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60 KB
- 文档页数:3
附子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组成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以下药材组成:1.附子:附子是附子汤的主要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温阳散寒、活络祛风的作用。
2.干姜:干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
3.茯苓:茯苓是一味甘淡的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4.桂枝:桂枝是一味辛甘的药材,具有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作用。
5.生姜:生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在附子汤中起到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
功能主治附子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1.寒凝气血:附子汤以附子为主要药材,可以温阳散寒,有效改善寒凝气血的症状。
寒凝气血可能引起痛经、胃痛、寒疝等症状,附子汤可以通过温阳的作用缓解这些症状。
2.风寒痛痹:附子汤中的桂枝和生姜具有发散风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风寒引起的痛痹症状,如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痛等。
3.寒疝腹痛:附子汤可以调和脾胃,温暖腹部,从而缓解寒疝引起的腹痛症状。
4.中焦寒凝:附子汤中的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改善中焦寒凝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5.失眠多梦:附子汤中的干姜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的症状。
总的来说,附子汤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功能,适用于寒凝气血、风寒痛痹、寒疝腹痛、中焦寒凝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和疾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使用附子汤前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遵循专业医嘱。
干姜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干姜附子汤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
干姜60克附子5克(生用)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顿服。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功能主治】
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干姜8两,附子8两,桂心4两,麻黄4两,芎䓖3两。
【功能主治】
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㖞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姜附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下虽言心虚,而实少火气衰,不能代天宣化。
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兼桂心,助姜、附益火消阴;肾
气有权,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心主血,芎䓖既能治风,又能和血。
【摘录】
《千金》卷八
以上就是本文对干姜附子汤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
干姜附子汤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姜附散的功效与作用姜附散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不过对于它的食用有着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生附子7钱,生姜1斤,胡椒半两,丁香半两(研末,不见火)。
【制法】用生姜1斤(肥者),取自然汁,同附子入砂器内,慢火煮,候附子化为糊,须不住用匙搅动,恐焦,直至姜汁煮耗尽,约7分取出,挑入银器内,四面摊开,顿重汤上,时复搅转,重摊过,候药9分干,可以捻不粘缀手,尽取出,捻成小饼子,顿在筛子内,或晒或焙干,碾为细末,再入胡椒、丁香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寒。
【用法用量】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处方】香附子1斤,生姜3斤。
【制法】生姜捣汁,浸香附1宿,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尽为度,为末。
【功能主治】膈气不通,胸膈间结块,大如拳,坚如石,呕吐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黎勒(煨,去皮)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脏寒,下痢白脓,心腹疠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乌梅汤空心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处方】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青下,白下。
【用法用量】饮服方寸匕。
不过再服即愈。
亦可丸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姜附散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
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中医名方:干姜附子汤,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以干姜附子汤为方名者以历史顺序而言,以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最早,其方药组成为干姜、生附,全方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用于治疗阳气将脱。
《千金方》中的同名方药组成为:干姜、附子、桂心、麻黄、川芎。
对比方药组成,可见其方乃仲景方加桂心、麻黄、川芎而成,增强了解表之力,用于治疗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喎斜。
《伤寒全生集》中的干姜附子汤方药组成为: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在仲景方中加入了参、术、草,加强了健运中焦之功效,全方温中健脾,大有仲景建中之义,本方用于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干姜附子汤,史上同名的方剂本文暂未做完全统计,可能远不止于此,但无论是从方剂的流传广度还是临床功效,较为大多数业界人士所公认的仍然首推仲景之方,且不难看出,后世之方或多或少对仲景之方有一些借鉴。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参考《素》《难》,集伊尹《汤液经法》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于《伤寒论》第61条提到干姜附子汤:“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法伤里阳,发汗伤表阳,内外俱虚,昼日阳气用事,虚弱之阳得阳气之助虚阳外浮,烦躁不得眠;夜晚阴气用事,虚损之阳不敌强阴,反而安静。
不呕不渴,是无里证,阳虚气不上冲故不呕,阳虚不用水,故不渴。
脉沉微是阳气将脱之脉,阳虚则寒,故身无大热。
通读条文不难看出,此证实乃坏病。
因为医者辨证不明,失治误治导致阳气将脱,不急以回阳救逆,恐阳气去而不返。
故清代医家王子接在其《绛血园古方选注》论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见于昼日,是阳亡在顷刻矣”。
诚如清·吕震名在《伤寒寻源》中说:“按下后则阴气盛而阳已虚,复发汗以散其阳.则虚阳扰乱,故昼日烦躁不得眠也,夜而安静,非吉兆也,止以入夜纯阴用事,而衰阳欲躁扰不能也,此法不用甘草,较四逆汤尤峻,取其直破阴霾,复还阳气,必审无呕渴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则烦躁的为虚阳扰乱之烦躁,乃可主以此方而不至误用也”。
干姜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干姜汤是中医传统药方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下列功能主治:1.暖胃健脾:干姜性温,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温暖中焦,促进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适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化、胃寒腹痛等症状。
2.驱寒温经:干姜具有温经散寒的效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邪侵袭引起的症状,例如寒疝、霍乱、虚寒性腹泻等。
3.散瘀化痰:干姜具有散瘀化痰的作用,可促进淤血消散,化痰化瘀。
适用于胸闷、痰多、舌质淡红、脉弦等症状。
4.解肌理气:干姜能够活络筋骨,舒缓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经络不畅引起的症状,如风湿痛、痰痛等。
用量干姜汤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病情而定,通常可按以下标准进行使用:1.成人用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可取生姜10克,煎服,每日2-3次。
如果服用干姜粉末,用量可减少至3-6克。
2.儿童用量:儿童用干姜汤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情况进行适当剂量调整。
一般情况下,儿童可取生姜3-5克,煎服,每日1-2次。
注意事项:1.遵医嘱:在使用干姜汤之前,应按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确保使用剂量和频率的准确性。
2.副作用:使用干姜汤时,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口干舌燥、口苦等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谨慎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干姜汤,并注意用量和用药时间的控制,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干姜汤是一款具有暖胃健脾、驱寒温经、散瘀化痰、解肌理气等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干姜汤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进行合理的用量调整。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注意副作用和孕妇哺乳妇女的使用安全。
李东垣“御寒汤”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验案一、李东垣御寒汤概述1、出处与主治大家知道,李东垣是脾胃学说的宗师。
临床上我除了用《金匮》和《伤寒》方之外,也常用李东垣的方。
先说“御寒汤”。
“御寒汤”临床报道不多,我在杂志上几乎没有见报道过。
御寒汤见于《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原方主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
2、组成及用量原方的量和现在常用的量不一样,我这里说说我常用的量:羌活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黄芪50~60克,苍术12克,黄柏10克,黄连3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款冬花12克,炙甘草10克。
原方里面有佛耳草。
佛耳草产于南方,在北方大多数药店都没有,我们医院里也没有,所以佛耳草我就没有用。
但是,我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时候,往往加上麻黄,尤其是伴有打喷嚏、眼痒、鼻子痒、耳朵痒,甚至于咳嗽、哮喘。
一般情况下,有流鼻涕打喷嚏的,也有对某种东西过敏。
3、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指征过敏性鼻炎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汗,但是“御寒汤”所治的必然有汗,这个汗往往是自汗甚至是盗汗。
所以,汗出是用“御寒汤”的必具症状。
另外的用方指征是舌质不红,舌质是淡红或者正红,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舌质不红,不是一片热象,舌苔比较白,这是“御寒汤”治过敏性鼻炎的特征。
除了常见的流鼻涕、打喷嚏、眼痒、鼻子痒等症状之外,还有脉象浮而虚,有汗出。
如果没有汗这个方子用着就不合适。
4、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见加减另外,如果是一般情况下,流鼻涕、打喷嚏,但是有的人怕热,流黄鼻涕。
有黄鼻涕,就是有化热。
有清鼻涕,伴见有黄鼻涕,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完全化热,而是有化热的迹象,这个时候可以加冬瓜仁、鱼腥草,就是加清肺化痰的药。
如果鼻塞的很厉害,再加细辛,一般我用3克。
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其它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除了御寒汤以外,另外还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黄煌教授所说的用桂枝汤治疗。
我这里只是对于体虚感受风寒所导致的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治疗方法。
姜附片的功能主治1. 简介姜附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姜黄和附子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加工而成。
它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姜附片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姜附片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温中散寒:姜附片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寒性病证。
例如,腹痛、腹泻、腹冷等症状常见于寒凉侵袭的疾病,姜附片可以通过温中散寒的作用来缓解这些症状。
•驱风散寒:姜附片具有驱散风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状。
它可以通过增强体内阳气活动,排除湿气,改善寒湿邪气引起的不适。
•补脾温中:姜附片能够补充脾阳,增强脾脏功能,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暖宫散寒:姜附片可以通过温经散寒的作用,帮助调理女性生殖系统,适用于寒凉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消肿解毒:姜附片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肿瘤、疮疡、痈肿等炎症性疾病。
它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促进症状缓解和病情恢复。
•舒筋活血:姜附片能够舒筋活血,适用于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等病症。
它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减轻疼痛。
3. 用法用量姜附片的用法用量如下:1.口服:成人一次3-5片,一日2-3次。
2.儿童减半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心脏病、高血压、脾胃虚寒者慎用;•用药期间忌食辛辣、腥膻食物。
4. 不良反应长期或大量使用姜附片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胃不适:可能出现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姜附片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引起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姜附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药;•不要超过建议的用药剂量;•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测;•风湿病患者在使用本药期间需避免风寒;•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遵医嘱使用。
6. 结论姜附片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适用于寒性病证、风寒感冒、脾胃虚寒、月经不调、疮疡、关节炎等症状。
中药加生姜功效与作用中药加生姜功效与作用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而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在中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被当作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中药加生姜不仅有着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使用。
本文将对中药加生姜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药加生姜的功效1. 去寒祛湿中药加生姜常用于治疗寒湿侵袭引起的各种疾病。
寒湿是中医理论中的病邪之一,可以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腹痛、脘腹胀闷等不适症状。
中药加生姜具有去寒祛湿的作用,可以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湿,缓解相关症状。
2. 消食化湿中药加生姜也常用于消食化湿的治疗。
消食化湿是指脾胃功能不健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胃积滞等问题。
中药加生姜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蠕动运动,调整脾胃功能,帮助消化食物,改善相关症状。
3. 祛风散寒中药加生姜对风寒型感冒有着良好的疗效。
风寒型感冒的特点是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清白痰、头痛等症状。
中药加生姜可以祛风散寒,促进病邪的排出,缓解相关症状。
4. 解痉止痛中药加生姜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作用。
可以缓解痉挛引起的疼痛,舒缓肌肉紧张,改善相关症状。
特别适用于痉挛性腹痛、月经痛等疾病。
5. 散寒祛湿止痛中药加生姜还常用于治疗寒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
寒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加生姜可以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缓解关节疼痛。
6. 抗菌消炎生姜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中药加生姜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同时,生姜还可以改善局部炎症,促进创口愈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二、中药加生姜的作用1. 改善微循环中药加生姜可以改善微循环。
中药加生姜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供应,有助于改善冷手冷脚、手脚麻木等问题。
2. 提神醒脑中药加生姜可以提神醒脑,增加注意力和记忆力。
生姜中含有丰富的生姜酮,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大脑的活性,改善认知功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姜附六合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姜附六合汤。
【处方】四物加干姜2钱,附子1钱。
【功能主治】寒阻经血不行,兼见沉寒症者。
【用法用量】沉寒之甚,非姜、附不能除,寒甚而经绝不行,可加肉桂。
此用桂、附,则须留生地以配之,而后桂、附不至上僭。
【摘录】《医林纂要》卷八
文章介绍的姜附六合汤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姜附六合汤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生活常识分享。
驱寒姜汤最有效果的做法生姜是性温之物,有祛寒抗邪、温煦机体的功效,受寒受凉后喝姜汤确有好处。
那么驱寒姜汤怎么做呢?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驱寒姜汤食谱1、姜汁可乐姜汤可乐一瓶、姜一大块。
可乐一瓶打开倒煮锅里,姜去皮,切细丝,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十分钟。
有防寒去痰的功效,增加热量。
还可暖胃,故最适用于冬季,对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风散寒。
2、红枣姜汤红枣有很好的补气养血的作用,而生姜则可以解表散寒,两者在一起熬制,做成红枣姜汤。
怕冷的人经常饮用,可以有效祛除体内的寒气湿毒,改善冬日里手脚冰凉的状况。
制作红枣姜汤的时候,应将生姜去皮切片,将大枣去核清洗干净,然后将两者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红糖,慢火熬制半个小时。
饮用的时候可以吃掉红枣,姜片也可以吃,如果实在不喜欢吃姜片,也可以扔掉。
3、红糖姜汤冬天天气寒冷,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可以多喝一些红糖姜汤来驱寒防感冒。
红糖姜汤很容易制作,准备三十克红糖,十克生姜,将生姜放入水中,然后再放入红糖,熬制15分钟,趁热饮用,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
据医生介绍,红糖姜汤不仅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还可以有效减轻女性朋友的痛经症状。
4、盐醋姜汤冬天里,空气干冷,寒风又大,肩膀和腰背很容易受凉,从而引发关节炎症。
想要有效驱寒,可以熬煮热姜汤,在汤内放入适量的醋和盐。
然后将毛巾放入热姜汤内,待毛巾吸住水分后将其放在患病关节处,可以舒筋活血,有效减轻关节炎所导致的酸痛感。
5、绿茶姜汤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
鲜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
特别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6、话梅姜汤话梅50克,生姜30克,矿泉水适量,冰糖8克。
将话梅切成两半,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备用。
净锅上火倒入矿泉水,下入话梅、生姜,调入冰糖煲至25分钟即可。
7、私房姜汤生姜50克,大枣5个,桂圆干6个,梨一个,水适量,红糖适量。
姜附汤功效和作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
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
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
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
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附子生姜羊肉汤的作用附子生姜羊肉汤的禁忌在冬季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很多人都会炖上一锅汤来暖身,而附子生姜羊肉汤这种听起来健康好喝的汤,有些什么作用呢?一、附子生姜羊肉汤的作用助阳散寒。
附子生姜羊肉汤最为主要的功效就是助阳散寒,因为附子、生姜、羊肉是附子生姜羊肉汤的主要原材料,而这三种食材都是性温或者性热的食物,所以其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助阳散寒,非常适合体质虚寒、畏寒怕冷的人食用。
在中医的角度上来看,附子性味辛、甘,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对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心腹冷痛等症状的人群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生姜其性味辛,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症状的人群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羊肉也是一种温性的食材,并且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所以附子生姜羊肉汤是一个大热的汤品。
二、附子生姜羊肉汤的禁忌1、不宜多喝:附子生姜羊肉汤是一种大热的汤品,虽然具有很好的散寒效果,但是过度的食用可能会引起火气旺盛,从而造成上火等症状的出现。
2、肝火旺盛者不宜食:对于肝火或者火气比较旺盛的人群来说,是不宜食用这类大热的汤品的,其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火气,从而使得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三、附子炖羊肉注意事项1、附子不宜多:附子是一种含有毒性的药材,在其用量上要十分的控制,其用于食补的话,其用量最好不要超过3g以上。
2、炖煮时间长:附子生姜羊肉汤尽量可以增长炖煮的时间,可以尽量让附子其中的有毒成分得到分解,从而降低附子的毒性。
四、附子生姜羊肉汤的做法食材:羊肉250克、附子少量、生姜25克、胡椒粉少许、食盐、生抽均适量。
做法:1、将羊肉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超过羊肉的水量。
2、开大火焯羊肉至肉红色捞出,用凉水冲洗羊肉表面血污,切成小块,备用。
3、将附子洗净切片,装入干净的纱布袋内,扎口,备用。
4、将羊肉和纱布袋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以及生姜,大火烧沸水。
姜附汤的功效与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
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姜附汤。
【处方】附子(炮.三钱)干姜(炮.五钱)【功能主治】治中寒,四肢厥冷强直,失音,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
【炮制】右合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微者,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
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白豆蔻半两(去壳),附子1个(7钱,炮),缩砂仁3钱,白姜1两(炮),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脾虚腹胀,呕吐痰饮,食不进,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3钱,水1盏半,煎8分,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处方】生姜8两,附子4两(生用,4破)。
【功能主治】痰冷癖气,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亦主卒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姜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专,乃干姜附子汤之变法。
彼取温中,故用干姜,此取涤痰,故用姜汁,两不移易之定法。
【摘录】《千金》卷十八【处方】干姜3两,附子3分,甘草1两。
【功能主治】阴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厥冷,语音不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姜附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姜附丹的有关介绍。
【处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姜附丹的有关介绍。
【处方】生姜(切片)5两,川附子(炮,切片,童便浸,再加姜汁炒干)5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消阴。
主伤寒阴证,痈疽发背,心胸作痛,心腹痞闷,喉庳,颐项肿,汤水不下;及虚劳发热,咳嗽吐血,男妇骨蒸劳热,小儿急慢惊风,痘疹缩陷,黑泡水泡,斑;脾劳面黄肌瘦,肾劳面白骨弱;两目昏翳,内障,脾疟,久痢,水泻,米谷不化;又能解利两感伤寒,天行瘟疫,山岚瘴气,及不时感冒。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和滓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通过以上对姜附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
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姜附丹。
生活常识分享。
8、肾阳虚基础方:干姜附子汤肾阳虚基础方:干姜附子汤肾阳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精神疲倦等症状。
为了治疗肾阳虚,中医药学中有一方剂被广泛应用,那就是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是由干姜、附子等药物组成的复方中药方剂。
在干姜附子汤中,君药是指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而臣药、佐药和使药则是配合君药共同发挥疗效的药物。
君臣佐使药的合理配伍和使用,是中药方剂疗效的关键所在。
干姜作为干姜附子汤的君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它能够温暖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阳气血的供应。
同时,干姜还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肾阳虚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附子作为臣药,具有温阳散寒、祛寒止痛的作用。
它能够补充体内的阳气,提高肾脏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干姜附子汤中还加入了一些佐使药物,如甘草、大枣等,以协同君臣药的作用,增强方剂的疗效。
干姜附子汤方剂的主要功能是温阳补虚,主治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根据药性归经和药味,干姜属于辛温之品,归入肺、脾、胃经;附子属于辛温之品,归入心、脾、肾经;甘草属于甘平之品,归入心、肺、脾、胃经;大枣属于甘温之品,归入脾、胃经。
这些药物的配伍,能够温补肾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肾阳虚的目的。
根据八纲辩证,肾阳虚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精神疲倦等。
而根据六经辩证,肾阳虚主要影响的是肾经和脾经。
肾阳虚引起的病症多与肾脏功能不足有关,包括泄泻、尿频、遗精、阳痿等。
同时,肾阳虚还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问题。
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君药起到主要治疗作用,臣药协同君药加强疗效,佐药和使药则能够调节方剂的性味和药效。
干姜附子汤作为治疗肾阳虚的方剂,君臣佐使药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能够增强方剂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之,干姜附子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肾阳虚的中药方剂。
它由干姜、附子等药物组成,通过君臣佐使药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能够温阳补虚,调和气血,达到治疗肾阳虚的目的。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姜附御寒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
下面就来看一看姜附御寒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干姜(炮)1钱2分,半夏(汤洗)5分,柴胡(去苗)1钱,防风(去芦)半钱,羌活1钱,藁本(去土)8分,人参(去芦)半钱,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半钱,当归身6分(酒制),桃仁半钱(汤浸,去皮尖,与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药),黑附子(炮,去皮脐)4钱。
【功能主治】中气不足,遇冬天寒气客于脾胃之间,相引两胁缩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浊涕不止,不闻香臭,咳嗽脑痛,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时作阵痛,或暴痛,两目中流火,视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鸣耳聋,喜晴明,恶阴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饮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肾膝足胻冷,阴汗自出,行步失力,风痹麻木,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
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上牵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气腹中腹鸣,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
水5大盏,煎至3盏,入黄耆1钱,橘皮5分,草豆蔻1钱,再煎至2盏,再入酒制黄柏3分,酒制黄连3分,枳壳3分,酒地黄2分(此4味锉碎,预1日先用新水多半盏浸1宿),蔓荆子2分(亦预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将前正药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注意】忌肉汤,宜食肉。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二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姜附御寒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姜附御寒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姜附御寒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
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桂枝姜附汤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
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桂枝姜附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
桂枝18克干姜9克白术9克熟附子9克
【功能主治】
治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
【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滓再煮取2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一
通过本文对于桂枝姜附汤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
针对性的。
浅谈《伤寒论》姜附剂的3类配伍邹旭峰;戴维;郁保生【摘要】在《伤寒论》中,姜附配伍较为常见且富有特色,其配伍方式除了周知的干姜配伍生附、生姜配伍炮附外,尚有乌梅丸中运用到的干姜配伍炮附.3类配伍,各有侧重,值得重视,仲景用干姜配伍生附,多为回阳救逆;用生姜配伍炮附,多为温经扶阳;而用于姜配伍炮附,则有温脏祛寒之效,此亦可从后世医家的遣方用药中得到验证.本文在归纳分析这3类配伍的方剂的同时,重点讨论了较少使用的第3类配伍,希冀能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07【总页数】3页(P1252-1253,1263)【关键词】伤寒论;生姜;干姜;附子【作者】邹旭峰;戴维;郁保生【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2《伤寒论》112方中,姜附配伍较为常见且富有特色。
姜,有生姜、干姜之别;附,有生附、炮附之异。
程扶生在《伤寒经注·少阴温散》中指出“干姜以佐生附为用,生姜少资熟附之散也”。
诚如斯言,在《伤寒论》中干姜常与生附同见,而生姜则和炮附共用——但唯一例外的是乌梅丸,方中使用的是干姜和炮附(因看法不一,故略去小青龙汤、理中丸的方后加减,以小青龙汤为例,有学者认为“若噎,为外邪入里,饮停心下,气滞饮阻,去发表的麻黄,加炮附子以温阳散寒,行气除饮”[1],也有学者认为“若噎,为水寒气逆,可加吴茱萸、生姜、丁香之类,不必加附子,麻黄不可去”[2])。
《伤寒论》中干姜、生附并见的有8首方,皆属四逆汤类方(见表1)。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代表方,方中生附温肾回阳,干姜温中散寒,主治少阴寒化证之四肢逆冷,“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是以名之曰四逆汤也”(《伤寒溯源集》)。
干姜附子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伤寒论》【组成】干姜一两(30g)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5g)【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急救回阳。
【主治】阳衰阴盛证。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亦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喑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
兼治阴证伤寒,大便自利而发热者。
【配方解析】本方所治,或误用汗下重伤其阳,或阴寒直中,或阴证伤寒,皆由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
治当以急救回阳为法。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回阳救逆;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助附子回阳散寒,且使药力持久。
两药相须配伍,为回阳重剂。
《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见于昼日,是阳亡在顷刻矣。
当急用生干姜助生附子,纯用辛热走窜,透入阴经,比四逆之势力尤峻,复涣散其阳,若犹豫未决,必致阳亡而后己。
”本方回阳力峻,不可久用。
阳回即可用平补之药。
盖阳既安堵,即宜休养其阴,切勿误用辛热太过之药,转化他患也。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乃急救回阳之重剂。
临证以手足厥冷,或烦躁,脉沉微细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兼气虚者,加人参以益气固脱;汗多脉微者,可加龙骨、牡蛎以镇摄固脱。
3.现代应用:常用于心衰、肝硬化腹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咽炎、胃脘痛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属阳衰阴盛者。
4.使用注意:非阳衰阴盛者,不可服用。
生附子有毒,用量宜慎,并须久煎。
寒湿重,阳气衰,送你一张中药方,散寒气补阳气其实我们身上一些常见的症状都是因为风寒湿所引起的,比如:怕冷,天气稍微下降就手脚冰凉,容易出冷汗,吹点风就会感冒,还会流清水鼻涕,常常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总是觉得提不起精神,做什么都没劲,颈肩腰腿不舒服,关节处容易疼痛,严重的还会麻木,出现这些症状就说明体内正气已经很虚弱,寒湿积聚的非常多了,如果再不祛除寒湿,补充阳气,有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
中医里有这样的说法: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这句话说明风、寒以及湿对于人体来说均是病邪之气。
这些邪气侵入人体以后最爱聚集在关节处,因为这些位置不仅皮肤较薄,而且是关节屈伸的地方,有很多的空隙,久而久之,还会慢慢的侵入脏腑,盘踞在人体正气虚弱的地方,在损害正气的同时,堵塞经络,导致气血不通,运行不畅,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今天刘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个补阳气,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的方子,这个方子就是出自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真武汤。
这副药由茯苓、白术、芍药、制附子、生姜五味药配伍而成,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和脾中的阳气可以滋养我们的全身,而且脾肾是运化水液的脏腑,脾肾阳气充足能够将我们体内的寒湿之气化为汗液、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补阳,应该从这两个脏腑的阳气入手。
方子中的附子,药性温热,擅长补肾,也能暖脾,还能把积聚在脾肾的水湿化掉,所以,附子把脾肾的阳气温补起来,这样,身体里多余的水就被气化掉,茯苓和白术,在这个方子中的作用是燥湿,将我们体内脏腑和关节处多余的水分给排出去,还可以健脾渗湿,补气利水,能够很好的改善小便增多,水肿,等症状,而且可以健脾补气,提高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生姜,性味温和,既能帮助附子温阳散寒,又能协助茯苓散水湿。
最后一味药芍药,芍药是滋阴药,既可以利水行气,还能防止附子发散太过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总体上看这5味药,先补脾肾中的阳气,再散体内寒气,既温补脾肾之阳,又避免温燥过度反倒伤身,对于阳气虚弱,寒湿过盛所带来的症状,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
下面就来看一看姜附御寒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干姜(炮)1钱2分,半夏(汤洗)5分,柴胡(去苗)1钱,
防风(去芦)半钱,羌活1钱,藁本(去土)8分,人参(去芦)半钱,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
李仁(汤浸,去皮尖)半钱,当归身6分(酒制),桃仁半钱(汤浸,去皮尖,与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药),黑附子(炮,去皮脐)4钱。
【功能主治】
中气不足,遇冬天寒气客于脾胃之间,相引两胁缩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浊涕不止,不闻香臭,咳嗽脑痛,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时作阵痛,或暴痛,两目中流火,视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鸣耳聋,喜晴明,恶阴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饮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肾膝足胻冷,阴汗自出,行步失力,风痹麻木,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
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上牵心而痛,
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气腹中腹鸣,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都作1服。
水5大盏,煎至3盏,入黄耆1钱,橘皮5分,草豆蔻1钱,再煎至2盏,再入酒制黄柏3分,酒制黄连3分,枳壳3分,酒地黄2分(此4味锉碎,预1日先用新水多半盏浸1宿),蔓荆子2分(亦预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将前正药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注意】
忌肉汤,宜食肉。
【摘录】
《东垣试效方》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姜附御寒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姜附御寒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姜附御寒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
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