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古诗小学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7
古诗词改写作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古诗词基础知识•改写技巧指导•实例分析与讨论目•创作实践与指导•课程总结与反思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1 2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古诗词改写作文的意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02古诗词基础知识韵律格律意象意境古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比兴对仗夸张03改写技巧指导理解原诗,把握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的诗句进行改写。
根据改写目的和受众,挑选与之相契合的诗句。
避免选择过于晦涩难懂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诗句。
挑选合适的诗句进行改写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改写后的诗句更具感染力。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改写诗句的表现力。
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现代汉语,保持原诗的意义和韵味。
运用现代汉语进行表达04实例分析与讨论《静夜思》改写实例原诗改写实例改写技巧原诗《春晓》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诗,内容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要点一要点二改写实例将《春晓》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散文,例如“春天的早晨总是让人沉醉,不知不觉中睡过了头。
四处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在庆祝新的一天的到来。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在风雨中凋零。
”改写技巧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细节描写和感官体验,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要点三《春晓》改写实例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作品展示选取几篇学生改写的古诗词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点评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改写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05创作实践与指导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确定改写目标选择一首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作为改写对象。
古诗改写作文方法——《暮江吟》改写落日渐瞑,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大地.太阳脱去了那件耀眼的外衣,披上了鲜红的披肩,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美!清澈的江水宛如一面镜子在余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水波,太阳的倒影也随之颤动,犹如一位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江边一棵棵垂柳将她们长长的头发伸入水中,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公主,扭着细细的腰肢,摆着那翠绿的裙摆在岸边与水中的太阳比美.可惜他们没有分出输赢,反而把江水映得半红半绿,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江边的花儿虽然没有那么婀娜,却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我站在岩石上,放眼望去,轻轻的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异常神秘;灯花通明的村庄像一只只萤火虫成群结队,雾的朦胧使江、地、天连为一线.啊!多么美的九月初三之夜呀!鸟儿在山前啼鸣,田野里散发果香;露珠儿酷似晶莹的珍珠;隐月好似一把精美的弯弓,就连落叶上都写满赞美,风儿都在唱着赞歌.我爱你这让人陶醉的暮江!师:写景类的古诗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情与景不可分离,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无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二)师:绘景类的古诗同学们领会了它的改写方法,那么叙事类的古诗应该怎样改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赠汪伦》的改写.这是一首歌颂友情的叙事诗.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自古以来,别离的气氛是哀婉凄凉的,很少有欢声笑语.可是诗人却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气氛.表达出朋友间的一片深情和临别祝愿.请看原文及改后例文.(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赠汪伦》)送别——改写《赠汪伦》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会有期.”这时,一条小船已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大诗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对汪伦说了最后一句话:“汪伦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你和我的情谊深,让我们撑起友谊的小船,驶向对方心灵的彼岸.”汪伦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地说:“保重!”改写古诗,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只改变古诗的形式,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重新组织语言。
古诗改写作文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流传千古,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古诗的语
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写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古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改写古诗并非简单的替换词语,而是要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
和体验,使之成为具有个人特色的新作品。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首古诗,如《静夜思》或《登鹳雀楼》,通过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思考,来进行改写。
我们可以将古诗中的景物、情感进行现代化的诠释,用当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重新诠释古诗的内涵,使之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改写古诗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以增进我们对古诗的理解
和感悟。
通过改写古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智慧。
同时,改写古诗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对古诗的一种赞美和致敬。
在改写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要注意保持古诗原有的韵律和节奏感,使之在改写后依然具有诗的韵味和美感。
另外,要注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让改写后的古诗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改写古诗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对古诗的赞美和传承。
通过
改写古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古诗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
同时,改写古诗也是一种对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古诗的魅力,用笔去改写古诗,让古诗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改写古诗《春日偶成》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改写古诗《春日偶成》,感谢您的阅读!
改写古诗《春日偶成》
全椒县实验小学四(7)班陈思昊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季节,我到郊外去散散心。
天上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段飘舞的白丝绸。
面前吹过阵阵微风,就如同小孩子柔嫩的小手轻抚我的面颊。
接近中午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漫步柳树林中。
那一株株粗壮的柳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又像一位位健壮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瀑布般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路两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向我频频招手,又像是在向我点头致意。
不知不觉中,我登上林中的石桥。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白云、微风、阳光、鲜花、柳树,组成一幅多么绚烂多彩的春光图啊!
此时,我心中怀念起年少时在故乡与伙伴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
身处这怡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其中。
远处有三三两两的路人对我指指点点。
他们可不知道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高兴舒畅!我好像听到他们几个在议论我说:“瞧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忙中偷闲,到处游玩呢!”他们哪里知道我是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呢!
过了很多年,我对这次春日郊游仍然记忆犹新。
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我心中便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的技巧1. 背景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古诗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学形式。
古诗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如今,在写作训练中,将古诗改写成作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练习。
这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把古诗改写成作文的技巧,帮助我们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技巧一: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在改写古诗时,首先要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古诗通常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有助于我们把握作文的基调和内容。
以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上高楼,仰望远方景观的心情和追求高尚事物的精神。
在改写时,我们可以保留作者的情感和主题,例如写一篇描述登高远望的文章,并以此来表达对远大目标和追求的思考。
3. 技巧二:加入细节和描写古诗通常采用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给我们改写时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通过加入细节和描写,可以丰富作文的语言和内容,使之更具感染力。
以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依然如故而时光已逝的感慨。
在改写时,我们可以加入具体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形象,如描述一个在岁月中保持忠诚的人物,或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等等。
4. 技巧三:改写古诗的结构和韵律古诗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在改写时,我们可以保留古诗的结构和韵律,使作文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以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吸引了读者。
在改写时,我们可以保留原词的韵律,并通过加入具体的细节和情节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5. 技巧四:引用古诗与现实相结合改写古诗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引用古诗与现实结合,以增加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改写古诗《江南春》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久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了千里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它的辽阔、深邃和迷离。
背诵着这首诗,我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幻想我成了着名诗人一一杜牧,周游了唐代的江南大地,领略了其美好的春光。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江南,目光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土地上,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千里江南,经过我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脏摇荡了。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又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使它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为千里江南更加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真令人神思遐想。
“吃饭了。
”怎么会是妈妈的声音?啊!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我从梦中深深体会到了诗人杜牧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点评:改写古诗通常的模式就是把古诗翻译一遍,读来枯燥乏味。
这篇《江南春》的改写,别出心裁,小作者来了个梦游江南:春天的江南莺歌燕舞,红绿相映,酒旗招展。
寺庙楼台,金碧辉煌,笼罩在蒙蒙烟雨中。
这如诗似画的梦境,又与入梦前后对诗的艺术特色及作者的评介相辅相成,表现出了小作者对诗的感悟、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古诗新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能够按照规定格式、要求进行习作,培养写作能力。
3.能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展现个性。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2.掌握习作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融入个性,展现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习作更具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讲台、黑板、彩色粉笔。
3.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教师引入古诗新编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学习古诗:教师讲解和解读本单元所学的古诗,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习作写作要求:教师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4.课堂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让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课堂互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写作水平。
4.作业布置:布置习作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写作练习。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习作也有了更多的
体会。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谢谢!。
古诗《春日》诗意改写作文春天迈着轻快脚步姗姗来迟。
迁徙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草羞羞答答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轻声地问道:“春天来了吗?春天在哪里啊?”柳树让风梳子梳着她嫩绿色的头发,柔声说“谁是春天啊?”这时迎春花骄傲地说“哈哈,我就是春天。
”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就像在迎接春天。
春天终于到来,她有绿色的头发,白皙的脸蛋,还有鲜花做的衣衫。
春天对花儿们说:“孩子们,春天就是你们啊,你们就是美丽的春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泗水旁边,游览美丽的风景。
那里百花盛开,香味扑鼻。
远处的山高高低低,若隐若现。
一条瀑布从天而降,正像李白写的诗名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里面嬉戏。
在远处,一座小村庄被鲜花遮挡的若隐若现,到处都飘着花的香味。
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的看到它,却是通过万紫千红的景象,小花儿开了,小草儿绿了,小树发芽了。
,是谁把它们唤醒的呢?哦!原来是春姑娘用那温柔的手把它们唤醒了!春天来了,春风把花儿都吹开了,到处飘着花香,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今天,阳光明媚、和风送暖,“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真是踏青的好时候啊!我兴冲冲地来到了泗水边上。
举目四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青山绿水不像秋天一样层林尽染,也不像冬天一样万物萧条。
那是清爽的嫩绿,欣欣向荣的……我捡起了一个小小的石头扔进水中,平静如一面镜子一样的水面泛起来一圈圈的波纹,像一个个的大唱片。
清澈如大翡翠一样的绿水中,小鱼在追逐嬉戏,有的躲进石缝里,有的躲进水草里,还有一群如小逗号的蝌蚪在玩画图游戏,有的和小伙伴一起画著名画家画的名画,有的和小伙伴在画郑板桥的画,还有的在画毕加索的画,你别小看他们,他们画的像模像样的。
我不禁陶醉在其中了。
湖边的柳树垂下了嫩绿的枝条,好似春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真舒服啊!还有那鲜艳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的花朵,美丽极了,整个花园都香气扑鼻,人们只要走进去,她呀,就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你看那蝴蝶、蜜蜂在花丛中流连不返。
作文课堂实录,改写苏轼《定风波》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老师说要写一篇改编作文,题目是《定风波》。
我最喜欢写作文了,因为可以发挥无限想象力!苏轼先生的《定风波》诗词我没读过,不过没关系,我就自己编一个全新的故事。
从前啊,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
一天,小明去海边玩,看见海面上波浪汹涌,好像在生闷气。
小明很好奇,就对大海说:"大海哥哥,你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啊?"没想到大海竟然会说话,它回答说:"我每天都被风吹来吹去,所以我很生气啊!"小明听了很惊讶,赶紧安慰大海说:"别生气啦,风大伯伯不是有心的。
"大海仍然愤愤不平:"可是风大伯伯整天吹东吹西,把我弄得很乱啊!我要去找风大伯伯评评理。
"小明怕大海和风大伯伯吵架,就说:"不如我来做个和事佬,帮你们解决问题吧?"大海想了想,点点头答应了。
于是小明找到了风大伯伯,说:"风大伯伯,您整天东吹西吹,把大海哥哥吹得很生气。
能不能改改您的习惯啊?"风大伯伯不以为然说:"我就是喜欢到处乱吹一通,有什么问题吗?"小明见风大伯伯态度很强硬,只好设身处地为大海哥哥想想,如果自己一直被人捉弄,也会生气的。
于是小明有理有据地向风大伯伯解释道:"风大伯伯,您一直乱吹,把海水弄得东涌西落,鱼儿们都无家可归了。
您能不能控制一下力度,让大家都过上安生的日子?"风大伯伯听了,不住点头,说:"好吧好吧,我这就改正嚣张的毛病,以后轻轻地吹就行了。
"从此以后,大海哥哥再也不生气了,风大伯伯也收敛了锐气。
小明见大家和和气气的,高兴极了,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出色的和事佬,帮助更多的人解决矛盾。
这篇作文我就写到这里。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喜欢我编排的全新故事情节。
谢谢大家!篇2作文课堂实录老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改写苏轼的名篇《定风波》。
小学作文:古诗改写
在古代,诗人常常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尝试将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的小学作文,让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以现代小学生的视角重新展现。
古诗改写:春日游园
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我和家人一起去了公园游玩。
公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五颜六色,像是大自然精心准备的一场盛宴。
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乱的破坏,但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我们走在小径上,两旁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柳树的枝条柔软,随风摆动,让我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但它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
公园的湖面上,几只鸭子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似乎在享受这温暖的阳光。
我想起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虽然我们不在江边,但这里的湖光水色同样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公园里玩了一下午,直到太阳慢慢落山。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慨,古诗中的美景和情感,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改写古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让我们用现代
的视角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改写,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古诗山居秋暝改写作文一、改写如下: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二、《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原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在秋天的傍晚,刚刚经过绵绵秋雨的洗礼,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
摩诘正悠闲地漫步在用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向远望去,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空如洗的夜幕;山峰连绵起伏。
蜿转的小路旁,小溪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碧玉,清澈见底;小树郁郁葱葱,翠色欲滴;在一片铺青叠翠的小草丛中,零星地点缀着一些无名的小花,一簇簇,一朵朵,披着露珠,迎着秋风,愈发显得晶莹剔透,娇羞欲语……摩诘静静走近一片松林里,松树既象一座古城,又似一把巨伞,松针重重叠叠,松叶洒泻着露水。
一切都是那样的幽静,恬然。
不知不觉间,天空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洒在草丛之中。
透过粼粼的波光,一下子就望见了长在水中的青苔。
山泉在月光的倒映下,好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36461似一道道素练在水中飘来荡去。
溪水流淌的汩汩声,倘若天籁之音……王摩诘不由自主地吟出了:“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上”的诗句。
突然,远处传来了银铃般的说笑声,摩诘便走出松林,来到一片竹林旁,笔直的竹子插入云霄,青枝翠叶,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扉。
改写古诗作文关于改写古诗作文六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改写古诗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改写古诗作文篇1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训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以及迁移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学生相互提问回答的形式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诗词方面的恒久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
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
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
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
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
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牧童。
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杏花村)。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二、分析意象[训练目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提取古诗中的意象,为准确、全面改写古诗奠定基础。
[训练意图] 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
短短的篇幅中常蕴含着极丰厚的内蕴。
诗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人智慧的哲理。
古诗如何改写成故事古诗改写成故事篇一:古诗改写小故事同学们,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
“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古诗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训练。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四下语文古诗改写作文怎么写这是一个春天柔风细雨的日子。
“我”来到桥对面的田野观看春天。
首先,我把有盖的船系在柳树下,拄着老人藜茎做成的拐杖走过桥。
这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
先说说柳树吧。
柳树长出了新芽。
纤细的树叶躺在河岸上,悬在河的上方。
它散发着春的气息。
梅花又嫩又娇。
它像一朵粉红色的玉芽,一朵朵地开着,玉粉色的花朵芳香而甜美,让我惊讶地陶醉在花海中。
看看地上的草。
它经历了冬眠,从地上探出了湿露珠和绿色的小脑袋。
我真不忍心让屐齿印留在青苔上。
这时,春天杏花开时降的小雨沾湿了我的衣衫,轻柔的杨柳风吹到脸上我也不觉得冷了。
李白的《致王伦》是一首著名的告别诗。
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首诗为学生自由驰骋的想象力提供了基础。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根据这首古诗的内容,学生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想象李白和王伦离别的场景,并在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
学生们写的练习将会很有趣。
本次课外习作设计适用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
导写过程: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3、欣赏《赠汪伦》的配乐动画,教师激情旁白关于这首诗的传说。
二、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想象一下这种经历。
1.《李白想坐船去》(3)播放《饮酒赏月》动画。
老师深情地说:看到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在他面前,有与王伦相处的场景:喝酒——引导学生想象他们的语言、动作和长相。
在李白眼中,王伦是一个机智、机智、渴望学习的年轻人。
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不喜欢见面太晚。
他们可以被称为健忘的朋友;在王伦看来,李白的诗歌虽然举世闻名,但他从不傲慢。
他是一位优雅、博学的学者,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赏月——李白对月亮极偏爱,写了许多有关月的美妙诗句,如《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
可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这一情境中,汪伦吟诵这些诗句并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改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弟弟苏澈、妹妹苏小妹以及朋友秦少游一起去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正当大家玩得起劲时,苏轼发现手中的酒杯荡着少许波纹,于是,伸手一接咦,下雨了!这时,偌大的西湖就像被一层白纱笼罩了起来,迷迷蒙蒙的,好似仙境;仿佛整个湖只有一只游船,只听得见其他游人若隐若现的说笑声。
雨中的西湖就像披着白纱的仙子,美丽至极。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那层迷茫的雾气消失了,阳光下,呈现在眼前的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让人眼前一亮。
而西湖的景物也因雨的洗礼而变得更加苍翠、美丽。
湖面散发着闪亮的光芒,使人不由自主的喜欢它。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心头的万千思绪组合在一起,他马上取来笔、墨、纸,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而诗歌的名字就叫《饮湖上初晴后雨》。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外面的世界,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勤快的练习,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