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导学评价单1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田家庄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内容主题:《囚歌》内容简介:《囚歌》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尊严里的一篇诗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同学们,请随着问题导读单走进文本,自主阅读,潜心思考,完成各项目标,并根据完成情况自我检查,做好课前预习。
导学流程:一、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叶挺和写作背景。
二、看拼音写词语jǐn suǒ chǎng kāi kěwàng( ) ( ) ( )shēn qǖguān cái qiúgē( ) ( ) ( )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四、我的问题:有条理地整理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教师寄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自评:_______ 组长评________ 教师评_______班级:____ 组名:_____ 指导老师: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展示。
问题一:“人”和“狗”各指什么?“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问题二:叶挺想要的“自由”和敌人给予的“自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问题三:课文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问题四:叶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小组评价: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囚歌》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所学知识你们都懂了吗?认真完成这套习题,小组内进行评价,测测你对本节课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一、练习小组背诵诗歌,比赛那个组最能读出感情。
二、课文理解1、按课文内容填空①、为人进出的门,为狗爬出的洞。
②将我连这一起烧掉,我应该在与中得到永生。
2、《囚歌》中诗人渴望的“自由”是__________,而“爬出来”所获得的“自由”只能是__________。
《囚歌》评课稿本文是关于《囚歌》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是铁西教师团队。
我叫毕凤君,来自铁西区逸夫小学。
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更要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下面我就李金英老师执教的这节《囚歌》谈一下对李老师个人素质的一点看法。
李金英老师的课堂犹如阳光,因为有阳光就有生长,有阳光就有温暖,就有闪光,有活力,有成熟。
整节课中教师情绪、诗歌情节、学生情感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师之慧”。
1.方法:虽说是教无定法,但李老师教学方法设计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张扬的情况。
(例如:自学第3小节。
学生汇报自学收获,接着又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所需的各种能力。
创设和营造了民主、和谐、自由、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使教师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而且使学生也能够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
确实能感受到李老师过硬的基本功。
2.情绪:李老师教学热情极高,精神饱满,姿态表情都极具感染力。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的小世界,李老师的幽默自信,亲和的最佳教态,贴近了学生心中认可的形象。
加上有机智的诱导,亲切的态度,充满感情的讲解,一次次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激起感情的波澜,产生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者的敬佩。
赢得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在座的每一个听课者的认可。
3.技能:李老师的板书简要工整、脉络清楚、概括性强;对电教手段的运用熟练准确。
而且语言准确生动、清晰流畅,使用普通话,给人以最大的实效。
4.设计:李老师备课充分,课程资源丰富,查寻了众多有关革命烈士的事迹材料,教材处理得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一个挑战性教学环境。
5.组织:李老师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备课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关注儿童的兴奋点,再把握住教学的着力点,含而不露,发而不引。
(比如:开篇处对比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进出的洞敞开着。
《囚歌》导学案主备教师刘志洋参与教师审核人刘志洋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交流导学过程导学设计教师探究补充完善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基础知识。
2、阅读课文。
3、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囚:会意字。
周围像一个井,里面站着一个人。
这儿指关押;囚禁。
←囚歌:指的是囚禁在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二、认读生字词囚歌紧锁敞开棺材渴望身躯永生三、(一)学习第一小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1、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2、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什么感情?3、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课前完成预习,组内检查生字词,完成预习加分自主学习,通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完成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学习(二)第一小节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态度。
当时摆在监狱中的革命者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一是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获得自由。
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小节告诉了我们。
学习第二小节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1、这一小节中的“自由”和第一小节中的“自由”意思相同吗?2、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囚歌》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二、学习重点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三、学习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四、导学问题1. 通过出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了解一些英雄事迹。
2. 介绍叶挺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3.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4.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5. 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做出怎样的回答?。
6. 小组讨论叶挺是个怎样的人。
五、参考资料1.视频:配乐朗诵、叶挺在恩施(优酷网)2.图片:抗日战争、抗战、叶挺将军、战场、准备战斗(百度图片)3.资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
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其兵力达70万人。
这时,国民革命军除广东原有的6个军外,增加了新归附的第七、第八军,共有10万人左右。
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南昌起义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
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
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
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囚歌》的作者叶挺将军,介绍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思考“囚歌”二字的含义。
2.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如“破晓的曙光”、“铁窗的风”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如“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等,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
4.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囚禁中仍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
(2)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2)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四、作业布置1.背诵《囚歌》。
五、评析1.本节课以叶挺将军的《囚歌》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课堂小结部分,强调诗歌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将诗歌精神融入现实生活。
5.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注意这里‘破晓的曙光’是如何在囚禁的阴霾中显得格外明亮?你们能感受到作者在描述这个景象时的情感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深入感受形象描绘的力量。
2.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这句话中的‘热血’一词,你们觉得它仅仅是指血液吗?它在这里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理解语言的深层意义。
3、《囚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囚、棺、敞”等生字词。
流利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文本链接:
走近叶挺,了解皖南事变,明白被捕真相: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
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
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
在牢房中书写《囚歌》。
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出狱,4月8日从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罹难。
自主预习:预习展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拼音。
囚歌()紧锁()
敞开()棺材()
2.比一比,再组词。
锁()囚()躯()
琐()因()驱()3. 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
预习提示:再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结合历史背景,说说诗歌中含有特殊意义的词义:
(1)诗歌中的“人”特指哪些人?
(2)诗歌中的“狗”又指什么样的人?
(3)诗歌中“一个声音”指谁发出的什么声音?
(4)“地下的烈火”指的是什么?
(5)“活棺材”又指什么?
当堂检测:背诵《囚歌》
作业:默写背诵本课的三首诗歌
后记:。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1。
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
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
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
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
通过讨论解题:(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3。
介绍时代背景:(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
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3。
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
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
分节读议课文。
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2。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编号5y——551802)教师寄语:认真读书,用心思考,你才是最棒的!
导学内容:《革命烈士诗两首——囚歌》
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囚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叶挺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为了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
导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为了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读题和课后的链接,并根据链接理解题目的意思:
2.你能搜集资料:课题“囚”是指的什么地方?
3.我会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诗句的意思。
人——狗——
一个声音——两个“自由”——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永生——
4.我会从“门紧锁着”“洞敞开着”“活棺材”“永生”体会作者所表态的思想感情。
5.叶挺面临着哪两种选择?
一种是,这样
会;
一种是,这样
会。
6.从诗歌中你觉得叶挺是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展示。
三.拓展提升。
1.“歌”你是怎样理解的?课题为什么叫囚歌?
2.感情朗读《我的自白书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班级姓名节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学习重难点】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
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1、读文本第一、二遍,画出文中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读文本第三、四遍,查字典,给关键词语注释。
3、读文本第五、六遍,并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读文本第七、八遍,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试着分段并写出段意。
5、读文本第九遍,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6、读文本第十遍,试着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7、读完第十一遍,写本课的收获(知识、能力、情感)。
8、读文本第十二遍,自我回答课后问题。
【预习检测】一、请同学们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叶挺。
二、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铁镣拷打凯歌埋葬【预习困惑】【合作交流】活动一:初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语。
活动二:通读课文,交流批注。
活动三:再读课文,交流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四:交流困惑,生成问题。
【当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jǐn suǒ chǎng kāi kěwàng( ) ( ) ( )shēn qǖguān cái qiúgē( ) ( ) ( )【课后作业】二、按课文内容填空①为人进出的门,为狗爬出的洞。
②将我连这一起烧掉,我应该在与中得到永生。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姓名节次【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2、分析诗人在“从狗洞子里爬出”和“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俩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含义。
【学法指导】通过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合作探究】问题一:“人”和“狗”各指什么?“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问题二:叶挺想要的“自由”和敌人给予的“自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问题三:叶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问题四:【当堂检测】一、课文理解。
《囚歌》本课时学习要点: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宁死不屈的壮志豪情2. 认字2个,写字4个。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继续练习写心得笔记。
4.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理解人物为了什么。
本课时学习目标1. 得意:深入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宁死不屈的壮志豪情2. 得言:认字2个,写字4个。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 得法:继续练习写心得笔记。
本课时学习安排课前预习1.请用“七步法”预习课文。
2.了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课中导学活动一:检查预习(一)检查字词预习(可根据教学安排调整到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环节)1. 我能读准字音。
棺材囚歌紧锁敞开躯体2.用“/”划分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我们小组派代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活动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知晓诗歌大意(一)自读第一小节,思考:1.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中的“人”指:,“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的“狗”指:。
2.“一个声音”指:,“爬”的含义是:。
3.从这些重点词句,我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同桌合作,释疑解惑1.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叶挺将军的选择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2.解析重点词语。
“地下的烈火”指,“活棺材”指,“永生”指。
(三)小组讨论,理解诗意1.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3.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活动三:感知人物两个“自由”含义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选择的?课后巩固拓展活动一:搜集三句有关尊严的名言,并背诵。
☆☆活动二:读一读刘胡兰和王二小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
☆☆☆板书设计:囚歌囚歌战歌爱国的歌。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囚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囚歌》中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革命精神。
(2)掌握《囚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引导学生关注《囚歌》中的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囚歌》的内涵,理解作者的革命精神。
(2)分析《囚歌》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囚歌》。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囚歌》中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囚歌》的情况。
2. 学生对《囚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囚歌》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理解《囚歌》的意义和价值。
3.学会运用传统讲读的方法,对《囚歌》进行准确、生动的讲读。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囚歌》的背景介绍。
2.《囚歌》的主要内容分析。
3.传统讲读方法的介绍和示范。
4.学生的讲读实践和互评。
三、教学准备1.《囚歌》的文本。
2.讲台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游戏等方式引入《囚歌》这个话题,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背景介绍老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形式,对《囚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和作品的产生背景,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步:内容分析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囚歌》,并进行逐章或逐节的内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第四步:讲读方法介绍和示范老师介绍传统讲读方法的基本要点,包括声音的运用、语调的把握、情感的表达等等。
然后,老师进行讲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传统讲读方法进行《囚歌》的讲读。
第五步:学生讲读实践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分组进行《囚歌》的讲读实践。
每个小组先进行内部讲读练习,然后轮流进行公开的讲读表演。
第六步:互评学生们观看其他小组的讲读表演并给予评价,可采用同桌讨论或投票评选的方式进行。
老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评析《囚歌》是一首表达囚徒内心感受的优秀诗歌作品,通过对囚犯心灵的揭示,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尊严。
本节课通过传统讲读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传统讲读方法的介绍和示范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讲读技巧,使其能够准确地传达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增强讲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的讲读实践和互评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评价能力,还能够加深对《囚歌》的理解和鉴赏。
同时,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和互相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互动,关注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朗读指导,贵在得法——由《囚歌》一课谈起武店学校武花巧朗读是孩子语感好坏的直接体现,而语感的培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办法。
张嘴读书,大声朗读,有感情地读,自己能处理文章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需要逐层克服。
能带动孩子学习的优生不多,那么该怎么样有的放矢?在第七中心学校的走教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陶岔学校王珂老师执教的《囚歌》一课,现就本节课谈一谈自己发现的亮点。
亮点1:分层深入朗读任何人接触到新的文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深或浅,角度也不同。
新课标提倡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
这一点十分重要。
教育不是模式化生产的大工厂,不应该统一标准。
王老师在执教《囚歌》时,首先出示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让孩子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听课文录音,然后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读。
这时,孩子的朗读有点味道了。
后来,随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孩子们能明白作者的遣词用句背后的含义,明白“狗”指的是叛徒、走狗,应该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加入朗读中。
如此一来,朗读效果渐入佳境。
亮点2:换着法儿朗读不同的文本,朗读的形式应有不同。
比如,“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首先,我让孩子揣摩敌人的心理,再让个别同学试着通过声音的轻蔑来读出他对走狗语气的理解,最后全班齐读。
下文中,面对敌人,叶挺的回答是“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是一句带感叹号的反问句,表现出叶挺回答反动派的诱降时那坚决的语气。
因此,王老师首先引导孩子明白句子的标点符号代表的含义,然后让孩子试着自己读,接着出示叶挺在狱中生活的照片,配以动情的描述和音乐,使孩子对叶挺被囚的环境可知可感。
当孩子读得不够到位时,采用“动作表演法”,让孩子在觉得该加重语气的地方拍案而起。
这时,孩子便有了不同解读,有的在“怎能”处加重语气,有的在“狗”处加重语气,有的在“爬出”加重语气……抓住关键词语,表演读,朗读效果便好了许多。
最后,在师生配合朗读中,升华对诗歌的理解。
亮点3:走进文本再读走进文本,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才能享受文字的妙趣,享受朗读。
囚歌赏析点评《囚歌》是一首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受赞誉。
艾青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融入了这首诗歌之中。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囚歌》进行深入的赏析和点评,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囚歌》的整体结构和风格。
这首诗歌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我”字开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在诗歌的内容方面,艾青通过对囚徒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的描绘,表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歌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在第一部分中,艾青以“我”字开头,描述了囚徒在牢狱中的生活状态。
作者通过对囚徒的内心独白,揭示了囚徒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在第二部分中,艾青继续以“我”字开头,描述了囚徒对外界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以“我”字开头,描绘了囚徒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第四部分中,艾青以“我”字开头,表达了囚徒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作者以“我”字开头,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囚歌》的整体结构和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艾青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艾青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和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在《囚歌》的意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一首描述囚徒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艾青通过对囚徒内心世界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由和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囚歌》的赏析和点评,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总之,《囚歌》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意义的诗歌作品,艾青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以读为本自主导学”
—乌兰小学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
课前预读·链接课内·拓展课外
—《囚歌》导学评价单
姓名:班级:五·<1> 导学教师:
【预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知识链接】
我知道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先学评价】
一、朗读课文
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难写的生字多写几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并写在书上,达到正确读文,识记本课生字的目的。
二、学习字词
1.给生字找找小伙伴,组两个词,写在书上。
2.注意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理解字义)。
囚歌棺材紧锁敞开
我要提醒的字音:
我要提醒的字形:
我要提醒的词义:
3.除以上老师列出的词语外,你觉得本课中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的词语,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学习伙伴。
(如,词义、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语等等)
三、质疑问难
1.本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生涯的深切体验,通过他对自由的选择,表现了革命者的精神。
通过预习课文,我认识了一个的叶挺。
2.“地下的烈火”指什么?“活棺材”又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3.“人”和“狗”在诗中各指什么?
4.通过预读,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期待课堂上得到答案。
【合学评价】
1.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选择的?
【学后评价】
读一读,理解句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德国)席勒
自我评价合学组长评价老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