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011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高中物理 2019-07-23第一章应该都预习完了吧?如果还没有。
那你也太懒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
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
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
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
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
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
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
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
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
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
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
4.解答x A=-0.44 m,x B=0.36 m2 问题与练习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质点条件(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一、x-t图象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2处的某点;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
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运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运动,球也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会运动得越远。
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那么伽利略推理:如果斜面的倾角无限小(即为平面),那么小球为了到达等高的位置将沿平面几乎可以一直滚动下去。
伽利略进一步总结到: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笛卡儿也研究了这个问题,它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他还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它是整个人类自然观的基石。
2.牛顿第一定律⑴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⑵意义:①澄清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定性关系: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③揭示了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
典例精讲【例2.1】(2019•金华学业考试)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验证后建立起来的B.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例2.2】(2018秋•长汀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做何种运动与其受力无关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例2.3】(2017•历下区校级学业考试)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同一物体所受到的力越大,它的速度越大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运动的速度将不断减小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是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分不开的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保持静止,是由于物体所受二力平衡【例2.4】(2014秋•东莞市期末)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A.火车进站时B.汽车转弯时C.匀速上升的电梯D.苹果自由下落时【例2.5】(2018秋•榆阳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只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例2.6】(2017秋•成都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C.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D.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3.惯性⑴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第一章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法律文书、心得体会、岗位职责、鉴定评语、实习文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legal docu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job responsibilities, appraisal comments, internship copy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第一章优秀5篇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课型:新授课编号:12011 使用范围:必修一编写者:姬卫利审核者:梁希平日期:20121011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接触力按性质可归纳为和 .他们的本质都是由引起的.2.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会发生改变.3.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 可以的形变叫弹性形变.4.弹性限度:物体在形变时如超过了,在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5.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6.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必须;(2)接触面上发生 .二、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具体地说:1.绳的拉力方向总是的方向.2.压力的方向支持面而指向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而指向的物体.三、胡克定律1、胡克定律:在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量成2.其表达式为,式中K叫弹簧的,单位是,单位的符号是,K=100N/m表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1m 所产生的弹力为N.【课堂互动探究】一、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产生需要的条件不是唯一的,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不一定真正存在弹力.判断有无弹力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1.假设法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受弹力作用,可假设把与物体接触的面去掉,看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判断该物体是否受弹力作用.例如:将甲图中与小球接触的斜面去掉,小球无法在原位置保持静止,而把乙图中的斜面去掉,小球仍静止,故甲球受斜面的弹力,乙球不受斜面的弹力.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例如:如图所示,光滑球静止在水平面AC上且和AB面接触,静止的物体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这可以作为判断某个接触面上弹力是否存在的依据.由于离开AC面上的弹力球将无法静止,故AC面上弹力是存在的.但是如果AB面上有弹力,球就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故AB面对球的弹力是不存在的.【典例1】如图,球A、球D分别与斜面B和物体E靠在一起,C为光滑水平面.试判定A与B、D与E之间是否存在弹力的作用.【审题指导】若不易确定物体是否受弹力,可考虑利用假设法、、运动状态法进行判断. 【自主解答】【变式训练】如右图所示,一小球用两根轻绳挂于天花板上,球静止,绳1倾斜,绳2恰好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弹力方向的判断1.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2.常见弹力的方向特别提醒:判断弹力方向的方法是:先明确两物体之间作用的类型,再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弹力的方向.【典例2】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如图所示,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分别为()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C.A点处的弹力指向球心O,B点处的弹力竖直向上D.A点处的弹力指向球心O,B点处的弹力垂直于细杆向上【审题指导】求解此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弹力为支持力.(2)细杆与容器在A、B两点均为点面接触.【自主解答】【变式训练】画出图中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题图中各接触面均光滑,各物体均静止.三、胡克定律1.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对同一物体来说,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②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我们将在以后对此深入探讨.目前,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解弹力.2.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关系①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N/m.比较而言,k越大,弹簧越“硬”;k越小,弹簧越“软”.②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可用F-x图象表示,如图所示.特别提醒:(1)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一定要弄清F=kx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2)弹簧弹力的方向可以根据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还是处于伸长状态来确定.反之,如果知道弹力的方向,也可确定弹簧是处于压缩还是伸长状态.【典例3】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求:(1)弹簧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审题指导】审题时应重点关注一下两点:(1)“弹簧长度”指弹簧原长与弹簧伸长量的和,不要与弹簧的形变量混淆.(2)悬挂重物静止时,弹簧弹力等于物体重力.【自主解答】【变式训练】由实验测得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基础知识达标】1.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 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3.下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4.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5.一根弹簧的伸长(Δl)和所受的外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弹簧原长l0为50cm,试就图象回答:(1)若要使弹簧伸长到60cm,需要多大的拉力?(2)如果用900N的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变为多少?【知能巩固作业】1.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F =kx 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 成正比B .由k =Fx 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 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 的大小无关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物体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3.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出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坛的形变 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4.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 .极限法B .放大法C .控制变量法D .等效替代法 5.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 N ,则弹簧秤A 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 N ,0B.0,1 NC.2 N ,1 ND.1 N ,1 N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 ;悬挂20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 ;则弹簧的原长L 和劲度系数k 分别为 A .L =0.02 m k =500 N/m B .L =0.10 m k =500 N/m C .L =0.02 m k =250 N/m D .L =0.10 m k =250 N/m 7.画出下图中物体A 和B 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8.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 和弹力大小F 的关系图线,试由图象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3)弹簧伸长15 cm 时,弹力的大小.【课后小结提升】第2节 弹力【课前基础梳理】一、弹力 , 摩擦力 ,电磁力 ,形状,体积 ,恢复原状,一定的限度,恢复原状,弹性形变,接触的物体,直接接触,弹性形变二、沿绳而指向绳收缩,垂直于,被压,支持面,被支持三、弹性限度 ,弹簧的形变量,正比,F =kx ,劲度系数,牛顿每米 ,N/m , 100 .【课堂互动探究】【典例1】若小心地将B 或E 向左移去,而球A 或D 仍保持静止.可见A 、D 的静止与B 、E 是否紧贴着无关,即使紧贴着彼此间也没有产生形变,故A 与B 、D 与E 之间显然无弹力的作用.【答案】A 与B 、D 与E 之间无弹力的作用【变式训练】假设绳1对球有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左上方,另外,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绳2的拉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球不可能保持平衡而静止,所以绳1不可能对球施加拉力. 【答案】B【典例2】选D.支持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其切面.在A 点,杆的端点跟球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该处球面的切面,指向球心;在B 点,容器的边缘跟杆的侧面接触,该处的支持力应垂直于杆向上,D 正确,A 、B 、C 错误.【变式训练】绳的弹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图(a)中物块与斜面之间是平面与平面接触,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图(b)中球面与球面接触,支持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小球.【典例3】弹簧上悬挂重物时弹簧要伸长,由胡克定律知:弹簧上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 =kx.其中k 为劲度系数,x 为弹簧伸长量.数值上等于伸长后的总长度减去原长L 0,即x =L -L 0.改变悬挂重物的质量,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可通过方程组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设弹簧的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设挂G 1=4N 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 1,挂G 2=6N 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 2,则L 1=12cm ,L 2=13cm ,由胡克定律得; G 1=k (L 1-L 0) G 2=k (L 2-L 0)代入数据解得:L 0=10cm K=200N/m 即弹簧原长为10cm ,劲度系数为200N/m 【答案】10 200【变式训练】由图线,可知不挂重物时,弹簧的原长为20cm ,k =300N20×10-2m =1.5×103N/m. 【答案】20 1.5×103【基础知识达标】1.【解析】选C. 弹性形变指物体在外力撤销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C 正确、AD 错误;钢筋用力弯折后,无法恢复到原来形状,不属于弹性形变,B 错误.2.【解析】选 D.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1)两物体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所以,D 正确,AB 错误.3.【解析】选B 、C 、D.首先P 对Q 物体的压力一定作用在Q 物体上,所以选项B 、D 错.另外,压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指向Q 物体,所以选项C 错.故只有选项A 正确,所以选B 、C 、D.4.【解析】选B.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600 N ,A 错误;由于人用600 N的力拉并列装有四根相同弹簧的拉力器,故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B 正确;又由于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x=1.6 m-0.4 m=1.2 m,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125N/m故C、D错误.5.【解析】(1)由题图可知:弹簧伸长Δl=l1-l0=(60-50)cm=10cm,需要的拉力为F1=300N.(2)当拉力为F2=900N时,弹簧伸长Δl2=30cm,所以弹簧的长度变为l=l0+Δl2=(50+30)cm=80cm.【答案】(1)300N (2)80cm【知能巩固作业】1.【解析】选A、C、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遵守胡克定律F=kx,故A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及x无关,故C对,B错;由胡克定律得k=Fx,可理解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受到的弹力的值与k相等,故D正确.2.【解析】选A、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为支持力,其方向为垂直于桌面向上,故A正确;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错,D 正确;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子收缩的方向,而物体对绳子的弹力方向指向绳子伸长的方向,故C错.3.【解析】选A.头顶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坛子,受力物体是头顶,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间接原因是物体受到的重力,A项正确.4.【解析】选B.图甲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将微小形变放大,图乙是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变化观察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故为放大法,B正确.5.【解析】选D.图中弹簧秤A、B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都是左右两端各受1 N的拉力,此时弹簧秤的读数都是1 N.6.【解析】选D.根据胡克定律,15=k(0.16-L),20=k(0.18-L),解以上两式得L=0.10 m,k=250 N/m,D项正确.7.本题考查的是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各图中A 和B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8.【解析】(1) 由图可知L=10 cm时,弹簧弹力为零,所以弹簧原长为10 cm.(2) 由图可知L=15 cm时,弹簧弹力为10 N,由胡克定律F=kxF=k(L-L0)得k=2 N/cm(3)弹簧伸长15 cm时,由胡克定律F=kx得F=30 N【答案】(1)10 cm(2)2 N/cm(3)30 N。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主要讲述了运动的描述和质点、质点做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两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运动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和时间上的变化。
根据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2 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参照物和运动方向来表示。
常用的位置表示方法有坐标法和图像法。
1.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 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差矢,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比值,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的比值,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第二章:质点2.1 质点的概念物体可看作质点的近似,质点可以用质点的质量来代表。
2.2 质点做直线运动对于质点做直线运动,可以使用长度、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质点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4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5 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不断变化。
2.6 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微积分来求解。
以上是关于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打好物理基础的关键一步。
下面将对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引言在开始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的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能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一物理必修1中,我们将学习力学、热学和光学等内容。
2. 力和运动2.1 物体的运动状态2.1.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1.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2.2 力的概念和力的效果2.2.1 力的概念和性质2.2.2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2.3 牛顿运动定律2.3.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3.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加速度的关系 2.3.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力的合成3.1.1 图解法3.1.2 分解法3.2 分力的合成与分解4. 物体的平衡4.1 平衡的概念和判定条件4.2 物体受力分析和杠杆原理4.3 条件的影响和力矩的概念5. 简单机械5.1 机械的组成和机械工作原理5.1.1 机械的组成: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 5.1.2 机械工作原理:利用杠杆原理和动能原理5.2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5.2.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5.2.2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和能量守恒6. 直线运动的描述6.1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示意图6.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示意图6.3 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和示意图7. 热学基本概念7.1 温度和热平衡7.2 物体的热传递7.2.1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传导、辐射7.2.2 热传递的性质:热平衡和热传递定律7.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7.3.1 理想气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7.3.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图和 P-T 图8. 光的反射8.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8.1.1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定律8.1.2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8.2 平面镜和球面镜8.2.1 平面镜的成像定律和图像性质8.2.2 球面镜的成像定律和图像性质9. 总结通过对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对力和运动、物体的平衡、简单机械、直线运动的描述、热学基本概念和光的反射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必修一高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学科知识和考试压力。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修一是高一物理的第一个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系统地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运动的方法和运动的规律。
首先,我们要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需要注意到位置、时间、位移和速度等概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相等的,速度是恒定的。
然后,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方法。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图象法、表格法和公式法。
通过绘制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或加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最后,我们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根据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力和压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物体运动和形态变化的原因。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力的作用和压强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了解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态状态。
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我们可以将力分为向心力、离心力、重力、弹力等。
然后,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平衡。
最后,我们介绍了力的作用和压强的概念。
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受力或发生形态变化。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描述物体受到力作用程度的重要参数。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公式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二章就像是一扇窗户,打开后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首先说到运动,哎呀,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运动无处不在,走路、跑步、甚至是吃饭时的手都在运动。
这里有个公式,叫做速度公式,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飞奔,心里想着“我得快点儿到达终点”。
你跑了多远?用了多长时间?把这两个数字一除,嘿,就是你的速度,简直是“数一数二”的重要公式。
再来聊聊加速度,这个东西就像你骑自行车上坡的感觉,越往上越累,对吧?加速度的公式也不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就像你从慢慢悠悠变成飞快小鸟那一刻,心里的兴奋和速度变化让你觉得无比刺激。
你想想,每次急刹车,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真实的加速度!说到这里,别忘了有个经典的例子,火箭发射。
它从地面一路飞天,想象一下,那个速度变化多快啊,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再聊聊力,力可是物理学的“扛把子”,没有力就没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的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就好比你在沙发上赖着不动,突然有人把你拉起来,那一瞬间你就明白了“外力”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力的单位是牛顿,想象一下牛顿的头像挂在墙上,你就知道这个家伙的力道有多大。
接着是重力,这个更让人熟悉了,咱们每天都在和重力打交道。
重力就是让苹果掉落的那个“神秘力量”。
公式很简单,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像个秤一样,体重一上去,咔嚓一声,数值就出来了。
每次称体重的时候,心里都在想:“我怎么又胖了!”这时候重力就成了无形的压力。
然后是功,功的定义也很简单,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想象你推着一个重重的箱子,虽然很累,但每推一下就有了功的产生。
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公式在支撑。
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想,难道我每天的“功”都在厨房里做饭?哈哈,有时候看着一大堆碗筷,感觉“功”真是没完没了。
接着是能量,能量和功密不可分,能量守恒定律说的就是能量不会凭空消失。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1公式总结1.五个公式(1)少V 0的公式:(2)少V t 的公式:(3)少a 的公式:(4)少t 的公式:(5)少x 的公式:2.四个比例式(1)等时总位移比:(2)等时第位移比:(3)等位总时间比:(4)等位第时间比:3.三个速度(1)平均速度:(2)中间时刻速度:(3)中间位移速度:4.两段运动★(1)0-v-0模型122211::a t x a t x 5.一个打点计时器(1)逐差法2()m n x x m n aT −=−1.2运动学大题解题思路—单段运动【掌握大括号用法】例题: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过桥后以1.0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经12s已离开桥头180m,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的速度多大?练习:一物体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掌握运动学解题思路】例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6 m/s,则物体4s通过的位移为多少?练习:一物体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到9s内运动的位移是20m,求9秒末的速度为多少?【比例式应用】使用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1)等时总位移比:(2)等时第位移比:------------------------------------------------------------------------------------------------------------------------------(3)等位总时间比:(4)等位第时间比:【逐差法公式应用】公式推导:2()m n x x m n aT −=−x AB :v 0t +12at 2=v 0t +12at 2x 1:v 0t +12at 2 x 2−x 1:at 2 x AC :v 02t +12a(2t)2=2v 0t +2at 2x 2:v 0t +32at 2 x 3−x 2:at 2 x AD :v 03t +12a(3t)2=3v 0t +92at 2x 3:v 0t +52at 2 x 4−x 3:at 2 x AE :v 04t +12a(4t)2=4v 0t +8at 2x 4:v 0t +72at 2x 4−x 1:3at 2使用条件:2()m n x x m n aT −=−1.匀加速直线运动2.整个运动必须被时间等分,且m x 和n x 必须经过相同的时间,其中T 为n x (一个单段)经历的时间例题: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 ,则物体第1秒的位移是多少米?1.(2023秋•唐山期末)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g取10m/s2。
第11讲牛顿第一定律主要考点梳理1、知识点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简而言之,动则恒动,静则恒静!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表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当受外力作用且不为零时,表现为________,惯性越大,运动状态的___________。
(3)显然,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相同作用力时,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可以用质量作为_____的唯一量度。
2、重点与难点分析①质量与重量②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越困难,千万不要认为,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比如速度有关,那就大错特错了。
金题精讲题一:当汽车突然停止时,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停止,而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缘故,因此,可以认为汽车突然停止时,汽车没有惯性,乘客才有惯性,这种说法对不对呀?题二:火箭在发射时靠液体燃料产生一个反冲力后冲力大于重力向上加速,如果火箭开始加速的一段时间内,燃料燃烧产生的反冲力认为不变,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有无变化,运动状态如何变化?题三: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推动原来静止的物体比推动正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B. 正在行驶的质量相同的两辆汽车,行驶快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惯性大C. 同样的力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质量大的物体得到的加速度小,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D.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的题四:下列几种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没发生变化的是()A.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B.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C. 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D. 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题五: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一个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释放,则小球(相对地面)在碰到斜面之前的运动轨迹是()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 竖直向下的直线C. 无规则曲线D. 抛物线第11讲牛顿第一定律题一:此种说法不对,质量是惯性的惟一量度,汽车有质量,即惯性存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识内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考试要求必考加试c c课时要求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的定义和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3.理解重心的概念,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4.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一、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图示[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拳击运动员撞在围栏的瞬间.图1①围栏对运动员有力的作用,运动员对围栏有没有作用力?②力对运动员和围栏各自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2)如图2所示,用10 N的力拉弹簧,请作出此力的图示.图2答案(1)①运动员对围栏有力的作用.②围栏对运动员的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运动员对围栏的力使围栏产生了形变.(2)如图所示[知识梳理]力和力的表示方法(1)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②使物体产生形变.(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4)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5)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即学即用]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B.力是使物体位移发生改变的原因C.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使之压缩,待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答案 A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多个施力物体,力是不能相互传递的.二、重力[导学探究]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使水往低处流.[知识梳理]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6)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各部分重力都作用于重心.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即学即用]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答案 B解析物体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g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G=mg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一、对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的理解例1(多选)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是有先后的解析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作出判断.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力的三要素,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选项C错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AB[总结提升]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针对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 D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错.踢出去的球向前运动,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B错.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C错.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铁之间不需要接触就有磁力,故D 对.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例2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技巧点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力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两个要素,即方向和作用点.三、对重力的理解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解析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答案 D[总结提升]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海拔越高,g越小,离地面越近,g越大.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答案 B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物体在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力的作用,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A、D错误.C项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只要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误.2.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答案 D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为G=mg.可见对同一物体(m一定),在同一地点(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3.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答案 D解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C错误.4.如图4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4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 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 N=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一、单选题1.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1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图1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 D解析根据悬挂法测量重心位置的原理,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可得,重心位置是D点.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外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C.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D.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答案 A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变并不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2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着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图2A.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答案 C解析要研究的是汽车,直接对汽车产生拉力的是绳索而不是壮汉,汽车所受拉力是绳索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其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4.下列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答案 D解析不论大小,任何物体间均有万有引力,A错;强相互作用发生在原子核内部核子之间,而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不是小物体之间,故B、C错;电磁相互作用即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故D对.5.如图3所示,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D.战机匀速飞行时,它不受重力作用答案 B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A错.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引力,B对.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空气,C错.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6.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时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将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A.G>G′B.G<G′C.G=G′D.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人平直伸出腿后,身体重心所在的竖直直线必须过与台面接触的脚,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人对体重计的压力的大小仍等于重力,所以两次示数应相同,选项C正确.7.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受力物体是水平面,两力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答案 D8.如图4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集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图4A.马跑得快B.马蹄大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答案 D解析马的重心位置在马身上而不在飞燕上,但只有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才能保持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9.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答案 A解析首先由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判定B、C错误.因重力为20 N,标度为5 N,所以线段应有4个标度长度,D错,A对.二、多选题10.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力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答案BD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D正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无作用的先后之分,所以A错误;垒球被抛出后,在空中受重力作用,运动状态仍在变化,但施力物体是地球,不是运动员,所以B正确.11.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有()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C.把它从地面上浸入水中D.把它置于向上加速的电梯内答案AB解析由G=mg可知,物体质量不变,当重力加速度g发生变化时,重力G随之改变.由于地球两极的g值大于赤道上的g值,地球上的g值大于月球上的g值,所以选项A、B正确.由于重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所以选项C、D两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1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相对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相对位置不变答案BC解析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A错误.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等大、反向、共线,所以线的方向一定过重心,B正确.物体形状不变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变,如果物体形状变化了,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改变,所以C正确,D错误.三、非选择题13.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空气对气球的20 N浮力;(2)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200 N的拉力拉小车.答案见解析解析(1)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20 N,施力物体是空气,受力物体是气球.力的图示如图甲所示.(2)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200 N的拉力拉小车,施力物体是小孩,受力物体是小车.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主要学科,通过对物质、能量、力量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高中物理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的第一和第二章知识点,包括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三定律、平抛运动等内容。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的形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力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矢量表示。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的话,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定律,即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该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力对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5 物体运动的类型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其中,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
第二章:平抛运动2.1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的抛体运动。
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到其他力的影响。
2.2 平抛运动的特点平抛运动的特点是抛体在垂直方向上做加速度为g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3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包括:- 纵向运动的位移公式:y = v0t - 1/2gt²- 横向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0xt- 抛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t = 2v0sinθ / g其中,y表示抛体的纵向位移,v0表示抛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抛体的横向位移,θ表示抛体的发射角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_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文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2=[(V_o2+V_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初速(V_o):m/加速度(a):m/2末速度(Vt):m/时间(t):秒()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2)3.有用推论V_t2-V_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_ma某=V_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某=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某=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_t=(V_某2+V_y2)1/2=[V_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某=gt/V_o7.合位移S=(S_某2+S_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某=gt/(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 回忆打点计时器的有关知识及使用方法
2. 加深学习利用纸带求某时刻瞬时速度的方法
3. 进一步提高用描点法作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对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 难点: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学习方法:实验学生讨论合作
预习自测:(课前知识回顾)
1.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____电源的____仪器。
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在____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_______。
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
2. 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量什么物理量?
3.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间接求什么物理量?
4. 在固定好打点计时器,装好纸带后,是先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松手放纸带,还是先松手放纸带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什么?
5. 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不要及时关闭电源,为什么?
重难点突破:(阅读教材31-32页后,完成以下内容)
1.按要求进行安装和实验
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
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换用重量不同的钩码重复3-6步。
问题1 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滑轮的高度应如何调节?小车到达滑轮前应如何做?
问题2 实验时应先放小车还是先开打点计时器?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应处于什么位置?
问题3 猜想一下:实验时若不改变小车的质量而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会怎样变化?若只挂一个钩码而在小车上增加钩码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又会怎样变化?
2.纸带分析
(1)怎样选取纸带上的点
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从清楚的点开始,每隔五个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s);取9个点,标号 0,1,2,3,4,5,6,7,8
(2)如何计算所取点的速度?
本实验实测物理量是各计数点之间的距
离和计数时间,我们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计算右图中标号2、4两个点的瞬时速度
3.
怎样分析纸带上的点
(1)列表法。
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2)图象法(v-t 图象):
① 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系(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 根据所得数据确定点的位置,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 “拟合”图象: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一条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其余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去掉偏差太大的点
问题..
:实验后选取了一条纸带找了几个计数点如右图,且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秒,观察纸带猜想小车可能做什么运动?
4.如何利用v-t 图象求加速度
在v-t 图象上取一段时间Δt (尽量取大一些),找出Δt 对应的Δv ,代入 t
v
a ∆∆=求解。
(画图时让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等量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就是为了使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尽可能地抵消,所以图象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在实验中求取加速度时应该用图象上的点,而不是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5.对v-t 图象的认知
(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可以从图象上得到任一时刻的速度 (3)可以求出物体一段时间内的v ∆
(4)可以求物体的加速度:t
v a ∆∆=
典例解析:
☆关于瞬时速度的图象与加速度的应用
[例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v a ∆∆=/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θtan =a 求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t v a ∆∆=/算出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分析: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
方法D 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 -t 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
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 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
t v a ∆∆=/算出加速度,即方法 C 。
答案C
扩展:其实除了作速度时间图象能充分利用实验所有数据,减小偶然误差外,还有一种方
法也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在D 选项上稍加修改: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但取点不能重复。
比如第一次取1、2两点,第二次就取3、4两点,第三次取5、6两点,依次类推……。
但总的来说还是图象法好一点,直观,用图象法还可以很容易找出偏离函数图象太远的误差较大的点。
课堂练习:
1.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 A. 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B. 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作计时起点 C.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0.1s
D.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0.02s 、0.04s 、…n×0.02s均可。
2.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太低
D.振针到复写纸的距离太小
3.某组同学实验过程中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垫高,使木板有一倾斜角度,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画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4. 火车沿长直坡路向下行驶。
开始时速度表上的读数是54km/h,以后每5秒读取一次数据,见下表
(1
度。
(2
(3
5.为了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
律,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如下图所示。
(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
先把纸带每隔0.1秒剪断,得到若干短
纸条。
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带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t图象。
请你按以上办法(用一张薄纸压在图上,复
制得到纸带)绘制这个图象。
(2)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6. 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直流或交流)电源,每隔 s打一个点,如下
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
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各计数点与0点间距离依
次为cm
s3
1
=,cm
s5.7
2
=,cm
s5.
13
3
=,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是 m/s,通
过2计数点的速度是 m/s,运动的加速度为。
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问题反馈:
(1)
(2)
自我感悟:
(1)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我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