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法规及导则

节能法规及导则

节能法规及导则
节能法规及导则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 号);

(4)《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 21 号);

(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 号);

(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 年);

(9)《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10 月);

(10)《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 号);

(11)《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1号);

(12)《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

总局

2006 第86 号);

2、标准规范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 1990);

(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6422-1986);

(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 (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5316-1994);

(5)《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1)《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2006);

12)《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13)《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

14)《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

---------------------------------------------------------------最新资料推荐------------------------------------------------------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 ICS 13.080 Z 50 备案号:31296-2011DB11市地方标准DB11/T 811—2011北京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Screening Level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Sites2011 - 08 - 09 发布2011 - 12 - 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15

DB11/T 811—2011目次前言......................................................... ........................ II 1 2 3 4 5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 2 筛选值及使用规则 ........................................................ ........... 2 监测......................................................... ...................... 5参考文献......................................................... .................... 10I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标准

Q/CRP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RP 1108.01.01-20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标准 2017-02-09发布2017-02-09实施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发布

Q/CRP 1108.01.01—201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1) 5 监督技术标准 (1) 5.1 规划设计阶段监督 (1) 5.2 运行阶段监督 (3) 5.3 监测设备检定、检验 (5) 6 监督管理要求 (5) 6.1 监督基础管理工作 (6) 6.2 日常管理内容和要求 (6) 6.3 各阶段监督重点工作 (9) 7 监督评价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不符合项通知单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资料档案格式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信息速报 (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月报编写格式 (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预警项目 (22) 附录F(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 (23) 附录G(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验收单 (24) 附录H(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动态检查问题整改计划书 (25) 附录I(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表 (26) I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说课讲解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1.1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

节能评估报告要点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要点 一、能源供应及消费总体评估包含什么? 1.能源供应保障情况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总量及构成;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2.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a)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 根据当地节能目标、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预测(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国民经济发展预测(GDP增速预测值)等,计算出当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将该项目能源消费量与当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b)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预测 重点分析该项目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指标对当地节能目标的影响。 二、如何形成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标准规范; (三)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四)项目能效指标水平; (五)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六)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七)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 三、节能措施评估 节能措施评估要点主要包括节能技术措施评估、节能管理措施评估、单项节能工程评估、节能措施效果评估、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等。

1.节能技术措施评估 a)根据项目用能方案,综述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b)分析节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节能管理措施评估 a)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等标准的要求,综述并评价项目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节能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b)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等标准要求,综述并评价项目能源计量制度建设情况,包括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器具配备、专业人员配置等情况。 3.单项节能工程评估 a)分析评估单项节能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节能量计算方法、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b)分析单项节能工程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 4.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a)分析计算主要节能措施的节能量; b)评价项目能效水平。单位产品(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5.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a)计算节能技术措施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节能技术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b)计算节能管理措施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节能管理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四、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 1.根据项目工程资料数据,按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等标准,分能源消费品种、按用能工序、生产工序等各环节计算能源消费量及项目总能耗量(明确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数据来源等);

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73 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技术监理所工作,提高发电设备的可靠性, 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加强对设备的运行、检修、改造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以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对电力建设和生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第三条引用标准:《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1051-2007。 第四条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五条技术监督包括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电测、热工、环境保护、节能、继电保护、坝工、自动化通信及信息技方面,对电力设备或系统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 一、绝缘监督 1)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 4)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5)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6)DL/T 529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统一格式 7)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8)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 9)福建省电网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试行)(闽电试技监[2002]002) 10)Q/FJG 10029.2—200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11)“关于对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2005版)中部分设备预防性试验周期进行调整的通知”(闽电生产〔2006〕865号) 12)福建电网带电设备红外检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484号) 注:8、9、10、11为福建省网技术规定,仅做参考。 二、防污闪专业 1)GB/T 1001.1—2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2)GB /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3)GB/T 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4)DL/T 627—2004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5)国家电网污级划分与绝缘选择标准贯彻意见(闽电生产〔2007〕69号) 6)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绝缘子质量全过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702号) 7)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输变电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闽电生产〔2006〕762号)8)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涂料使用导则(闽电生产〔2007〕340号) 9)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二O一一年版)

余热发电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主要相关政策

余热发电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主要法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使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在节能方面加大了激励措施力度,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明确提出“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法律形式明确鼓励余热发电和合同能源管理,并且规定电网企业应按规定安排余热余压发电机组并网运行,为大力发展余热发电、促进余热余压利用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2、行政法规及国务院相关政策 早在1996年,国务院即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国发【1996】36号)明确鼓励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并在随后2005年和2006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均对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进行支持和鼓励。2007年,国务院发布《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53号),规定“余热、余气、余压、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所发电力属于电网优先调度的电力。国务院先后发出《国务院办公厅

节能评估的意义

节能评估的意义

节能评估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简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并将审查意见或节能登记表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 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依据;项目概况;能源供应情况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以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包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用能工艺和用能设备等方面的节能评估);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存在问题及建议等。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能源资源消耗也占较高比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作为一项节能管理制度,对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用能不合理现象,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项目的节能评估,掌握该项目生产中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的能耗水平及其生产用能效率,将项目能耗与国内国际水平及行业准入条件进行比较;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评价该项目能源利用的合理性、节能措施的可行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通过项目生产对浪费能源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方案的可靠性,并根据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则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评估类型 (1)节能技术措施评估 ①根据项目用能方案,综述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 控制、电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②分析节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生产强度对节能措施有较大影响,可针 对不同的生产强度分别评估可行性和合理性。

节能 相关法律规范

第一节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2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分总则、清洁生产的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鼓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6章40条,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经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 8、?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鲁政发[2009]94号); 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10、?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 1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39号); 14、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07]24号); 15、?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6、?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17、?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 18、?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产业和技术政策 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 3、?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ICS13.080 Z 50 备案号:31296-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11—2011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Screening Level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Sites 2011-08-09发布2011-12-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筛选值及使用规则 (2) 5 监测 (5) 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友亚、李发生、李立新、黄海林、曹云者、颜增光、张超艳。 II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住宅用地、公园与绿地、工业/商服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及使用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潜在污染场地开发利用时是否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的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本。 GB 7486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14550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HJ 491 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05 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7.4 土壤和沉积物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DB11/T 656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EPA Method 20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和废物中的金属和痕量元素(Determination of Metals and Trace Elements in Water and Wast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ic) EPA Method 200.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和废物中的痕量元素(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Waters and Wast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Mass Spectrometry)EPA Method 1613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四至八氯代二恶英和呋喃(Tetra- through Octa-Chlorinated Dioxins and Furans by Isotope Dilution HRGC/HRMS)EPA Method 7196 比色法测定六价铬(Chromium, Hexavalent (Colorimetric)) EPA Method 7473 热解齐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液态介质中汞的含量(Mercury in Solids and Solutions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Amalgamation,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EPA Method 8015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非卤代有机物(Nonhalogenated Organics using GC/FID)

电气技术监督

DL/T1051——2015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 (2) 3 术语定议 (2) 4 总则 (2) 5 电力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 (2) 5.1电力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主要监督内容 (2) 5.2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主要监督内容 (2) 5.3重要电力用户的主要监督内容 (4) 6电力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 (4) 6.1电力主管部门职责 (4) 6.2电力行业协会职责 (4) 6.3电网企业职责 (4) 6.4发电企业的职责 (4) 6.5电力试验研究院(所)职责 (5) 7电力技术监督管理 (5)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技术督的原则、主要内容、职责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用于电力规、设计、建速设、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RT311.1像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T478-2010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009.15、GB/T2900.17、GB/T 2900.49和DL/T 1010.2确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力技术监督technology supervision for electric power 在电力规划、设计、建设及发电、供电、用电全过程中,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程,用有效的测试和管理手段,监督有关标准、规程执行落实情况,对电力设备的健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其安全、优、经济运行。 3.2 发电企业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enterprise 认事电能生产及经营管理的企业。 3.3 电网企业electric power grid enterprise 从事电能输送和销售及经营管理的企业。 3.4 重要电力用户important electric power user 以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或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用户。 4 总则 4.1电力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2电力技术监督实行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流程,依法监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技术监督管理与技术监督执行分开、技术监督与技术服务分开、技术监督与日常没备管理分开,坚持技术监督工作独立开展,对电力规划、建设和生产实施全过程技术监督和管理。 4.3电力系统中所有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按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电力技术监督工作程行相应的技术监督职责。 4.4电力系中所有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的电力设备都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 4.5实施电能质量、绝缘、电测、保护与控制系统、自动化、信息通信、节能、环保、化学、热工金属、水工、汽(水)轮机等技术监督,对电力设备或系统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调整及评价。 5 电力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 5.1电力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主要监督内容 监督电力企业和主要电力用户在电力的发、输、配和用电的各个环节中的电力安全、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电力技术监督工作贯穿电力生产的全过程。 5.2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主要监督内容

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学习资料

节能法制与政策制度 第一章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 一、掌握重点 1、法规的效力 (1)法规的效力层级: 上位法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后法优于前法 2、法规的适用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性法规 (5)省、自治区政府规章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市的规章(6)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同等效力(国务院)(7)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国务院或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8)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一)法规的特点 1、法的定义 由国家制定认可、体现国家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2、法规的特点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3种行为模式)可为模式、勿为模式、应为模式 (2)法是以对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4)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相辅相成,权利的实现依赖义务的履行;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承担义务的同时也意味着享有权利。 (三)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节能法律 (一)节能的基本制度 1、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3、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产业政策 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场地环境评价的内容、程序 场地环境评价包含三个不同但又逐级递进的阶段。场地环境评价是否需要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主要取决于场地污染状况和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场地环境评价的三个阶段为: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的污染识别;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的确认--采样与分析;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场地环境评价第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场地环境污染的潜在可能。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评价主要通过会谈、场地访问,对过去和现在场地使用情况、特别是污染活动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来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如果第一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可能已受污染,那么在第二阶段评价中将在疑似污染的地块进行采样分析,以确认场地是否存在污染。一旦确定场地已经受到污染,则将在第三阶段全面、详细评价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并提出治理目标和推荐治理方案,场地环境评价编制程序见图1-1。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图1-1场地环境评价编制流程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号)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1.1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版)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场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别标准》(GB5085-2007) 1.2 2.3相关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号) 1.3 2.4相关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挥发性与有机物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

国家节能评估规范和样式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节能中心 二一年十一月 〇〇

一、指南概述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能评办法》),本指南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节能评估工作”)的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程序以及评估结论的形成和评估文件的编制等进行了说明,为节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二、术语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生产系统,是指生产产品所确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装置和设备组成的完整体系。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也称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过程、设施和设备,其中包括供电、机修、供水、供气、供热、制冷、仪修、照明、库房和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及设施。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即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工业或交通项目可采用工业增加值。 单位产品可比能耗,即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是指为在同行业中实现相同最终产品能耗可比,对影响产品能耗的各种因素加以修正所计算出来的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工序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某一生产环节(工序)的综合能

耗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能量平衡,是指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对象,分析输入的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包括对项目能源在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供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定量分析项目用能情况。 能源利用效率,是指项目能源利用过程中有效利用的部分与输入能源量的比值。 三、评估原则 节能评估工作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对所依据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用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科学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评估目的、评估程序,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相关数据、文件、资料等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得出科学、正确和公正的评估结论。 可行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根据项目特点,依据适宜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采取合理可行的评估方法,以保证项目节能评估能够顺利完成。 独立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立足自身评估技术知识和水平,客观、公正进行独立评估。 四、评估程序 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年能源消费量,按照《能评办法》节能评估分类标准,确定需要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还是进行节能登记。如需编制节能评估文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指南(最新2014)电子版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节能评估工作指南 (2014年本)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能评办 法》),本指南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节能评估工 作”)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以及评估文件的编制方法和要求等进行 了说明,为节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本指南对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更有针对性。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和填 写节能登记表时,可以参考本指南的原则要求和分析思路进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节能评估 节能评估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由节能评估机构根据节能法规、标 准等,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 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 2.2节能审查 节能审查由负责节能审查的政府部门进行,该部门根据节能法规、标准 等,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 记备案。 2.3节能评审 节能评审属节能审查环节,为节能审查服务,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 重要依据。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 说明或补充材料。 2.4节能评估文件 指节能评估报告书或节能评估报告表。 2.5 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达产或投入正常运行后,项目建设范围内年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 2.6单位增加值能耗

指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方法为综合能 源消费量(等价值)与增加值(可比价)的比值。建筑、交通类项目可不计算单 位增加值能耗。 2.7基础数据 指与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效指标等计算直接相关的数据。 2.8基本参数 指能决定基础数据,或对基础数据有重大影响的参数。 3 评估原则 节能评估工作应遵循专业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操性原则。 3.1 专业性 节能评估机构应组建专业齐备、能力合格、工程经验丰富的评估团队。 评估团队应覆盖项目所属行业的各工艺专业,以及热能、电气和技术经济等 节能评估工作所需专业。评估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熟悉 节能评估工作的内容深度要求、技术规范、评价标准和程序方法等,具备分析 和评估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合理选择、核算基本参 数和基础数据,计算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效指标和经济指标,判断项目能 效水平等专业能力。 节能评估机构应尽早介入项目前期工作,从节能角度对建设方案等提出 建议,发挥专业作用。 3.2 真实性 节能评估机构应当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相关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 实性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用能情况等进行研究、计 算和分析,明确节能评估所需基本参数、基础数据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和 真实。 当项目申请报告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节能评估的 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现场调 研、核算等其他方式获得数据,并重新计算相关指标。类比数据、资料应分析 其柏同性或者相似性。 对于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效指标、节能效果等,应通过分析、计算给出定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 Y1516 2012 一一一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m e c h a n i c a l i n t e g r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2012-07-03发布2012-09-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 Y1516 2012 目一一次 …………………………………………………………………………………………………………前言Ⅱ1一范围1……………………………………………………………………………………………………… 2一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术语和定义1……………………………………………………………………………………………… 4一职责1……………………………………………………………………………………………………… 5一管理要求2…………………………………………………………………………………………………一5.1一基本要求2……………………………………………………………………………………………一5.2一设备设施使用2………………………………………………………………………………………一5.3一设备设施检维修3 ……………………………………………………………………………………一5.4一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4 ……………………………………………………………………………一5.5一设备监测(或检测)5 ………………………………………………………………………………一5.6一设备可靠性分析5 ……………………………………………………………………………………一5.7一更新二改造和报废管理7 …………………………………………………………………………… 6一审核二偏离二培训和沟通7 ………………………………………………………………………………一6.1一审核7…………………………………………………………………………………………………一6.2一偏离7…………………………………………………………………………………………………一6.3一培训和沟通7………………………………………………………………………………………… ………………………………………………………………………………………………………参考文献8 Ⅰ

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 正式版

水电站技术监督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技术监理所工作,提高发电设备的可靠性, 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加强对设备的运行、检修、改造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以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对电力建设和生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第三条引用标准:《电力工业技术

监督工作规定》、《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1051-2007。 第四条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五条技术监督包括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电测、热工、环境保护、节能、继电保护、坝工、自动化通信及信息技方面,对电力设备或系统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调整及评价。 第六条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穿于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