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浅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32 KB
- 文档页数:3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血常规检验是医生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两种检验方法是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一、静脉血检验静脉血检验是指从人体的静脉采集血液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到医院或诊所进行,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检验方法是先用消毒液消毒病人的皮肤,然后用针头穿刺病人的静脉,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进行检验。
静脉血检验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详细信息,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静脉血检验采集的血液量较大,更能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末梢血检验末梢血检验是指采集人体的末梢血进行检验,通常是在家庭、社区卫生站或药店等场所进行。
末梢血一般采集于手指的指尖部位,检验方法是用消毒液消毒手指的指尖,用一次性的刺激器穿刺皮肤,将血液采集到试纸上,进行检验。
末梢血检验的优点是采集方便,无需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病人可以在家自行进行,省时省力省钱。
而且,末梢血检验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也较高,可以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两种方法的分析静脉血检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下列情况:1. 对某些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精确的血液指标,而末梢血检验无法提供;2. 需要大量血液进行检测,如血液气体分析、离心机分离等;3. 病人身体状况较差,过于虚弱,末梢血采集会对身体造成影响;4. 对病人采集血液的技巧要求较高,采集不易,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
而末梢血检验则适用于以下情况:1. 意外事故伤害导致需要采集简单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如事故现场,采血迅捷方便;2. 病人常年需进行长期监测,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在家自行采集血常规检查能提供及时的参考资料;3. 病人对传统采集方式感到不适应或产生恐惧感,如儿童、老年人等,末梢血检验不仅安全、可靠,也减轻了病人的顾虑。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区别【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区别。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例,在相同的情况下采集所有受检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急查血常规,对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中Hb、WBC、RBC的参数均低于通过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参数(P﹤0.05),通过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HCT的参数明显高于采用末梢采血(P﹤0.05)。
结论: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有所区别,静脉采血的Hb、WBC、RBC参数均低于末梢采血,HCT参数高于末梢采血,其结果与末梢采血相比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且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区别近年来发现通过静脉采血检查血常规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为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区别,具体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受检者有58例、女性受检者有42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35.8±15.7)岁。
为避免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影响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受检者要避免在抽血的前一天饮用大量的酒,也不宜吃油腻度过高和蛋白含量过高的食物;为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受检者在抽血前应禁食12个小时;为避免血管在受检者恐惧时收缩影响采血,应使受检者在抽血时保持放松的心情[1];1.2方法:早清晨8点左右分别通过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采取所有受检者的血液标本。
静脉采血:采用真空采血法采取受检者肘静脉的静脉血液2ml,取两支专用的血常规抗凝管,并分别将血液分装入内,及时进行上下颠倒的动作使之混匀,但为避免溶血现象的出现要尽量保持动作的轻柔。
末梢采血:采取受检者左手无名指内侧面或者食指内侧面血液100μl,并进行充分的混匀。
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刘雪英;郑秋艳;黄华艳;赖小丽;王伊;梁影;范子琅【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危重病人40例进行研究,用每例病人的深静脉导管血与对侧肢体浅静脉血标本作自身对照。
观察组经深静脉导管采血送检,同时在深静脉导管对侧常规采血进行检验。
两组标本同时送检,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钾、血钠、血氯、血钙、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确采用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方式不影响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可作为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的血液标本采集方式。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深静脉导管;血液标本;危重病人;护理【作者】刘雪英;郑秋艳;黄华艳;赖小丽;王伊;梁影;范子琅【作者单位】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99,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危重症病人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病情(如低钠、低钾)需要,医生需要及时了解病人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因此每天1次甚至多次采血的情况时常发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120例患者以单双法平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抽取末梢血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血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结果:两组的MCH检查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C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RBC、PLT、 MCV 、HCT 、HGB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0.05)。
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使用静脉血标本能取得比末梢血更加准确的结果,从而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影响前言血常规检验是对血液中各成分进行检查的临床检查手段,可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临床常见病的首选检查项目,临床应用的频率非常高。
虽然目前临床对于血常规检验的仪器均比较先进,大大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血液标本的质量仍然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现阶段,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主要是末梢血、静脉血两种,为了寻找结果更为准确的采血方式,本文纳入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正文1所用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患者总例数为120例。
按照单双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纳入60例。
对照组中有男/女为39/21例,平均年龄(42.69±2.83)岁;观察组中的男/女为37/23例,平均年龄(42.62±2.79)岁。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所有的患者均由同组检验人员行血常规检验,仪器为美国贝克曼特尔特公司生产的D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空腹采血,采血量3ml,采集标本后30min实施检验。
经PICC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功能实验室检验的可行性研究作者:梁健智陈云贞黄雄伟莫立锋麦莹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确定经PICC导管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85例,先用注射器经其外周静脉抽取适量的血液标本,再用注射器抽取其PICC封管液2ml后立即更换另一副注射器从PICC导管内抽取等量的血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封管后将上述两份血标本立即送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85例次,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PICC导管采血与经外周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其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PICC导管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验是可行的,但仍要注意预防导管堵塞。
【关键词】 PICC;外周静脉:采血;实验室检验;可行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导管容易维护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学治疗、完全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快速输血输液等,成为护理人员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之一。
PICC 在国内的应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可用于输血、输液,但不能用于抽血[1],其原因可能担心引起导管堵塞及对检验结果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利用导管的功能,达到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减轻其重复静脉穿刺痛苦的目的,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科与肿瘤科合作,对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采用经导管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同时抽取其外周静脉血进行自身对照,检验结果显示经PICC导管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验是可行的,没有因经PICC导管采血进行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发生与临床不符合,而且没有因经PICC导管采血增加导管堵塞发生率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是医院实验室3大常规检验,对血液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验已经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具有检验方便、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末梢采血的简便性和采血时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使临床检验更趋向于采取末梢采血的方式。
然而随着检验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血常规检验仪器设计时推荐采用静脉血。
因此,学术界对静脉和末梢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意见不同[1]。
为了探讨静脉和末梢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同时采集其静脉血和末梢血,以期比较两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需行血常规检验患者10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平均(23.3±5.4)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合并肿瘤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所有受检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血液采集方法:患者均被告知采血前12h 禁食,于禁食次日早晨8:00-9:00采集血液标本。
①静脉血采集方法:严格按照静脉采血规程选择患者肘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用真空抗凝采血管采集2mL,采集完毕后轻微上下颠倒采血管几次以使血液标本混合均匀。
②末梢血采集方法:患者静脉采血完成后休息3~5min 再进行末梢采血,采血时先对指尖皮肤进行消毒,干燥后用微量采血针针刺手指,将指尖流出的血液装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内。
所获得血液标本均在2h 内检测完毕,检测仪器为希森美康XT-2000i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稀释液及清洗剂均采用检测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检测步骤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检测指标: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
急性白血病病人 PICC 置管后血常规参数与并发症的关系王丽荣;付建珠;赵亚玲;王亚丽;王维维;成志勇;王宝艳【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过程中 PICC 置管后并发症与血常规参数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4年5月接受 PICC 置管术的急性白血病病人80例,根据 PICC 置管时间不同分为4组,初次化疗前30例为化疗前组,初次化疗过程中10例为化疗中组,化疗后骨髓抑制期12例为骨髓抑制期组,化疗后骨髓缓解期28例为缓解组。
观察 PICC 置管后4组血常规参数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结果]病人 PICC 置管后1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75%,4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CC 置管后发生感染的病人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各项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ICC 置管后发生导管阻塞、血栓及出血的病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各项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 PICC 置管后并发症发生与血常规参数密切相关。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2页(P3410-3411)【关键词】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血常规【作者】王丽荣;付建珠;赵亚玲;王亚丽;王维维;成志勇;王宝艳【作者单位】071500,河北省高阳县医院;067000,承德医学院;067000,承德医学院;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高强度化疗是治疗甚至治愈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
在临床中经常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血常规检验的两种采血方式及注意事项血常规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血液检查方式,该项检查可对机体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情况进行反映,通过将这些指标与其正常范围进行比对可有效发现机体潜在疾病风险。
经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不同血常规采血方式下对最终的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如何对血常规采血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本文对血常规检验的两种采血方式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见下文。
1.静脉采血1.1静脉采血阐述临床中很多化验检查实施过程中均需要进行静脉采血,静脉采血主要有以下特征:采血操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进行静脉穿刺,相较于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所产生的疼痛感较轻,且具有抗凝剂添加规范的优势。
静脉采血实施过程中将应用真空采血系统,虽然该采血方式下所采集血液量较大,但是却便于检查期间将血液标本在相关仪器上混合均匀。
现阶段,临床中的血常规检验越发规范,且在标本处理及分析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检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将便于有效对静脉采血标本进行检测,例如,借助于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对静脉采血进行检测时,将降低因人为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便于确保该项检查的准确性、稳定性。
静脉采血实施的最大缺点在于所采集血量相对较多,但是,这样却有利于血常规检查结果准确率的提高,以便于尽早实现患者病情的诊疗,降低漏误诊机率。
1.2血常规检验静脉采血注意事项由于静脉采血需要进行穿刺操作,部分患者因为害怕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进行该操作时存在有焦虑、恐惧及紧张等负面情绪,应叮嘱其采血时保持心情放松,若情绪过度紧张,经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致使提高采血难度,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机率。
静脉采血时所采集患者血液多以肘前静脉血为主,若实际采血过程中发现患者此处静脉不好找或者是不明显时,可在其手腕或者是手背处静脉血进行采集,对于幼儿来说,还可以对颈外静脉血进行采集。
静脉采血期间在对患者的脉带进行绑扎时,注意时间不得>1min,以免对血液成分浓度造成影响。
经外周围血管深静脉留置针给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病人应用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围血管深静脉留置针给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后进行化疗的3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下同)给药,对照组19例病人经常规的颈内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术给药。
全部病人均按要求进行半年内6周期进行化疗,化疗方案采用mf方案或者maf方案。
化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穿刺后留管时间、拔管时导管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治疗过程中导管堵塞率的差异。
结果通过picc给药组病人一次穿刺留管时间平均为178±43天、对照组为33±11天(t=3.886,p<0.001,)。
拔管时导管端细菌培养阳性率picc组为0/22,对照组为6/45(t=5.337,p<0.001),治疗过程中导管堵塞率picc组为2/22,对照组为27/45(t=8.227,p<0.001)。
结论通过picc置管给药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化疗的胃癌病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法,它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静脉穿刺数次,有效保护病人的周围血管和防止化疗药物的渗漏,减少病人的感染机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化疗; picc[中图分类号] r81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35-01临床上胃癌病人大多数都会在术后进行6周期的预防性化疗,整个治疗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以往化疗时多采用周围血管穿刺注射的给药方法,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的不慎渗漏对病人的血管损害很大,有时会影响到化疗的完成。
现在部份医院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给药方法进行化疗,能有效地避免多次穿刺和化疗药物的渗漏,但穿刺的留置管留管的时间又往往不能满足化疗全程的需要。
不同方式静脉置管在普外科化疗患者中的应用陆 静(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八病区,江苏海门,226100) 关键词:化疗;静脉置管;PICC 中图分类号:R 473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09Ο01 化疗是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
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对17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3种静脉置管方式进行了静脉化疗。
作者对不同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完成化疗周期的情况、穿刺次数、导管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7年12月静脉化疗患者共179例,其中胃癌83例,结、直肠癌68例,乳癌25例,胃恶性淋巴瘤3例。
化疗周期5~6个月。
1.2 方法所有静脉化疗患者通过静脉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和P ICC3种方式。
按首次静脉化疗采用的置管方式统计,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86例,深静脉置管30例,P ICC 63例。
外周浅静脉置管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规格型号为22G ×25mm ,选择腕关节以上的浅静脉由具有注册证书的护士操作。
当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拔管,不作留置使用。
本组病例86例中因反复穿刺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炎或浅静脉留置失败而改用深静脉置管或P ICC 者23例。
深静脉置管均使用ARROW 牌中心静脉导管。
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由麻醉科医生操作,每日输注完毕后用125U/L 肝素稀释液10~20mL 正压封管。
患者出院前拔管,1月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正常者再次深静脉置管化疗,直至完成整个化疗周期。
本组病例30例,1例颈内静脉置管者因穿刺局部感染立即拔管,改用P ICC 完成化疗周期。
I 导管均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 导管。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血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采血方法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针对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
一、常见的采血方法1. 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采血方法。
通常是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进行采血,血液会自动流出到采血管中。
静脉采血通常需要在医疗机构或者实验室中进行,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完成。
2. 指尖采血:指尖采血是通过刺破患者的指尖皮肤,采集血液进行检测。
这种采血方法通常用于小儿或者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采血,比如新生儿的筛查或者需要经常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3. 动脉采血:动脉采血是通过穿刺患者的动脉进行采血,通常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才能进行。
这种采血方法主要用于对气体分析等特殊检测项目的需要。
1. 采血量和稀释程度:静脉采血通常可以采集到较多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稀释,可以直接进行检测。
而指尖采血由于采血量较小,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才能进行检测。
而动脉采血由于采血量较小且血液中氧合饱和度较高,检测时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稀释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2. 血样的稳定性:静脉采血得到的血样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指尖采血和动脉采血得到的血样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氧气或者温度的影响,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3. 采血对患者的影响:静脉采血需要寻找适合的静脉进行穿刺,对患者的身体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和疼痛。
而指尖采血和动脉采血对患者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指尖采血需要进行刺破,对于一些痛觉敏感的患者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疼痛。
4. 操作复杂度和专业要求:静脉采血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完成,操作相对较为复杂,而且需要采用一些设备来辅助完成采血过程。
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
方法: 以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以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方式采血,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
结果:末梢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采血方式重复检测结果中,静脉血的重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较于末梢血检测,静脉血的重复性更好。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血常规检测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形态的分析来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的一种方法,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分类等,可概括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不仅用于诊断,也是临床用药治疗的重要参考。
作为检验科最常用的基础检查,血常规检查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的诊断。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
有研究[1,2]指出采血部位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一项相关因素,静脉血和末梢血是目前两种主要的采血方式,本文对两种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2017年6月-7月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收集血液样本后均在1h内送检,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3-48岁,平均(35.6±7.2)岁,上述受检者均自愿同意接受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查。
1.2 血常规检查仪器和试剂:XN-1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和相关配套试剂包括清洗液、稀释液、溶血素等(希森美康),EDTA-K2 真空抗凝采血管(福建长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末梢抗凝管(浙江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清晨空腹末梢血或静脉血,安排同一检验员严格根据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相关标准操作程序来检测血常规指标,全自动化分析检测。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摘要:目的探析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
A组患者抽取静脉血,B组患者抽取末梢血,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检测指标中的HCT、MC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RBC、Hb、PLT、MCHC含量具有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的WBC、MCV含量具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相对于末梢血而言,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检查方法,可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有研究显示[1],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备受瞩目。
本文选取152例行血常规检查患者为研究资料,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性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区间为5-78岁,平均年龄为(32.63±2.33)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区间为6-77岁,平均年龄为(32.12±2.21)岁。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开发和销售的sysmex XT-4000i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采血和检验,采血试剂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设施。
A组患者抽取静脉血,抽取2ml静脉血,将抽取血液样本放置在真空抗凝管中,轻晃,将液体摇匀。
摇匀后将其放置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数据读取,全程严格遵照血液分析仪说明书进行操作。
血常规检验的两类采血方式及注意事项人体的血液主要由液体和有形的细胞两部分所组成。
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之中有形的细胞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
在人体的血液之中包含有功能各异的三种细胞,分别为红细胞,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血球;白细胞,即我们常提到的白血球;以及血小板。
通过对这三种细胞的含量变化以及形态的分布就可以做出不同程度的疾病判断。
因此,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之中,下面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血常规检验中两类常见的采血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静脉采血(一)通过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特点静脉采血时进行化验检查的常用方法,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静脉采血中必须进行静脉穿刺,但是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穿刺的过程具有较轻的疼痛感,同时静脉采血也具有抗凝剂添加较为规范等优点。
第二,在静脉采血中,如果采用了真空的采血系统,即使采血量相对较大,但是在检查时也可以更好地将仪器中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
第三,当前阶段,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更有助于结果的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干扰。
第四,尽管静脉采血具有许多优点,他同样也有着采血量过大的缺点。
然而这一点却可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从而可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二)通过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应注意如下事项:首先,在采血时要保持精神的放松,避免因为恐惧导致血管出现收缩,为采血增加难度。
第二,静脉采血时通常选择肘前的静脉,在此处静脉不明显时方可在手背、手腕等处静脉采血,此外,幼儿可以选择颈外的静脉进行采血。
第三,为了避免出现血液成分浓度的改变,使用压脉带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min以内。
第四,为避免出现血流堵塞,应该对进针的位置进行有效控制。
第五,为避免因针筒内的气泡进入血管形成气栓而造成不良后果,在进行注射器采血时不能将针栓回推。
第六,抽血结束后,局部按压针眼处3至5min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避免用力揉捏造成皮下血肿。
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对照分析周 璇 (井冈山大学医务所,江西 吉安 343009)[摘 要] 目的:对照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㊂方法:选取5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分别采集1ml左右静脉血㊁20~30μl手指末梢血㊂比较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㊁血常规检测结果㊁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血常规检测结果㊂结果: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血两次数值差异比末梢血小;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红细胞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采血方式血红蛋白㊁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3h末梢血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低于抗凝后即刻,血小板计数高于抗凝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红细胞计数㊁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均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静脉血更为稳定㊂[关键词] 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 血常规为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检验方式,可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㊁贫血㊁造血功能异常等问题,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根据,且能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信息[1]㊂在临床实践中,血常规检测结果将受到血液采集方式的影响㊂为提升结果准确性,需注意采血方式的科学与适用㊂当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方式,本研究将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抽取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28岁,平均(22.9±2.3)岁㊂纳入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肝肾器官功能异常㊁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㊂1.2 标本采集方式:在研究对象空腹状态时采集1ml左右静脉血,放置到抗凝管中;另按照相关章程,经光电血球分析仪行末梢检测,采集20~30μl手指末梢血,置入含有1.6ml 稀释液的塑料管中保存㊂1.3 研究指标:①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按照一定比例稀释采集到的样本,充分混匀后置入两根量管中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抗凝后30min内经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㊁红细胞计数㊁血红蛋白㊁血小板计数;②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在抗凝后30min内检测;③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④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㊂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工具为SPSS26.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血两次数值差异比末梢血小㊂见表1㊂表1 比较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x±s)次序例数静脉血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末梢血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首次检测505.41±1.633.98±0.82111.97±30.24218.63±68.525.54±1.713.26±0.54111.83±30.36210.49±67.32重复检测505.40±1.644.00±0.81111.95±30.15218.59±67.925.32±1.523.32±0.47107.53±29.54214.56±66.54 t值0.0310.1230.0030.0030.6800.5930.7180.304P值0.9760.9030.9970.9980.4980.5550.4750.7622.2 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红细胞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采血方式血红蛋白㊁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2.3 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2 比较静脉血㊁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x±s)采血方式例数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静脉血505.42±1.713.85±0.53108.54±14.98219.21±65.35末梢血506.28±2.053.51±0.54109.03±15.02213.68±62.10 t值2.2783.1770.1630.434P值0.0250.0020.8710.665表3 比较抗凝后不同时刻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x±s)时间例数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即刻505.46±1.633.86±0.52108.67±15.21217.56±63.20抗凝3h505.42±1.653.79±0.56107.98±14.30216.98±64.09 t值0.1220.6480.2340.046P值0.9030.5190.8160.9642.4 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抗凝后3h末梢血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低于抗凝后即刻,血小板计数高于抗凝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后即刻㊁抗凝后3h红细胞计数㊁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4 比较抗凝后不同时刻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x±s)时间例数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即刻506.01±1.533.62±0.62108.73±14.76214.36±52.54抗凝3h504.98±1.423.60±0.54107.96±13.62235.21±50.41 t值3.4890.1720.2712.025P值0.0010.8640.7870.0463 讨论 血常规为临床上基础的血液检测方式,其目的为测定血细胞数量㊁了解细胞分布情况与形态变化,为医生捕捉疾病早期迹象提供依据[2]㊂临床上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通常使用针刺方式收集机体静脉㊁动脉㊁末梢血液,然后经血液分析仪测定[3]㊂以往多使用末梢血作为血液标本,给患者造成的疼痛轻,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㊂随着临床实践的逐渐深入,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㊂本研究中,静脉血常规重复性检测结果两次数值差异比末梢血小;抗凝后3h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比末梢血更为稳定㊂末梢血通常经耳垂与手指采集,操作方便,但在外界环境较低时末梢血标本容易发生溶血问题,流动性受到影响,血常规结果稳定性降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㊂另外,末梢血成分复杂,混合有细胞内液㊁组织液,难以反映出真实血液循环,且对检测仪器存在一定感染㊂静脉血一般经肘部浅静脉采取,其血常规检测具有如下优势:机体血液中成分较为复杂,静脉采血样本受到外界干扰较少,可获取较高的血液纯度,将血液成分准确反映出来;肘部前静脉血液状态与成分稳定,能将血液循环的真实状态客观反映出来,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静脉血经采集后通常存放在抗凝试管中,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数量变化不明显,结果更为稳定[5]㊂与末梢血相比,在血常规检测中采集静脉血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㊂综上所述,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均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静脉血更为稳定㊂4 参考文献[1] 王娴默,肖 林,李彦林.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1):10-12.[2] 潘永利,潘 玲.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吉林医学,2016,37(7):1610-1611. [3] 赵 倩.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35(4):737-738. [4] 凌晓桔.影响末梢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1):381-383.[5] 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等.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35(1):109-110.[收稿日期:2019-01-23 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