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理科地理上学期段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8.00 KB
- 文档页数:8
高2006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测验地理试卷时量:85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周利民校正:吴意奇注意:答案写在答卷上,只交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2006年,某城市人口出生率为0.61%,死亡率为0.54%,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死亡率明显降低C.自然环境状况的改善D.出生率明显降3.关于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①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②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③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④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时期,都可以精确计算出环境人口容量B.假设影响因素相对稳定,则可做相对定量的估算C.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没有定量估计的可能D.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一个精确值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就是向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地B.相同职能部门提供低级服务的单位个数少,提供高级服务的单位个数多C.城市一定是区域的生产中心D.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基础作用6.有关北京和石家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家庄能提供的服务职能北京一定能提供B.北京能提供的服务职能石家庄一定能提供C.石家庄的服务范围比北京小D.北京的城市等级比石家庄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极洲上由于有人类活动,所以该地是文化景观B.我国的三大石窟都是宗教文化景观C.缓坡改造后形成的梯田是自然景观D.都江堰水利工程、京九铁路和行驶在京九铁路上的火车都是文化景观8.如图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迁移扩散②传染扩散③等级扩散④刺激扩散B.①传染扩散②迁移扩散③等级扩散④刺激扩散C.①传染扩散②迁移扩散③刺激扩散④等级扩散D.①迁移扩散②传染扩散③刺激扩散④等级扩散9.旅游资源特点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的是()A.可创造性、长存性B.季节性、地域性C.可变异性、可移动性D.多样性、非凡性10.有关旅游活动经济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通过旅游,人们可弥补消耗,恢复体力和脑力C.旅游活动能使彼此增进了解,扩大交流D.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11.以下国家中全部属于北方的是()A.美国、意大利、荷兰、韩国B.日本、加拿大、印度、南非C.瑞士、瑞典、新西兰、芬兰D.巴西、澳大利亚、匈牙利、葡萄牙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的依据为()A.科技发展水平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多少D.经济发展水平13.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区是指()A.拉美、非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B.南美、非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C.拉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D.南美、北非和亚洲的广大地区下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读图回答14~15题。
2007—200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一)地理学科试题(必修)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和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下列条件中最主要的是A .地球的质量适中B .地球的体积适中C .日地距离适中D .地球卫星数量适中2.图1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是造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主要原因B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半年为周期运动C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和黄赤交角的度数之和为90°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四季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梦想。
在江苏东海县毛北村开钻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54天的奋斗,2005年3月9日,科钻一井的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58米,超额完成了既定的钻进目标。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该钻探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钻探工程从地壳表面开始,经过了地幔、地核B .钻探工程只是在地壳中进行,没有到达地幔。
C .钻探工程可以了解地心的物质组成D .钻探工程是为了实现“地心旅游”4.在钻井架附近,曾有这样两行字:“上天神舟五号 入地科钻一井”。
神舟五号、科钻一井分别到达的层次是A .高层大气和地核B .平流层大气和地核C .高层大气和地壳D .平流层大气和地壳 5.这次科学钻探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是 A .了解大气圈、水圈的性质和下界限B .了解地壳深部的状态、结构、构造和成分,研究岩石圈的演变C .寻找深部矿产资源和勘探与开发深部能源D .研究地球的气候史以及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6.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气候变暖仅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B .全球变暖,除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此现象C .人类对全球变暖问题束手无策D .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都是有害的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8.下面四幅图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方向。
浏阳一中2012年上期高二段考试题地理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范围:地球地图、必修一1-3章命题:张明清 审题:赵建文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答案填入答题卡)读我国南方某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 、山地 B 、丘陵 C 、低缓高原 D 、平原 2、图中陡崖M 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 、50米 B 、90米 C 、155米 D 、220米 3、如陡崖M 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 、由西北向东南 B 、由西向东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东向西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 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一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图1为此次科 考的路线示意。
据此回答4一5题。
4、“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A 、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B 、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 C 、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D 、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5、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A 、大陆架B 、大陆坡C 、海岭D 、深海平原 右图中甲、乙、丙、丁为赤道以北四地,回答6~8题。
6、若甲与乙,丙与丁同纬度,甲与丙,乙与丁同经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较丁地地转偏向力较小 B 、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C 、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 D 、甲乙较丙丁年昼长变化大 7、若甲乙的线速度为丙丁线速度的一半,且丁地全年昼夜等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甲地较丙地降水量丰富 B 、若甲、乙经度差为60°,则丙、丁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6660KM C 、甲乙两地每年各有一天为极昼或极夜 D 、若甲乙位于欧亚大陆上,则乙地必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8、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关于四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巴西高原草类茂盛 B 、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珀斯炎热干燥图3 甲 乙 丙 丁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好昼夜等长D、太平洋地区台风处于一年中较为活跃时期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作了各种模拟演示,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模块结业考试试卷(理科)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占40分。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答题时,考生必须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表或内答题卡上,答第Ⅱ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郑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以下区域有明确界线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海南省 B.东北平原 C.自然带 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4.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的变化 B.水分条件的变化C.降水稀少 D.地势高低变化5.三大自然区中,人类活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D.三大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一样广泛6.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7.GIS的全称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导航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8—10题: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9.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10.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11.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2—15题。
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加试地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注意: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的字母代码填入以下答案表内。
1、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A.昼夜更替B.昼夜长短变化C.地方时差异D.海洋潮汐的形成2、下列岩石中,具有气孔构造的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3、当日、月、地大致成一线,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地面上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B.上弦月C.下弦月D.满月4、夏威夷高压出现在A.夏季亚洲大陆上B.冬季亚洲大陆上C.夏季北太平洋上D.冬季北太平洋上5、以下四幅图中,大圆表示地球赤道,小圆表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其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A B C 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C.震中处震级最大D.震源越深,震级越大7、“勇气”号和“机遇”号成功着陆在火星并开始科学探测。
火星和地球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固体表面B.都属于恒星C.都属于类木行星D.都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8、夏季电闪雷鸣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9、农历大年初一的月相是A B C D10、太阳活动剧烈时,还会扰乱地球磁场A.干扰中波通讯B.产生磁暴现象C.产生极光D.扰乱电离层 11、地球自转产生了A.昼和夜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昼夜更替D.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12、图1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 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D. 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13、图示地貌类型、成因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 风力侵蚀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区B. 风力沉积地貌、内力作用、东北地区C. 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东南地区D. 流水沉积地貌、内力作用、西南地区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今后逐步扩大的是A .非洲、欧洲B .亚洲、北美洲C .非洲、南美洲D .北美洲、南美洲 15、八大行星中,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比较,其特点是A .质量较大B .有固态的表壳C .平均密度较低D .都有卫星,但数量较少图116、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A. 1月1日 B .10月1 日 C. 5月1日 D .8月1日 17、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A .国庆节B .八一节C .五一节D 、春节 18、6月22日(北半球夏至)下列各地正午太阳最高的是A.哈尔滨 B .北京 C.广州 D .海口 19、下列城市中,6月22日前后,白昼最短的是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 20、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 .太阳系B .河外星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 2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A.光球层和色球层 B.色球层和日冕层 C.光球层和日冕层 D.日冕层和色球层22、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温带变大,寒带变大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 .热带变小,寒带变小 2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A.世界各地均不相同 B.赤道处最大 C.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地相同 D.两极最快,赤道最慢24、一条河流沿北纬35度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图),下列叙述及关联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25、下列关于五带叙述不正确的是A.热带是有太阳直射2次的地方B.寒带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C.温带是有太阳直射1次的地方D.热带温带是没有极昼极夜的地方 26、气候统计中的春季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国家)A.立春至立夏 B.春分至夏至 C. 2、3、4月 D. 3、4、5月 二、综合分析题(共48分) (一)、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理科)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太阳 B.哈雷彗星 C.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D.陨石3.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火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 天王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4.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质量适中C.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有液态水的存在5.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A.光球、日冕、色球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 D. 日冕、色球、光球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了强磁暴,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回答6—7题。
6.“太阳风”产生于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7.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A.意大利 B.巴西 C.埃及 D.加拿大8.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A.可见光 B.红外光 C.紫外光D.红光和橙光9.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全球降水量出现异常②动物的异常反应③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10.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A.米 B.千米 C.纳米 D.光年1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 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 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1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13.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14.某一恒星今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明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B .20时56分4秒C .19时D .19时56分4秒15.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昼夜现象C .北半球右岸被河水冲刷严重D .北半球左岸被河水冲刷严重16.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 ) A .23.5 ° B .66.5° C .67.5° D .90°17.若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变化正确的是;A. 热带的范围变大B. 温带的范围变小C. 寒带的范围变小D. 五带的范围不变化18.某地区有一口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 )A .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B .温带地区C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D .寒带地区19.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是 ( )A .一直向北移B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然后又向北移D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20.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 )A .3月21日B .6月22日C .9月23 日D .12月22日21.第十八届世界杯决赛德国与意大利的比赛于2006年7月9日20时(东二区)进行,杭州球迷观看的时间是 ( )A. 7月9日2时 B. 7月9日14时C. 7月10日2时 D. 7月10日6时22.6月2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哈尔滨B.北京 C.广州 D.长沙23.太阳直射点上()A.昼最长夜最短B.太阳高度最大C.昼夜等长 D.昼长夜短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纬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B.同一经线上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C.同一经线上各地日出时间相同 D.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5.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26.某地为正午时(即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A.115°E B.130°W C.75°E D.165°E27.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赤道上 B.北极圈内 C.南回归线上 D.北纬50度2010年8月5日, 智利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导致33名矿工受困于700米的地下。
浏阳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地理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3-4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4.与丙省相比丁省(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5-6题。
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浏阳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请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5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1. 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4-5题。
4.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5.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7.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8.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地理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学小组将它作于课题研究。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2.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①地形图层②土壤图层③气候图层④人口图层⑤商业网点图层⑥农业图层⑦工业图层⑧城市图层⑨交通图层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⑥⑦⑧⑨D.⑤⑥⑦⑧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回答3~4题。
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除一切来自人为和自然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①湖泊②小麦地③运河④黄河河口地带⑤水库⑥绿洲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⑥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做5~7题。
5.下列地形区中,与图中所示地形区距离最近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山东丘陵 D.黄土高原6.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A.青稞和油菜 B.水稻和柑橘 C.大豆和甜菜 D.小麦和棉花7.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该注意()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读图(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8~10题。
8.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9.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10.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高二地理(理科)期中考试试题时量:60分钟总分:100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1.不同的区域间存在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2.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27~28题。
4.该产业部门属于:A.技术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5.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寻找最优区位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6.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干旱地区广,北方湿润地区广B.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C.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小麦为主D.南方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北方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7--9题。
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积极开发沿海地区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9.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10.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B.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C.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D.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11、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①平坦的地形②勤劳的人民③肥沃的土壤④宽广的道路⑤充足的水源⑥适宜的气温⑦良好的习惯⑧精细的耕作⑨充分的日照⑩美丽的村庄A.①②⑤⑧⑩B.①②③⑧⑨C.①③⑤⑥⑨D.③⑤⑥⑦⑧12、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A.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矿产资源丰富地区C.人口资源充足地区D.劳动力低廉地区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题13、能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14、目前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的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D.西部经济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15、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严重污染型16、反映我国经济地带性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1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8—24题。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2008—10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的机读卡上,第II卷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答卷前务必将机读卡上卡头和答案纸侧面的班级、姓名、考号、考场号填写清楚。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机读卡、答案纸分着交。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C.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D.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石家庄市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A.①②B.④⑤C.①⑤D.①3.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两个因素是A.气候和植被B.气候、水文C.气候和地貌D.土壤和植被4.形成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差异B.水分差异C.地势差异D.非地带性差异5.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不正确叙述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感强于南方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小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北方民居墙体较南方严实厚重6.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A.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B.矿产资源丰富地区C.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劳动力低廉地区7.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洞庭湖平原——油菜、水稻、苹果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梨C.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9—11题9.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的是A. A B.BC.C D.C10.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A. A——热量条件 B.B——洪涝灾害C. C--灌溉水源 D.D-- 土壤肥力11.D区从西往东,植被依次为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一荒漠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C. 森林草原一荒漠一绿洲一草原D. 森林—森林草原一草原一森林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最主要形式,读下面我国沙漠土地成因构成图,回答12—14题12.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13.目前,我国荒漠化蔓延现象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是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B.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C.河谷地区和高原牧区D.高原地区和旱作牧区14.我国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植被遭到破坏B.工业建设C.气候变干,降水减少等自然原因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结果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5—16题。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地理试卷(一)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1——33题为必做题,34题为选做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第5页的答题卡上。
)1.下列海岸类型中多优良港址的是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C.生物海岸D.砂质海岸2.形成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 B. 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 D. 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4.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其中A.甲厂主要是利用我国政策优势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D.三家企业选择我国加工,其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事例叙述正确的是A.“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成长阶段B.匹兹堡的“困惑”——初期阶段C.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转型阶段D.“知识城”匹兹堡——后期阶段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6~7题。
6.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B.交通运输便利C.矿产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大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A.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据此回答第8~10题。
8.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9.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10.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1~12题。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必修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右图(横断山区河谷景观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3.下图(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B.背斜C.断层D.陡崖4.下列关于下图(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中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a地空气受热下降D.b地空气冷却下降5.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A.平行于等压线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无确定方向6.下图(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示意图)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7.某山山麓海拔200米,山麓处气温12ºC,山顶气温6ºC,那么这座山山顶海拔高度为A.1000m B.200m C.1200m D.800m8.下图为某大洋环流局部图,图中的A.a为寒流B.c为暖流C.b为西风漂流D.甲海域分布有大渔场9.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分布大陆东岸,寒流分布大陆西岸B.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C.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寒流影响显著D.秘鲁附近沿海因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世界著名渔场10.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11.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在下列哪个日期前后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 . 9月23日前后D . 12月22日前后12.春末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的形成,主要受A .冷锋的影响B .暖锋的影响C .准静止锋的影响D .西风的影响 1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 .日地距离适中B .因为有月球绕转C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 .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14.光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A .黑子B .耀斑C .日饵D .太阳风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长3分56秒B .地球自转一周需24小时,为一个恒星日C .太阳日时间不长,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D .恒星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16.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A .地幔.地壳.地核B .地核.地幔.地壳C .地壳.地幔.地核D .地壳.地核.地 17.下列各运动中,呈逆时针方向的是A .北半球的反气旋B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C .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D .北印度洋夏季的季风洋流 18.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 .角峰.“U ”型谷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C .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9.下列选项中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固结成岩作用B .变质作用.火山喷发.侵蚀作用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0.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21.2007年1月4日,镇江阴有雨,气温下降6-10℃。
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1、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A.太阳B.月球C.金星D.火星2、晴朗的夜空,我们肉眼能看见最多的天体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日地距离适中B.昼夜更替周期不长C.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D.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日珥B.黑子和耀斑C.日珥和耀斑D.耀斑和太阳风5、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太阳A.位于太阳系的中心B.能自己发光C.质量巨大D.是气体组成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的魏格纳正式提出的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壳在洋脊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推移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陆地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软流层之上滑动的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8、地球上南北半球自东向西的的河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A.都在北岸B.都在南岸C.靠近低纬的河岸D.靠近高纬的河岸9、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氦B.氧和氮C.氢和氧D.氢和氦10、当日、地、月大致呈一线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A.B.C.D.11、下列节日中上海和哈尔滨两地白昼长短差异最小的是:A.元旦B.青年节C.国际儿童节D.中国教师节12、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本身不发光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13、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不到的现象是A.太阳黑子B.恒星的光芒C.流星现象D.彗星的长尾14、某军舰在东经160°,南纬30°的海面上沿着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200千米,导弹将落在A.东半球中纬度地区B.东半球高纬度地区C.西半球中纬度地区D.西半球高纬度地区15、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北京(东经116°)的地方时B.东8区的区时C.比东京时间快1小时D.东八区的地方时16、地壳中已发现的元素中含量排列首位的金属元素是A.氧B. 硅C. 铝D. 铁17、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18、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地球表面有昼和夜现象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更替现象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9.2005年11月份江西省九江地区发生5.7级地震后,震后调查发现赣、鄂等地有不同的A.震源B.震中C.震级D.烈度20、下列岩石中可能具有明显层理构造的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1、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时间最早的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2、如甲地和乙地的纬度相同,两地不同的现象是A.自转角速度B.正午太阳高度C.昼夜长短D.地方时23、下列节日中,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国庆节B.五一劳动节C.儿童节D.元旦24、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黄赤交角的存在D.日地距离的远近25、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70°N B.21°NC.40°N D.81°S26、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A.北极点B.南极点C.北纬30度线上D.赤道上27、我国南方住宅区同高度楼房之间的距离比北方小,其原因是A.南方气候比北方温暖B.南方冬季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C.南方冬季白昼时间比北方长D.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多28、一旅行团乘飞机于5月1日17时由上海(东8区)飞往旧金山(西8区),途中飞行14小时,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A.5月1日3时B.5月1日15时C.5月2日3时D.5月2日15时29、在太平洋上行驶,船员连续过了两个元旦,这是由于该船在航行中A.由东1区驶入西1区B.由西12区驶入东12区C.从西向东越过了日界线D.从东向西越过了日界线30、每当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及月相分别是A.地在日、月之间新月B.月在日、地之间满月C.地在日、月之间满月D.月在日、地之间新月31、关于地貌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海拔较高的山区适合发展林业B.北半球中高纬度山区的南坡比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光热条件好,故林木生长更茂盛C.海拔较低的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D.喀斯特地区水分条件好,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2、太阳直射点最接近赤道时的纪念日是A.世界水日(3.22) B.地球日(4.22)C.世界环境日(6.5) D.世界人口日(7.11)33、12月22日(冬至)是一年中A. 北半球各地气温最低的一天B.北半球各地地方时差最大的一天。
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N,76°22′40″E),乙(80°25′01″N,77°06′58″E)。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2、甲在乙地的(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6题。
3、③、②、①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4、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五大板块B. 四大板块C.三大板块D.两大板块5、甲、乙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 )A.热带草原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读下图“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7、右上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L1 B.L2 C.L3 D.L4右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内M悬崖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 )A.99米 B.149米C.199米 D.201米9、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 B.丘陵C.低缓高原 D.平原右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11、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图,完成12~13题。
2008-2009学年度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理科地理上学期段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D.①⑥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5—6题: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6.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7. 下列省区不在沿海,但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 北京B.天津C. 上海D. 河南读下图,回答8—9题。
8、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20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产业 D.化学工业9、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A.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0~11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12. 下列关于湿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提供水源②调节气候③涵养水源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净化水质⑦保护生物多样性A ①②③④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⑦D ①③④⑤⑥⑦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4—15题:13.“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1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15.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A 面状B 线状C 网络状D 岛状16. 关于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少B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 交通线路数量密集D 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17. 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A 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B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C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 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18.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A 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B 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C 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D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的压力和管理失误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20.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鸟岛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但由于湖水减少,现在的鸟岛已经和湖岸相连,成为一个半岛.青海湖水量减少的原因是:①人们大量引湖水灌溉②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③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④降水增加A. ①②B.①③C. ②③D. ②④21. 区域空间的结构演化,表现出()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B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 一直处于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D 一直处于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22. 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因素主要是()①附近有优质煤炭②美国东北部工业的崛起③宾西法尼亚运河的开通④五大湖的廉价水运⑤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②③④⑤23. 我国西北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②过度放牧③植被破坏④流水侵蚀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4一27题。
2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25.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26.三个地带比较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27.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28、工业化阶段三大产业的发展特点是()A 一、二、三产业都呈现迅速上升趋势B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C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趋势D第三产业开始出现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回答有关29—30题29.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30.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主要的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二、读图题(共40分)31、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
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
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32 .读我国经济地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1)写出图中经济发轴线的名称:b 、c 、d 。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是①②③④。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整个工程横贯中国东西部,沿线经过新疆等十个省市。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5年1月1日实现全线商业供气。
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路线图。
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______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2)“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______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C.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D.绕过地形复杂区域,便于施工(3)“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把西部地区的___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__优势;并可以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发展。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将缓解沿线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读图题(共30分)31、(14分)(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2分)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2分)洪涝灾害严重(2分)(2)自然原因:、泥沙淤积(2分)`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
(2分)(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4分)32.(1)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铁路沿线经济带(2)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每空2分)33、(共12分)(1)C (2)C (3)资源经济(4)水土流失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