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569.99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15.12.21•【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15年12月2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征求意见。
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对草案的意见。
普遍认为,根据宪法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
草案内容简洁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建议本法尽快出台。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稿,我们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方面密切联系,同步推进草案的修改工作。
法律委员会于11月27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12月15日,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审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根据党中央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总体要求,依据宪法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是十分必要的。
对草案的修改应继续坚持本法着眼于建立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最主要、最基本制度的总体思路,力求使制度规范简明、易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府法治建设的演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梳理中国政府法制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政府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恢复到全面发展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笔者力图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法治建设的演进历程中,分析整理出不同时期的特点并进行论证,以展示我国政府法治建设三十年的丰硕成果。
一、我国政府法治建设恢复时期(1978-1989)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尤其是第一次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改革和法治进程的里程碑,从此以后,中国的政府法治建设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进程不断走向深入。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同年12月4日,宪法修改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并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讨论稿,经过全民讨论,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82年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总政策、总路线、总任务的条文化、法律化。
七十四年波澜壮阔砥砺前行谱新篇建国周年回顾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74周年。
74年来,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政治建设在建国74年的历程中,中国始终把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治国家作为重要任务。
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并逐步接近世界第一。
中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3.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中国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公平,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
中国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力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文化弘扬和科技创新中国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中国在人工智能、高铁、5G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应用。
5.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积极响应全球环保呼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6.对外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倡导世界和平、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时
代价值
王晓真
【期刊名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2(23)6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是增强党内激励、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历经四个发展时期,从初步实践到
曲折发展,再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在新时代实现了整体性塑
造与制度体系的健全。
与此同时,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在衡量标准、证章形式、奖励时机、颁授仪式、奖励办法、荣誉宣扬六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继续深入推进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建设,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良好社会氛围
的营造、国家制度的健全以及世界政党的治理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总页数】11页(P57-67)
【作者】王晓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批准实施党内、国家、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我国确立中国特色功勋
荣誉表彰制度体系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之四维——《扎紧
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研究》专家评介会综述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4.新时代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价值引领研究5.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我国“五章一簿”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确立及实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1. 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新的政治体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建国初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程度相对较高,政治决策过程中,党内外各界对政策的讨论与审议十分频繁,重大决策多经过多方辩论。
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构建了我国良好的政治生态。
2. 19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政治建设从19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受到了一些抵制和挫折。
决策由少数领导层控制,广大民众参与度下降,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呈现出单一性和不透明性。
不过,在此期间我们也看到一些良好的尝试,比如“百花齐放”、大献议、大串联等运动,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化。
3. 21世纪的民主政治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逐渐提高。
党和政府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建设措施,如公务员考试招录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制度改革、网络问政平台的推广等。
这些措施不仅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契机,也繁荣了政治生态,让人民在政治决策中发出更大的声音。
4. 民主建设的不足当然,我们也存在不少民主建设的不足。
比如,官僚主义文化仍然存在,群众意见表达渠道还不够畅通,有关公共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制定还不充分考虑真正有利于人民的因素。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推动民主固根基,依靠群众促发展,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5. 未来的展望如今,世界格局在不断演变,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力,民主政治建设也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这方面的探索,建设更为民主、科学、开放的政治体制,既保证了各方权力的合理平衡,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公共事务,制定出更为符合实际的政策,推动全社会更大程度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功勋荣誉制度张树华等摘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发挥各种级别奖励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建立国家功勋奖励制度”作为我国人才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功勋荣誉制度演进历程、类别作了系统梳理,并就国家功勋制度应具备的特点问题、评审公正问题、奖励设置问题、奖后效应问题、防范“国家勋章”称号异化问题、避免“国家勋章”称号带有“官本位”问题、国家功勋制度多元化问题等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功勋奖励制度分类思考一、建立中国功勋荣誉制度的必要性所谓国家功勋荣誉制度,就是指对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的制度,是国家行政奖励制度体系中的最高奖励,是政府基于理性判断而作的制度安排,是国家实现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功勋奖励制度”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确定的,都把建立国家功勋荣誉制度作为我国人才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勋荣誉制度具有引导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激励社会向上的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当今世界,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康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追求,经济信息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如何成功地将个体的努力引导到有益于社会目标的实现方面,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如此。
实践证明,人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限度地按照国家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关键在于机制建构和制度安排。
我国建立功勋荣誉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首先,建立国家功勋荣誉制度是完善我国荣誉制度体系的需要。
新中国70年制度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伟大进程作者:侯波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9年第11期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在制度发展上持续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艰苦探索,在治理效能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方面,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至2018年实际增长174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另一方面,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近14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日新月异、充满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70年的制度发展和治理成就,彰显了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社会探寻更好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从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享有充分主权、赢得国际社会尊重的现代国家,使一个国土四分五裂、经济文化落后、人民备受压迫欺凌的国家变成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回顾与展望建国周年的重要意义建国周年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时刻,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成就。
回顾过去,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的点滴,同时展望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国家更加美好的前景。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提醒着我们珍惜并传承着我们的国家文化和价值观。
建国周年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回顾历史,吸取教训回顾建国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国家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道路,我们国家的独立和繁荣是历经血汗和牺牲得来的。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面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二、展现国家成就,增强自信建国周年是一个展现国家成就的时刻。
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年来国家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还是文化、体育,我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些成就让我们更加自信,激励着我们为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三、凝聚民族精神,增进团结建国周年是凝聚民族精神、增进团结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全国各族人民将心手相连,共同庆祝国家的诞生。
这一天,我们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
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繁荣发展。
四、激励未来,开创美好建国周年是一个激励未来,开创美好的时刻。
我们回顾国家的发展历程,展望国家的美好未来,这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机遇,我们要勇敢地迈出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五、加深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文化建国周年是一个加深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
我们在这一天,展示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
我们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一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它给予我们力量和自信,我们要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回顾与展望建国周年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庆祝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聚民族、激励未来、加深爱国情感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回顾七十年来的法治建设历程,可以看到新中国在法治建设上的不断探索和成熟,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成就1.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家的崩溃和社会的混乱,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
从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后来的《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新中国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法治体系。
特别是2004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和2012年颁布的《国务院决定公布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行政程序更加规范,在司法裁决上更加公正,增加了公民的知情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从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依法治国,首先是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这一理念的树立不仅影响着国家层面的治理,也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
依法治国的理念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法治规范的认同度也在不断增加。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司法体系也得到了稳步的完善。
特别是1999年设立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2014年设立的全国统一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使得全国范围内司法资源得以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司法公平性得到了大大增强。
相关法院法官的职业素养和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让司法裁决更加公正,也更加符合法治的理念。
4. 司法透明度增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司法的透明度也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建立网络审判公开平台和公开庭审等方式,让司法过程更加透明化,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到司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1.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不断强化法治意识,使得整个社会都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024年第4期(总第345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5国徽使用与国家荣誉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国家荣誉制度的法治逻辑与价值意蕴李㊀㊀涛摘㊀要:国家荣誉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制度ꎬ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国家荣誉制度是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制度安排ꎬ不仅是表达国家意志的重要手段ꎬ也是引导和激励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ꎬ更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ꎬ因而国家荣誉制度具有政治性㊁权威性㊁规范性㊁引导性等重要特征ꎮ现代社会中的国家荣誉制度是一个多层次㊁宽领域的制度规范体系ꎬ其以法治为基础ꎬ通过特定的生成逻辑和所体现的价值意蕴实现了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国家认同的建构ꎮ推进国家荣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ꎬ使其更加符合国情和实践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ꎮ围绕 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的重要部署安排ꎬ国家荣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坚持宪法精神ꎬ以构建国家荣誉制度法律体系为重点ꎬ推进国家荣誉的评选㊁授予㊁管理的法治化ꎬ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ꎮ关键词:宪法制度ꎻ国家荣誉ꎻ国家荣誉制度ꎻ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92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4-0123-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22ZDA064)ꎮ作者简介:李涛ꎬ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ꎬ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ꎮ㊀㊀国家荣誉制度是宪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也是宪法规定的国家重要制度ꎮ制度功能理论认为ꎬ制度具有规范行为㊁传递信息㊁价值塑造㊁提供激励等功能ꎮ建立和完善国家荣誉制度可以规范国家荣誉的评选㊁授予和管理ꎬ传递楷模人物或集体的价值及贡献ꎬ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ꎮ国家荣誉制度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㊁典型示范作用ꎬ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㊁崇尚英雄㊁争做先锋ꎮ [1]45通过充分发挥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ꎬ能够有力地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㊁崇尚英雄㊁积极争做时代先锋的良好风尚ꎮ这种引领和示范效应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向上向善之心ꎬ还为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ꎬ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ꎮ因此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ꎬ推进国家荣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ꎬ使其更加符合国情㊁紧跟时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ꎬ也是保障国家荣誉制度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手段ꎮ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ꎬ不仅可以确保国家荣誉制度的授予对象㊁条件㊁程序等的规范化运行ꎬ还可以保障国家荣誉授予的公平公正ꎮ以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以下简称«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颁布实施为起点ꎬ再到2019年国家勋章及国家荣誉称号的首次集中颁授ꎬ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ꎬ更催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ꎮ目前学者们对国家荣誉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㊁特征㊁构建的意义以及域外国家荣誉制度的借鉴等方面ꎬ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政治学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ꎮ由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ꎬ所以这一制度的研究321视角㊁方法㊁思路㊁内容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ꎮ例如ꎬ从宪法视域出发研究国家荣誉制度的理论内涵㊁实践特征㊁法治逻辑㊁价值意蕴等ꎬ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ꎬ这些问题弄清楚㊁搞明白之后ꎬ能更好地发挥国家荣誉制度的激励㊁引领㊁示范作用[2]ꎮ㊀㊀一、国家荣誉和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表现㊀㊀国家荣誉制度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的功勋制度ꎮ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ꎬ国家荣誉制度逐渐演变为一种对个人或集体作出突出贡献的表彰机制ꎬ成为国家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ꎮ(一)国家荣誉和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内涵荣誉是指因为成就或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ꎮ作为对公民或法人在生产劳动及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杰出成绩的一种崇高赞许和奖励ꎬ荣誉体现了社会对其努力和贡献的认可ꎮ荣誉带来的名誉和尊荣可以来自于各个领域ꎬ如学术成就㊁科技贡献㊁体育竞技㊁社会公益ꎬ等等ꎮ国家荣誉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选定ꎬ专门用以表彰在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国防㊁外交㊁教育㊁科技㊁文化㊁卫生㊁体育等各领域作出卓越贡献㊁享有盛誉的杰出个人或集体ꎮ国家荣誉的勋章㊁荣誉称号㊁表彰奖励代表了国家对个人或集体的高度认可和赞扬ꎬ具有崇高的荣誉性ꎮ而国家荣誉制度则是指关于国家勋章㊁荣誉称号及表彰奖励的评选㊁授予㊁待遇㊁法律保障ꎬ以及与其相关的活动须遵循的制度安排ꎬ其核心目的在于表彰和嘉奖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士和集体ꎬ彰显国家对这些英模的崇高敬意ꎬ从而在社会中树立榜样ꎮ这种制度化㊁程序化表彰方式和过程ꎬ构成了一个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ꎬ为国家繁荣与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3]ꎮ具体来讲ꎬ国家荣誉及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内涵ꎮ其一ꎬ国家荣誉具有持久性ꎮ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ꎬ授予荣誉称号的功勋奖励制度早已深入人心ꎬ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做法ꎬ彰显着对杰出贡献的尊崇和敬意ꎮ授予荣誉称号的功勋奖励制度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奖励机制ꎬ旨在表彰那些在社会㊁政治㊁军事等领域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ꎮ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ꎬ这种制度逐渐发展㊁完善ꎬ成为一种正式的㊁制度化的荣誉体系ꎮ也就是说ꎬ国家荣誉是国家运行中的普遍现象ꎬ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荣誉表彰ꎬ它不仅代表着过去的成就ꎬ也象征着未来的责任和期望ꎬ但具体的形式和名称因国家不同而不同ꎮ国家荣誉的形式包括勋章㊁奖章㊁荣誉称号等ꎬ这些荣誉的授予通常是为了奖励获奖者的奉献和付出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ꎬ促进社会团结和进步ꎮ其二ꎬ国家荣誉的授予是以国家名义来实施的ꎮ国家荣誉是以国家名义授予的国家最高奖励ꎬ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并授予ꎬ这成为国家荣誉区别于其他荣誉的基本特点ꎮ在实际生活中ꎬ尽管各种国家机关㊁团体都有权在各自的领域内授予荣誉ꎬ以示认可和嘉奖ꎬ然而由国家元首亲自授予的荣誉无疑代表着国家的最高褒奖ꎬ具有无上的尊贵性和权威性[4]88ꎮ其三ꎬ国家荣誉具有多样性ꎮ国家荣誉的授予旨在表彰个人或团体在国家建设㊁社会进步㊁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优异表现ꎮ这决定了国家荣誉具有多种类型ꎬ包括勋章㊁奖章㊁荣誉称号等ꎬ这些荣誉可以通过不同的表彰方式颁发给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ꎮ此外ꎬ国家荣誉不仅关注个人的成就ꎬ也关注团体的贡献ꎬ这些成就和贡献涵盖了国家事务㊁社会发展及个人进步等各个方面ꎮ其四ꎬ国家荣誉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ꎮ国家荣誉是对个人或团体在特定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最高表彰ꎬ代表着国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ꎬ具有最高等级的荣誉价值ꎮ一方面ꎬ获得国家荣誉的个人或团体成为榜样和激励他人的力量ꎻ另一方面ꎬ国家勋章㊁奖章㊁荣誉称号作为国家最高荣誉ꎬ对于指引社会公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㊁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ꎮ(二)国家荣誉制度的特征表现制度 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ꎬ要求421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ꎬ 制度 更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ꎮ规范行动的规则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ꎬ其运作体现了社会的秩序ꎮ具体到国家荣誉制度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47条明确提出: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㊁科学㊁技术㊁文学㊁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ꎬ给以鼓励和帮助ꎮ 第67条规定ꎬ全国人大常委会 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ꎮ第80条规定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 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ꎮ因此ꎬ从法律的角度看ꎬ国家荣誉是由国家权威机构ꎬ遵循严格的法律㊁规章和程序ꎬ代表国家向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勋人士颁发的最高级别荣誉ꎬ其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崇高认可ꎬ更是连接公民与国家㊁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纽带ꎮ国家荣誉制度是一种系统化㊁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制度安排ꎬ旨在确保国家荣誉的授予过程公正㊁透明且具有权威性ꎮ通过实施国家荣誉制度ꎬ国家能够有序地表彰杰出人士ꎬ树立社会典范ꎬ进而引领社会风尚ꎬ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5]ꎮ具体而言ꎬ国家荣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ꎮ第一ꎬ国家荣誉制度的政治性ꎮ荣誉对个体来说是一种渴望被承认的动力源泉ꎻ对国家而言ꎬ是一种具有工具理性的制度性安排[6]ꎮ国家荣誉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ꎬ不仅体现了政治正当性ꎬ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ꎮ正因为如此ꎬ鲜明的政治属性成为国家荣誉制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ꎬ彰显着国家对杰出贡献者的至高褒奖与尊重ꎮ国家荣誉制度不仅是表达国家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手段ꎬ也是引导和激励人们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ꎬ同时还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法ꎮ国家荣誉的设立体现了国家意志ꎬ与行政和管理层面所实施的奖励㊁评优机制ꎬ以及职衔㊁学衔和晋级的评定体系不同ꎬ国家荣誉制度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ꎮ例如ꎬ对于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政权而言ꎬ荣誉制度的重要性远超出了 革命 荣誉制度(英雄模范塑造) 现实成效 这一逻辑链条所能涵盖的范畴ꎬ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承接角色ꎬ不仅牵引着对革命必要性与正当性的深层次探讨ꎬ还紧密关联着现实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稳定性问题[7]ꎮ因此ꎬ国家荣誉制度是政权合法性论证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议题ꎬ彰显了强烈的政治性ꎮ第二ꎬ国家荣誉制度的权威性ꎮ国家行为理论强调国家荣誉是一种国家行为ꎬ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权威ꎬ具有严肃性㊁崇高性和权威性ꎮ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ꎬ在政治㊁社会等领域中ꎬ权威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影响力及支配力ꎬ这种力量能够影响他人或组织的决策和行为ꎮ首先ꎬ国家荣誉以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皆由宪法规定ꎬ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地位ꎮ国家荣誉的颁授必须由国家这一最权威的主体来承担ꎬ这不仅是国家对杰出贡献者进行褒奖的必要保证ꎬ更是确保国家荣誉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㊁激发广泛共鸣的重要基础ꎮ以国家名义颁授ꎬ国家荣誉的权威性㊁严肃性以及公信力得以彰显ꎬ进而引领社会风尚ꎬ凝聚民族力量ꎬ推动国家发展繁荣[3]ꎮ其次ꎬ国家荣誉的授予以国家的名义进行ꎬ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ꎮ国家荣誉的授予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评审ꎬ确保被授予者确实具备杰出的贡献和声誉ꎬ这种严格的程序和评审机制保证了国家荣誉的权威性以及公正性ꎮ最后ꎬ国家荣誉的颁授仪式强调庄重和严肃ꎬ以体现国家对获得荣誉者的尊崇ꎮ这使得社会公众更加信任和崇尚国家荣誉ꎬ强化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ꎬ提升对国家的政治认同ꎮ第三ꎬ国家荣誉制度的规范性ꎮ规范性指的是一种普遍性的规则或标准ꎬ其可以体现在社会㊁文化㊁道德㊁法律等方面ꎬ为事物的正常运转提供指导和约束ꎮ托克维尔说道: 荣誉ꎬ在它最受人们重视的时候ꎬ比信仰还能支配人们的意志ꎻ而且ꎬ甚至在人们毫不迟疑和毫无怨言服从信仰的指挥时ꎬ也会基于一种虽很模糊但很强大的本能ꎬ感到有一个更为普遍㊁更为古老和更为神圣的行为规范存在ꎮ [8]775针对国家荣誉制度的规范性521特征ꎬ有学者提出ꎬ一个国家荣誉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方式ꎬ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庄重的表彰与嘉奖ꎮ这不仅包括授予他们永久性的荣誉称号ꎬ更涵盖颁发各层级勋章㊁奖章的完整体系ꎮ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ꎬ旨在向全社会昭示国家对卓越贡献者的崇高敬意ꎬ进而激发公众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ꎬ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与进步[9]ꎮ国家荣誉制度的规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ꎬ国家荣誉制度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和规定ꎬ明确国家荣誉的授予对象㊁条件㊁程序㊁仪式等ꎬ以确保国家荣誉授予的公正性和规范性ꎮ国家荣誉制度的规范性为其公正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ꎮ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㊁评选程序的规范㊁颁授仪式的规范和监督机制的规范等措施ꎬ可以确保国家荣誉制度的有效运行ꎮ第四ꎬ国家荣誉制度的引导性ꎮ引导性强调指引或引领某个目标或对象所需的特质及能力ꎮ国家荣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引导性ꎬ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ꎬ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更能彰显国家和民族精神ꎮ国家荣誉制度的引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ꎮ国家荣誉制度通常与民族精神㊁社会道德㊁公共利益等紧密相关ꎬ是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准则的体现ꎮ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评选标准ꎬ国家荣誉制度向人们传递了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ꎬ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ꎮ二是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爱国㊁爱社会主义㊁爱人民等正确的国家观ꎮ由于国家荣誉制度通常与国家形象㊁民族精神等紧密相关ꎬ因此其可以促进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ꎮ这种引导作用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ꎬ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ꎮ三是引导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ꎮ国家荣誉制度通过表彰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ꎬ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㊁崇尚荣誉ꎮ同时ꎬ这些先进人物和事迹可以成为公众学习的榜样ꎬ激发更多的人积极向上㊁追求进步ꎬ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ꎮ㊀㊀二、国家荣誉制度的宪法基础及规范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于1954年㊁1975年㊁1978年和1982年审议通过四部宪法ꎮ国家荣誉在宪法学领域中通常被冠以 荣典 之名ꎬ我国现行宪法也对其作出了相应规定ꎬ这使得我们在探讨国家荣誉制度时ꎬ必须充分重视并遵循宪法的相关规定ꎮ也就是说ꎬ宪法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为构建和完善国家荣誉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ꎬ确保了国家荣誉的授予具有合法性㊁公正性和权威性[10]ꎮ因此ꎬ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宪法中关于国家荣誉制度的规定进行梳理分析ꎬ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荣誉制度的生成背景㊁法治逻辑和价值意蕴ꎮ(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国家荣誉的规定1949年9月21日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ꎬ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ꎬ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的第43㊁44㊁45条分别规定 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 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 奖励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ꎮ1949年9月27日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ꎬ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并颁发国家的勋章㊁奖章ꎬ制定并授予国家的荣誉称号ꎮ1954年6月ꎬ宪法草案公布ꎬ同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ꎮ1954年«宪法»设有专门的国家勋章和荣誉条款ꎬ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ꎬ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ꎬ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ꎮ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 七五宪法 的指导思想为 以阶级斗争为纲 和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ꎬ全文仅有30条ꎬ约4100字ꎬ内容较为简单ꎬ其中国家勋章荣誉制度的规定被取消ꎮ新中国成立初期ꎬ我国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初步探索了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构建ꎬ并对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621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ꎮ这些规定和实践体现了我国对英雄模范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荣誉的高度重视ꎮ(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荣誉在宪法中的规定为了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阶段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1978年3月5日通过了我国的第三部宪法ꎬ也就是1978年«宪法»ꎮ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ꎬ与1975年«宪法»相比有了重大变化ꎬ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ꎬ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ꎮ例如ꎬ没有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ꎬ没有对某些 左 的思想对宪法条文的影响进行彻底清理和清除ꎮ1982年12月4日ꎬ经过两年多全民讨论㊁修改的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ꎮ1982年«宪法»继承并沿用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㊁体例和结构ꎬ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的相关规定ꎮ1982年«宪法»共4章138条ꎬ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ꎬ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ꎬ还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ꎬ这在中外宪法制度史上是没有过的ꎮ20世纪80年代后ꎬ随着国家的发展ꎬ党和国家对国家荣誉制度建设日益重视ꎮ1988年7月1日ꎬ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央军委制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11]ꎮ自1986年末起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便与原国务院法制局以及中央相关部门联手ꎬ共同启动了关于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法的深入研究和初步起草工作ꎬ还精心拟定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内部试拟稿ꎮ尽管该草案在后续提交至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时未能获得通过ꎬ但这一重要的前期工作仍为日后相关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ꎮ2000年以来ꎬ社会各界要求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家荣誉制度的时机和条件也日趋成熟ꎮ2007年ꎬ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ꎮ 改革开放时期ꎬ国家荣誉在宪法中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ꎬ以及对国家荣誉制度的重视上ꎮ同时ꎬ国家还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ꎬ对国家荣誉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构建和规范ꎮ这些法律规定和实践ꎬ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㊁维护国家荣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家荣誉制度不同国家㊁民族以及政治体制下的国家荣誉的内涵与范围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ꎮ每个民族都拥有其独具个性的荣誉观念ꎬ而每个国家则承载着自己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别具一格的政治文化ꎬ这些差异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荣誉体系[13]ꎮ国家荣誉制度的建设必须要考虑本国的实际㊁特色㊁传统以及文化ꎮ同时ꎬ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ꎬ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ꎬ在这样的世界发展背景下ꎬ各国都在加强本国的人才队伍建设ꎬ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ꎬ 建立国家荣誉制度ꎬ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14]53ꎮ2014年10月23日ꎬ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ꎬ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ꎬ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ꎮ国家荣誉制度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法治这个基础ꎬ把国家荣誉的评审条件㊁授予㊁管理等事项上升为法律规范ꎬ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求ꎬ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ꎮ2015年12月27日ꎬ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ꎮ建立健全国家荣誉制度ꎬ不仅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ꎬ更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ꎮ这一制度的建立ꎬ将有力地彰显国家对杰出贡献者的尊崇和嘉奖ꎬ激励全社会积极向上㊁奋发向前ꎬ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ꎮ2017年ꎬ中共中央批准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等三个条例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721。
中国在制度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回复中国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在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人权保障以及反腐败等方面的成就谈起,逐步分析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在法治建设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在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中国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基本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法律秩序的建设不断加强,司法体系也得到巩固和完善。
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已进入了以宪法为核心、完善各类法律的新阶段,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
中国不断加大对法治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法治化水平,通过加强行政、立法、司法、反腐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实践中,中国也注重启动和推进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智能化管理等创新,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人权是中国制度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保障工作,积极履行国际人权义务。
中国通过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进一步加强了人权保障工作。
中国主动承认和保护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积极开展扶贫攻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此外,中国坚持平等和包容的原则,倡导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和睦的环境。
反腐败是中国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将反腐败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成立了以中央纪委为核心的反腐败机构,建立了以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反腐败监督和执纪执法力度。
中国积极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与各国建立了多层次、广泛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一种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宪法制度建设情况汇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治国安邦的总依据。
宪法制度建设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和推进的重要工作。
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宪法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宪法制度建设经历了从探索到完善的历程。
1982年宪法是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后,我国相继进行了宪法修正,不断完善宪法制度,使之与国家发展和实际需要相适应。
其次,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宪法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宪法宣传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宪法实施不够到位、宪法权威不够凸显、宪法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宪法制度建设,提高宪法的权威性和实施效力。
最后,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未来展望。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宪法制度建设,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完善宪法法律体系,推进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宪法的权威性和实施效力。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宪法修正工作,及时修订宪法,使之与国家发展和实际需要相适应。
我国宪法制度建设的未来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宪法制度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总之,宪法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继续深化宪法制度建设,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完善宪法法律体系,推进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宪法的权威性和实施效力,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建国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1.制定和实施宪法:建国后,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五部宪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实行县乡政府法定代表人大制度:在我国县乡政府的设置和运作中,实行法定代表人大制度,也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的政府机构。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代表权利,为建设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发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原则:我国人大代表参与国家治理、监督政府机关工作,发扬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原则。
代表们通过政治协商、立法、监督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为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贡献。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我国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建立独立的审判机构、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司法监督等措施,提高了司法公正和效率,保障了公民权利。
5.推进信息公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了政务公开,完善了民主监督机制,推动了政府的公开透明化。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1.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建设还存在缺陷。
建设民主政治要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制度体系作为重要内容,改进选举制度,完善代表制度,加强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机制等。
2.推动民主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仅是制度建设,还需要推动民主文化建设。
要加强公民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3.加强政治监督:政治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扬民主的手段之一,要对各种政治力量进行监督,加强民主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4.确保公共权益:民主政治建设要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保障公共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加强反腐败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建设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富民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来,法治建设一直是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实现宪法地位的确立。
1954年,新中国颁布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具有确立宪法地位的国家之一。
随着宪法的不断完善,宪法权威逐渐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也日益加强。
其次,推动立法的整体化和逐步完善。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中国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法律体系逐步成熟。
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中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劳动法》等一系列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再次,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司法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
新中国也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一系列司法组织,为全国的法律实践提供了支撑。
最后,注重培养人才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实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这方面,新中国进行了大力投资,建立了多所法律专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同时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推进全面立法、全面执法、全面司法,实现了法治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未来,我们仍需继续深化法治建设,使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行动准则。
国庆节泱泱大国七十载风华绽放秋高气爽,金秋十月,国庆节如约而至,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声,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七十华诞。
七十年风华绽放,国庆节成为了一个庄重而热烈的节日,不仅仅是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更是展示我们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辉煌,展望未来的美好。
一、辉煌的七十年我国的七十年,是一段充满坎坷与奋斗的历程。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的繁荣发展,我们国家的每一步都照亮了我们民族的辉煌。
我们在这七十年里,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和付出,但是我们始终坚守我们的理想和理念。
我们的国家从一个遭受战争和分裂的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上拥有最大人口和最大国土面积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论是科技、经济、教育还是文化,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全国人民的骄傲,我们的国家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我们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在科技领域,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高铁技术等。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吸引外资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教育领域,我们致力于提高人民教育水平,建设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和学校。
在文化领域,我们保护并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吸纳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二、美好未来的展望七十年的光辉岁月,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未来,我们的国家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我们的人民将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科技领域,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我们将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
我们将加强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论行政荣誉与当今中国行政荣誉的建设摘要:行政荣誉作为行政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特别的内容与作用。
而在当今行政伦理学的研究中,对其探讨廖若星辰。
本文对行政荣誉做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并就当今中国行政荣誉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者为行政荣誉概述,从行政荣誉分类、行政荣誉作用和行政荣誉授予三个方面对行政荣誉进行阐述。
后者为行政荣誉建设,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荣誉建设和新中国行政荣誉建设两个方面谈起,最终得出当今中国行政荣誉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荣誉;行政荣誉;行政伦理学荣誉,亦即光荣的名誉,是外界对个人或集体优秀品质、行为的美好称赞,以及由此所派生的各种物质精神的褒奖。
荣誉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军事荣誉,商业荣誉,个人荣誉,集体荣誉等等。
而何为行政荣誉呢?广义来说,“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性评价的自我意识。
”而狭义来说,“行政荣誉是指行政机构向行政系统内的组织机构和行政系统外的社会团体、个人所授予的荣誉。
”本文所论述的行政荣誉均指此狭义的行政荣誉而言。
一、行政荣誉概述(一)行政荣誉的分类在讨论具体的建设途径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行政荣誉的一些基本知识。
首先,就其分类而言,按行政荣誉的存在形式可以将行政荣誉分为两类,即物质荣誉和精神荣誉。
物质荣誉,即政府机构对各种组织、个人给予的物质奖励,这种奖励不论其价值大小,均是有形有质的实体,可以为承受者带来切实的物质生活提高,这也就是最初等的经济基础的奖励。
但仅仅有这些物质奖励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层次的上层建筑的奖励,即精神荣誉,这在中国文化中体现更为突出。
自古以来忠臣、能臣死后都会受到皇家所封谥号,而就是天子大行之后也要依其功绩评以谥号来向天下昭告其功劳。
而且后世文人也经常被人以谥号而相称,如范文正公、欧阳文忠公等等。
可见精神荣誉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么大的影响。
时至今日,许多英雄人物、集体的光荣称号都被视作对其的最高奖励,例如雷锋班等等。
我国国家制度发展的历史回顾2023年是中国国家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家制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贵族统治到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路走来,写下了中华民族的一篇辉煌篇章。
中国的国家制度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一些原始部落和酋长制的政治形式。
但是,直到夏朝的建立,中国才开始有了形式上的统一。
自此之后,封建王朝的统治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政治形态,从商周至明清,中国一直是以封建王朝为基础的,这个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也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封建君主制度。
这个制度的缺陷在于,虽然制度表面上非常完善,但是内部却存在非常大的腐败现象,因为权力过于集中,皇帝的个人权力就成为了这个制度的致命缺陷。
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和内部腐败,加之外来侵略,中国的国家制度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这个时期,有很多思想家觉得迫切地需要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改革的成果并不显著。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终于摆脱了清朝的统治,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国家制度正式进入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革命先驱们,积极倡导着民主和自由的理念,走向了胜利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中国正式进入了中华民国时代,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得更为民主,也开始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改革。
虽然民国时期的改革成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它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开始采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这个制度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6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家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核心的一部分。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家制度不断试图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改革,包括增加现代化宪法、合理设置权力机构、改革选举方式等各个方面。
这个制度的改革,使中国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法治、科学、规范、透明和高效,也增强了中国的社会稳定性和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