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概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工业生产中,机械工程科学是最基本的技术科学之一,机械设计学科又是机械工程科学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举例:内燃机,课本图1.1 机器包含三种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往复移动转化为曲柄的连续转动;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大小和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连续转动转变为推杆往复移动。
1. 机器与机构:机器可视为若干机构的组合机器:既能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能做有用的机械功,或者能传递或转换能量、物料、信息等。
如内燃机——转换能量;车床——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作有用的机械功;机械手——传递物料;照相机——传递信息机构:仅能传递运动和动力。
如齿轮机构——传递运动;摇头风扇—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转换运动2、机器的特征(共性)1)人为的实物组合——由人工组合的构件系统2)各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活塞—缸体:往复运动;曲轴—缸体:转动;连杆—曲轴:摆动;刨头—床身:往复直线3)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效的机械功如:内燃机:热能→机械能;发电机:机械能→电能;电动机:电能→机械能具有以上三个特征——机器;只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机构如:牛头刨主体机构:把回转运动→直线运动——作机械功凸轮机构(配气机构):把回转→直线运动——作机械功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曲柄的回转运动可见,机器与机构的关系:机器是由一种或多种机构组成的。
机构仅考虑运动问题,不考虑能量问题。
3、构件和零件构件:组成机器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
是机构的基本运动单元,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如:单一零件——曲轴,多个零件的刚性组合——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最基本的单元,机械中不可拆的制造单元体。
专用零件:特定机器中所使用的零件,如活塞、曲轴、叶片通用零件:各类机器中普遍使用的零件,如齿轮、轴、螺栓等构件是机械中运动的单元体,零件是机械中制造的单元体。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绪论1.1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机械产品的构思、设计、分析、制造、试验和优化等方面。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本章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过程、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进行机械系统的构思、分析和计算,并最终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机械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具有优良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机械产品。
1.3机械设计过程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创造性工作过程,它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造和试验等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明确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方案设计阶段是形成设计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机构和结构形式;详细设计阶段是进行零件和装配图的绘制,确定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制造阶段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试验阶段是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和可靠性验证。
1.4机械设计方法机械设计方法是指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
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包括经验设计法、计算设计法和优化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基于设计经验和常识进行设计的方法;计算设计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设计的方法;优化设计法是通过优化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方法。
1.5机械设计原则机械设计原则是指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机械设计原则包括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环保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要求机械产品具有稳定的性能和长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原则要求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经济性原则要求机械产品在成本和效益方面具有竞争力;环保性原则要求机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创新性原则要求机械产品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功能。
1.6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经济性要求、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第一节机械及其组成
一、机器和机构
1.机器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力、物流和信息。
,就其组成而言,一部完整的机械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1)动力部分。
(2)执行部分。
(3)传动部分。
(4)控制部分。
2.机构
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运动副连接起来的构件系统。
二、构件和零件
1.构件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机器是由若干个运动的单元所组成,这些运动单元称为构件。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整体(如活塞),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
2.零件
零件是组成构件的基本单元。
零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零件,在各种机器中普遍使用,如螺母、齿轮、键等;另外一类是专用零件,在少数机器中使用,如内燃机的曲轴,汽轮机中的叶片等。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机械零件的常见失效形式有断裂或过大的塑性变形,过大的弹性变形,工作表面失效(如磨损、疲劳点蚀、表面压馈、胶合等),发生强烈的振动以及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如连接松动、摩擦表面打滑等)。
二、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
2.经济性要求
3.工艺性要求
4.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
5.可靠性要求
6.其他方面的要求
三、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零件在机械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零件的类型和结构。
(2)分析零件的载荷性质,拟定零件的计算简图,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3)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对零件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4)分析零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决定计算准则和许用应
力。
(5)确定零件的主要几何尺寸,综合考虑零件的材料、受载以及加工装配工艺和经济性等因素,参照有关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经验公式,确定全部结构尺寸。
(6)绘制零件工作图,确定公差和技术要求,写出计算说明书。
四、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
标准化指有不少零件,由于应用范围广、用量大,已经高度标准化形成标准件。
通用化指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或不同类产品中采用同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
系列化指有很多零件适用范围极为广泛,但在具体设计时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在材料、尺寸、结构等方面的选择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则可对其某些基本参数规定标准的系列化数列。
五、设计机器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内容
1.设计任务的研究和制定
2.方案设计
3.总体设计
4.技术文档编制阶段
第三节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3.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
4.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二、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1.铸造性(可铸性)
铸造性是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
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
2.可锻性
可锻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3.焊接性(可焊性)
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
4.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
切削加工性是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
5.热处理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性能称为热处理性能。
第四节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第五节机械零件的力学基础
一、力系
1.平面任意力系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都处于同一个平面内,且任意分布,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1)基本形式。
2)二力矩式
3)三力矩式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
1.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受拉伸或压缩的构件有很多是等截面直杆(统称为杆件),它们受力的共同特点是作用于杆上的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作用线和杆的轴线重合。
杆件的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2.内力及横截面上的应力
(1)内力和截面法。
(2)横截面上的应力。
3.拉压变形和胡克定律
(1)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
(2)胡克定律。
4.许用应力和安全因数
(1)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1)屈服极限σs。
2)强度极限σb。
3)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极限应力和工作应力。
(3)许用应力和安全因数
5.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1)强度校核。
(2)选择截面尺寸。
(3)确定许可载荷。
三、剪切与挤压
1.剪切应力
2.挤压的概念和实例
四、扭转
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2.扭矩和扭矩图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圆轴扭转变形。
(2)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4.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
五、弯曲
1.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1)弯曲概念。
(2)平面弯曲。
(3)梁的类型。
1)简支梁。
2)悬臂梁。
3)外伸梁。
2.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1)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2)剪力和弯矩的计算。
(3)弯矩方程和弯矩图。
第六节摩擦、磨损及润滑
一、摩擦
1.摩擦分类
(1)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
(2)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按摩擦表面的润滑状态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2干摩擦机理
3.边界摩擦机理
(1)物理吸附膜。
(2)化学吸附膜。
(3)化学反应膜。
4.流体摩擦机理
二、磨损
1.磨损过程
2.磨损类型
(1)黏着磨损。
(2)磨粒磨损。
(3)腐蚀磨损。
(4)疲劳磨损。
3.减小磨损的方法
(1)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
(2)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
(3)进行表面处理。
(4)注意控制摩擦副的工作条件。
三、润滑
润滑是指在作相对运动的两个摩擦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变干摩擦为加入润滑剂分子之间的摩擦。
1.常用润滑剂及选择
(1)润滑油。
(2)润滑脂。
2.常用润滑方式及装置
(1)油润滑方式及装置。
1)间歇供油。
低速、轻载和不重要的场合。
2)连续供油。
较重要场合。
(2)脂润滑方式。
3.常用传动装置的润滑
(1)滑动轴承的润滑。
(2)滚动轴承的润滑。
(3)齿轮传动的润滑。
(4)蜗杆传动的润滑。
第七节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及任务本课程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主要研究的对象为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
在现代化生产中,机械广泛应用在动力、采矿、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工业等各个领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使学生理解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使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4)使学生具备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