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下数学第2课时 比和比例(2)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6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
并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正、反比例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回顾和整理,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学具:草稿本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请回忆,什么是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生: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生: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刚刚我们通过列举法复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我们也可以用表格对比法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在表格里可以观察出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
(二)新知探究(1)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例1 一辆大巴车上午9时从郑州市出发,开往菏泽市,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师:第(1)问请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对应的点并顺次连起来。
生:根据表格的时间路程信息在方格里分别找到相对应的点,依次连接就可以。
师:第(2)问河南省郑州市至山东省菏泽市国道线长219km,根据图像估计大巴车到菏泽的时间,再用计算验算一下。
生:在刚刚连接的线上找到路程是219千米的点,和它相对应的时间大约在4.4时。
生:在这个问题解决中已知路程和时间,我们可以求出大巴车的行驶速度是50千米每时。
因此可以算出行驶219千米所需要的时间。
算式是:219÷50=4.38(时)师:这时可以判断出时间和路程这两个量相对应的数比值一定,因此这两个量是成正比例。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课程的评课稿。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用,并通过实例演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比和比例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2.学会使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发展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如下:1.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2.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算;3.学会灵活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4.1 比的定义和性质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分数、小数或百分数。
本节课将介绍比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比进行计算和比较。
4.2 比例的概念及运算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比之间的等量关系。
本节课将引入比例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运算,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3 比例的应用在生活中,比例经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图纸放缩等。
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例子,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讲教学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比和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2.实例演绎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3.学生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6.1 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例如比的概念、比的表达方式等。
以此为基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6.2 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比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
6.3 引入比例的概念及运算教师将引入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运算规则。
通过比例的表达方式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例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教案教学内容:课本4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比的这个知识咱们已经学过了吗?生:学过。
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比的知识?说说看。
生:…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比。
生:…师:(师板书)二、新授1、比例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我们鼎屏二小开展的课外活动,瞧,数学小组已经来到操场上。
他们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来计算旗杆的长度。
清大家仔细观察,这是第一根竹竿的长与影子的长,这是第二根竹竿的长与影子的长。
请大家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生讨论交流。
)师: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生:竹竿长的比与影子长的比始终都是2:3。
(师板书2:3=2/3)那第二根呢?生:…(师板书6:9=2/3)还有没有其他的?谁能说一说?我们除了可以这样观察,还有吗?生:…师:那么它们的比应该怎么说?生:两根竹竿长的比是…(师板书2:6=1/3)师:那么影子长的比呢?谁来说一说?。
生:影子长的比是…(师板书3:9=1/3)师:请大家看黑板。
请看,这里的两个比他们的比值怎么样?生:相等。
师:因此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生:等号。
(师板书2:3=6:9)师:请看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这边的两个比还能写成这样的算式吗?生:能。
师:谁来说一说,来你来。
生:3:9=2:6(师板书)师:赞成吗?生:赞成。
师:请大家看黑板。
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
(板书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比例吗?谁来说说?生:…师: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那么要想写成比例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生…师:首先要是两个比,然后这两个比的比值还要怎么样?(生:相等)师:很好(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议一议、例1、例2,教材的80页课堂活动及教材第80~82页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提示:本局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停止整理和温习,详细包括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比例尺、解比例、正正比例的量和运用比例知识处置效果等外容。
本局部外容不但在生活中具有普遍的运用,而且是今后学习其他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独自列出引导先生停止整理和温习。
这局部教科书的编写思绪是:先引导先生对比例的有关知识停止整理,再经过例题让先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处置效果,最后经过课堂活动完成对温习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加深对知识的片面了解和掌握。
对比例知识的整理,教科书依然采用经过效果引导,让先生用自主整理的方式停止。
教科书经过提出〝什么是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等效果,并让先生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或正比例的实例。
对正、正比例的整理,教科书的本意不局限在让先生记忆概念,而是让先生结合实践效果了解正、正比例的量,所以教科书上两个先生的对话就反映出了这一编写意图。
此外,教科书将比例的有关知识集中在这里梳理,也有利于先生增强这些知识的联络,促进先生构成网络型的认知结构。
例1是在坐标图上画图和依据图像停止估量的温习,这里既是运用正比例图像处置效果,也是对有关知识的稳固。
本例题的题材具有理想性,而且也是有真实性的,有利于让先生感受正比例的知识在处置实践效果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从学习方式上剖析,表达了给先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创设情形出现效果后,经过先生自主处置两个效果,有利于先生处置效果才干的开展。
本例题中,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所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因此,画出的图应是一条直线。
第二个效果让先生估量汽车抵达菏泽市的时间就是要依据郑州到菏泽的路程是219 km去停止估量。
例2是用比例的知识处置效果,也是传统内容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比和比例|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内容围绕“比和比例”这一章节。
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比的概念、基本性质、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概念、运算性质、解比例等知识点。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深入理解。
2. 比例的运算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3. 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和比例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性质及应用,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解题方法。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概念、运算性质及解比例的方法。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性质及应用2. 比例的概念、运算性质及解比例3. 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必做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 总结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
2. 选做题- 搜集生活中的比和比例实例,与同学分享。
-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做好笔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使学生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