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述
- 格式:docx
- 大小:43.56 KB
- 文档页数:4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摘要:魏晋南北朝文学这段时期历史情况复杂,文学发展也有许多变化。
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因而形成了长期大动乱、大分裂、南北对峙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不断遭到破坏,发展缓慢而又不平衡.豪门贵族垄断政权,寒士被压抑、受屈辱,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风气方面,玄学、清谈兴起,佛教、道教盛行.这些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五言诗尤为卓越;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魏晋南北的辞赋同汉赋相比,题材、内容有所扩大和充实.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萌芽于先秦,两汉的小说,到了六朝开始兴盛。
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展,是这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关键词: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时代背景,同时也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重要遗产。
本文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综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现状。
文学流派1.乐府文学乐府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流派。
这个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许多人们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劳动的困苦都反映在了这个流派的作品中。
乐府诗往往能够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对现实痛苦的抱怨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2.洛阳派洛阳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种文学流派。
此流派名字源自洛阳这个都市,而这个都市正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洛阳派的作品往往以艳丽的文学风格和瞬息万变的表现手法,深刻陈述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品是《陶渊明集》和《王右丞相号》。
3.神仙学派神仙学派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常常描绘神仙们的生活、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可以说它们是一种神话创作的延伸和发展。
这个流派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神秘和仙境般的感觉。
其中最为代表的作品是《庄子》和《南华经》。
代表作品1.《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描绘中国古代地理、人物、神话、神仙、神话生物等的传说著作。
它的现代版本分为《海外三千里》、《大荒北经》、《大荒南经》、《中山经》四卷。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神秘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荀子》《荀子》是中国道家哲学著作之一,它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荀子和荀况合著而成。
这部著作以道家的思想为基础,主张“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荀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朝以前的各个朝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文选》《文选》是一部集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文学作品的选集,由南朝宋时期的裴度编纂。
这部作品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包括散文、诗歌、演讲、书信、碑铭等文学形式。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一概述。
一、政治激荡与文学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剧变不断,不仅出现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还涌现了一些领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些政治上的变革,对文学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文人的反战思想等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文学思潮、形式的发展1、“文学三绝”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文学三绝”,即“骈文、乐府、演义”。
骈文是一种具有特殊韵致的文学形式,采用对偶、叠韵等手法,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骈文。
乐府是民歌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作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形式,如《木兰辞》。
演义则是和历史和官方颇为相似,其主要是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学思潮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文化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坚持自我价值,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情调。
3、唐宋古文运动之前的体裁面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和形式,如城楼诗、宫体诗、新乐府、小令等,都是为达到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政治、社会思想而诞生的。
其中,小令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短歌,比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歌词简单易于记忆,因此大受欢迎。
三、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梁代的一部文学著作,分上、中、下三卷,共494条。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言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风尚。
这部书已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散文作品十分重要。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还注重个体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个体的表达。
他们通过描写内心的痛苦、欢乐和纷争等各种情感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代表作之一是曹丕的《观沧海》。
这首诗以壮志未酬的曹操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疑问和对壮志未酬的无奈。
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文学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佛教思想强调超脱尘世的境界,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悟性实现心灵的自由。
因此,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题材的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佛印的《紧那罗塔的梦》等。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还出现了不少世俗主义的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快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是一位农民诗人,他的作品饱含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怀疑。
他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不同风格和思潮。
它在文学思想、哲学与文学的融合、个体情感和佛教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代,从220年到58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艺术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一些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1.乐府诗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逐渐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乐府诗是一种以音乐演唱为主要目的的歌谣,以其简练、朗朗上口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代表性的作品有《蝴蝶泉辞》、《长歌行》等。
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反映了社会百态、人生况味。
2.五言绝句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绝句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形式简洁明快,适合歌颂抒发个人情感,成为后来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代表性的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3.文人士大夫诗歌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注重修辞技巧,倡导清新淡泊的文学风格,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陶渊明、谢灵运等。
4.佛教诗歌的发展: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发展。
佛教诗歌多以宣扬佛教教义、抒发出禅悟心境为主,代表性的作品有慧远的《赞佛赞颂歌》等。
5.南北朝时期的变革:随着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南北文化逐渐分道扬镳。
南朝文学多以婉约细腻见称,北朝文学则更为豪放奔放。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也在诗歌创作中得以体现。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从乐府诗到五言绝句,从宫廷雅乐到文人士大夫的独立创作等多重变革,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时间:196年到589年(共约400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文体: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朝代:汉末——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什么是建安文学:1、建安汉宪帝年号,(190——220)共25年的时间。
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3、指建安的东西,在此期间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史学上习惯把建安时期以及若干年以后的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曹操:诗风与文风:诗风高爽,苍凉而又沉雄;文风通脱而机智。
诗歌的突出成就: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蒿里行》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
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1、局势:战乱和分裂。
▪2、思想: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3、文化:多种艺术的繁荣(文学、音乐、绘画、雕刻等)▪4、文人的处境:对避世、自适的追求与在官场中的沉浮。
(除陶渊明外,南朝几乎无一个著名诗人曾脱离政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特征▪1、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观念的自觉。
(本时期文学最重要的特征)▪2、文学集团、家族与创作个体的贡献及其不同的历史价值:对文学技巧的推动和对文学精神的确立。
(邺下文人集团、三曹、二陆、两潘。
陶渊明、左思、鲍照)▪3、哲学推动着文学的发展:玄学、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4、南北文化的不平衡与文学的发展及风格的差异:南方清绮,北方质朴。
▪5、文学体式的发展与新拓:五言古诗的登峰造极、抒情小赋的骈俪化与骈文的兴盛;近体诗的出现、七言古诗的新变、小说体式的发展。
▪6、文学主题的集中与拓展:从生死主题、求仙主题、隐逸主题到山水主题、边塞主题、艳情主题等。
▪7、对文学技巧的探寻及其演进:永明体对声律的探求、南朝文人对民歌技巧的吸取,藏头诗、咏物诗等。
三、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1.文学批评的兴盛是文学自觉得以实现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文学自觉的具体表现。
2.本时段的文学批评最少包括三种形态:理论的表述、总集与选集的编撰及创作的实践。
3.文学自觉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本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与总集:▪标志文学自觉开始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选》是本时期最有影响的总集。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最重要的一点)文学自觉的表现:①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②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③文、笔之辨。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并且文学走向自觉,文学个性化鲜明;文学集团涌现,出现群体性风格,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五七言古体近体诗兴盛。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196)建安时代文学以诗歌最为显著,“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大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建安文学具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①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有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他们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故后世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力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
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蔡文姬)。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他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
并且他的诗极富创造性,对后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代表作《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
而他的《观沧海》则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他的诗《龟虽寿》也同样流传于世。
东汉恢复后,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治国方针。
使得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曹操还曾兴土木,建造了铜雀台作为文人名士集聚、笔会之地,以至文学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曹丕,史称魏文帝。
其诗歌的代表作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经学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了自身的自觉发展。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韵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能敞开胸怀,无拘无束地抒写自我,显示自己的个性。
因而文学本身固有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诗、赋等文学作品抒情性的加强上。
如潘岳善写哀情;左思则善于咏史;刘琨善为凄厉之辞,自有清拔之气;郭璞则善以游仙形式,来慨叹咏怀。
西晋末至东晋,玄言诗占领诗坛,抒情文学走向低谷。
但到了南北朝时,文学的抒情性又加强了,而且比以往更为突出。
这时的作家都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即使同是一情,也能写出各种细微差别。
例如同是“恨”,江淹的《恨赋》就写出了各种“恨”状;同是“别”,其《别赋》就写出了种种“别”情。
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在此时几乎已被淡忘了。
作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出了独特的感情内蕴。
陶渊明写他鄙薄官场、向往真淳之情;谢灵运写他“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胜”的矛盾;鲍照抒发他的豪迈与愤懑,庾信写他的沉痛与哀伤;宫体诗人也宣称“文章且须放荡”,要尽情显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于这时的作家大多数都独抒情愫,自显性灵,因而促进了作家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
以建安而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丕则如幽闺思妇,流丽婉转;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刘桢则高风跨俗,挺拔清奇;王粲捷而能密,苍凉悲慨;蔡琰则长于叙事,凄婉深长。
建安以下,阮籍之遥深,嵇康之清峻,陆机之华美,左思之雄迈,刘琨之悲壮,陶渊明之恬淡,谢灵运之典丽,鲍照之俊逸,庾信之清新,各具风格,自成一家。
这种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正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这一时期,文学的地位被抬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从建安、正始、两晋、南北朝几个历史阶段,描述文学的嬗变,探讨其承上启下的特征。
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从政治变化、思想解放、文学自身的呼唤诸方面探讨。
第二节曹操一、对现实的反映二、对乐府诗的贡献第三节曹丕一、文学主张二、偏于阴柔的艺术风貌三、《燕歌行》对七言诗的贡献第四节曹植一、悲剧人生二、阳刚与阴柔兼备的艺术风格第五节阮籍一、“道似无情却有情”的人格特征二、诗歌的深邃与迷离三、散文的哲理探讨与批判精神第六节嵇康一、文化批判与峻烈的人格二、诗歌所体现的诗化人生三、散文的理性与非理性交杂的特征及峻烈的风格第二章西晋文学第一节傅玄和张华一、傅玄的“力薄”二、张华的“几云气少,儿女情多”第二节陆机一、作为“太康之英”所体现的唯美倾向二、模古的得失三、对生命的思考第三节潘岳主要介绍其有关掉亡的作品。
第四节左思一、对咏史诗的开拓二“风力”的特征第五节刘琨与郭璞一、刘琨与建安精神的承接关系二、郭璞游仙诗的内涵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生平与人格一、家世与生平二、从济世弘道到诗化的人生第二节丰富的文学世界一、农耕生活二、安贫乐道三、委运随化四、自然平淡的艺术风貌五、独立于时代氛围的美学个性第三节影响一、逐渐提升的历史地位二、人格的沾溉三、艺术的影响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一、繁荣的原因二、以男女恋情为主的内容和缠绵悱恻的风调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一、文化背景二、丰富的内容与格调第一节南北朝民歌之比较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比较第五章山水诗的兴起主要探讨兴起的原因,描述基本状况第二节谢灵运一、生平与人格二、对山水诗的开拓三、复杂的心理世界四、精丽的艺术面貌五、影响第三节鲍照一、才秀人微的身世二、对门阀的抨击与抗争三、对边塞生活的反映四、崇高与卑琐五、对七言诗的贡献第四节谢脁与新体诗一、新体诗产生的背景二、新体诗的特质三、谢脁的创作1.“朝隐”主题2.“情”与“理”的交融第五节宫体诗一、“宫体”的定义二、“宫体”所体现的悖论第六节江淹一、模古的用心二、对辞赋的贡献第七节其他主要介绍沈约、何逊、吴均、徐陵、阴铿等人第六章北朝文学第一节北地三才介绍温子升、邢邵、魏收等人第二节《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一、《水经注》的文化意义和清空的风格二、《洛阳伽蓝记》的历史内涵和俊丽秀逸的风格第三节庾信和王褒一、庚信1.生平与创作的关系2.前期的御用色彩和精丽文风3.后期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方面的拓展二、王褒主要探讨其诗歌由前期的绮靡到后期的壮丽的转变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志怪小说一、繁荣的原因1.历史的铺垫2.佛道的影响3.娱悦意识的作用二、内容1.主要著作2.批判性内涵3.宗教迷信成份第二节志人小说一、繁荣的原因1.史传文学的影响2.清淡的作用二、内容1.主要著作2.丰富的人格世界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风貌主要从叙事和人物塑两方面探讨第四节历史影响参考书:刘毓庆:《朦胧的文学》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曹道衡等:《南北朝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被誉为古代文学的
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学在创作内容、艺术风格和文学思潮上都展
现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逐渐从以政治为主题的骈文转向了以个
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为中心的散文。
刘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尤为突出,代
表作家如鲁迅、陶渊明等人,他们以自然和田园生活为题材,描绘了
丰富的田园景色和深厚的人文情感,形成了清新自然的鲜明风格。
南北朝时期文学思潮丰富多元,其中佛教对文学的影响较为显著。
佛教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表达了对世界的关注和对内心修行的
追求。
南朝文学更为浪漫主义,审美趋向于纤细婉约,内容更加注重
感情的表达和内心的独白;北朝文学则更注重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揭示,追求雄奇豪放的风格。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
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这些特点都为后来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摘要:魏晋南北朝文学这段时期历史情况复杂,文学发展也有许多变化。
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因而形成了长期大动乱、大分裂、南北对峙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不断遭到破坏,发展缓慢而又不平衡。
豪门贵族垄断政权,寒士被压抑、受屈辱,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风气方面,玄学、清谈兴起,佛教、道教盛行。
这些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五言诗尤为卓越;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
魏晋南北的辞赋同汉赋相比,题材、内容有所扩大和充实。
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萌芽于先秦,两汉的小说,到了六朝开始兴盛。
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展,是这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
关键词: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
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七子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
曹氏父子及其周围的文人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抒发建立功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与“七子”相颉颃的女作家蔡琰。
代表作五言《悲愤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作者自己在汉末战乱中被虏入南匈奴的痛苦经历和晚年回乡时同儿子分别的悲痛心情。
通过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控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王曹芳的年号。
正始诗人有所谓“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戌、刘伶。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诗表现了愤世嫉俗、反抗虚伪礼法的思想,也流露了虚无厌世、全身远祸的消极成分。
代表作82首《咏怀诗》,内容大都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自己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由于生活在尖锐复杂的魏晋易代之际,表达时采取了隐晦曲折的手法。
嵇康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他的作品见解
精辟新颖,笔锋犀利,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了自己不源与司马氏合作的耿介态度。
二、两晋文学
(一)西晋文学
文学发展到西晋开始了明显的转变。
西晋的土族制度加深了阶级鸿沟,土族文人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创作缺乏现实内容,只追求形式的华美,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只有个别作家在文学上表现了突出的成就。
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
由于出身寒微,被当时门阀世族轻视,八首《咏史诗》集中反映了他因才能受到压抑,抱负不能施展的不满情绪。
(二)东晋文学
东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陶渊明。
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己曾做过县令、参军一类小官,他看到官场的污浊腐败,毅然辞官归隐。
他的诗歌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大多数作品描写田园风,歌颂了田园生活的自然纯朴,开创了田园诗派,在诗坛独树一帜。
他的一些辞赋和散文,如抒写弃官归隐时愉快心情的《归去来兮辞》,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等,都是历来传育的佳作。
三、南北朝文学
(一)南北朝文人诗
南朝宋比较有名的诗人是谢灵运和鲍照。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创山水诗派;鲍照出身寒微,一生不得意,在《拟行路难》等诗中,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表示强烈不满,写了很多七言歌行,为七言诗体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南朝的齐、梁、陈三个朝代,诗歌的作者大都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内容比较空虚贫乏,唯有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比较清新自然;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大都讲求声律的和谐和字句的整齐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作用,早年出入梁朝宫庭,作品风格比较华艳,是梁朝的宫延诗人。
后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后期的作品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和身世漂泊之感,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成为集南北文学成的优秀作家。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
由于南北方的长期对峙,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习俗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南北均有区别。
民歌也有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曲”和“西曲”。
内容比较单纯,大都描写男女爱情的恋歌。
形式比较简短,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缠绵宛转,运用不少谐声双关语。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反映的内容偏重于社会现实,感情直率、粗犷,代表作《木兰诗》。
(三)文
南朝盛行骈文。
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讲求对偶工整、音调和谐、词藻华丽,追求用典。
散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着作,对后代游记文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到魏晋南北朝时已初具规模。
两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以开宝的《搜神记》为代表;一类是记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茄思《文心雕龙》;钟嵘《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