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_常琳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
癫痫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1.1 疾病背景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这种疾病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癫痫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脑部损伤、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癫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癫痫发作不仅会导致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问题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控制癫痫发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癫痫的治疗和护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癫痫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癫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字数:238】
1.2 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突然的、短暂的大脑电活动异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和
护理在癫痫患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
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危险。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
用的治疗方式,及时规范地使用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
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定期复诊、遵循医嘱、保持规律的
作息和饮食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和程度。治疗
和护理也可以减少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
一、研究背景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约有8000万
癫痫患者,其中大部分位于发展中国家。癫痫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然而,当前对于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还较为有限,这给癫痫的治疗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机制,深入了解癫痫的发病机理,为癫痫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三、研究内容
1. 对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包括病史、病情、发作类型和频率等。
2. 通过对癫痫患者的脑电图(EEG)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3. 利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癫痫发作的机制,分析相关基因、
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变化,探究其对发作活动的影响。
4. 结合传统的电生理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和抑制性降低等生化改变。
5. 研究癫痫发作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生活环境的关系,评估其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收集:收集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病情、治疗记录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影像学分析:通过对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和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3. 细胞和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和动物模型,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癫痫发作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
4. 电生理学技术:运用多通道脑电图技术,记录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信号,并进行分析。
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全文)
癫痫的研究者们从电生理、离子及离子通道、分子生物学、免疫等多个角度探索癫痫的发病机制,获得了丰富的资料。
癫痫的神经电生理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中的兴奋及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与癫痫发生密切相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以兴奋性氨基酸的谷氨酸,也可能有天门冬氨酸作为递质引起的突触后电位,电刺激内嗅皮质到海马齿状颗粒细胞的谷氨酸能梨状细胞层可提高动物神经元的兴奋性,直至癫痫发作。在动物模型中使用谷氨酸能激动剂,可引起癫痫发作。还有人发现在癫痫病人皮质内,随着癫痫活动的发生,谷氨酸明显增加,谷氨酸的兴奋作用促成了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由v-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突触后电位,GABA是中枢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癫痫病人GABA神经元的正常抑制功能有明显的损伤。研究发现,癫痫病灶内GABA神经元明显减少,在癫痫敏感的脑组织内,GABA受体的量也有降低。
癫痫的离子变化
在癫痫和癫痫发作的模型中发现发作前或发作中细胞外离子浓度变化最明显的是钙离子降低,钾离子升高。病性放电中细胞外钙离子减少和钾离子增多是同步变化的。电休克诱导的癫痫中发现新皮质和海马细胞外钾离子比正常基线上升4倍,而钙离子浓度在新皮质降低到0.45mmol/L,在海马CAl区降低到0.7mmol/L。钾离子的增多是由于钾外流所致,钾外流依赖于去极化后内流的钙离子激活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预防细胞外钙离子的减少,抑制癫痫发作。
癫痫与苔藓纤维发芽
苔藓纤维,即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轴突,在正常情况下投射到海马CA3区的辉层。研究表明,颞叶癫痫病人以及海藻酸、毛果芸香碱和电点燃诱导的癫痫模型,均存在广泛的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目前电生理研究证实,海藻酸致惊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可重建兴奋性环路,
当前癫痫治疗研究文献分析
【关键词】癫痫治疗;,研究热点;药物治疗【关键词】癫痫治疗;研究热点;药物治疗0引言癫痫是由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性、反复性和短暂性的大脑
功能失调,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1].癫痫给患
者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癫痫发作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大脑的损伤,另外发作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水肿,也可加重脑细胞的损伤,这些神经细胞的损伤,不但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性格
改变、反应迟钝,还可使癫痫发作频繁.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5000万癫痫
患者.据国内最新的统计数字,癫痫的发病率为每年28.8/10万,患病率为6.8‰,所
以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活动性癫痫患者600万,其中难治性癫痫占20%~30%
(约120~130万).因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癫痫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应用情报分析的方法,对国外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癫痫治疗研究的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国外癫痫治疗研究的文献,供广大同仁
参考.1分析方法简介我们采取的样本来自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数据
库《科学引文索引》(SieneitatinIndex,SI)作为样本来源,SI数据库是目前国际
上最权威的引文索引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到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我们采用情报分析技术中的文献计量学的方法[2-3],以“epilepsyAND(treat*Rtherap*)”作为检索的关键词,检索196601/200511中SI收录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3744篇相
某医院门诊第二种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2T12:26:31.8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作者:杨周萍1 邓丽君1 李金炜2 [导读] 调查该医院门诊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使用合理性。
杨周萍1 邓丽君1 李金炜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深圳 518017)(2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510)【摘要】目的:调查该医院门诊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份1799张门诊精神药品处方,按性别、年龄分段的处方量及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99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中,涉及药品14种,氯硝西泮使用量居多,男性大于女性,大多数药品利用指数≤1,仅艾司唑仑、硝西泮利用指数大于1。结论: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51-02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1]。精神药品虽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毒品,但仍应认真管理其使用贮存,严禁滥用。本文就该院门诊2017年1月份1799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研究该院临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现状,为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2017年1月份1799张处方,回顾性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等,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中国北方农村地区癫痫治疗现状及苯巴比妥规范化治疗探讨
罗楠林卫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30021
通讯作者:林卫红linweihong321@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癫痫治疗现状,并探讨苯巴比妥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定吉林省7个县/市开展农村癫痫项目,由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已确定或可疑惊厥型癫痫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再由负责本项目的县级神经科医师进行复查,决定该患者是否进入治疗管理组,给予免费的苯巴比妥治疗。由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入组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填写随访表,使用EpiData 3.1、SPSS 17.0软件完成数据录入及数据分析。
结果:共筛查2192名患者,男性1234人,女性958人,男女比为1.29:1;平均年龄41.13±15.187,0-20岁发病的癫痫患者1241人,约占56.6%;活动性癫痫1080人,约占总人数的83.1%;治疗缺口为40.72%。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占72.8%;纳入苯巴比妥治疗的癫痫患者1218例,服药满一年的癫痫患者显著率为71.3%,有效率为 4.9%,总有效率为76.2%;苯巴比妥多因素分析显示:正规治疗对于最终疗效是一个保护因素,关联强度OR值为0.376(95%C.I.为0.216-0.655)。轻度不良反应常见为困倦、嗜睡,头晕、头痛,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于成人,治疗缺口为40.72%。经过系统规范治疗,小中剂量就可获得较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较为安全。
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可预测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丧失意识、口吐白沫等症状,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癫痫的发病机制并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癫痫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癫痫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特定的化学物质和电信号进行交流。然而,在癫痫患者中,这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了异常。当大脑中神经元的兴奋性过高时,就会导致癫痫发作。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与癫痫发病相关的关键因素。其中,一种名为“过度同步化”的现象受到了广泛。过度同步化是指大量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同时兴奋,导致癫痫发作。神经元膜离子通道的异常也与癫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这些通道是神经元上负责传递电信号的蛋白质,当它们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进而引发癫痫。目前,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神经科技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
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抗癫痫药物(AEDs)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它们可以降低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控制癫痫发作。近年来,新型AEDs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托吡酯、拉莫三嗪等,这些药物在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良好
的效果。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副作用严重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手术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切除或损毁致痫灶,以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手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手段,提高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2021年癫痫的诊疗进展
6月28日迎来第13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今年的主题为“癫痫与公共卫生”。由于人们对癫痫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疗资源匮乏,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5000万例癫痫患者。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终生患病率”约7‰,据此估算,中国约有900万例癫痫患者,其中有400万例左右癫痫患者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值此国际癫痫关爱日之际,本刊邀请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洪震教授为大家介绍癫痫最新的诊疗进展。
癫痫是一组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和综合征。按照异常放电神经元涉及部位和放电扩散范围的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等不同的功能障碍,或兼而有之。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癫痫的定义作了修订: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
病因学
癫痫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三种类型。
1.原发性癫痫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以及目前所能做到的各种辅助检查仍未能找到癫痫发作的原因,临床上称原发性癫痫,又称特发性癫痫,这种癫痫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占全部癫痫的2/3。
2.症状性癫痫
任何局灶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只是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又称症状性癫痫,占癫痫患者总数的23%~39%。
(1 )局限或弥漫性脑部疾病①先天性异常:染色体畸变、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皮质发育不全等。②头颅损伤:颅脑外伤和产伤。③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感染,以及艾滋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④脑血管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脑梗死和脑出血,以及脑动脉硬化性脑病等。⑤颅内肿瘤:原发性脑胶质瘤、脑膜瘤,以及脑转移性肿瘤。⑥代谢遗传性疾病:如结节硬化症,脑-面血管瘤病,苯丙酮酸尿症等。⑦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10T03:16:35.6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6期作者:金颖新秦丽红通讯作者[导读]
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金颖新 秦丽红
通讯作者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摘要: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大概有5000万人患有癫痫,癫痫的治疗需以其发病机制作为基础,但目前研究显示癫痫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这直接增加了临床工作者治疗癫痫的难度。所以,需进一步探索癫痫的发病机制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的治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本文将对癫痫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作以下简要叙述,期望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关键词:癫痫;神经递质;离子通道;抗癫痫药物;
癫痫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其特点是持久的致痫倾向,癫痫发生是由于神经细胞的异常兴奋性导致的[1]
。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了更适合在临床实践
中使用的定义[2]
。根据其概念,当满足以下任何条件时,可认为存在癫痫:1)两次无缘无故的癫痫发作,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2)复发风险高即在10年之
内再发病率为60%,则为单次无缘无故的癫痫发作;3)癫痫综合征的确定诊断[3]
。癫痫发生降低了患者的社会存在感及认知功能,同时增加了经济负担。本
文将对癫痫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作一简要综述。
1.发病机制1.1神经递质学说
目前来看,癫痫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任何因素作用于脑部的结果是一样的,均使病变区的神经细胞产生异常的电活动[5]
。神经递质为一种可传
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其含量的变化对癫痫发病有一定的影响[6]
101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及结果分析
方剑英,郑荔莉,翁爱彬(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明显波动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方法:病例收集:2013年我院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共101例,高效液相色谱法);统计分析;对病例基本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列表格体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年龄、用药剂型、合并用药等情况)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的关系。分析讨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对比其他文献得出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原因。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大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差异大,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时,应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分析
癫痫(EP)是一种表现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大脑短暂性放电引起的间歇性发作的疾病。我国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癫痫患病率为5‰,其发病以男性为主,多起病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癫痫地区患病率差异较大,且不重视癫痫发病治疗的情况多,高达60%以上[1]。现如今,癫痫大多依赖药物进行治疗和控制,而丙戊酸是临床最常用的癫痫治疗药物。
丙戊酸钠是(Sodium Valpeoate,VPA)广谱的抗癫痫药,为癫痫大发作、失神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物[2],还可用于各型的小发作、混合型发作、局限性发作等。临床上因其效果好、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广泛推广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明显波动,进而影响其临床疗效。因此,使用丙戊酸钠期间需要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而且通过分析监测结果,找到影响血药浓度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