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56 MB
- 文档页数:10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梳理]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教学除法。
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编排体系如下: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之后的小数、分数除法就不再独立成章,而是与加、减、乘合在一起了。
本单元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以及初步的求商方法。
我们知道在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大量的是有余数的。
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乃至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发现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第三段,第5~7页的练习一。
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分别是“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二、各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这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安排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1~2页初步体会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3~4页初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懂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第5~7页结合计算教学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第8~9页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
1.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是操作活动。
把10枝铅笔分给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的同样多。
每人分几枝?例题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每人可以分得2枝、3枝、4枝或更多枝。
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合作学习。
教材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并让学生把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格里。
组织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发现平均分东西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
接着以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
最后是充实感性材料,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实来支持。
“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观察、想像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怎样求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方法。
此单元为集中识字共4课,都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
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
《识字1》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词语。
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课文配有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认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识字2》围绕体育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成四行,隔行押韵。
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活动的12幅插图和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大家图画。
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学生了解词语,了解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感情。
《识字3》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舟”等六个现代字的“演变表”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演变表”有助于学生识字和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是一首儿歌,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提供了语言环境。
此外,还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山水画,一幅是儿童做画图。
这两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将词语和儿歌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字“驰、地、他、池”,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四幅插图。
字迷歌就是一首诗,每一句不仅都扣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
四幅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的词语。
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紧密结合,使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本单元包括了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和《练习2》。
《古诗两首》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象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认识万以内的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我们去植树”“了解你的好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识万以内的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
2.认识除法竖式。
3.认识万以内的数(计数单位“千”“万”,数的组成、读写和大小比较)。
4.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
5.“约等号”和简单的近似数。
6.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7.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加、减法的验算。
8.时、分、秒的认识。
9.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10.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1.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简单的平面图。
2.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
3.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的初步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1.简单数据的分类整理。
2.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根据统计数据回答并提出问题,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四)综合与实践1.测定方向。
2.了解你的好朋友。
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是借助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
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于全面落实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
教科书在安排内容时,既注意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引学导教”乃至“育学育教”落到实处。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精心选择素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恰当运用操作,启发学生在动手动脑中领悟数学知识和方法;合理设置台阶,引领学生逐步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适当控制难度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此外,本册教科书还十分注意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呈现学习活动的线索;注意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注意把针对性练习和对比性练习合理搭配。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为集中识字共4课, 都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
介绍了三种识字方法: 词串识字, 看图会意识字, 转转盘识字。
《识字1》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词语。
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 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课文配有的图画, 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 使识字、认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识字2》围绕体育运动, 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成四行, 隔行押韵。
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活动的12幅插图和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大家图画。
图文对照, 既有利于学生了解词语, 了解一些体育知识, 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为国争光的感情。
《识字3》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舟”等六个现代字的“演变表”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演变表”有助于学生识字和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是一首儿歌,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提供了语言环境。
此外, 还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山水画, 一幅是儿童做画图。
这两幅插图有利于学生将词语和儿歌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 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字“驰、地、他、池”, 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四幅插图。
字迷歌就是一首诗, 每一句不仅都扣住了谜底“也”, 又分别引出了新字。
四幅插图直观地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 图文结合, 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字谜, 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的词语。
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 紧密结合, 使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了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分别是《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和《练习2》。
《古诗两首》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 好象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 春天一到, 就下起来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除法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通过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进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结合平均分的实际操作过程,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试商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并直观地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3.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无论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都要注意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时、分、秒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