
多物体系统的力学问题也是常见的难点。
多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的运动状态相互关联,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变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例如与弹簧相关的问题,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随时间或位移变化,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力学定律和数学方法。
那么,针对这些重难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突破方法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突破重难点的基石。
对于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一定要理解透彻,牢记于心。
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应用。
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就是要掌握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物理解题中“桥梁”的作用
作者:王晓燕
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29期
【摘要】教师在进行物理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在审题时,要弄清题目所描绘的是什么物理现象,是怎样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各个物理过程得以进行的条件,明确运动的性质,把握过程中已知量、需求量、中间桥梁量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变量、变量、中间桥梁量的相互关系,并找出与物理过程相适应的物理规律(定律或公式)及题目中的某种等量关系。
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是物理解题中中间过渡量“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解题;审题;作用
一、桥梁量是不变量的情况
1.动力学→【桥梁】→运动学
(1)动力学→【a】→运动学
加速度a是连接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例: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5N的水平推力下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推力撤去,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解:动力学受力分析:
推力F作用在物体时,物体匀速运动,此时物体水平方向受一对平衡力,Ff=F=5N撤去推力F,物体水平方向只受
摩擦力Ff,有:Ff=ma,则桥梁量:a===2.5m/s2
运动学已知量分析:
已知:V0=5m/s,Vt=0,a=-2.5m/s2
求:S?
则用运动学速度位移公式V-V=2as
S=(V-V)/2a=(0-25)/2*(-2.5)=5m
这是已知动力学的物理量,需求运动学里的某个物理量时要抓住中间桥梁即加速度a,反过来若已知运动学的物理量,需求力学里某的某个物理量时同样要抓住中间桥梁a。
(2)运动学→【a】→动力学
例:吊车要在10s内将地面上的货物调到10m高处,货物的质量是2.0*103kg,假设货物被匀加速吊起,问吊车缆绳对货物的拉力是多少?
解:由运动学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at2,其中V0=0,有:桥梁量
a=2s/t2=2*10/102=0.20m/s2
动力学受力分析可知:F合=F-G=ma,有:
F=G+ma=mg+ma=2.0*103*9.8+2.0*103*0.20=2.0*104N
2.决定式→【桥梁】→定义式
(1)R=ρ→【R】→R=R是连接决定式和定义式的桥梁
例:用横截面积为0.68m2、长度为200m的铜线绕制一个线圈,这个线圈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8A,求这个线圈两端最多能加多高的电压?(ρ铜=1.7*10-8Ω.m)
解:根据决定式R=ρ有R=ρ=1.7*10-8*200/0.68*10-6=5Ω
再根据定义式R=有U=IR=8*5=40
反过来即:(2)R=→【R】→R=ρ
例:有一横截面积为1.7m2的铜导线,如果导线两端的电压为20V,导线中通过1A的电流,求该导线的长度。
(ρ铜=1.7*10-8Ω.m)
解:根据定义式R=有:R==20/1=20Ω
再根据决定式R=ρ有:L=RS/ρ=20*1.7*10-6/1.7*10-8=2.0*103m
象这样连接决定式和定义式的桥梁还有如电容等
如:C=εs/d→【C】→C=
C=→【C】→C=εs/d
二、桥梁量是变量的情况
当电路中某一元件阻值发生变化,求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或功率如何变化,我们该如何分析,如何解题呢?一般来说,电路的局部发生变化,我们要由局部的变化去分析电路的整体电流即总电流的变化,再由总电流的变化回到局部分析局部的电压或功率如何变化。
局部变化→【整体的变化】→局部变化,即由局部到整体再回到局部分析的解题思想。
即:局部→【整体】→局部,这里的整体就是中间过度的桥梁,局部→【桥梁】→局部。
1.分析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例: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A、B、C,按图所示联接,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A、B亮度怎样变化?
分析:由局部阻值变化→【整体总电流变化】→局部电压(功率)变化
即:R→【I】→P
开关S闭合则B、C并联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就增大,总电流则变小,那么对于灯泡A 有:PA=I总2RA,I总增大,RA不变,则PA变大,即灯泡A变亮。
对于灯泡B有:因为总电流增大,所以灯泡A上的电压降
增大,故灯泡B上的电压降UB降低。
由PB=UB2/RB,UB降低,
RB不变,则PB降低,即灯泡B变暗。
2.分析电路中电表读数变化情况
例: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R2减小时,各电表读数变化情况,即安培表A、安培表A1、安培表A2和伏特表V的读数变化情况。
分析:由局部阻值变化→【整体总电流变化】
→局部电压(功率)变化
即:R→【I】→U(I1、I2)
当R2减小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
则安培表A读数增大。
由总电流增大我们得到降在电阻R上的电压增大,则降在电阻R1、R2上的电压U12就减小,即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
再由I1=U12/R1,因R1不变,U12减小故得到I1也将减小,即
安培表A1的读数减小。
因为总电流I增大,R1上的电流I1减小,故由I2=I-I1知I2将增大,即安培表A2读数增大。
进行物理解题时我们要多思考多动脑,要运用分析、推理和建立物理情景,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物理解题时,抓住中间“桥梁”量,善于归纳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在解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