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6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人体寄生虫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需要对该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组织实践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寄生虫的培养、鉴定和生命史等过程,从而加深对寄生虫学的理解。
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学习的知识。
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包括显微镜、培养箱、放大镜等。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提供学生所需的实验设备,以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也需要提供适宜的实验场所,保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
我们还可以加强实验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我们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实验时间和实验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实验技巧和实验思维。
我们还可以组织实践实习,让学生在医院或实验室进行寄生虫学实验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我们还可以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个前沿的学科领域,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我们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术触角和交流能力。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是必要的。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随着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不断完善,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讨论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方案。
一、课程调整的背景和意义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诊断、治疗和预防人体寄生虫病的方法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不断深化,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有必要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课程调整的方向和思路1. 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感染途径等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实践操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程调整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课程调整应该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
可以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PCR、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3. 开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除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还应该加强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该学会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能够准确且全面地分析实验数据,提高抽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调整应该更加注重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调整的具体措施1. 更新实验设备和材料为了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学校应该更新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寄生虫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体寄生虫相关疾病的不断增多,对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验技术相对落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实验安全管理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势在必行。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实验技术,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实验安全管理等方案的实施,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的医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促进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化发展。
在于为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可行方案,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进步。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方案,针对当前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加以评估。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进实验技术、增加实践环节以及加强实验安全管理等措施,旨在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术素养,进一步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提供参考,以期实现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在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中,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有关寄生虫的知识,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人体寄生虫相关的理
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手段了解人体寄生虫的生态、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课程。
然而,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课程内容、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和优化。
首先,课程内容需要精简和更新。
目前教学内容较为繁琐,同时也存在一些重复和陈
旧的内容。
为了使课程更加精练、实用,可以在保留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将重点放
在实验教学中。
同时也应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以及相关病例等,以使课程更加接近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科学发展。
其次,实验设备和方法需要得到改进。
现有的实验设备虽然能够完成一些基本实验,
但在实验效果和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某些设备的准确度不高、易出错、维护
难度大等,同时某些实验方法过于繁琐,不易掌握,需要加强实验操作技巧的培训。
最后,课程的评估体系需要得到完善。
当前对该课程的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很
难全面反映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
多种评估方式,如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得分、课堂表现和课后问卷等。
这样不仅能够全面
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也能够为课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
综上所述,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提高该课
程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培养和
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以往不认识的新现疾病。
其中有些疾病至今未被认知,将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人们对病原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不断增加,一些新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被发现。
控制新现或再现感染性疾病(emergingor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应当重视相关的研究和人员培训,发展检测和监测新技术,并监测导致这些疾病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
1历史回顾反思人类对传染病流行的认识,经历了从恐慌到轻敌的过程。
随着对多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难关不断被攻破,自20世纪50年代末曾有不少人,包括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人士就断言,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1]。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处于上风,这种轻敌思想导致人们对传染病的控制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原与贫穷相关联的寄生虫病(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多数人认为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当今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美国生物学和遗传学家、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Lederberg博士敏锐的洞察到新的和重新肆虐的感染性疾病正悄悄向人类走来,认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流行的灾难性结果让世界震惊,我们又面临同样的灾难,我们有太多的错觉,认为完全有能力主宰致命的微生物,它们仍将是我们的竞争者[2]”。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1996年度《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醒人们:我们正处在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3]。
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回跳,是危险的对手。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测它们何时、何处再现,但可以肯定新的感染性疾病将会出现[4]。
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1 社会对本门课程意识弱化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方式加速变革,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寄生虫病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给予寄生虫病足够的重视。
医院很少有专门的实验室,更少配置专门的检验人员,有时甚至寄生虫患者到医院迟迟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
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很多医学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一减再减,并由必修课改为考察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加之是考查课或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学习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课程结构不合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2]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
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等感染上升,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血吸虫、黑热病原虫呈死灰复燃之势,新发及罕见的寄生虫也被报道。
而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结构还是20 世纪初的体系,多年来一直以世界“五大”寄生虫和我国解放初期“五大”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为重点,教材陈旧,与寄生虫病流行环境与防治实践脱离,不完全符合预防和临床工作所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要求。
1.3 教学模式保守教学模式基本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理论课主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有些重复,实验教学方法大多以镜下形态为主,且标本示教数目过少,加上有些标本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这样单调的教学与学习途径,没有显示高职的特色,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解决问题的对策2.1 大力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人体寄生虫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漏诊和误诊长期存在,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不排除医学生未重视人体寄生虫学学习,以至于在以后的执业中没有或很少有患者可能为寄生虫病的诊断意识。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在高等医学院的教学课程中,人体寄生虫学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介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学科桥梁。
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未来预防和诊治寄生虫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对我国当下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体寄生虫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寄生虫病尽管寄生虫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国民颇为关注的卫生问题,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等医学院中,关于人体寄生虫学的课时却被大幅压缩。
为了让学生在有效的课时里充分的掌握人体寄生虫学,怎样提升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于人体寄生虫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将成为人体寄生虫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问题。
换言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已成大势所趋,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医学院中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了关于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一、我国高等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现状随着寄生虫疾病预防工作的深入,曾经严重危害人们的一些寄生虫现已基本消除或者消失,于是预防任务渐渐减少,而人们对于寄生虫病的关注程度也在渐渐降低,从而导致寄生虫学这一专业越来越不被人所重视[1]。
现在尽管高等医学院中也有开设寄生虫病,但很多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和研究生都不愿再选修该门专业,且不少教学决策人员认为该门课程并不重要于是大幅度缩减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
总之高等医学院对于人体寄生虫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为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人体寄生虫学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教材问题当前,我国的各大医学院所使用的人体寄生虫学教材有多种版本,其因为是按照旧时该门学科课时较多时所编写的,所以内容很多,这同我国人体寄生虫学日益缩减的教学课程形成鲜明的对比[2]。
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关键词: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一、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寄生虫学的不断发展,寄生虫学教材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国内诸多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课时却变得愈来愈少,从原来的60个学时被压缩至目前的20至30个学时,而课程性质也从原先的考试课被调整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并不再设置这一课程。
这就造成了大量内容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们进行详尽的讲授,而学习者也往往出于该课程只是考查课或者选修课而不予以重视,导致教学成效不够理想。
2.师资力量相当匮乏。
因为这门课程学时的压缩,教师配备也被相应地减少,以至于教师梯队结构不够合理,这就严重地影响到了寄生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因为学生们存在对这一学科的不正确认识或者出于今后就业的考虑,并不愿意选择寄生虫学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造成这一学科在师资力量上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危险局面。
3.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人的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寄生虫病的疾病谱出现了极大变化,比如,以往常见的蛔虫病如今已不多见,然而,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大纲,未能依据寄生虫疾病谱之变化而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授课的内容上和社会需求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
同时因为授课学时被大量压缩,造成每一学时所要讲解的内容变得更多,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无法做到深入讲解,因而未能激发出学习者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能够在医疗、卫生、防疫一线工作的,具备了扎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切实改变以往那种以寄生虫生物学的教学为重点,过于注重对寄生虫学实施系统性、完整性教学的理念,切实做到以绝大部分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为教学准则,从而强化以应用性为主的教学目标。
医学寄生虫学面临新的挑战:新现和再现疾病
朱淮民
【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卷),期】2005(23)B10
【总页数】5页(P369-373)
【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疾病;公共卫生问题;免疫功能低下;认知水平;科学技术;病
原体;机会性
【作者】朱淮民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4;R395.6
【相关文献】
1.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面临的新挑战 [J], 徐乃昌;高春玉
2.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J], 刘明社;孙希;吕志跃;吴忠道
3.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J], 刘明社;孙希;吕志跃;吴忠道;;;;
4.新疾病防控形势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J], 计永胜;姚湧;刘淼;沈际佳;汪学龙
5.新班预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莫失良机本刊将举办“高级现代医学科研发明创新方法培训班”、“高级现代卫生管理统计学培训班”、“高级现代疾病监测方法培训班”、“高级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培训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